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2认识周长1-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1670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 时、分、秒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 时、分、秒教案,共3页。
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和探索图形的周长
测量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根据知识分析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采用不同方法测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周长。
根据学情分析
让学生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测量树叶周长的方法,描画树叶边沿,加深对一周的理解;理解周长的概念后,在操作中感受、体验和探索测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周长的方法。
教学方法
本课在展示课程理念中试图突出两个重。一是重操作和探索,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去思考、探索、实践。因此,本课安排了感知和操作两个层面的活动。第一层面是感知层面的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描一描、说一说、指一指获得感性知识;第二层面是操作层面的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测量树叶周长的方法。二是重交流,力争组内、同桌、全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环节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归纳与总结
动手与操作
全课总结
导入
同学们: 你们喜欢上体育课吗?看大屏上的同学们正在赛跑呢,你认为这种比赛结果公平吗?跑道的一圈也就是跑道的一周由此引出课题,并相机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为了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唤醒了“周长”在学生头脑中的第一认知经验。)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描一描、摸一摸、自己喜欢物体的周长
(1)请学生拿出水彩笔,从起点开始一笔描出图形的周长。
(2)描完后,同桌合作互相摸一摸、说一说自己刚才描过的图形的周长。
(3)指名汇报。并说出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所有感观,通过亲自动手描、摸、说等手段,全方位感受、探索周长的含义)
引出规则图形的周长
(1)谁来指一指、说一说这个图形的的周长?它有周长吗?为什么?
(2)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
(3)小结: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设计意图:激发了孩子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张力、从而进一步认识了周长)
3、小组活动,动手操作
出示一片大树叶。
师:老师这儿有一片美丽的大树叶,谁愿意到前面描出它的一周?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他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描,又到什么地方结束?
要求: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描出树叶的一周,其余的学生跟着比划树叶的一周。
小结:不管他们从哪一点开始,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用一根绳(或线)绕图形的边缘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使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求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挥想象,合作学习,主要采用“化曲为直”思想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周长的含义)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m
一块梯形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你能算出需要多长的篱笆吗?
2m
2m
3m
1+2+3+2=8(米)
(设计意图: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操作中才能更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空间和发展空间。)
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我创设了赛跑情境 唤醒了“周长”在学生头脑中的第一认知经验。课件演示测量树叶的周长动态过程,使学生获得直观、生动的周长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找一找、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等系列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所有感观,全方位感受、探索周长的含义。
[评价生动具体,不仅关注了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引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