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充分经历,探究新知,回归生活,实际应用,课堂总结,畅谈收获,能力升华,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发现、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不同情形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学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前谈话:同学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关于植树你知道些什么?
生1: 植树时两棵树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生2:并且这些距离要相等才会好看些…
师:说得太好了!其实植树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充分经历,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知。
(1)比一比,赛一赛。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比赛游戏好不好?看谁做得又对又好。
课件出示:谁能用6÷2=3这个算式,设计一道应用题?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设计的?(指名几位学生回答)
为什么这几道题都能用6÷2=3来解决呢?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指名一生回答)
生:这些题都是除法算式,有的表示把6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3;有的表示6里面包含3个2。
师:太棒了!能用线段图表示6里面包含3个2?(学生独立画)
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图?
反馈后课件出示线段图。
(2)动动脑,想一想。
老师也设计了几道应用题,你们能用6÷2=3来解决吗?
1、一根木头总长6米,每2米锯一次,需要锯几次?
2、体育课上小朋友排成6米长的纵队,每隔两米站一个人,一队共站几个人?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3)动动手,验一验。
师:看来同学们的答案不一样,谁对呢?我们能不能检验一下呢?用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答案是不是正确?(引导学生用实物或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验证)。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验证方法。
教师演示课件,让孩子们直观感知。
(4)比一比,找联系。
同学们,看清楚了吗?第一题需要锯几次?第二题一队共站几个人?怎样列式呢?能用6÷2=3来解决吗?
生1:能,6÷2=3,3-1=2。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锯下一个2米,剩下4米,再锯一下就可以了,所以锯两次,商还要-1。
生2:第二题也能,6÷2=3,3+1=4,因为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中间是2米,第二个人和第三个人中间是2米,第三个人和第四个人中间是2米,总共6米,站四个人,两头都站了人,商要+1。
同学们真棒!
2、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同学们刚才的解答,仔细观察一下这几道题的答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什么是不变的?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课件出示交流结果:
1、商就是问题的答案,商不发生变化。
2、计算出商后,-1才是问题的答案。
3、计算出商后,+1才是问题的答案。
所以做题时,我们要考虑实际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2)想一想,猜一猜。
课件出示: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侧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可以栽多少棵?
让学生猜一猜,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呢?
教师对学生的猜测不发表评论,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到底要栽多少棵树呢?对不对呢?如何检验自己的猜想呢?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验证(画图时一定要用铅笔画)。
课件出示画线段图的要求:
a.我们用一条线段来代表小路的总长。
b.再用短竖线或者喜欢的图形来代表小树。
c.看看谁画的最漂亮、设计的种类最全面,计算出棵树,试着写出算式。
全班汇报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你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这么画?一共栽几棵树?
师:根据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有三种不同情况,我们来验证一下。课件出示三种不同情况的线段图:
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一端种一端不种,两端都种的种5棵,两端都不种的种3棵,一端种一端不种的种4棵。
(3)建立不同情形的数学模型
师:要计算种树的棵树,我们要先计算出什么?20米里面包含几个5米?(课件出示线段图及算式)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栽树棵数与商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让学生观察、感受,进一步直观理解三种不同情形实际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3、归纳概括,理解规律
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有几种情形?分别怎样计算?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理解、体会、感悟。
结合题意,我们可以列出算式:20÷5=4(个)
两端都种:4+1=5(棵) 商+1
两端都不种:4-1=3(棵) 商-1
一端种,一端不种:20÷5=4(棵) 商不变。
三、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举一反三,判断规律。
课件出示:
(1)气球的悬挂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哪一种情况呢?
(2)铃铛的系法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哪一种情况呢?
(3)剪绳子类似于植树问题中的哪一种现象?
2、举一反三,应用规律。
课件出示题目,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解题思路。
(1)一条走廊长32米,一侧每隔4米摆放一盆植物(两端不放)。一共要放多少盆植物?
(2)在一条2000米的街道一侧安装节能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3)马拉松比赛全程约42km。平均每3km设置一处饮水服务点(起点、终点都设,只在路的一侧设置),全程一共有多少处这样的服务点?
(4)红领巾公园内一条林荫大道全长800米,在它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0米放置一个垃圾桶,两端不放,可以放置几个垃圾桶?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式解决问题,指名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多种情况,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谈以后课件出示小结:
1、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商的变化。
2、两端都要栽:棵树=商+1。
3、两端都不栽:棵树=商-1。
4、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树=商。
植树问题可以解决生活中“真树”问题,也可以解决“假树”问题。
五、能力升华
教学楼一楼到四楼的直线高度是9米,每层之间高3米,你能算出有几个间隔吗?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重点说出是植树的哪一种情形)。
课件出示答案(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六、课后作业
1、课下复习本课内容,理解并熟练运用本课所学公式。
2、教材109页2、3、4、6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上册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学 揭示课题,自主探究 个体建构,小组讨论 合作提升,互动展示 评研深化,反馈达标 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评论,观察探索,发现规律 评论,巩固知识,升华认识,全课小结,情感教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学习提示,课件演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