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 (14)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 (14),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在答题卡上填涂。每小题1分,计45分)
1.(1分)以下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钢铁生锈 C.保险丝熔断 D.酒精挥发
2.(1分)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1分)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毫克、镁65毫克、锌1.5毫克.这里的碘、镁、锌是指( )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离子
4.(1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B.
C. D.
5.(1分)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在空气中燃烧则呈桔红色的
6.(1分)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A
B
C
D
操作现象
气体容易压缩
一杯水有质量和体积
花园闻到花香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特征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有质量和体积
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A.A B.B C.C D.D
7.(1分)“低碳生活”理念,就是指生活作息时,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外出随手关灯 B.减少使用塑料袋
C.骑自行车出行 D.夏天空调温度尽量调低
8.(1分)警察检查驾驶员是否饮酒的仪器里装有K2Cr2O7,K2Cr2O7中Cr的化合价是( )
A.+2 B.+5 C.+6 D.+7
9.(1分)下列各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
A. B.
C. D.
10.(1分)不锈钢电热水壶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利用金属的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 )
A.导热性 B.导电性 C.延展性 D.耐腐蚀性
11.(1分)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属于不同的元素
B.②对应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第二周期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12.(1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所以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化合物里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13.(1分)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是( )
A.甲图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B.甲图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C.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D.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14.(1分)钨丝灯管在使用过程中,钨丝(W)温度可达3000℃以上,这会造成W在使用过程中缓慢挥发,使灯丝变细,加入碘(I2、固体)可以延缓这个过程,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I2后灯管中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B.灯管内的I2不可以循环使用
C.上述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D.WI4在灯丝上分解,产生的W又沉积在灯丝上
15.(1分)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食品保鲜的办法
B
灭火实例与原理
填充氮气﹣﹣防止变质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放入细铁粉﹣﹣防止受潮和变质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灭火﹣﹣降低着火点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
日常物质的区别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
纯金和黄铜﹣﹣用火烧观察颜色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滴加石蕊溶液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CH4
三种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A.A B.B C.C D.D
五、填空与简答题(每空0.5分,化学方程式1分,共16分)
16.(2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硅原子 ;
(2)构成氯化钠的粒子 ;
(3)2个锰酸根离子 ;
(4)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
17.(3分)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航空气球一般填充氦气而不用氢气,这主要是利用了氦气的密度小和 ;
(2)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3)自来水厂抽取河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可加入 除去水中的异味;
(4)2017年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主要是由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物质,燃烧后几乎没有污染,是一种绿色能源。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5分)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和结构:
①从宏观看,镁是由 组成的。
②从微观看,据如图分析,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填符号)。
(2)性质和变化:
①镁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向镁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此反应是一个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③把一定量的镁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滤渣的组成可能是 或 。
19.(6分)构建知识网络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1)如图是1小亮同学归纳的某物质的知识网络图,物质A是我国现在年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金属,物质B为密度最小的气体,物质D是红色的金属单质,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A的化学式为 ;
②若C转化为A是置换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写出A转化为物质D的化学方程式 。
(2)小宇同学在复习的过程中也对部分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得到如图2几个“三角”,回答以下问题:
①第二个三角应该命名为 三角;钙三角中乙物质化学式为 ,丙物质俗名为 。
②写出下列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CO2转化为甲 ;乙转化为CaO 。
六、实验与探究题(每空0.5分,化学方程式1分,共14分)
20.(4.5分)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利用上述仪器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均不改变的情况下,我们还可用它来制取另一种气体,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3)通常可用 法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 。某同学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向其中滴加适量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
21.(2.5分)A、B、C都是教材上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
(1)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 ,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实验的结论是:水是由 组成的,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 种类不变来推断水的组成。
(3)C实验可以推断甲烷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
22.(4分)2020年底,湖北某地一辆槽罐车发生了交通事故致使所载液氨泄漏。瞬间,浓烈的氨气味充斥周围,所幸消防队员及时向空气中喷洒了大量的水,危害没进一步扩大!据此回答问题:
(1)周围群众能闻到氨味,说明分子 ;
(2)消防队员用水喷淋抢险,说明NH3 ;
(3)NH3相对H2易液化,易运输,燃烧后生成水和一种单质,可考虑作为一种燃料。试写出NH3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为探究氨气(NH3)溶于水是否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用滤纸做如图所示四朵纸花,放入无色酚酞溶液中浸泡后晾干,然后准备两瓶干燥的氨气,按如图所示进行试验,结果发现Ⅰ、Ⅳ两处小花变红;Ⅱ、Ⅲ两处小花没有变色。(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A、向小花(Ⅱ)喷水,小花不变色,该步骤目的是 ;
B、把小花(Ⅲ)直接放入干燥的氨气中的目的是 ;
C、喷水后的小花(Ⅳ)放入氨气中变红了,该同学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3.(3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已知:A装置中产生的一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澄清的石灰水一样,能与CO2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D装置中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 (装置不能重复使用),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
七、计算题(24小题1分,25小题4分,共5分)
24.(1分)钙尔奇碳酸钙D3片是一种高效补钙剂,已知每片含钙元素40毫克,则每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毫克。
25.(4分)某同学欲测干电池的外壳﹣﹣﹣﹣锌筒中锌的质量分数。他称取了10克该锌筒碎片,与100克的稀硫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锌筒碎片中的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结束后称得剩余物质量为109.8克。求: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求干电池外壳锌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在答题卡上填涂。每小题1分,计45分)
1.(1分)以下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钢铁生锈 C.保险丝熔断 D.酒精挥发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钢铁生锈过程中书写铁锈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C、保险丝熔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B。
2.(1分)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A、氮气占78%,故选项符合题意。
B、氧气占21%,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占0.03%,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占0.94%,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1分)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毫克、镁65毫克、锌1.5毫克.这里的碘、镁、锌是指( )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离子
【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解答】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中含有的是元素。
故选:B。
4.(1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B.
C. D.
【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的基本操作判断.
B、根据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方法分析;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解答】解:A、倾倒液体试剂瓶口紧贴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瓶塞要倒放,操作正确。
B、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可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竖直起来,防止药品粘在管壁上,操作正确。
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要与桌面呈45°角,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操作正确。
故选:C。
5.(1分)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在空气中燃烧则呈桔红色的
【分析】A、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说法正确;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不是白雾,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法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在空气中燃烧则呈桔红色的,说法正确;
故选:B。
6.(1分)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A
B
C
D
操作现象
气体容易压缩
一杯水有质量和体积
花园闻到花香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特征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有质量和体积
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可以知道: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可以据此来完成该题的判断并作出解答.
【解答】解:A、气体容易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一致;
B、一杯水有质量和体积,是因为分子有质量和体积,故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一致;
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具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故中描述的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一致;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原因是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所以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能够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
故选:D。
7.(1分)“低碳生活”理念,就是指生活作息时,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外出随手关灯 B.减少使用塑料袋
C.骑自行车出行 D.夏天空调温度尽量调低
【分析】“低碳经济”指的是生产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外出随手关灯节约电能,符合这一主题,故不符合题意;
B、减少使用塑料袋,可减少其生产原料石油的消耗,同时节约能源,也减少了制造能源时排放的空气污染物,符合这一主题,故不符合题意;
C、提倡人们骑自行车出行可以减少开私家车对空气的污染,符合这一主题,故不符合题意;
D、夏天空调的温度调得越低,消耗的电能越多,不符合这一主题,故符合题意。
故选:D。
8.(1分)警察检查驾驶员是否饮酒的仪器里装有K2Cr2O7,K2Cr2O7中Cr的化合价是( )
A.+2 B.+5 C.+6 D.+7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重铬酸钾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6价。
故选:C。
9.(1分)下列各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
A. B.
C. D.
【分析】可以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A中是两种单质,B中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C中是两种化合物,D中是一种化合物。
【解答】解:A、由图中可知,两种物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两种单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正确;
B、由图中可知,一种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做出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不正确;
C、由图中可知,两种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两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由图中可知,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D不正确;
故选:C。
10.(1分)不锈钢电热水壶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利用金属的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 )
A.导热性 B.导电性 C.延展性 D.耐腐蚀性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A、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B、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耐腐蚀,说明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是化学性质。
故选:D。
11.(1分)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属于不同的元素
B.②对应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第二周期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分析】A、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分析化合价;
C、根据在原子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分析;
D、根据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决定阴离子或阳离子。
【解答】解: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图中②④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3种元素,故A错误;
B、②表示的元素是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2个电子,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故B正确;
C、在原子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①是阴离子,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处在元素周期表的第2周期。③④是阳离子,是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形成的,所以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处在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故C错误;
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①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④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12.(1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所以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化合物里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分析】A、根据化合物的特点考虑;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化合物中的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
【解答】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A正确;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故B错;
C、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以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故C错;
D、化合物中的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例如碳酸钠中碳元素显+4价,故D错。
故选:A。
13.(1分)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是( )
A.甲图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B.甲图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C.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D.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分析】A、根据植物油的作用及探究的目的分析:隔绝氧气;
B、根据①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
C、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
D、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
【解答】解:A、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看铁在只和水接触的条件下能不能生锈,故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
B、③中铁钉只和氧气接触,①中铁钉和氧气以及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③中铁钉没有锈蚀,而①中铁钉锈蚀,通过①③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铁钉与水接触。故能实现的探究目的;
C、乙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对比可知,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能实现的探究目的;
D、乙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可知,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故能实现的探究目的;
故选:A。
14.(1分)钨丝灯管在使用过程中,钨丝(W)温度可达3000℃以上,这会造成W在使用过程中缓慢挥发,使灯丝变细,加入碘(I2、固体)可以延缓这个过程,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I2后灯管中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B.灯管内的I2不可以循环使用
C.上述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D.WI4在灯丝上分解,产生的W又沉积在灯丝上
【分析】A、根据碘的状态分析;
B、灯管内的I2可以循环使用;
C、根据化合价的规律判断;
D、WI4在灯丝上分解,产生的W又沉积在灯丝上。
【解答】解:A、加入碘为固体,反应时为蒸气,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温度达3000℃以上WI4在灯管壁上分解,生成I2,可循环使用,故错误;
C、过程中碘和钨都实现了单质到化合物的转化,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故错误;
D、WI4在灯丝上分解,产生的W又沉积在灯丝上,故正确;
故选:D。
15.(1分)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食品保鲜的办法
B
灭火实例与原理
填充氮气﹣﹣防止变质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放入细铁粉﹣﹣防止受潮和变质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灭火﹣﹣降低着火点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
日常物质的区别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
纯金和黄铜﹣﹣用火烧观察颜色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滴加石蕊溶液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CH4
三种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灭火的原理、物质的类别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故填充氮气可以防止变质,说法正确;
生石灰具有吸水性,故放入生石灰可以防止受潮,说法正确;
铁生锈需要水和氧气并存,故放入细铁粉可以防止受潮和变质,说法正确;
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空气,说法正确;
住宅失火时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着火点,说法错误;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以隔离可燃物,说法正确;
C、硬水和软水鉴别时可以加肥皂水并搅拌,浮渣多的是硬水,泡沫多的是软水,说法正确;
纯金灼烧不变色,黄铜灼烧变色,故可以用火烧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说法正确;
一氧化碳不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可以滴加石蕊溶液鉴别二者,说法正确;
D、H2、CO、CH4是三种可燃性气体,说法正确;
煤、石油、天然气是三种化石燃料,说法正确;
分子、原子、离子是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说法正确;
故选:B。
五、填空与简答题(每空0.5分,化学方程式1分,共16分)
16.(2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硅原子 3Si ;
(2)构成氯化钠的粒子 Na+、Cl﹣ ;
(3)2个锰酸根离子 2MnO42﹣ ;
(4)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Fe2O3 。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硅原子,就可表示为:3Si;
(2)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可知,钠离子和氯离子分别表示为:Na+、Cl﹣;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锰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MnO42﹣;
(4)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其化学式为:Fe2O3。
故答案为:(1)3Si;
(2)Na+、Cl﹣;
(3)2MnO42﹣;
(4)Fe2O3。
17.(3分)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验纯 ;航空气球一般填充氦气而不用氢气,这主要是利用了氦气的密度小和 化学性质稳定 ;
(2)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隔绝氧气 ;
(3)自来水厂抽取河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可加入 活性炭 除去水中的异味;
(4)2017年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主要是由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物质,燃烧后几乎没有污染,是一种绿色能源。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分析】(1)根据点燃可燃性气体的注意事项、氦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3)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4)根据甲烷燃烧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时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航空气球一般填充氦气而不用氢气,这主要是利用了氦气的密度小和化学性质稳定;故填:验纯;化学性质稳定;
(2)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故填:隔绝氧气;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活性炭;
(4)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填:CH4+2O2CO2+2H2O。
18.(5分)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和结构:
①从宏观看,镁是由 镁元素 组成的。
②从微观看,据如图分析,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三 周期,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Mg2+ (填符号)。
(2)性质和变化:
①镁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Mg+O22MgO 。
②向镁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此反应是一个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③把一定量的镁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Mg(NO3)2 (填化学式,下同),滤渣的组成可能是 Ag、Cu 或 Ag、Cu、Mg 。
【分析】(1)①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②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
(2)①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进行分析;
②根据常见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
③根据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把一定量的镁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镁粉,镁才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从宏观看,镁是由镁元素组成的;
②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镁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位于第3周期,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Mg2+;
(2)①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是:2Mg+O22MgO;
②向镁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此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是一个放热反应;
③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把一定量的镁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镁粉,镁才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无色,说明硝酸铜已完全反应,则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镁,其化学式为Mg(NO3)2;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滤渣的组成可能是Ag、Cu;镁也可能是过量的,滤渣的组成可能是Ag、Cu、Mg。
故答案为:(1)①镁元素;
②三;失去;Mg2+;
(2)①2Mg+O22MgO;
②放热;
③Mg(NO3)2;Ag、Cu;Ag、Cu、Mg。
19.(6分)构建知识网络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1)如图是1小亮同学归纳的某物质的知识网络图,物质A是我国现在年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金属,物质B为密度最小的气体,物质D是红色的金属单质,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A的化学式为 Fe ;
②若C转化为A是置换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3O4+4H23Fe+4H2O ;
③写出A转化为物质D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
(2)小宇同学在复习的过程中也对部分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得到如图2几个“三角”,回答以下问题:
①第二个三角应该命名为 碳 三角;钙三角中乙物质化学式为 CaCO3 ,丙物质俗名为 熟石灰 。
②写出下列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CO2转化为甲 CO2+C2CO ;乙转化为CaO CaCO3CaO+CO2↑ 。
【分析】(1)根据物质A是我国现在年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金属,所以A是铁,物质B为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B是氢气,物质D是红色的金属单质,所以D是铜,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C是四氧化三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2)根据碳会转化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物质A是我国现在年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金属,所以A是铁,物质B为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B是氢气,物质D是红色的金属单质,所以D是铜,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C是四氧化三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的化学式为Fe;
②若C转化为A是置换反应,该反应可以是氢气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3O4+4H23Fe+4H2O;
③A转化为物质D的反应可以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①碳会转化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第二个三角应该命名为碳三角;钙三角中乙物质化学式为CaCO3,丙物质俗名为熟石灰;
②CO2转化为甲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乙转化为CaO的反应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故答案为:(1)①Fe;
②Fe3O4+4H23Fe+4H2O;
③Fe+CuSO4=FeSO4+Cu;
(2)①碳;CaCO3;熟石灰;
②CaCO3CaO+CO2↑。
六、实验与探究题(每空0.5分,化学方程式1分,共14分)
20.(4.5分)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铁架台 。
(2)利用上述仪器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 ①②⑦⑧ (填序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均不改变的情况下,我们还可用它来制取另一种气体,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
(3)通常可用 向上排空气 法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某同学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向其中滴加适量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质或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等 (写一条)。
【分析】(1)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解:(1)铁架台是常用的加持仪器,故答案为:铁架台;
(2)利用上述仪器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我选择的仪器是:①②⑦⑧;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均不改变的情况下,我们还可用它来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①②⑦⑧;CaCO3+2HCl=CaCl2+H2O+CO2↑;2H2O22H2O+O2↑;
(3)通常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某同学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向其中滴加适量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没有变浑浊,我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澄清的石灰水变质或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等;故答案为:向上排空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澄清的石灰水变质或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等。
21.(2.5分)A、B、C都是教材上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
(1)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 氧气 ,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B实验的结论是:水是由 氢元素、氧元素 组成的,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 种类不变来推断水的组成。
(3)C实验可以推断甲烷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氢元素 。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1)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故填:氧气;4P+5O22P2O5。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来推断水的组成。
故填:氢元素、氧元素;元素。
(3)C实验中,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水,可以推断甲烷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故填:氢元素。
22.(4分)2020年底,湖北某地一辆槽罐车发生了交通事故致使所载液氨泄漏。瞬间,浓烈的氨气味充斥周围,所幸消防队员及时向空气中喷洒了大量的水,危害没进一步扩大!据此回答问题:
(1)周围群众能闻到氨味,说明分子 不断运动 ;
(2)消防队员用水喷淋抢险,说明NH3 易溶于水 ;
(3)NH3相对H2易液化,易运输,燃烧后生成水和一种单质,可考虑作为一种燃料。试写出NH3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NH3+3O26H2O+2N2 ;
(4)为探究氨气(NH3)溶于水是否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用滤纸做如图所示四朵纸花,放入无色酚酞溶液中浸泡后晾干,然后准备两瓶干燥的氨气,按如图所示进行试验,结果发现Ⅰ、Ⅳ两处小花变红;Ⅱ、Ⅲ两处小花没有变色。(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A、向小花(Ⅱ)喷水,小花不变色,该步骤目的是 探究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
B、把小花(Ⅲ)直接放入干燥的氨气中的目的是 探究氨气能否使酚酞变红 ;
C、喷水后的小花(Ⅳ)放入氨气中变红了,该同学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NH3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 。
【分析】(1)依据分子的性质分析;
(2)依据消防队员及时向空气中喷洒了大量的水,危害没进一步扩大分析;
(3)依据氨气燃烧后生成水和一种单质分析;
(4)依据四组实验和实验现象分析。
【解答】解:(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则周围群众能闻到氨味,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填:不断运动;
(2)消防队员及时向空气中喷洒了大量的水,危害没进一步扩大,说明NH3易溶于水,故填:易溶于水;
(3)氨气燃烧后生成水和一种单质,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H3+3O26H2O+2N2,故填:4NH3+3O26H2O+2N2;
(4)分析四组实验可知,A、向小花(Ⅱ)喷水,小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酚酞变红,该步骤目的是探究水不能使酚酞变红;B、把小花(Ⅲ)直接放入干燥的氨气中,观察小花是否变红,目的是探究氨气能否使酚酞变红;C、喷水后的小花(Ⅳ)放入氨气中变红了,说明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则该同学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NH3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故填:探究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探究氨气能否使酚酞变红;NH3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
23.(3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已知:A装置中产生的一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澄清的石灰水一样,能与CO2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D装置中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
(2)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 C→D→B (装置不能重复使用),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3)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处理 。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以及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进行解答.
【解答】解:(1)CO与Fe2O3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故答案为:Fe2O3+3CO2Fe+3CO2;
(2)混合气体通过C装置,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然后CO进入D装置,发生CO还原Fe2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石灰水,所以正确的顺序为:C→D→B,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为:C→D→B;CO2+Ca(OH)2=CaCO3↓+H2O;
(3)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装置的改进措施是: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处理;故答案为: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处理。
七、计算题(24小题1分,25小题4分,共5分)
24.(1分)钙尔奇碳酸钙D3片是一种高效补钙剂,已知每片含钙元素40毫克,则每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100 毫克。
【分析】根据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每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40毫克÷(×100%)=100毫克。
故答案为:100。
25.(4分)某同学欲测干电池的外壳﹣﹣﹣﹣锌筒中锌的质量分数。他称取了10克该锌筒碎片,与100克的稀硫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锌筒碎片中的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结束后称得剩余物质量为109.8克。求: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求干电池外壳锌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差即为该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而后利用氢气的质量依据反应的方程式即可计算出反应的锌的质量,进而可得锌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差即为该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则氢气的质量为:10g+100g﹣119.6g=0.2g。
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2g。
(2)设反应的锌的质量是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2g
=
x=6.5g
则干电池外壳锌的质量分数为×100%=65%
答:干电池外壳锌的质量分数为65%。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11/22 10:44:54;用户:兴义民族中学;邮箱:xymz@xyh.com;学号:4140692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 (25),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 (21),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选择填充题,填空与说明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 (20),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