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9课 (3)声声慢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9课 (3)声声慢01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9课 (3)声声慢02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9课 (3)声声慢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学案设计,共7页。

    1.作者知识
    李清照(1084—1155),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李清照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十八岁时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1129年,丈夫赵明诚去世。金兵南犯,李清照便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绍兴二年(1132)至杭州,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
    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她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后期金兵入侵,她遭遇国家巨变,又逢丈夫去世,多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之作,寄托亡国之思,作品变得凄凉悲痛,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在诗方面,表现爱国之情,具有现实性,如《夏日绝句》。在散文方面,代表作是《金石录后序》。著有文艺批评《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
    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称“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今作者;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然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吝其遇,惜哉!”
    2.背景知识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灭亡。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赵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年李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李清照把丈夫安葬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令李清照尝尽颠沛流离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这首《声声慢》。
    3.知识链接
    (1)婉约派
    婉约派是宋代的一个词派,由五代的“花间词派”逐步发展形成。代表词人有李清照、秦观、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柳永等。婉约派词作语言清丽、含蓄,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比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2)易安体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中的大家。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被称为“易安体”。易安体既保持着南唐以来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表现作者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
    4.诵读词韵
    词中“/”表示划分的朗读节奏,画“ ”的字为韵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基础知识
    一课时 分析音、景、人之韵
    学习目标 1.感受词作的意象、意境之美。2.把握人物形象的情感。3.赏析叠音字的写作艺术,体会其表达作用。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历来备受赞誉,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你们班级将举行一次诗评会,准备从音、画、景、人、愁、技等方面对这首词进行鉴赏。
    活动一 在诵读中赏析音乐美、画面美
    1.清代陈廷焯在《云韶集》中评价《声声慢》的音乐之美:“一片神行,愈唱愈妙。”诵读这首词,结合下面的补充知识,分析其在音律方面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这幅画是著名画师郑慕康画的李清照小像。有同学认为画技虽佳,但并不与这首词相配,因为看不到这首词的内容痕迹,画中没有词中应有的景,也不是词中人的状态。那“词中景”“画中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请结合全词内容填写下表。
    (1)词中景
    (2)画中人
    活动二 分析叠字之法、“加一倍法”
    3.清代陆蓥《问花楼词话·叠字》云:叠字之法最古……宋人中易安居士善用此法。其《声声慢》一词,顿挫凄绝。词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两阕共十余个叠字,而气机流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谓词家叠字之法。
    仔细品味《声声慢》的意境,说明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抒发感情的不同层次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声声慢》中“淡酒”“雁过”“黄花”“梧桐细雨”是如何通过“加一倍法”将愁情越写越浓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赏析本词的炼字炼句艺术
    5.唐代诗人卢延让《苦吟》一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声声慢》以朴素清新的口语入词,却让人拍案叫绝。它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收束,试对这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声声慢》中用了三个“怎”字,试品味这三个“怎”字各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豪放与婉约是宋词中两种主要的艺术风格,本课中的三首词是其代表作。请分析这三首词的豪放或婉约风格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精析
    课前知识铺垫
    5.①悲愁、哀伤的样子 ②忽暖忽冷,天气变化无常。乍,初、刚 ③养息,休息 ④可以,能够 ⑤怎生,怎么、怎样;得,挨得到 ⑥更加上,更夹杂着 ⑦概括
    一课时 分析音、景、人之韵
    1.①双声叠韵字连用。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回环之美。②舌音、齿音特别多。舌、齿两声交加重叠,形成一种啮齿叮咛的口吻。
    2.(1)①孤独、无助 ②大雁飞过 ③苍凉、清冷 ④思念、飘零、孤独、无家可归 ⑤无奈、人生已暮、孤苦伶仃的悲哀 ⑥梧桐兼细雨 ⑦清冷、孤寂 ⑧悲凉、孤独、寒冷
    (2)①失去很多,怅然、不知所措 ②寒冷、孤独、难眠
    ③借酒浇愁愁更愁 ④百无聊赖、心灰意冷
    3.①“寻寻觅觅”写外部动作,精神恍惚,寻觅无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生活处境,寄身异地,无人为伴,孤独寂寞;“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她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人到晚年,身体衰弱,命运凄惨,心情悲痛。
    ②词人用这七组叠词,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个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在“靖康之难”以后她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
    ③七组叠词展示了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为全词定下悲苦愁绝的基调。
    4.①本可借“淡酒”消愁,但没想到“晚来风急”,愁情再加天寒。②“雁过”这一意象本能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更何况,这雁在北方故国已认识,又或许在去年、前年雁已飞过,言滞留南方之久;再次见雁,自己依旧颠沛流离,晚年凄凉;再者,雁总有回到北方家乡之日,而自己却遥遥无期。③“黄花”繁盛,本应有人摘取,或许曾经词人与丈夫一同采过菊花,可如今却无人采摘;以花之繁盛与自己年华老去形成对比。自言自语道:“如今有谁堪摘?”④“梧桐”值清秋,本已枯黄,让词人愁情满怀;又遇“细雨”绵绵,愁情更生,冷冷的雨,点点滴滴,仿佛滴落在词人心中,悲凉万分。
    5.①这两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这情形,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包括得了、承担得了、说明得了的?“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引人深思。
    ②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难道除了“愁”之外,还有什么难以言传的心事?这明明是在提醒读者,这里除了悲欢离合、伤春悲秋一类的“愁”外,更有时代的、国家的“愁”在。词人以这两句收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和兴趣,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
    6.①“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个“怎”字表达了词人借酒浇愁、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个“怎”字表达了词人孤独地看着窗外的黄花憔悴,目送空中飞过的雁群,无比凄凉的心情。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个“怎”字表达了词人的哀愁之情已经达到了顶点。三个“怎”字表达的都是愁情,但渲染程度却是一层比一层强烈。
    群文任务
    ①苏词和辛词都是读来豪气干云,壮丽之情油然而生。②苏词和辛词都是借古抒怀,托古喻今。③字里行间透露出豪壮雄浑之感,以及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尽管壮志难酬,但词中并未表露哀婉之情。④流露出强烈的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词语
    释义
    ①凄凄惨惨戚戚
    ②乍暖还寒时候
    ③最难将息
    ④有谁堪摘
    ⑤怎生得黑
    ⑥梧桐更兼细雨
    ⑦怎一个愁字了得
    补充知识 词调取名《声声慢》,声调上也因此特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凄、惨、戚”;“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冷清、还寒、盏淡、得黑”都是叠韵。李清照作词主张分辨五音,这首词用齿音、舌音特别多,齿音四十一字(如寻、清、凄、惨、戚等),舌音十六字。全词九十七字,这两声字却多至五十七字。尤其到了末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个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看来是特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来表达忧郁恦恍的心情,这些都是经过惨淡经营的,却绝无雕琢的痕迹;同时用心细腻而笔致奇横,使人不能不赞叹其艺术手腕的高明。——吴熊和《唐宋诗词探胜》

    意境特点
    表达的情感
    晚来急风
    寒冷、萧瑟




    满地黄花
    萧瑟、凄清




    人物的动作及感觉
    表达的心理或情感
    寻寻觅觅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补充知识——“加一倍法”
    “加一倍法”是古典诗歌中的一种深层的表现手法。从侧面、反面落笔,就含有转折、对比、反衬、映衬、顿挫、翻叠等多种修辞功能,而且取象用譬,翻空出奇,字句锤炼,往往构成奇警的艺术境界,在艺术表达上有事半功倍之效。如,杜甫《春望》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写诗人对国事的忧伤。“花”“鸟”是美的事物,通常令人喜爱高兴,然而诗人对着“花”“鸟”还是流泪,感到触目惊心。一反惯例的描写,表现出诗人的悲痛之情不比寻常。又如,曹植《杂诗其一》“高台多悲风”写怀人,欲托孤雁“遗音”,本已是思念至极,但孤雁却“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角度
    代表人物
    风格体现
    语言
    苏轼、辛弃疾

    李清照
    李词读来感伤婉转,有一种怨苦凄悲之感。
    手法
    苏轼、辛弃疾

    李清照
    李词则细腻、委婉,多借景抒情,含蓄蕴藉。
    主题
    苏轼

    辛弃疾
    表达的是雄心犹在但不受朝廷重用、难以尽展其才的苦闷心情。
    李清照

    相关学案

    人教统编版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a href="/yw/tb_c4001756_t4/?tag_id=42" target="_blank">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学案</a>,共4页。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a href="/yw/tb_c4001745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学案设计</a>,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三个典故兼用了比兴的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50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导学案及答案</a>,共5页。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9课 (3)声声慢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