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课前预习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P是S的反比例函数,变形得,你一定能够解答,想一想,补充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问题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
(1)请你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
(2)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 )将如何变化?
答:在物理中,我们曾学过,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的增加,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将减小.
(3)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合计600N,那么: ①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 ②当木板面积为20㎡时,压强是多少? ③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 ,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 ④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函数图象. ⑤请利用图象对② ③做出直观解释.
当S=0.2m2时,P=600/0.2=3000(Pa)
当P≤6000时,S≥600/6000=0.1(m2)
解:问题(2)是已知图象上的某点的横坐标为0.2,求该点的纵坐标;问题(3)是已知图象上点的纵坐标不大于6000,求这些点所处位置及它们横坐标的取值范围.实际上这些点都在直线P=6000下方的图象上.
(3)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合计600N,那么: ①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 ②当木板面积为20㎡时,压强是多少? ③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 ,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 ④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函数图象. ⑤请利用图象对② ③做出直观解释.
问题2: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3 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 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解:(1)根据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我们有 s×d=104
即储存室的底面积S是其深度d的反比例函数.
解: (2)把S=500代入 ,得:
(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 m2 ,施工 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掘进多深?
解:(3)根据题意,把d=15代入 ,得:
解得: S≈666.67
(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m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保留两位小数)?
(1)已知某矩形的面积为20cm2,写出其长y与宽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当矩形的长为12cm是,求宽为多少?当矩形的 宽为4cm,其长为多少 ?
(3)如果要求矩形的长不小于8cm,其宽至多要多少?
1.某蓄水池的排水管每时排水8m3,6h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1)蓄水池的容积是多少?
解:蓄水池的容积为:8×6=48(m3).
(2)如果增加排水管,使每时的排水量达到Q(m3),那么将满池水排空所需的时间t(h)将如何变化?
答:此时所需时间t(h)将减少.
(3)写出t与Q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1.某蓄水池的排水管每时排水8m3,6h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
解:当t=5h时,Q=48/5=9.6m3.所以每时的排水量至少为9.6m3.
(5)已知排水管的最大排水量为每时12m3,那么最少多长时间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
解:当Q=12(m3)时,t=48/12=4(h).所以最少需4h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
(6)画出函数图象,根据图象请对问题(4)和(5)作出直观解释,并和同伴交流.
(4)如果准备在5h内将满池水排空,那么每时的排水量至少为多少?
例1: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装载货物,把轮船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时间t (单位: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的货物必须在不超过5日内卸完,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多少吨货物?
分析:(1)根据装货速度×装货时间=货物的总量, 可以求出轮船装载货物的的总量;
(2)再根据卸货速度=货物总量÷卸货时间,得到v与t的函数式。
例2.某种工艺品,一名工人一天的产量约为5至8个,若每天要生产这种工艺品60个,那么需要工人多少人?
1.某商场出售一批进价为2元的贺卡,在市场营销中发现此商品的日销售单价x元与日销售量y之间有如下关系:(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实数对(x,y)的对应点.(2)猜测并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图象;(3)设经营此贺卡的销售利润为w元,试求出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若物价局规定此贺卡的销售价最高不能超过10元/个,请你求出当日销售单价x定为多少元时,才能获得最大日销售利润?
2.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之间,如果汽车以50千米/时的平均速度从甲地出发,则经过6小时可达到乙地.(1)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如果汽车把速度提高到v(千米/时),那么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t(小时)将怎样变化?(3)写出t与v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因某种原因,这辆汽车需在5小时内从乙地到甲地,则此汽车的平均速度至少应是多少?(5)已知汽车的平均速度最大可达80千米/时,那么它从甲地到乙地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示范课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新课导入,新知探究,解得d20,课堂小结,课堂小测,kgm3,阻力臂,动力臂,杠杆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人教版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精品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阿基米德,实际生活与反比例函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备课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阻力臂,动力臂,杠杆定律,你知道了吗,变形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