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之意象内涵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418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之意象内涵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418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人教统编版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展开教学内容分析
《声声慢》是北宋词人李清照晚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这首词全词以“愁”为中心,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铺染愁绪,展现作者心灵的孤寂与戚戚。因此本课的教学主要抓住因愁所选的景物来分析,挖掘这些景物中所蕴含的意蕴,引导学生听说读写,以自主学习、协作探索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学习趣味,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刚刚学过的《醉花阴》,也是其前期代表作,也接触过其它抒发忧愁的作品,学习词作已奠定一定的基础,但也主要限于背诵和感悟情感,而且因学生底子薄弱,文学的熏染又不是一蹴而就的,虽能初步体会文本的情感,但要深入体会诗词的内在意蕴并进入诗词的艺术境界却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屡次吟诵,感悟内容,赏析意象,领悟意境,掌握情感
技能目标:
1.学习作者是怎么抒发忧愁的,学会通过掌握诗歌意象去赏析诗歌情感。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情感目标: 逐渐深刻解析作品“愁”的丰厚意蕴,领会李清照 微妙的心境变换,感悟李清照坚韧的精神和孤高的品格。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词人晚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2.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五、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法、诵读品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词中的景,不是单纯的景物呈现,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也就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景物,我们有个专门的文学术语,那就是“意象”。今天我们就走进李清照的《 声声慢》,重点探讨词中的意象,理解 词中意象的丰富内涵。
二、整体感知全文
1.背景:
李清照的一生可概括为:少时幸福、中年离乱、晚境凄惨。《声声慢》 是 词人晚年的词作。词人用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2.思考: 那么这首词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
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孤寂流浪之苦。
3.思考:这首词又是如何抒发“愁”的情感的?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意象)
三、赏析意象
淡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含“酒”的诗句有: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 酒:愁情的象征
思考:词人为什么说酒是“淡酒”?
明确:并非是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也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2.“急风”意象
含“风”的诗句有:
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陶澹人《秋暮遣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秋风”象征着萧瑟;“急”表明了秋风的强劲和秋季萧索肃杀的特点。
——秋风:惹人愁思,渲染愁情。
3.过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相思离愁)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珍》 (相思之情)
——“雁”象征离愁。
思考:为什么说雁是“旧时相识”?
其一:雁是候鸟,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而下,两者异乡相逢,触目伤怀,徒增天涯沦落之感;
其二: “雁”是使者,曾为她与丈夫传递相思,如今大雁还在,而丈夫和自己却阴阳两隔,今昔对比,寂寞愁苦的情怀油然而生。
4.“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思考:黄花一般喻指什么?如何理解“满地黄花堆积”?
——黄花: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凄苦忧愁
5.梧桐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含“梧桐”“雨”的诗句有: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温庭均《更漏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四、课堂小结
意象:淡酒、急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意境:冷清、凄美之境
情感:孤寂愁苦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是词人晚年辗转江南遭遇悲苦凄凉生活的写照。这首词主要通过描写酒、雁、风、黄花、梧桐、细雨等这些风物来抒发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一句像最后的冲刺,将词人的愁情推向了绝望的顶点。 抒写离愁和孤寂,李清照的《声声慢》可谓冠绝古今。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重难点问题进行了合作探究,通过赏析意象来感悟情感,领会意境,归纳鉴赏诗歌的规律,让学生以后能举一反三,懂得如何去鉴赏诗歌,让学生鉴赏诗歌的水平有进步,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因思想上的互相碰撞,也不是静态生成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教学进程中有某种程度的调整。
高中语文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共3页。
高中语文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共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共3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