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
展开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年级/册
教材版本
课题名称
《声声慢》
难点名称
理解《声声慢》意象的丰富内涵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味诗歌的意象,要求学生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理解诗句,进而展开联想、想象,理解抽象的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读懂诗歌内容就很难了,而探究意象的的丰富内涵更是要求学生有一定综合分析和审美鉴赏能力。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背景介绍和诵读,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和感情。
2.通过概念解析和意象分析,理解意象丰富内涵。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什么是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诗词中的物象、形象。
意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总结:客观物象、形象+形容词=思想情感
2、举例: 房子——老宅(破旧、眷恋)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介绍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把握诗歌主要感情——愁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闺怨离愁生活,词风清丽明快,婉转含蓄。如《醉花阴》(闲愁、离愁)
南渡后:抒写思夫、思国、思乡之情,写悼亡怀旧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词风凄婉哀怨。如《声声慢》(浓愁、哀愁)
诵读并找出诗歌主要意象。
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5、探究一:“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何是“淡酒?难道是李清照不胜酒力?
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这里淡酒是“愁情”的象征,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6、探究二:请同学们从“雁”、“黄花”、“梧桐雨”中任选2个意象,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雁:古代雁为信使,具有“鸿雁传书”之职,所以看到会想到远方亲人,而此时此人孤苦伶仃,只身南迁,膝下荒凉,身负亡夫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和亡国之恨,万千愁绪再也无人可诉,其情可悲!
“黄花”以花喻人,象征自己的悲欢离合,实写“黄花”凋落,憔悴,暗示生命将逝的悲哀和词人的晚年孤寂飘零之愁。
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思,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用极为简练的语言来勾勒事物,抒发情感。窗前的梧桐树飘下几片枯叶,夜幕深深,小雨淅淅沥沥,一声一声,“滴滴答答”彷佛苍天也在忧愁哭泣。伤心凄苦如诗人,见此梧桐,闻此细雨,更添愁情。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也有万般情感,何不也用自己的生花妙笔,通过具体的意象去勾勒,去表达呢?(小练笔)
展示带有“梧桐”或“酒”的诗句,请同学们也试着借用这些意象去表达自己烦人喜怒哀乐,写一些短句子,或者诗歌。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2.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3..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6.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小结
李清照是一代才女,是乱世美神。她遭受了一个女子所能得到的最甜美的幸福,也承受了一个女子所无法承受的苦痛,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品味到这份美,也看到一个以心抗世,以笔唤天乱世奇女子
高中语文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共3页。
高中语文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共3页。
高中人教统编版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