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 认识声现象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经验的联想,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转换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扬声器、音叉、音乐芯片(或小闹钟)、瓶口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的广口瓶,装有色儿的玻璃缸、抽气机、鼓、小纸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根据素材中的图制作声形并茂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世界。
师:在这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讨论、交流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我们足如何听到声音的?……
二、新课教学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先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请每位同学用手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感觉一下。
生: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
播放蟋蟀呜叫的录像片或光盘,让学生观察正在呜叫的蟋蟀翅膀在振动。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呜叫时的姿态?
生甲: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
生乙:鸟呜叫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生丙: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说明你们对生物很感兴趣,观察很仔细。你们知道有一种树叫笑树吗?笑树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原来笑树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就像人的笑声。
师:根据以上例子,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声音与物体振动有关。
师:下面请大家看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l:小纸人在播声的扬声器上跳动;小纸人在发声的鼓面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放进装满水的水槽中,水花四溅;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的乒乓球弹开。
师:由以上演示实验的实验现象,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生乙: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师:由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师: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相应部位振动而发音的。如二胡、小提琴、大提琴等弦乐器与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的。
请你再举出一些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事例。
师:从自然现象、日常生活或学习过程中,你产生了什么疑惑?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将它们清楚地表达出来?如果你有了这样的感受你便开始了科学探究的重要一步——提出问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平时观察对问题的看法或见解,这就是科学探究的第二步——猜想或假设,对问题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这就是科学探究的第三步,进行实验——这是科学探究的第四步,得出结论——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五步。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师:发声体并不是直接贴着耳朵,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
演示实验2:探究声音的传播。
现象,瓶内有空气时,我们可以听到闹钟或音乐芯片的发出的声音,当用抽气机抽气时,闹钟声或音乐声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师:这个实验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甲:空气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生乙: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师:请大家看玻璃鱼缸中有金鱼在游动,如果我在水面上拍手,金鱼会怎样?
演示实验3:见下图,现象:金鱼听到拍手声赶紧游向水底。
师: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水可以传声。
两人一组进行随堂小实验:见下图,现象:耳朵贴在桌面上的同学可以听到另一个同学轻叩桌面的声音。
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甲:桌面可以传声。
生乙:木头可以传声。
师:空气、水、木头(或桌面)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可见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声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三)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实验:拿一张纸片放在嘴边,说话(不能吹纸片)时可以感到纸片振动;
实验表明:声音能引起膜片等物体振动。
教师:这里的膜片相当于人耳中的哪部分结构?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图——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配文后回答以上问题。
生: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然后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师:如果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如果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你会有什么感觉?生活中会出现什么不便?
生甲:车的喇叭声听不到,会发生车祸。
生乙:不能与人方便的交流。
……
师:大家平时应该关心、爱护残疾人。
(四)声音的传播有多快
1.声音 叫做声速。
2.不同物质中,声速一般;同一物质中,声速跟有关,在150。C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大约是;
请大家阅读课本,回答以上问题。
生甲: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生乙: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是v固>v液>v气。
生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只有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 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
你还知道哪些利用固体、液体传声的实例?
生甲:医生利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身体、诊断疾病,是利用固体传声。
生乙:渔民捕鱼时,在渔网上装电子发声器,播放鱼喜欢听的声音,吸引鱼群,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捕鱼产量,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生丙:钓鱼的人从不聊天,怕说话声把鱼给吓跑。说明水可以传声。
……
师:为什么平时在教室里讲话听起来比在操场上的响亮?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发射,如果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可以区分原声和回声;如果回声到达入耳,比原声晚不到0.1s,人耳就会不出回声和原声了,回声就使原声加强,使声音听起来更响亮。
教室里的声音鼓四周墙壁反射,回声到达入耳比原声晚不到0.1s,回声使原声加强,所以听起来响亮。而在操场上讲话,比较空旷,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回来,传播时间太长,声音变得很小几乎听不到回声,只能听到原声,所以在教室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响亮。
归纳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
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大小关系是:v固>v液>v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小与
压强和温度有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5 C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v=340m/s。
板书设计
第一节认识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2) v固>v液>v气。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空气中v声=340m/s。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3 噪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3 噪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1 质量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1 质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8 走进彩色世界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8 走进彩色世界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