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精练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精练,共7页。
A.NH3可用于侯氏制碱法制备纯碱
B.NH4Cl与草木灰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
C.“雷雨发庄稼”的原因是生成铵态氮肥
D.一些含氮化合物可作为航天飞机的燃料
2.一种新型的合成氨的方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属于“氮的固定”
B.反应②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③可通过电解LiOH水溶液实现
D.上述三步循环的总结果为:N2+3H2===2NH3
3.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如图表示。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还原
B.海洋中的氮循环中属于固氮作用的是③
C.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气的参与
D.向海洋排放含NOeq \\al(-,3)的废水不会影响海洋中NHeq \\al(+,4)的含量
4.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NH4Cl和NH4HCO3受热都能分解,说明可以用加热NH4Cl或NH4HCO3固体的方法制氨气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eq \\al(2-,4)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NH3遇到浓盐酸产生白烟,说明二者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5.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属于一元弱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3PO2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3PO2H++H2POeq \\al(-,2)
B.H3P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PO2+3OH-===POeq \\al(3-,2)+3H2O
C.将H3PO2溶液加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H3PO2的还原产物为H3PO4
D.用惰性电极电解NaH2PO2溶液,其阳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
6.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甲气体经过如图所示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
A.NH3、NO2、N2 B.NH3、NO、CO2
C.NH3、NO2、CO2 D.NO、CO2、N2
7.在如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整个烧瓶。a和b可能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
8.1.76 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 mL、密度为1.40 g/cm3、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 气体1 792 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1.0 ml/L NaOH溶液,恰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全部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l/L
B.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50 mL
C.浓硝酸在与合金反应中起了酸性和氧化性的双重作用,且起氧化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8 ml
D.得到的金属氢氧化物的沉淀为3.12 g
9.已知Ca3N2遇水发生水解反应,需密封保存。利用如下装置制取氮气,并用氮气制备Ca3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eq \(=====,\s\up7(△))NaCl+N2↑+H2O
B.③、④、⑥中依次盛装浓H2SO4、酸性氯化亚铁溶液、碱石灰
C.②的作用为安全瓶,防止停止加热时①中的溶液进入③中
D.实验结束后,取⑤中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再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蓝
10.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足量铜完全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气体2.24 L(标准状况),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4 ml·L-1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5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4 ml
B.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68 L
C.混合气体中含NO2 1.12 L
D.此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0.3 ml
11.现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取氨气时烧瓶中的固体常用CaO或CaCl2
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置于三颈瓶口,试纸变红,说明NH3已经集满
C.关闭a,将单孔塞(插有吸入水的胶头滴管)塞紧颈口c,打开b,完成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则E点时喷泉最剧烈
D.工业上,若出现液氨泄漏,喷稀盐酸比喷洒NaHCO3溶液处理效果好
12.[情境创新]厌氧氨化法(Anammx)是一种新型的氨氮去除技术,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l NHeq \\al(+,4)所含的电子总数与1 ml—OH所含的电子总数相同
B.1 ml联氨(N2H4)中含有5 ml共价键
C.过程Ⅱ、Ⅲ、Ⅳ均为还原反应
D.用该方法每处理1 ml NHeq \\al(+,4),需要的NOeq \\al(-,2)为0.5 ml
13.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1)①氮气用于工业合成氨,写出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②NH3的稳定性比PH3________(填写“强”或“弱”)。
(2)如图所示,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迅速盖上盖,观察现象。
①浓盐酸液滴附近会出现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浓硫酸液滴上方没有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浓硫酸的液滴中有白色固体,该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一种即可)。
③FeSO4液滴中先出现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发生的反应包括Fe2++2NH3·H2O===Fe(OH)2↓+2NHeq \\al(+,4)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吹脱法是目前消除NH3对水体污染的重要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向水体中加入适量NaOH可使NH3的脱除率增大,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在水中分解产生的 NH3 能够被氧气氧化生成亚硝酸(H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反应中有0.3 ml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亚硝酸的质量为________g(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制取NO并探究其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收集到无色气体,由此确定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该同学的推断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另一名同学设计了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①在大试管中放入适量石灰石,加入过量稀硝酸;②待石灰石反应完全,将铜丝浸入过量的稀硝酸中;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试管中气体始终为无色,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其中步骤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过量的铜与稀硝酸完全反应后,再加入20%的稀硫酸,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填选项编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还原剂 b.氧化剂
c.提供氢离子 d.提供热能
(4)某些资料认为NO不能与Na2O2反应。有同学提出质疑,他认为NO易与O2发生反应,应该更容易被Na2O2氧化。
查阅资料:a.2NO+Na2O2===2NaNO2
b.6NaNO2+3H2SO4(稀)===3Na2SO4+2HNO3+4NO↑+2H2O
c.酸性条件下,NO能被MnOeq \\al(-,4)氧化成NOeq \\al(-,3)
该同学利用图丙中装置来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装置可重复使用)。
①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充分反应后,欲检验装置D中是否生成了NaNO2,请简述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侯氏制碱法涉及的方程式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2NaHCO3eq \(=====,\s\up7(△))Na2CO3+CO2↑+H2O,A项正确;草木灰(K2CO3)与NH4Cl混合使用时,COeq \\al(2-,3)与NHeq \\al(+,4)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产生NH3而使肥效降低,B项正确;“雷雨发庄稼”的原因是在雷电作用下空气中的氮气生成了NO,NO继续氧化生成NO2,NO2与水生成HNO3,HNO3与土壤中矿物质形成硝酸盐,为庄稼提供氮肥,C项错误;N2H4可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D项正确。
2.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图示和箭头方向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然后根据图示写出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判断。反应①为Li与N2反应生成Li3N,属于氮的固定,A项正确。结合图示可知反应②为Li3N+3H2O===3LiOH+NH3↑,该反应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电解LiOH水溶液不能生成单质Li,C项错误。结合图示可知,三步循环的总结果为2N2+6H2O===4NH3+3O2,D项错误。
3.A 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N2→NHeq \\al(+,4),即起始于氮的还原,A正确;海洋中的氮循环中属于固氮作用的是②,B错误;反硝化作用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而氧气是常见氧化剂,C错误;转化关系图中若NOeq \\al(-,3)增多,反硝化作用增强,向海洋排放含NOeq \\al(-,3)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NHeq \\al(+,4)的含量,D错误。
4.D 不能用加热NH4Cl固体的方法制氨气,因为NH3和HCl会在试管里重新化合成NH4Cl,A项错误;H+、NOeq \\al(-,3)能将SOeq \\al(2-,3)氧化成SOeq \\al(2-,4),B项实验不能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eq \\al(2-,4),错误;铁与稀HNO3反应产生NO,而不是H2,Fe与稀HNO3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C项错误;只有D项正确。
5.A H3PO2是一元弱酸,溶于水发生电离方程式为H3PO2H++H2POeq \\al(-,2),故A正确; H3P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PO2+OH-===H2POeq \\al(-,2)+H2O,故B错误;将H3PO2溶液加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H3PO2的氧化产物为H3PO4,故C错误;用惰性电极电解NaH2PO2溶液,其阳极反应式为H2POeq \\al(-,2)+2H2O-4e-===H3PO4+3H+,故D错误。
6.B 因是无色混合气体,证明没有NO2的存在,故A、C错误;100 mL气体甲经过浓H2SO4后剩余80 mL说明含有NH3被吸收,又经过一系列实验的处理得酸性溶液且通过足量Na2O2后显红棕色,应存在NH3、NO、CO2气体,故B正确。
7.B ①NH3极易溶于水,所以形成喷泉,并充满烧瓶; ②CO2与饱和NaOH溶液完全反应,能形成喷泉, 最终几乎充满整个烧瓶;③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锥形瓶与烧瓶内近乎压强相等,不能形成喷泉;④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容器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形成喷泉,但因为NO不溶于水,所以不会充满烧瓶,⑤HCl极易溶于水并且和0.1 ml·L-1 AgNO3溶液反应,使烧瓶内压强减小为零同外界大气压产生压强差,所以形成喷泉,并充满烧瓶;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为①②⑤。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8.B 9.D 10.C 11.D
12.B 1 ml NHeq \\al(+,4)和1 ml—OH中分别含有10 ml、9 ml电子,A错误。联氨的结构式为,1 ml联氨中含有4 ml N—H键和1 ml N—N键,B正确。过程Ⅱ,N2H4转化为N2H2,氮元素的化合价由-2变为-1,因此过程Ⅱ属于氧化反应;过程Ⅲ,N2H2转化为N2,氮元素的化合价由-1变为0,因此过程Ⅲ属于氧化反应;过程Ⅳ,NOeq \\al(-,2)转化为NH2OH,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变为-1,因此过程Ⅳ属于还原反应。综上可知C错误。NHeq \\al(+,4)中氮元素为-3价,NH2OH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N2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参与反应的NHeq \\al(+,4)与NH2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即每处理1 ml NHeq \\al(+,4),需要的NH2OH为1 ml,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所需n(NOeq \\al(-,2))=n(NH2OH)=1 ml,D错误。
13.(1)①:N⋮⋮N: ②强
(2)①NH3+HCl===NH4Cl
②NH4HSO4或(NH4)2SO4
③4Fe(OH)2+O2+2H2O===4Fe(OH)3
(3)氨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NH3+H2ONH3·H2ONHeq \\al(+,4)+OH-,加入NaOH后OH-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有利于氨的脱除
(4)2NH3+3O2eq \(=====,\s\up7(微生物))2HNO2+2H2O 2.35
14. (1)3NO2+H2O===2HNO3+NO
(2)石灰石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CO2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空气对实验造成干扰
(3)c 3Cu+8H++2NOeq \\al(-,3)===3Cu2++2NO↑+4H2O
(4)①B→C→B→D→E 吸收NO防止污染空气
②取装置D中反应后的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产生无色气体,且该无色气体在试管口上方变为红棕色,则证明生成了NaNO2
解析:(1)由于NO2能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所以题图甲装置中即使有NO2生成,集气瓶中收集到的也是无色的NO,故该同学的推断不合理。
(2)由于2NO+O2===2NO2,利用石灰石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CO2能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从而防止空气对实验造成干扰。
(3)铜过量时,溶液中的HNO3完全反应,生成Cu(NO3)2,在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提供H+,N继续氧化Cu。
(4)①根据实验目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NO发生装置A→气体净化装置(包括除去CO2的装置B、检验CO2是否除尽的装置C和干燥装置B)→NO与Na2O2的反应装置D→尾气处理装置E。②可利用查阅资料b中的反应检验装置D中是否生成了NaNO2。
a(干燥气体)
b(液体)
①
NH3
水
②
CO2
饱和NaOH溶液
③
Cl2
饱和食盐水
④
NO2
水
⑤
HCl
0.1 ml·L-1 AgNO3溶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达标测试,共7页。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