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3 海水“制碱”课时练习
展开——2021-2022学年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作业
1.下列关于各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酸钙常用作建筑材料,也可以作补钙剂
B.氯化钠可用于调味和配制生理盐水
C.碳酸氢钠可用于焙制糕点和治疗胃酸过多
D.纯碱是碱,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碳酸钠,可通过加稀盐酸的方法检验
B.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肯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氢氧化铜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都不溶于水的一组是( )
A.
B.
C.
D.
4.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8-3-1是海水“制碱”的部分简单流程。对下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溶液X中只有一种溶质
B.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更易吸收气体
C.步骤Ⅲ的操作是过滤
D.该条件下的溶解度比的小
5.下列选项中用两种方法鉴别物质,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AB.BC.CD.D
6.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的是( )
A. B. C.D.
7.对于反应“甲+乙→丙+丁”,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在溶液中进行
B.若甲、乙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则丙、丁不可能都是沉淀
C.若丙、丁分别代表盐和水,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为酸
D.若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且丙为不溶性碱,则反应物中一定有可溶性的盐
8.纯碱溶于水中会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中的个数比的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B.可用食醋来区别纯碱和NaOH
C.可用稀盐酸来判断溶液中是否含NaOH
D.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可抑制水解反应的进行
9.侯氏制碱法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Cl可由海水蒸发结晶后精制获得
B.可由海边的贝壳煅烧获得
C.X为,可治疗胃酸过多
D.可作化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10.根据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下列有关理解中,错误的是( )
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B.因为小苏打不溶于水以沉淀析出,化学反应才能发生
C.某些物质的循环利用,既节约了资金,又保护了环境
D.氨气的使用促进了二氧化碳的反应,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11.在一次课外兴趣实验中,同学们对化学性质进行了探究,其实验结论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实验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
B.实验②有气泡产生,实验③有白色沉淀,说明与酸和碱都能发生反应
C.实验④试管口有小水珠,说明固体受热易分解
D.以上述实验操作都是规范的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13.某小组通过实验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按图实验,充分加热后,观察到的现象:大试管内固体物质无明显变化,小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甲试管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乙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
(1)碳酸钠的一种俗称是______。
(2)写出加热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由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14.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侯德榜创立的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为我国的制碱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其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池中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则过程b中取出晶体碳酸氢钠采取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可知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另一种产品。
(2)碳酸氢钠晶体受热分解得到产物的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该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食盐细小颗粒,冷却可析出副产品氯化铵,它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
(4)写出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5.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盐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提出问题】对于上述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小刚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分析讨论】小刚设计实验方案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说明理由:______。
【总结提升】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验证思路可以是:
(Ⅰ)验证生成物是否存在。
(Ⅱ)验证______是否消失。
【拓展迁移】(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写出另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将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可能有______种情况,具体的溶质组合情况分别是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它是一种盐,而不是碱,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故D错误。
2.答案:A
解析: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碳酸钠,可通过加稀盐酸的方法检验,故A正确;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不能证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含有银离子,故B错误;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不能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也可能含有活泼金属,故C错误;氢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D错误。
3.答案:A
解析:都不溶于水,故A正确;不溶于水,和都易溶于水,故B错误;不溶于水,和都易溶于水,故C错误;都易溶于水,故D错误。
4.答案:A
解析:溶液X中一定含有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故A错误;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更易吸收气体,故B正确;通过步骤Ⅲ可以将溶液X和碳酸氢钠固体分离,该操作是过滤,故C正确;该条件下的溶解度比的小,因此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故D正确。
5.答案:A
解析:氯化铜溶液呈蓝色,氯化铁溶液呈黄色,通过观察颜色能鉴别出来;向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氯化铜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氯化铁溶液,通过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也能鉴别出来,故A正确。碳酸钠和氯化钠都能溶于水,故B不正确。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是无色溶液,故C不正确。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硝酸银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银,也是沉淀,稀盐酸和稀硫酸不能用硝酸银区分,故D错误。
6.答案:C
解析:含的溶液为蓝色,A错误;pH=1的溶液显酸性,其中含有大量的,和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和能结合生成AgCl沉淀,故二者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7.答案:D
解析:该反应不一定在溶液中进行;A错误;若甲、乙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则丙、丁可能都是沉淀,如,B错误;若丙、丁分别代表盐和水,但甲、乙中不一定有一种物质为酸,如,C错误;若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且丙为不溶性碱,则反应物中一定有可溶性的盐,可溶性碱与一些可溶性的盐反应能生成新碱和新盐,D正确。
8.答案:C
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是因为碳酸钠溶于水能水解,加入的氢氧化钠能抑制碳酸钠的水解;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没有现象;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A、溶液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正确;
B、纯碱与食醋混合有气泡产生,与氢氧化钠混合没有现象,可以区分,正确;
C、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没有现象,不能使用稀盐酸来判断溶液中是否含NaOH,错误;
D、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可抑制水解反应的进行,正确。
故选:C。
9.答案:C
解析: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NaCl可由海水蒸发结晶后精制获得,故选项说法正确;
B、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由海边的贝壳煅烧获得,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钠、氯、氮、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1、1、5、1、3,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氮、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1、1、4、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钠原子、1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可作化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显碱性),否则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用食盐制纯碱,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过程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A正确;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之一是用氨气和二氧化碳与氯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小苏打能溶于水,B错误;二氧化碳能循环利用,既节约了资金,又保护了环境,C正确;氨气溶于水所得的氨水呈碱性,比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D正确。
11.答案:C
解析: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实验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②有气泡产生,实验③有白色沉淀,说明与酸和碱都能发生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药品的水分受热会变为水蒸气,实验④试管口有小水珠,不能说明固体受热易分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上述实验操作都是规范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项KCl易溶于水,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可分离二者,但洗涤和干燥是针对滤渣的,而本题中只需要得到KCl固体,所以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加水溶解、过滤、蒸发。B项,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硫酸锌会成为新的杂质。C项,过量的NaOH会成为新的杂质。
13.答案:(1)苏打(或纯碱)
(2)
(3)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等,热稳定性较差(答出要点即可)
解析:(1)碳酸钠俗名苏打或纯碱。
(2)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
(3)该实验碳酸钠不分解,碳酸氢钠分解,所以可以得出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等,热稳定性较差的结论。
14.答案:(1)过滤;小于
(2)二氧化碳
(3)用作氮肥
(4)
解析:(1)沉淀池中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则过程b中取出晶体碳酸氢钠采取过滤操作,此过程中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故填:过滤;小于;
(2)由工艺流程图可知,该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
(3)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在农业上可以用作氮肥;故填:用作氮肥;
(4)沉淀池中,氯化钠、水、氨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故填:;
故答案为(1)过滤小于(2)二氧化碳(3)用作氮肥(4)。
15.答案: 可行;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仍然为无色,说明溶液中氢氧化钠消失了,进而说明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应物;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3(或三);NaCl或NaCl、NaOH或NaCl、HCl
解析: 【总结提升】对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可验证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也可检验反应物是否消失来确定反应是否发生。【拓展迁移】(1)由题图可知反应前后,钠离子氯离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发生改变,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2)若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溶质只有氯化钠;若稀盐酸过量,则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氢;若氢氧化钠过量,则溶质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选项
需要鉴别的物质
方法和所加试剂
方法一
方法二
A
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观察颜色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
碳酸钠和氯化钠
加足量水
加入盐酸
C
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观察颜色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D
稀盐酸和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硝酸银溶液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KCl固体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溶液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C
NaCl溶液
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D
Cu
Fe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物质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钠溶液
碳酸钾溶液
硝酸银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能否反应
能反应
不能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试管中,振荡
溶液呈无色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向步骤①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呈无色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三节 海水“制碱“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4615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三节 海水“制碱“一课一练</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节 海水“制碱“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节 海水“制碱“课后作业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三节 海水“制碱“第3课时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三节 海水“制碱“第3课时同步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