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 认识声现象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第三章 声
第1节 认识声现象
第一课时 声源与声的传播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2.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3.声具有能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
2.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学习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时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
2.使学生初步领略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
【重点】
1.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音具有能量.
【难点】
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知识点一 声源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6-37,完成以下问题:
1.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合作探究】
演示一 触摸发声的物体
请同学们完成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2)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
(3)敲响音叉,然后把它贴近脸颊.
1.你有什么感觉?
答:感觉到橡皮筋、喉头、音叉在振动.
2.根据刚才的亲身体验,猜想发声的物体有什么特征?
答: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演示二 声音的产生
实验一:如图所示,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只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只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
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
答:刻度尺振动时,能发出声音.
2.当刻度尺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答:当刻度尺停止振动时,不能听到声音.
实验二: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或乒乓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如图甲所示;将音叉敲响,再使球接触音叉,如图乙所示.
甲
乙
1.图甲中的球是否跳动?
答:图甲中的球不跳动.
2.图乙中的球是否跳动?
答:图乙中的球跳动.
实验三:如图所示,在发声物体(鼓面)上撒一些纸屑,并用棒不停地敲击鼓面.
1.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答:纸屑不断地上下跳动.
2.此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实验四: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1.观察到有什么现象?
答:橡皮筋上下振动.
2.听到了什么?
答:听到了橡皮筋振动发出的声音.
3.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4.通过实验对比,思考问题:橡皮筋、尺子、音叉、泡沫塑料颗粒在什么情况下振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振动?
答:
实验的物体 | 发声时 现象 | 无声时现象 | 结论 |
橡皮筋 | 振动 | 不振动 | 橡皮筋振动时产生声音 |
尺子 | 振动 | 不振动 | 尺子的振动产生声音 |
音叉 | 振动 | 不振动 | 音叉的振动产生声音 |
鼓面 | 振动 | 不振动 | 鼓面的振动产生声音 |
5.由以上实验,能够得到什么结论?
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教师点拨】
1.物体发声时物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振动.
2.某些物体发声时振动不易观察,要运用转换法设计实验观察到微小的振动.
3.不同动物发声的方式:有的动物依靠翅膀振动发声,有的动物依靠鸣膜发声.
2.不同动物的发声部位:麻雀发声的部位是声带;青蛙、蝉发声的部位是鼓膜;蜜蜂发声的部位是翅膀下的小黑点.
【跟进训练】
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C )
2.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C )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知识点二 声音的传播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7-38,完成以下问题:
1.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例如:用锤敲击鼓面,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向远处传播.
2.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我们称为声音的介质.
3.声音具有能量.
【合作探究】
演示三 声的传播方式——声波
1.水面的振动和声音的振动分别是怎样传播的?
答:水面的振动以水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音的振动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2.请详细分析一下敲鼓时的声音传播情况.
答:鼓面向右振动,压缩右面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左振动,使右面的空气变稀疏;鼓面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声波,由近及远向四周传播出去.
演示四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电铃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听到的电铃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答:抽出部分空气后,听到电铃的声音明显变小.
2.当逐渐抽出空气后,听到的电铃声音有什么变化?
答:当空气逐渐被抽出后,听到电铃的声音越来越小.
3.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电铃声音又怎样变化?
答:当空气逐渐进入罩内时,听到电铃声逐渐变大.
4.由以上现象能够得到什么结论?
答: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演示五 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
如图所示,将发声的物体(如音乐卡、手机、闹铃等)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将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能否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
答:仍能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
2.此实验说明什么?
答: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演示六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两个学生合作,同学甲在长条桌的一端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力均匀地写“一”,同时同学乙在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
1.同学乙能够听到什么?
答:能够听到同学甲写字的声音.
2.由以上活动能够得到什么结论?
答:固体可以传声.
演示七 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
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打雷时我们和雷电没有接触,但我们却能听到隆隆的雷声.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空气可以传声.
【教师点拨】
1.在进行真空铃声实验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时候,要帮助学生理解理想化实验方法的运用.
2.声波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可利用水波较好的理解声波,此处用到了类比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
【跟进训练】
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1次敲击声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声现象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3 功 功率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3 功 功率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教科版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 杠杆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 杠杆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