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学案
展开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背诵这首诗。
【学习重点】
对诗歌景物特点的把握,氛围的感受,情感的体悟。
【学习难点】
诗歌鉴赏方法的学习。
【学习过程】
一、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
二、自主学习
1.通过查字典和参照课文注释的方法完成下列词语的注释,初步理解本诗并熟读成诵。
十五夜:
中庭:
地白:
栖:
秋思:
2.精读以下赏析文字后,再有感情地朗诵本诗。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二、思考问题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内容。
2.“冷露”一词中的“冷”怎么理解?
3.“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
4.本诗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暗示了望月之夜所处的是什么季节?
5.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但月的空明皎洁却跃然纸上,你是从诗中哪个词语感悟到的?
6.本诗后两句抒发了望月者怎样的情感?
【达标检测】
1.请试着默写这首诗。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通过哪些景物表达这种情感?
语文寒食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寒食学案设计,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二行,四行,不懂的词语做上记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马诗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马诗学案,共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导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导学案,共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