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训练试卷(必考题)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训练试卷(必考题)第1页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训练试卷(必考题)第2页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训练试卷(必考题)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训练试卷(必考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训练试卷(必考题),共16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训练试卷(必考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3mL的液体,然后加热,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量取3mL的液体 B.点燃酒精灯C.夹持试管 D.加热液体2、下列中华传统民俗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剪春花 B.酿米酒 C.包粽子 D.捏面人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4、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A.酒精挥发 B.食物腐烂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人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5、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2mL—4mL B.实验剩余药品都应放回原瓶,以免浪费C.少量的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100mL量简量取9.5mL NaCl溶液6、高州是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有丰富的旅游景点和美食,下面高州的景点和特产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新垌风车发电 B.东门粉皮米磨成浆C.西岸木刻版画 D.根子荔枝酿酒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铜丝用作导线B.食醋用于清洗热水壶内的水垢C.氢气用作火箭燃料D.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以延长保质期8、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读出液体体积 B.闻气体气味C.取固体粉末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改正下图中2处明显错误: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安全与规范至关重要。回答下列问题。(1)10 mL量筒量取8 mL蒸馏水,若仰视读数,则量筒内蒸馏水的体积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8 mL(2)加热后熄灭酒精灯,正确操作是用___________3、在横线上写明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用同一支滴管取不同药液_________(2)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________(3)倾倒细口瓶的药液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______4、现有10mL50mL量筒,若要量取8.2mL的液体药品时,最好选用___________量筒,同时还需要的仪器应该是___________,量取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___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若观察时视线是仰视,则此时读出的液体体积数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5、加热时,可能导致试管、烧杯等玻璃容器破裂的原因有:(1)玻璃容器________有水,未经擦干就加热;(2)容器底部与________________接触;(3)给烧杯、烧瓶加热时,底部没有垫上________________(4)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没有________________(5)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立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里。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里。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______量出体积。7、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以下仪器的名称:A______a______(2)按要求填写相应仪器字母序号:①用于收集气体的仪器是______;②可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3)实验室现有10mL50mL100mL的量筒,要量取50mL的蒸馏水,应选取______mL的量筒;(4)对实验剩余药品要正确处理。下列处理方法中,你的选择是______(填序号)A.放回原瓶,防止浪费 B.放入实验室指定容器内 C.倒入水池,用水冲走8、民族英雄戚继光东逐倭寇,北定边疆,而修建台州府城墙是他传奇生涯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盛行,戚继光被委以重任,到浙江台州抵御倭寇。他认为倭寇之所以猖獗,是因为他们常常采用游击战术,而对抗游击战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修筑城墙防御,于是他发明了“空心敌台”以静制动防御措施,有效打击了来犯的倭寇。空心敌台是围墙而建的中空、四面开窗的楼台,守城士卒可居住在里面,并储存武器弹药以抗击来犯之敌。(1)修筑城墙时遇到了诸多难题。图纸有了,可是①材料用什么?②去哪里找?③如何防止洪水、潮水冲塌城墙?以上问题中属于化学问题的是______(填序号)。(2)青砖是修筑“空心敌台”的首选建材,制备材料来自属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的灵江。以下制作青砖的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______A.从灵江中捞取淤泥 B.反复摔打成型 C.高温烧制 D.降温备用9、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3)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_(4)大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__________(5)量取液体时,需要用__________(6)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用到__________10、托盘天平的使用:(1)实验室需要一定量食盐,称量前,首先将___________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然后检查___________,如果指针向左偏转,应_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称量时,应先___________(加砝码加食盐移游码下同)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直到天平再次平衡。如果在称量的过程中,指针向右偏转,应___________ ,直到天平再次平衡。如果操作时如上图所示,则称得食盐的质量为___________(2)称量一未知质量的烧杯,现用“↓”表示向托盘增加砝码,用“↑”表示从托盘上减少砝码,请用“↓”“↑”在下表中表示你的称量过程,并在下图中用表示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称量结果:烧杯的质量为62.7g)砝码(g)5020105取用情况    三、实验探究(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化学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气体,通过(实验1)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实验1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_______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_______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另一块无明显变化1)实验①的现象为_______2)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3)小明指出实验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小芳对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2)进行验证。(猜想与假设)猜想1: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CO2的含量高。猜想2: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O2的含量低。(实验2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熄灭4)由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猜想1_______(成立不成立”)5)(实验2)中,能证明猜想2成立的实验序号是_______(实验反思)6)根据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A.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CO2的含量不同B.将燃着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没有O2C.(实验1)的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还可能与水蒸气含量增多有关D.若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1O2CO2混合气体中,会观察到无明显变化2、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一次探究。(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进行实验)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______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______焰心处有可燃性物质______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1)实验Ⅰ得到的结论是______2)补全实验Ⅱ的实验现象______3)实验Ⅲ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____,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结论与反思)4)蜡烛燃烧为______变化。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一例说明______5)实验Ⅲ是该小组同学对如图2所示实验的改进,与如图2所示实验相比,实验Ⅲ的优点是______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 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1)A 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点燃 C中产生的肥皂泡,有的发出轻微的爆鸣声,有的可以被点燃,请你推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即说明反应生成了气体,你认为是否正确 _________________ (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一段时间后,学习小组对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查阅了相关资料:铁粉(黑色)Fe2O3(红棕色)FeO(黑色)Fe3O4(黑色)。学习小组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验证了 FeO 不存在,然后对黑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只有铁粉 猜想二:只有 Fe3O4猜想三:铁粉和 Fe3O4的混合物 学习小组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请回答以下问题: (3)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 _________________ 不成立。 (4)通过实验测得,34.4g黑色固体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了0.4gH2,说明猜想 _________________ 成立。 (5)另取34.4g黑色固体在高温条件下与足量的 CO 反应,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变为28.0g 请计算在黑色固体中Fe3O4的质量 _________________ g (6)根据以上探究,请写出 Fe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4、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猜想假设)①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②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的石蜡固体。③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设计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_____(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___,假设____________(填序号)不成立。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填序号)____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填序号)____________(得出结论)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___________5、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为了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方法现象得到结论1)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____________蜡烛燃烧生成水2)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湿润的烧杯______蜡烛燃烧生成______3)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______被点燃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 6、化学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填写下列空白:(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进行实验)同学们收集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进行如下实验:步骤1: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这样就收集好了两瓶空气样品;步骤2: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步骤如下:①集气瓶装满水②将软管插入集气瓶口,向集气瓶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③取出集气瓶,正放在实验桌上④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⑤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⑥先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一小部分,再推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若要顺利地完成整个探究实验,气体的收集格外重要。请你将步骤2中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的步骤按照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进行排序_________(填序号)。(实验探究)小锌同学取一瓶空气和呼出气体样品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均熄灭,于是小锌同学得出两瓶内氧气含量基本相同。(交流与讨论)小镁同学认为小锌的实验设计有误,他提出只要将实验设计进行适当地修改就可以得到正确结论,他修改的方案是_________。同学们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到__________的现象,得出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高。(反思与总结)由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的实验设计及_________、规范的操作方法等是获得可靠实验结论的基本保证。7、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于蜡烛的燃烧进行再探究。他们首先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气体,方法为___________,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其次熄灭燃烧蜡烛采用以下方法:(1)用嘴吹灭(提出问题)蜡烛为什么熄灭?(猜想假设)猜想①:使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猜想②:呼出气体隔绝了氧气;(实验验证)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用注射器收集氧气,对着燃着的蜡烛,慢慢推进注射器蜡烛然烧旺用注射器收集氧气,对着燃着的蜡烛,快速推进注射器______猜想②不成立(拓展延伸)同学们继续探究,发现生活中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而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2)烧杯盖灭(猜想假设)猜想③:氧气被消耗使蜡烛熄灭;猜想④:产生二氧化碳浓度高使蜡烛熄灭;(实验验证1)同学们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与20%氧气的混合气体,将燃着的蜡烛伸入混合气体中,发现蜡烛正常燃烧,从而证明猜想__________不成立。(实验验证2)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实验小组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到熄灭过程中的气体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剩余氧气浓度14.11%,二氧化碳浓度3.019%。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不多,而氧气浓度明显下降。由此你对燃烧新的认识为___________。8、为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的差异,进行如下实验:(1)向图1中A、B两个瓶中分别滴加相同滴数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由此推知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比空气中高,该过程使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2)数字实验方法:如图2,把测定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数据并经处理如图3。①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填“X”、“Y”、“Z”)。②Y的体积分数在42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③200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_______。9、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1)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炭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______2)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火焰层平均温度/焰心432598内焰666783外焰520667由上表得出结论: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处温度最高。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______;②______4)拓展延伸:同学们对酒精燃烧进行探究后,进一步对蜡烛的燃烧产生了兴趣。提出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的产物是什么?(提出猜想)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______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______③燃烧的产物可能有炭黑……(进行实验)实验一: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mL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下一步是______(填字母)。A.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B.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C.增加澄清石灰水的质量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测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相对湿度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一氧化碳含量蜡烛点燃前48.4%18.7%0.058%0蜡烛熄灭后71.6%15.6%3.643%0.0182%(解释与结论)由实验结果可知,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______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