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二册2.3 三角函数的叠加及其应用导学案
展开第2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类型1 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应用
1.要熟练掌握向量的有关概念,平行向量定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用基表示向量,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这是向量线性运算的基础.
2.向量是一个有“形”的几何量,因此在研究向量的有关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判断求解,这是研究平面向量的重要方法和技巧.
【例1】 (1)已知O是△ABC的重心,点P满足=,则点P一定是△ABC的( )
A.重心 B.AB边的中点
C.AB边中线的中点 D.AB边中线的非重心的三等点
(2)若向量a=(1,1),b=(-1,1),c=(4,2),则c=( )
A.3a+b B.3a-b
C.-a+3b D.a+3b
(1)D (2)B [(1)取AB中点M,连接CM,
因为M是AB的中点,所以=,
所以==(+2),即=,即=2,
由此可得,C,P,M三点共线,且||=2||,
所以点P是△ABC的AB边中线的非重心的三等点.
(2)设c=xa+yb,则∴
∴c=3a-b.]
1.(1)已知O为直线AB外任意一点,且=λ+μ(λ,μ∈R),若点P在直线AB上,则λ+μ=________.
(2)已知向量=(3,-4),=(6,-3),=(5-m,-3-m),若点A、B、C能构成三角形,则实数m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1)1 (2)m≠ [(1)∵点P在直线AB上,∴∥,设=x,
∵=-,=-,
∴-=x(-),
∴=(1-x)+x.
又=λ+μ,
∴λ=1-x,μ=x,
∴λ+μ=1.
(2)因为=(3,-4),=(6,-3),=(5-m,-3-m),
所以=(3,1),=(-m-1,-m).
由于点A、B、C能构成三角形,所以与不共线,
而当与共线时,有=,解得m=,
故当点A、B、C能构成三角形时,实数m满足的条件是m≠.]
类型2 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及应用
求两个向量数量积的方法
1.如果无法寻找到计算数量积的要素(模与夹角),那么可考虑用一组基将a,b两个向量表示出来,再进行运算.这是在几何图形中处理向量数量积的一个重要方法.
2.若几何图形易于建系,则考虑将向量坐标化,用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来计算数量积.
3.根据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求数量积,通常适用于处理几何图形中的向量问题.
(1)图形中出现与所求数量积相关的垂直条件,例如:直角三角形,菱形对角线,三角形的外心等,可考虑用投影法计算数量积.
(2)在求数量积的范围中,如果所求数量积中的向量中有一个模是定值,则可以考虑利用投影,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寻找投影数量最大与最小的问题.
【例2】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是AB边上的动点,求·的值与·的最大值.
[解] 法一: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D(0,0),A(1,0),B(1,1),C(0,1),
设E(1,a)(0≤a≤1).
所以·=(1,a)·(1,0)=1,·=(1,a)·(0,1)=a≤1,
故·的最大值为1.
法二:由图知,无论E点在哪个位置,
在方向上的投影数量都是CB=1,
∴·=||·1=1,
当E运动到B点时,在方向上的投影数量最大即为DC=1,
∴(·)max=||·1=1.
2.(1)如图所示,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若AC=3,BD=2,则(+)·(+)=________;
(2)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ADC=90°,AD=2,BC=1,P是腰DC上的动点,则|+3|的最小值为________.
(1)5 (2)5 [(1)因为=+,=+,所以+=+++=-.所以(+)·(+)=(-)·(+)=||2-||2=9-4=5.
(2)以D为原点,分别以DA、DC所在直线为x、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DC=a,DP=x.
∴D(0,0),A(2,0),C(0,a),B(1,a),P(0,x),=(2,-x),
=(1,a-x),∴+3=(5,3a-4x),|+3|2=25+(3a-4x)2≥25,
∴|+3|的最小值为5.]
类型3 平面向量与三角形的“四心”
在平面向量的应用中,用平面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首先将几何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和几何关系用向量表示,然后选择适当的基,先将相关向量表示为基向量的线性组合,再把问题转化为基向量的运算问题,最后将运算的结果再还原为几何关系.
【例3】 (1)已知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O为坐标原点,动点P满足=[(1-λ)+(1-λ)+(1+2λ)·],λ∈R,则点P的轨迹一定经过( )
A.△ABC的内心 B.△ABC的垂心
C.△ABC的重心 D.AB边的中点
(2)已知在△ABC中,AB=1,BC=,AC=2,点O为△ABC的外心,若=x+y,则x=________,y=________.
(1)C (2) [(1)取AB的中点D,则2=+,
∵=[(1-λ)+(1-λ)+(1+2λ)],
∴=[2(1-λ)+(1+2λ)]=+,
而+=1,∴P,C,D三点共线,
∴点P的轨迹一定经过△ABC的重心.
(2)取AB的中点M和AC的中点N,连接OM,ON(图略),则⊥,⊥,
=-=-(x+y)=-y,=-=-(x+y)=-x.
由⊥,得2-y·=0, ①
由⊥,得2-x·=0, ②
又因为2=(-)2=2-2·+2,
所以·==-,③
把③代入①、②得 解得x=,y=.]
3.(1)已知O是平面上的一个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λ+,λ∈(0,+∞),则动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2)已知△ABC的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a+b+c=0.
求证:O为△ABC的内心.
(1)B [因为=λ,
所以·=·λ=λ(-||+||)=0,
所以⊥,
所以点P在BC的高线上,即动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垂心.]
(2)[证明] =+,=+,则由题意得+b+c=0.
又因为b+c=bc,
所以=,
因为与分别是与方向上的单位向量,
所以是∠BAC平分线的方向向量,即AO平分∠BAC,
同理BO平分∠ABC,CO平分∠ACB,
所以O为△ABC的内心.
类型4 余、正弦定理与向量的综合应用
1.余弦定理及其变形
a2=b2+c2-2bc cos A;cos A=;b2+c2-a2=2bc cos A;
2.正弦定理及其变形
a=2R sin A;sin A=;a sin B=b sin A.
【例4】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1.
(1)求证:A=B;
(2)求边长c的值;
(3)若|+|=,求△ABC的面积.
[解] (1)证明:∵·=·,
∴bc cos A=ac cos B,即b cos A=a cos B.
由余弦定理得b·=a·,
整理得a2=b2,
∴a=b.∴A=B.
(2)∵·=1,∴bc cos A=1.
由余弦定理得bc·=1,即b2+c2-a2=2.
∵由(1)得a=b,∴c2=2,∴c=.
(3)∵|+|=,
∴||2+||2+2·=6.即c2+b2+2=6,
∴c2+b2=4.
∵c2=2,∴b2=2,b=.
∴△ABC为正三角形,
∴S△ABC=×()2=.
4.在△ABC中,D是BC上的点,AD平分∠BAC,△ABD的面积是△ADC面积的2倍.
(1)求;
(2)若AD=1,DC=,求BD,AC的长.
[解] (1)S△ABD=AB·AD·sin ∠BAD;
S△ADC=AC·AD·sin ∠CAD,
∵S△ABD=2S△ADC,∠BAD=∠CAD,
∴==2,
∴==.
(2)==2,
∴BD=2DC=.
在△ABD,△ADC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AB2+2AC2=3AD2+BD2+2DC2=6,
再由AB=2AC可解得AC=1.
1.(2020·全国Ⅲ卷)已知向量a,b满足|a|=5,|b|=6,a·b=-6,则cos 〈a,a+b〉=( )
A.- B.- C. D.
D [由题意,得a·(a+b)=a2+a·b=25-6=19,|a+b|===7,所以cos 〈a,a+b〉===,故选D.]
2.(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已知P是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ABCDEF内的一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2,6) B.(-6,2)
C.(-2,4) D.(-4,6)
A [·=||·||·cos ∠PAB=2||cos ∠PAB,又||cos ∠PAB表示在方向上的投影,所以结合图形可知,当P与C重合时投影最大,当P与F重合时投影最小.又·=2×2×cos 30°=6,·=2×2×cos 120°=-2,故当点P在正六边形ABCDEF内部运动时,·∈(-2,6),故选A.]
3.(2020·全国Ⅰ卷)设a,b为单位向量,且|a+b|=1,则|a-b|=________.
[∵a,b为单位向量,且|a+b|=1,∴(a+b)2=1,∴1+1+2a·b=1,∴a·b=-,∴|a-b|2=a2+b2-2a·b=1+1-2×=3,∴|a-b|=.]
4.(2020·全国Ⅱ卷)已知单位向量a,b的夹角为45°,ka-b与a垂直,则k=________.
[由题意,得a·b=|a|·|b|cos 45°=.因为向量ka-b与a垂直,所以(ka-b)·a=ka2-a·b=k-=0,解得k=.]
5.(2020·北京卷)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P满足=(+),则||=________;·=________.
-1 [法一:如图,由题意及平面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点P为BC的中点,在三角形PCD中,||=.cos ∠DPB=-cos ∠DPC=-,∴·=||·||cos ∠DPB=1××=-1.
法二:以A为坐标原点,AB,AD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0,0),B(2,0),C(2,2),D(0,2),∴=(+)=(2,1),P(2,1),∴=(-2,1),=(0,-1),∴||=,·=(0,-1)·(-2,1)=-1.]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本章综合与测试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本章综合与测试优秀导学案,共11页。
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3 综合应用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3 综合应用导学案及答案,共4页。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二册4.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二册4.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学案及答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