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1.1 平面上的点坐标教案
展开平面上点的坐标(第2课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继续研究平面上点的坐标,主要内容是通过点连成图形,及坐标特征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
1、充分应用平面上点的坐标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坐标系中的图形;
2、平面上点的坐标特点及运用;
3、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 教学重点
1、理解平面上点的坐标形成的图形;
2、不同情况下的点的坐标特点。
四、教学难点: 对点的坐标特点的运用;
五、教学关键: 图形的准确描述和点坐标特征的讲解
六、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三角尺
七、教学方法: 探讨、合作、交流
八、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提问学生,检测所学)
1、有关坐标系概念的复习;
2、如何由点的位置写坐标及由坐标确定点的位置?
(通过订正上节课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巩固理解知识点)
(二)观察交流、构建新知
1、教材第8页例题(投影显示)
师:选第(1)题进行讲解,讲明解题方法,然后让学生完成第(2)题;
生:认真完成第(2)题,领悟坐标系中形成的图形。
(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基础训练第2页第5题,注意面积求解方法的不同)
2、阅读理解:第8页“交流”中的内容。(多媒体显示,学生提前预习准备)
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生:说出点的坐标,并进行描述。
(说明:描述语言要准确到位,可让多名学生回答,然后互相指正,教师加以总结归纳一般方法:一先建立坐标系;二描出关键点;三用线段依次连接成图)
3、针对第8页“交流”中图形,深入探讨点的坐标特点。
教师指出:(a)各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上节课已学内容,提问学生);
(b) 对称点的坐标特点:
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的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简记“横等纵反”);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横反纵等);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横反纵反)。(紧密结合图形进行讲解);
②第一、三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的点(a,b)特点是a=b; 第二、四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的点(a,b)特点是a+b=0。 ③平行于x轴直线上的点纵坐标相等,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横坐标相等
④点到x轴距离是纵坐标的绝对值,点到y轴距离是横坐标绝对值。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教师加以指导)
(三)针对训练
1、点A(m-1,2m)在第二象限内,求m范围。若在x轴上呢?在第一、三象限坐标轴的夹角平分线上呢?
2、点A(m,m-1)与点B(3,2m)关于x轴对称,求m值,若关于y轴对称呢?
3、点(-3,4)到x轴、y轴距离各是多少?
(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活动,与同伴交流,上台演示)
(四)随堂练习:
第9页的1、2题
(五)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学生自己归纳)
1、如何准确向他人描述某图形?
2、平面上点的坐标特点小结。
(六)布置作业
1、习题12.1 第 3、4题
2、补充:已知三点坐标A(4,3)、B(2,0)、C(-2,0),求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ABC的面积?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对较多,有些知识难以理解,要分析透彻到位,通俗易懂。指导学生课后要加强复习巩固消化。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应用让部分学生感到困难。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
数学八年级上册11.1 平面上的点坐标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11.1 平面上的点坐标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1.1 平面上的点坐标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11.1 平面上的点坐标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八年级上册11.1 平面上的点坐标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11.1 平面上的点坐标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