小学语文十五夜望月备课课件ppt
展开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十 五 夜 望 月[唐]王建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 主要作品:《田家行》《羽林行》《射虎行》等。
1.会写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体会三首古诗中各自体现的传统习俗文化及每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4.能根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表达得情感。 体会古诗委婉、间接抒情的特点。 (难点)
默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并画一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右部是“东西”的“西”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像铺了一层白霜。
诗意: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好像铺了一层白霜,树上栖息着鸦鹊。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为什么诗中写的是桂花?
因为桂花是中秋时节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农历八月,也就是中秋时节盛开。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
“冷”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什么?
读一读诗的前两句,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读前两句诗,说说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画面。
中庭( )白( )栖( )
( )无声湿( )
试着填一填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上的鸦雀停止了活动,进入了梦乡。
夜已经很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者将感情寄托于 ,表达了作者 之情。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诗意: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当空的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齐读诗的后两句,思考诗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人尽望”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描绘出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
对比读一读,体会“落”字用法的精妙之处。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说一说:“落”字的用法精妙之处在哪里?
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人望月怀人的心情。
“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 ,和 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诗意: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景:地白 鹊鸦 树 冷露 桂花
情:人尽望 落谁家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图片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寒食节,古诗解读,拓展延伸,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十五夜望月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十五夜望月教学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十五夜望月,走近作者品味诗歌,板书设计,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备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十五夜望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