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1.2滑轮同步练习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1.2滑轮同步练习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页
    11.2滑轮同步练习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2页
    11.2滑轮同步练习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2 滑轮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下册2 滑轮课后测评,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2滑轮同步练习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如图所示,在一水平地面上,木箱重,受到的摩擦力为,用力F拉动木箱使它在内匀速直线运动了不计滑轮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F的大小为 B. 拉力F移动速度为
    C. 绳自由端移动了 D. 木箱移动速度为如图所示装置中,A物体重力为100NB物体重力为30N,此时A物体恰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其重力的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绳和滑轮摩擦
    A. A受到绳子的拉力为30N
    B. 动滑轮的重力为10N
    C. 若将B的重力增加一倍,则A受到的摩擦力也增大一倍
    D. 若将B的重力减小一半,则A受到的摩擦力也减小一半旗杆顶上装有定滑轮,升旗时可以A. 改变力的方向 B. 省距离 C. 省功 D. 省力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汽车轮胎的轴承中装有滚珠是为了减小摩擦
    B. 铅垂线的应用原理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 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的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 升国旗时,旗杆顶端安装的滑轮是为了更省力下列四图中物体的重力相同,不计绳重和摩擦,不计滑轮重和杠杆质量,最省力的是A.
    B.
    C.
    D. 如图所示,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利用两个滑轮提升同一重物到同一高度时,下列组合中最省距离的是A.  B.  C.  D.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拉力,忽略滑轮重、绳重和滑轮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A对动滑轮的拉力为 B. 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
    C. 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 D. 竖直墙受到的拉力为如图所示,三个滑轮拉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那么这三个力的关系是
    A.  B.  C.  D. 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这样做A. 省力,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B. 不省力,改变施力的方向
    C. 既省力,也改变施力的方向
    D. 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如图,学校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献礼活动的升旗仪式上,国旗冉冉升起,旗杆顶上安装的是A. 动滑轮
    B. 定滑轮
    C. 滑轮组
    D. 省力杠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同一个物体分别用图中甲、乙两个滑轮组吊着,则          滑轮组更省力,          滑轮组能改变用力的方向;若物体重,动滑轮重为,则          ,则          不计绳重和摩擦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______如图所示,用200N的力拉着物体A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如果物体A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是80N,不计滑轮重力、绳重及轮轴间的摩擦,则物体B与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N,物体B被拖动的速度是______如图所示,,此时物体A相对于水平地面静止,物体B在物体A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则测力计示数为______N,物体A受到物体B的摩擦力为______N,如果只增大,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人站在地上用滑轮组拉动物体A,请在图中画出绕绳方法。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从地面提升到楼顶,要求绳子的自由端要向下拉,请你用笔画代替绳子,画出滑轮最省力的绕绳方法;再画出重物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如图1所示是“探究动滑轮工作特点”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应竖直拉动,使钩码______上升。
    小宋记录的数据如表,分析数据可得: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实验次数123钩码重246钩码上升的距离555测力计示数绳端移动的距离101010小宋继续实验,并作出“拉力与钩码重的比值随钩码重的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分析图像可知:钩码越重,拉力F与钩码重的比值越接近______填数值。由此他推断得出:在不计动滑轮重时,使用动滑轮可以省______的力,第3次实验中,提升钩码所做的功为______J,作用在绳端上的力做的功为______J,说明使用机械______省功。在“探究滑轮特点“的实验中,过程如下:不计摩擦和细线的质量

    弹簧测力计校零后,其下方悬挂物体。如图甲所示,匀速向上提升物体时测力计示数______N
    如图乙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上物体,另一端绕过滑轮与竖直倒放并再次校零的弹簧测力计相连,沿F方向匀速拉动测力计可使物体向______运动,这一过程中该滑轮是一个______滑轮,它使用时的优点是______
    弹簧测力计分别沿方向继续匀速拉动,对比4次实验,测力计的示数几平不变,由此说明______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如图所示,用一动滑轮拉物体A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物体A重为20N,受到摩擦力是物重的倍,若忽略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忽略滑轮重、绳重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求:
    拉力F的大小;
    2s内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起120kg的物体,动滑轮的重力为30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物体的重力;
    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
    若绳子的最大拉力为800N,则用此滑轮组最多能匀速提升多重的物体。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
     2.【答案】B
     【解析】解:A、物体A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A物体受到的绳子的拉力F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故A错误;
    B、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动滑轮的重力:,故B正确;
    C、若将B的重增加一倍,A物体受到的拉力变大,由匀速变为加速运动,A与地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不变,因此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也不会改变,故C错误;
    D、若将B的重减小一半,A物体受到向右的拉力为:,此时A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不等于滑动摩擦力的一半,故D错误;
    故选:B
    先根据“A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其重力的倍”求出A受到的摩擦力,然后根据A受平衡力求A受到的绳子的拉力;
    不计绳重和滑轮摩擦,,据此求出动滑轮的重力;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当物体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作用下静止时,静摩擦力等于拉力。
    本题考查了滑轮组的特点,二力平衡的知识、运动和力的关系、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考查知识点较多,关键是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3.【答案】A
     【解析】解:旗杆顶上装的是定滑轮,所以升旗时,不省力也不费力,也不省功,只是改变了力的方向,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也不省功,但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
    本题考查了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属于基础题型。
     4.【答案】D
     【解析】解:A、汽车轮胎的轴承中装有滚珠是用滚动代替滑动,从而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故A正确;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铅垂线的应用原理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故B正确;
    C、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较大的力才能将门推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C正确;
    D、升国旗时,旗杆顶端安装的滑轮是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故D错误。
    故选:D
    减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定滑轮是指固定不动的滑轮,它不随物体一块运动,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本题考查减小摩擦的方法、力的作用效果、重力的方向、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等知识,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
     5.【答案】A
     【解析】解:由题知,物体的重力相同,不计绳重和摩擦,不计滑轮重和杠杆质量。
    A.使用的是滑轮组,且,所以
    B.使用的是动滑轮,但没有竖直向上用力,则
    C.使用的是滑轮组,且,所以
    D.杠杆长度为L,则动力臂为L,阻力臂为,则

    解得:
    故由以上计算可知A最省力,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物体的重,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因此承担动滑轮和物体的重的绳子段数越多越省力;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求解。
    本题考查了滑轮组和动滑轮以及杠杆的省力情况的判断,根据题图确定n的大小及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
     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合力的计算和拉力的计算,要注意在计算物体受到的拉力和竖直墙受到拉力的计算时分清出承担拉力绳子的股数。
    判断出物体A和竖直墙承担拉力绳子的股数,进一步求出他们受到的拉力;
    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判断物体A对动滑轮的拉力;
    由二力平衡判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
    【解答】
    ABC、由图可知,物体A受到3股绳子的拉力,所以物体A受到动滑轮的拉力为;物体A对动滑轮的拉力与物体A受到动滑轮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则物体A对动滑轮的拉力为9N;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9N,故C正确,AB错误;
    D、由图可知,竖直墙受到2股绳子的拉力,所以竖直墙受到的拉力为,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滑轮的重和绳的摩擦不计,
    假设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为f
    第一幅图中滑轮为定滑轮,不省力,则
    第二幅图中滑轮为动滑轮,省一半的力,则
    第三幅图中滑轮为动滑轮,但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1倍的力,则
    所以,,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特点: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费距离。
    本题考查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要利用好条件“不计滑轮重和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属于基础题目。
     9.【答案】A
     【解析】解:
    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时能省力,但不能改变施力的方向,故A正确、BCD错误。
    动滑轮是指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其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本题考查了动滑轮的特点,属于基础题目。
     10.【答案】B
     【解析】解:旗杆顶上的滑轮在使用时轴是固定不动的,是定滑轮。
    故选:B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题主要考查了定滑轮的实质和特点,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定滑轮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11.【答案】165N110N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滑轮组,属于基础题;
    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越多,越省力;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解答】
    由图可知,甲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乙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所以乙滑轮组更省力;甲滑轮组绳端绕过定滑轮后施加拉力,所以甲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故答案为:乙;甲;165N110N  12.【答案】方向
     【解析】解:动滑轮的本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故答案为:方向。
    动滑轮的本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动滑轮的特点,比较基础。
     13.【答案】60  6
     【解析】解:由题意知,用200N拉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左运动,拉力
    A与滑轮相连的绳子所受的拉力,为绳子拉物体B的力,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对物体A受力分析可得:
    由题意可知
    因为是同一根绳,所以,即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物体B移动的速度:
    故答案为:606
    由图知,对物体A的拉力等于摩擦力加上A与滑轮相连的绳子所受的拉力,据此求出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水平使用动滑轮,可求出对物体B的拉力,再根据二力平衡求出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再利于物体B移动的速度是物体A移动速度的二倍求出物体B的速度。
    本题考查了动滑轮的特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将图形逆时针旋转帮助分析。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
     14.【答案】9  6  不变
     【解析】解: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不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物体B受到滑轮组的拉力等于向左的拉力等于拉力2倍,即为,由于物体B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平衡力的作用,即B受到A的摩擦力等于B受到的拉力,为6N
    如果增大B将做加速运动,BA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BA之间的摩擦力不变,A受力不变,同理可知,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也不变。
    故答案为:96;不变。
    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定滑轮受到向左的拉力等于拉力3倍;
    对于物体A,受到的力为B向左的摩擦力、向右的拉力、地面向右的摩擦力,据此求出地面向右的摩擦力;
    不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物体B受到滑轮组的拉力等于向左的拉力等于拉力2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由此分析A受到B的摩擦力的大小变化。
    本题考查了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物体受力分析等知识点,要求认真审题,利用好水平使用滑轮组的特点是关键。
     15.【答案】解:由人站在地上用滑轮组拉动物体A,可知拉力方向向下,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再绕过下面的动滑轮再向上绕到定滑轮上,依次反复绕。如图所示:

     【解析】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有两种:
    一是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再绕过下面的动滑轮再向上绕到定滑轮上,依次反复绕,这种绕法有偶数段绳子承担物重;
    二是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再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再向下,依次反复绕,这种绕法有奇数段绳子承担物重。
    对于滑轮组的组装与绕线方法,要看清题目的每一个要求,灵活运用,不能死记硬背省力的绕线方法。
     16.【答案】解:要使滑轮组最省力,需要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最多,所以要从动滑轮绕起,依次绕过上面的定滑轮、下面的动滑轮,如图所示: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表示,如图所示:

     【解析】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能分担物体的重力,所以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股数越多越省力,但还要注意对拉力方向的要求。
    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做竖直向下的力即可。
    对于滑轮组的组装与绕线方法,要看清题目的每一个要求,灵活运用看,不能死记硬背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17.【答案】匀速直线  省力    一半     
     【解析】解:实验时,为了使实验结果准确,应竖直拉动使钩码匀速直线上升。
    表中数据所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如图2分析图象可知:钩码越重,拉力F与钩码重的比值就越接近由此推理得出:在不计动滑轮重时,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
    3次实验中,提升钩码所做的功为:,作用在绳端上的力做的功为:,说明使用机械不省功。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省力;;一半;;不。
    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不仅要克服物体的重力,而且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动滑轮的重力越小,物体越重,拉力F越接近
    根据求出重力所做的功;根据求出拉力所做的功。
    此题主要考查了动滑轮的省力特点及功的计算,同时也考查了研究动滑轮省力情况的分析和实验推理。
     18.【答案】2      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解析】解:由图甲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指针正好指在刻度2处,测力计示数
    由图乙可知,沿F方向匀速拉动测力计可使物体向上运动,这一过程中该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属于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
    对比4次实验,测力计的示数几平不变,说明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只是改变作用力方向。
    故答案为:上;定;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根据图甲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所指示数读出F
    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
    本题考查了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属于基础题型。
     19.【答案】解:动滑轮绳子的有效股数
    忽略滑轮重、绳重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

    可得,物体移动的距离:

    绳的自由端被拉过的距离:

    答:拉力F的大小是2N
    2s内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解析】动滑轮绳子的有效股数为2,根据求出拉力F的大小;
    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根据求出物体移动的距离,根据求出绳的自由端被拉过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动滑轮绳子拉力和移动距离的计算,是一道基础题目。
     20.【答案】解:物体的重力:
    滑轮组有3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物体的总重,即
    不计绳重和摩擦,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
    绳子最多能承受拉力,由得,
    滑轮组最多能提起物体的重量:
    答:物体的重力为1200N
    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为500N
    若绳子的最大拉力为800N,则用此滑轮组最多能匀速提升2100N的物体。
     【解析】知道物体的质量,由可求得其重力;
    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求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
    知道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800N,由求得物体的重力。
    本题考查重力、滑轮组绳子的拉力的计算,正确判断承担总重绳子的段数和灵活应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2 滑轮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2 滑轮课后测评,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2 滑轮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2 滑轮巩固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滑轮 同步练习,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2 滑轮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2 滑轮随堂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杠杆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