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声声慢 教案
一、 导入:
本单元学习诗词的方法——知人论世之李清照:晚期作品
提问1:经历了什么?靖康之变国破家亡、金石书画毁于战火、丈夫病重身亡、李清照颠沛流离漂泊江南——国破家亡、夫死物散、漂泊孤独
那么经历了这些苦难,她的作品会呈现怎样的词风,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一起学习《声声慢》。
二、 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体悟诗人的浓厚愁情;
3、感受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三、 研读文本:
1、 整体感受:【感性】——凄凉伤感 感情:愁(直抒胸臆)
2、围绕愁写了什么?逐句赏析
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直接抒情)
7组叠词——大胆新奇的创造、为历来批评家所激赏、体现功力。赏析妙在何处?
张端义《贵耳集》云:“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那么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
(1)内容上有层次感。“寻寻觅觅”是动作。寻觅什么呢?好像在找昨日、找美好,找温暖,但寻觅无果,心里怅然若失。于是感到“冷冷清清”,这四字是环境。从外到内,既写出环境冷清,又写出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写感受,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层层推进。由动作到身体到心理,逐层深入,每一个字都雷霆万钧,对内心来说都是重压,表达出内心的凄苦无告和沉痛凄厉。
(2)强化情感。如果把这七组叠词改为:寻觅,冷清,凄惨,就会觉得情感力度不够,所以这一组叠词由浅入深,为全词奠定了哀婉凄凉、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
(3)具有音韵之美。这七组叠词的重音都落在第一个音节,第二个音节都作轻读,节奏感增强,抑扬顿挫。其次,这十四个字全是开口度极小的音,声母都在唇齿间发音,叠音绕齿,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有如一位伤心至极的女子在低吟倾诉,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天气忽暖忽冷,最难调养身体。此句是写气温骤变的感受,人在气温变化时很难适应,何况她年事已高,身体衰弱,又遭遇那么多人生不幸,更觉得难以调养。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虽然喝了几杯淡酒,又怎能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凉呢?词人为什么要喝酒?因为要“敌”晚来的急风。可是“三杯两盏淡酒”,酒又少又淡,抵挡不了秋风。这一句中出了两个常用意象,同学们思考一下,酒这个意象象征什么?愁绪。风这个意象象征什么?寓意悲凉,这里的风是秋风,有萧瑟之感, 更渲染愁情。【秋风萧瑟天气凉、】
思考问题:这里酒是不是真的很淡?——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主观感受。这句说明已被“愁”笼罩,酒力和国破家亡夫死相比,心愁太重,酒化解不了这种愁苦,侧面表现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酒不能消除哀愁,仰头望天,雁群飞过,又引发了词人的伤心。雁群飞过,词人为何伤心?我们来看“雁”这个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③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点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这几句诗词中的大雁或者传书,而书信能带来家人的信息,以聊解出门在外的人对家人的思念。或者向南飞,引出人的离离之愁。所以,
雁象征思乡或离愁
这句诗,却又是旧时的相识。我们应如何理解呢?1、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词人带过信的,给过词人安慰的,现在丈夫已逝,亲人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词人安慰了,所以使词人心伤。2词人的故乡在北方,词人在北方时这个大雁可能是见过的,而此时词人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词人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他心伤。俞平伯在《唐宋词选释》中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寄怀乡之意”。
小结一下上阙:词人从秋天天气多变、酒难御寒、北雁南飞等角度,借景抒情,写出了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下阕:
5、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地上满是黄花堆积,因无人欣赏和采摘菊花已经枯萎,凋零殆尽,如今还有谁忍心去摘?词人有采摘黄花装点案头的习惯,可如今遭逢变故,她再也没有心思这么做了,任它自开自落,以至于满地堆积,一片荒败景象!夫妻共同赏花,如今没人摘花送给自己,写出了晚年的孤苦飘零。
再分析一下黄花意象,【元】张可久《折桂令》中写到: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写秋风吹着满头白发,突然省悟到,人终有衰老之时,花亦有凋败之日,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何况人呢。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作者由黄花昔盛今衰,想到孤苦飘零的晚境。欢乐不再,顿生感慨。
6、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我们可以感觉到,词人非常盼望天黑,这和常理有违。为什么作者这么盼望天黑呢?给大家一个提示:
苏轼悼念亡妻的词《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生活中,苏轼已经见不到妻子了,在哪里见到了呢?在梦里。所以,这涉及一种情感,在生活中有遗憾有悲伤,自己又无法排遣的时候,就期待晚上的到来,在梦里去排遣。把见不到的人,回不去的地方在梦里重现。或者一夜无梦,只是单纯的睡觉,这样也可以暂时躲避现实的悲伤。所以,词人守着窗子,希望黑夜快点到来,暂时解脱现实的悲愁。那么成功入睡了吗?很明显,没有。因为一直听着雨打梧桐的声音。
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黄昏时节,又下起细雨,梧桐叶片落下的水滴,本句作者又写了一个意象,梧桐。梧桐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因此,梧桐象征:悲凉、孤寂、凄苦
梧桐已经让人倍感悲凉,孤寂、凄苦,还有细雨打在梧桐树上。一点点,一滴滴,细雨象征什么呢?看以下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 断魂,指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 花怎么经得起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所以,细雨(秋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一般人对细雨打在树叶上是不在意的,而李清照却听得真真切切。这里以声称静,可见居处多么冷清。这雨点虽然打在梧桐叶上,可是在敏感,内心凄苦的词人听着,却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没完没了,无尽无穷,他是那么强烈地敲击着震颤着词人破碎的心灵,使他凄婉至极,
这些“愁”情无所不在,挥之不去,又无所逃遁,只能深深地叹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8、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直接抒发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所以“愁”是本词的词眼。这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
四、 课堂小结
这首词中的意象,有: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它们承载了词人悲秋体验的情感,契合了词人的失意与愁苦,构成了:冷清、凄惨、哀怨、愁苦的意境。表达不可言说之愁,所以,同学们在鉴赏诗歌时,注意意象的含义,意境的塑造,最后看出作者抒发的情感。这也是鉴赏诗歌的一个方法。
语文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课时,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共3页。
高中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整首词,完成第一次对话,再读整首词,完成第二次对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