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科版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二单元的教学内容。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要想办法为学生提供多种可直接参与的探究活动。为落实课程理念,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想了很多办法,如在《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中,教师提前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准备室俨然是一个厨房。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首先,本课的目标有二:一为认识和了解淀粉遇碘酒会变成一种蓝色的新物质;二为懂得利用淀粉的特性鉴别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课堂上的活动 就围绕此重点模拟进行,分组取材,对食物进行鉴定。这在活动设计上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亮点之一。学生进行食物鉴定活动后,能这样描述:我们发现某某食物滴碘酒后变成了蓝色,我们断定这种食物含有淀粉。整堂课的重点得以突出,教学目标达成。
在引入部分,教学时,教师以故事表演导入,学生兴致浓厚。根据教材中制作神秘信件这一活动,我以校长收到神秘信件,却不知信的内容,请同学帮忙引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惊奇的刺激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大多数孩子面面相觑,也有的孩子说,也许可以放在火上烤一烤,或者放置水中浸湿。我没有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评价,只是告诉孩子,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自己寻找答案。学生的胃口彻底被吊起来了。
课堂伊始,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也为了衔接本节教学内容,我提了两个问题:物质的变化有哪两种?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本节教学内容。淀粉与唾液发生化学反应,使米饭出现甜味,这一内容学生无法解释,我便给出是一段小资料,让孩子自主阅读,然后解释给大家听。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关于淀粉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产生蓝色物质这一科学概念,则是通过先猜测后验证的方法,转变前概念,建立科学概念的。
实践操作,分工明确。我的设计是在大家动手寻找淀粉的踪迹时,则是完全放手,让孩子们先说出实验的步骤,然后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前,我只是简单介绍了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虽然没有此物,但方法得让孩子知道),关于实验中如何合作,我想还是以孩子们在小组合作的氛围去进行。一味的放手,就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分析、合作探究等综合科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小学 刘道斌 男 40岁 小学高级教师
邮编420115 电话18064109227 邮箱809740531@QQ.COM
教学内容
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变化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掌握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重点
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
如何去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方法
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具准备
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
学具准备
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容器、小刀、胡萝卜、花菜、藕等常见的食物。
课前准备
1.通过查阅资料、上网初步了解米饭、淀粉与碘酒的相关知识。
2.提前了解胡萝卜、花菜、藕等常见的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教 学 过 程
教学模式板块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备注
教师调动,
激发兴趣
(大约5分钟)
与学生讲故事。﹝秘密信件﹞
复习物质的两种变化,并举例加以说明。
3.这两种变化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猜测这封信件是如何书写的。
学生回答并补充。
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动口尝一尝,但要告诉学生除了常见的食物其他的物品是不能用口去尝 的。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规范性,必要的时候可以为学生示范。
提醒学生,有些食物可以先用小刀切开,再滴入碘酒。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
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大约25分钟)
(一)师导生动,掌握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以及与碘酒的变化。
今天所讲的三种物质是大家所熟悉的。
板书课题。
3.这三种物质大家熟悉吗?有谁给大家说说这三种物质的特征。
4.教师评价学生对三种物质的了解并适当的予以补充。
5.米饭的味道:
(1)出示米饭,米饭刚放入口中有味道吗?咀嚼以后呢?
(2)交流本小组的讨论,其他小组加以补充。
(3)米饭出现了甜味说明了什么?
(4)学生交流并阅读课本30面的知识链接。
(5)小结: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咀嚼的过程中与口腔中的唾液发生变化,产生了糖。所以原本并不甜的米饭在咀嚼后出现了甜味。
6.米饭与碘酒的变化:
(1)如果往米饭上滴一滴碘酒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呢?
(2)课件出示操作程序,要求学生按程序进行操作。
(3)小组汇报,碘酒与米饭的变化是什么变化?为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判断的?
(4)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小结。(米饭与碘酒混合以后,有一种蓝色的物质出现,是化学变化。)
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米饭、淀粉和碘酒的了解。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一次吃米饭的味道。
讨论:米饭在口腔中咀嚼后为什么有甜味。
想一想,还有什么食物和米饭一样在口腔中也有同样的味道?
猜一猜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注意填写实验记录单。
(二)生生互动,实践碘酒与淀粉的变化
1.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厨房中常见的烹调用品,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淀粉。
2.出示淀粉,引导学生观察。
3.往淀粉中滴入一滴碘酒又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出现呢?
4.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并汇报。
6.小结:刚才我们分别往米饭和面粉中分别滴入了碘酒,都有什么现象出现呢?也就是说淀粉遇到碘酒后,会产生一种蓝色的物质,它们的变化是什么变化?
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猜一猜有什么现象出现。
。讨论一下怎样去操作。
汇报自己的猜想与实践方法。
4.动手操作,检验自己的猜测。
(三)生惑师动,多方面积累知识
1.在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变化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惑?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2.在实践操作之前,你认为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四)互动深化,巩固所学的科学知识
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食物,但我不知道这些食物当中是否含有淀粉,该怎么做?
出示各种食物。各小组按自己汇报的方法去实践,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各小组出示详细的实验操作方案,并按制定的方案进行具体的操作。
4.学习小组填写实验记录单,并汇报对比。
1.学生猜一猜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2.讨论该怎么验证这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学生主动,
发展创造
(大约10分钟)
1.课后拓展。
2.课件出示学习检测题。
3.总结全课:物质的变化造就了精彩的生活与陆离的社会,掌握的物质的变化就掌握了生活,也会引领社会的进步。希望大家多学习科学知识,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上台操作并展示。
学生口头练习。
板书设计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产生了
米饭 唾液 糖 化学变化
滴
米饭 碘酒 蓝色物质 化学变化
滴
淀粉 碘酒 蓝色物质 化学变化
设
计
及
课
后
反
思
实践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不断的实践。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渴望用自己的思考与能力去探索生活中的科学。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当中,我力求让学生通过各个实践环节的动手操作去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变化。从而认识身边的一些常见的科学知识。从课前的知识预习到学具的一些准备,都需要每一位学生亲力亲为的去准备,只有认真地去准备了学生才会更好地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因为他们渴望自己的准备在课堂中得到体现。再者,在实践操作中,我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环节之中,除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科学课堂的训练内容。在本节课的设计当中,我们许多的科学结论都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而且与他们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可以说做到全员参与、全体动手。但小组内任务的分配及学生记录能力的培养任需要好好的去探索和寻求。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十二分的去主动把握课堂的学习。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小学教科版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趣味实验导新课,师生互动学新课,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六年级下册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