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免费课后复习题
展开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
1.(2020山西忻州一中高一月考)下列关于测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数量
B.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C.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
D.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性状表现一定相同
2.(2019湖北长阳一中高一月考改编)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让F1与矮茎豌豆杂交。关于测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后,预期了测交结果才进行实验
B.测交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去雄的操作
C.测交不能用矮茎豌豆作母本
D.测交过程中需要两次套纸袋的操作
3.(2019湖南株洲二中高二期末)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有( )
①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
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
③子一代测交后代性状比
④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例
⑤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雌配子比例
⑥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雄配子比例
A.①④⑤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4.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做了三个实验,他发现问题阶段做的实验和验证假说阶段做的实验分别是( )
A.自交、杂交 测交 B.测交、自交 杂交
C.杂交、自交 测交 D.杂交、测交 自交
5.(2020辽宁六校高一期中)“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
A.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推测,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中出现了“3∶1”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若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接近1∶1,则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
6.(2019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月考)关于“假说—演绎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结果”——发现问题,提出假说
B.“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C.“测交实验和结果”——分析问题,寻找规律
D.“分离定律的提出”——演绎推理,验证规律
题组二 分离定律的解题应用
7.(2020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一期中)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杂合体约活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体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如果再生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能活到50岁的概率约为( )
A.1/3 B.2/3 C.1/2 D.3/4
8.(2020山西高一下期中)水稻有香味和无香味为一对相对性状。某科研小组利用有香味和无香味的纯合亲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1无香味,而F2同时出现无香味和有香味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B.水稻无香味和有香味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C.F2无香味的190株植株中,杂合植株约有127株
D.让F2无香味植株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9.(2020福建厦门高一期末)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含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含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F1全为非糯性。请回答:
(1)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
(2)取F1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花粉呈橙红色,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 。实验结果验证了 。
(3)如果让F1自交,F2中的花粉有 种类型,比例为 。若从F2中选取一株非糯性水稻,取其花粉加碘液染色,则观察到的蓝黑色和橙红色的花粉比例为 。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分析
1.()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甲,要确定甲的遗传因子组成,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 ( 深度解析 )
A.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若子代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B.让甲与另一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都表现为高茎,则甲为纯合子
C.让甲豌豆进行自交,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D.让甲与另一株高茎豌豆杂交,若子代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
2.(2020河北石家庄正定中学高一月考,)卷毛鸡由于羽毛卷曲受到家禽爱好者的欢迎。但是这种性状无法稳定遗传,两只卷毛鸡杂交总是得到50%的卷毛鸡,25%的野生型鸡,25%的丝状羽的鸡。若需要大量生产卷毛鸡,最好采用的杂交方式是( )
A.卷毛鸡×卷毛鸡 B.卷毛鸡×丝状羽
C.野生型×野生型 D.野生型×丝状羽
3.(2020江苏海安高级中学高一月考,)根据下图实验,若再让F1黑斑蛇之间相互交配,在F2的雌雄个体中均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性状表现类型。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深度解析 )
A.黄斑是隐性性状
B.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亲代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C.F2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D.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题组二 分离定律的应用
4.()在一个种群中,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个体占25%,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个体占50%,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个体占25%。若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个体失去繁殖能力,则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F1中隐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1/16 B.1/9 C.1/8 D.1/4
5.(不定项)(2020湖南益阳一中高二期末改编,)人类的ABO血型由三种遗传因子IA、IB和i决定,血型的遗传因子组成如表所示。一个A型血男性和B型血女性婚配,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血型 | A | B | AB | O |
遗传因子组成 | IAIA,IAi | IBIB,IBi | IAIB | ii |
A.一个人的体细胞中可以同时存在IA、IB和i三种遗传因子
B.所生子女是AB血型男孩的概率为1/8
C.所生子女的血型为A型、B型、AB型和O型
D.若后代出现O型血的孩子,再生一个O型血女孩的概率为1/8
6.(2019天津耀华中学高三上期初,)葫芦科植物喷瓜的自然种群中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A决定雄株,a决定两性植株,a-决定雌株,A对a、a-为显性。现有喷瓜植株甲(雄株)、乙(雌株)、丙1(两性植株)、丙2(两性植株),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甲×乙→F1雄株∶雌株=1∶1
实验2:丙1自交→F1全为两性植株
实验3:丙2自交→F1两性植株∶雌株=3∶1
实验4:甲×丙2→F1雄株∶雌株∶两性植株=2∶1∶1
实验5:丙2×乙→F1两性植株∶雌株=1∶1
请回答:
(1)根据实验 的结果对a-、a的显隐性关系作出相应的推断,即 。
(2)正常情况下,喷瓜自然种群中雄株的遗传因子组成有 种,雌株的遗传因子组成有 种。
(3)将植株丙1与雌株乙间行种植,F1遗传因子组成为 。将雌株乙上收获的种子种植,让其自花传粉,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是 。
7.(2020四川棠湖中学高一期中,)为了验证分离定律,甲、乙两组同学都将纯合的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分别挂牌,试图按孟德尔的实验原理进行操作,以验证F2的分离比。
甲组实验中,亲本的杂交如图所示(箭头表示进行人工传粉)。实验结果符合预期:F1全为非甜玉米,F1自交得到F2,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4。
乙组实验中,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亲本A上结出的全是非甜玉米;亲本B上结出的既有非甜玉米,又有甜玉米,经统计分别约占9/10和1/1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实验表明,玉米的非甜是 性状(填“显性”或“隐性”)。
(2)用棋盘法表示甲组实验过程(相关遗传因子用T、t表示)。
(3)乙组实验中,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是由于在操作上存在失误,该失误最可能出现在 环节。乙组实验中亲本A上结出的种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4)乙组实验中,亲本B的性状是 (填“非甜”或“甜”)。
(5)如果把乙组实验中亲本B所结的全部玉米粒播种、栽培,并能正常结出玉米棒,请写出这些玉米棒的玉米粒性状及比例为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B | 2.C | 3.B | 4.C | 5.C | 6.B | 7.D | 8.D |
1.B 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但不能测定其产生的配子的数量,A错误;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如根据测交后代显性∶隐性=1∶1,可以判断被测个体为杂合子,B正确;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不一定都能稳定遗传,如Aa测交后代中的Aa为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C错误;杂合子测交得到的后代性状表现不同,如Aa×aa→1Aa(显性)∶1aa(隐性),D错误。
2.C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后,进行了演绎推理,预期了测交结果才进行实验,A正确。测交是杂交的一种,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若要进行测交,母本必须经过去雄处理,B正确。测交过程中,F1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无论哪个作母本结果都相同,即正反交结果相同,C错误。为了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去雄后要进行套袋处理,人工传粉后也要进行套袋处理,D正确。
3.B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子一代中的雌雄个体均产生相同比例的两种配子,所以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①③⑤⑥符合题意;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同,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②④不符合题意。
4.C 孟德尔首先做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子一代再自交,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发现并提出了问题;经过想象推理提出了假说;然后以假说为依据演绎测交实验的结果;再进行测交实验,发现实验结果与演绎结果一致,因而证明假说是正确的。
5.C A、B选项所述内容是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内容。演绎是根据假说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即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而根据测交实验的结果推出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不属于演绎过程,C符合题意。
6.B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结果”属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阶段,A错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分析问题、提出假说阶段,B正确;“测交实验和结果”属于验证规律阶段,C错误;“分离定律的提出”属于得出结论、总结规律阶段,D错误。
7.D 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且双亲为杂合子。假设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则后代为1/4AA(30岁左右死亡,即活不到50岁)、1/2Aa(能活到50岁)、1/4aa(正常,即能活到50岁甚至更长),故再生一个孩子能活到50岁的概率应是1/2+1/4=3/4,D正确。
8.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水稻有香味和无香味为一对相对性状,该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有香味和无香味的子一代只有无香味,且子一代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无香味对有香味为显性。F1为无香味,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无香味和有香味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A正确;根据题图,水稻无香味和有香味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无香味和有香味为一对相对性状,设相关遗传因子为A、a,则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F2无香味的190株植株中,杂合植株Aa占2/3,约有190×2/3≈127(株),C正确;让F2无香味植株(1/3AA、2/3Aa)自交,后代有香味的占2/3×1/4=1/6,所以无香味的占5/6,即无香味∶有香味=5∶1,D错误。
9.答案 (1)非糯性 (2)F1是杂合子,形成配子时,非糯性和糯性遗传因子分离,形成两种花粉,比例为1∶1,含有非糯性遗传因子的花粉遇碘变成蓝黑色,含糯性遗传因子的花粉遇碘变成橙红色,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蓝黑色∶橙红色=1∶1 分离定律 (3)2 1∶1 1∶1或1∶0
解析 设相关遗传因子用B、b表示,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得到F1,则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能产生B和b两种配子,且比例是1∶1;已知糯性花粉遇碘呈橙红色,非糯性花粉遇碘呈蓝黑色,所以F1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两种颜色的花粉数量比例约为1∶1。(1)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杂交,F1全为非糯性,故非糯性为显性性状。(2)根据题意可知,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BB、bb,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F1形成配子时,控制水稻糯性的b和非糯性的B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形成两种类型的花粉,且比例为1∶1,含有非糯性遗传因子的花粉遇碘变成蓝黑色,含糯性遗传因子的花粉遇碘变成橙红色,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这验证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3)F1自交,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2∶1,F2中的花粉只有B、b两种,且比例为1∶1。F2中非糯性水稻遗传因子组成为BB或Bb,当其为Bb时,蓝黑色和橙红色的花粉比例为1∶1,当其为BB时,蓝黑色和橙红色的花粉比例为1∶0。
能力提升练
1.B | 2.D | 3.C | 4.B | 5.ABC |
|
|
|
1.B 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属于测交,子代若有矮茎出现,说明甲为杂合子,A正确。让甲与另一株未知遗传因子组成的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都表现为高茎,则甲为纯合子或杂合子,另一株高茎豌豆可能是纯合子或杂合子,B错误。让甲豌豆进行自交,子代中若既有高茎,又有矮茎出现,即发生性状分离,则甲豌豆是杂合子,C正确。让甲与另一株高茎豌豆杂交,若子代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D正确。
方法技巧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植物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遗传因子组成,常采用测交法。
2.D 根据题意分析,两只卷毛鸡杂交总是得到50%的卷毛鸡,25%的野生型鸡,25%的丝状羽的鸡,说明卷毛鸡是杂合子,而野生型鸡和丝状羽的鸡为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二者杂交后代全部是卷毛鸡。故选D。
3.C F1黑斑蛇之间相互交配,F2雌雄个体中均有黑斑蛇和黄斑蛇(发生性状分离),说明F1黑斑蛇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蛇的黑斑为显性性状,黄斑为隐性性状,A正确;亲本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F1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说明亲代黑斑蛇为杂合子,因此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亲代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B正确;F2中的黑斑蛇,有的是纯合子,有的是杂合子,而F1的黑斑蛇都是杂合子,因此F2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完全相同,C错误;综上分析,蛇的黑斑为显性性状,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D正确。
归纳总结
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
(1)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
(2)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
4.B 在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中,DD个体占25%,Dd个体占50%,dd个体占25%,比例为1∶2∶1,由于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个体失去繁殖能力,所以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为DD∶Dd=1∶2。该种群随机交配后,能够产生隐性个体的组合是2/3Dd×2/3Dd,因此子代隐性个体dd占的比例为2/3×2/3×1/4=1/9。
5.ABC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故一个人的体细胞中只能存在IA、IB和i三种遗传因子中的1种或2种,A错误;由于无法确定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因此子女的血型无法确定,子女中是AB血型男孩的概率也无法计算,B、C错误;若后代出现O型血的孩子,说明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IAi和IBi,故再生一个O型血女孩的概率为1/4×1/2=1/8,D正确。
6.答案 (1)3 a对a-为显性 (2)2 1 (3)aa、aa- 两性植株∶雌株=3∶1
解析 由题干信息知,甲植株是雄株,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Aa-,乙植株是雌株,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a-a-,丙植株是两性植株,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aa-。(1)根据实验3丙2自交→F1两性植株∶雌株=3∶1,符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因此丙2是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为aa-,则a对a-为显性。(2)喷瓜自然种群中只有雄株中含有遗传因子A,而雄株与雄株不会产生子代,故不存在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植株,所以雄株的遗传因子组成有Aa、Aa-两种;a-决定雌株,a对a-为显性,因此雌株的遗传因子组成只有a-a-一种。(3)由实验2可知,丙1进行自交,子一代植株全是两性植株,因此丙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雌株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将植株丙1与雌株乙间行种植,植株丙1与植株乙杂交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植株丙1自交得到的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因此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雌株上收获的种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将该种子种植,让其自花传粉,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是两性植株∶雌株=3∶1。
7.答案 (1)显性
(2)
(3)套袋 TT、Tt (4)甜 (5)非甜玉米∶甜玉米=279∶121
解析 (1)甲组实验中,F1全为非甜玉米,F1非甜玉米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玉米的非甜是显性性状。(2)实验过程图解见答案。(3)乙组实验中,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说明实验过程中没有完全进行杂交,存在自交。这很可能是由于在杂交后没有进行套袋处理。从实验结果分析,亲本A上结出的全是非甜玉米,亲本A的遗传因子组成是TT,表现为非甜,A上结出的种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TT、Tt;亲本B上结出的既有非甜玉米,又有甜玉米,比例为9∶1,亲本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tt,表现为甜。(4)根据(3)的分析,乙组实验中亲本B的性状是甜。(5)由题意可知,亲本B上结出的玉米中Tt占9/10,tt占1/10,即产生t配子的概率为11/20,故后代中出现tt的概率为121/400,产生T_的概率为1-121/400=279/400,因此这些玉米棒上的玉米粒的性状及比例为非甜玉米∶甜玉米=279∶121。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同学做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鸡的毛腿对光腿为显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达标测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同步训练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