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五单元16 猫同步训练题
展开A. 失踪(zōng) 似的(sì) 颈下(jǐnɡ) 娱乐(yú)
B. 污涩(sè) 叮嘱(zhǔ) 红绫(líng) 怅然(chàng)
C. 怂恿(sǒng) 屋脊(jí) 懒惰(duò) 凝望(níng)
D. 蜷伏(quán) 活泼(pō) 郁闷(yù) 惩戒(chěng)
【答案】B
【解析】A项,“似”应读“shì”;B项,正确;C项,“脊”应读“jǐ”;D项,“惩”应读“chéng”。据此,答案为B。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隔壁 消耗 隐约 妄下断语
B. 讨厌 忧郁 安祥 若有若无
C. 预警 偶然 挣扎 提心掉胆
D. 愤恨 辨护 衔着 畏罪潜逃
【答案】A
【解析】A项,正确;B项,“安祥”应为“安详”; C项,“提心掉胆”应为“提心吊胆”;D项,“辨护”应为“辩护”。据此,答案为A。
3. 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 (___)
(2)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___)
(3)我也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___)
【答案】 (1). 肮脏且不光滑。 (2).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3).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解答时要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意思,而且词语书写还要准确无误。
4. 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悲楚 酸楚
(1)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______),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
(2)它很(______)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答案】 (1). 酸辛 (2). 悲楚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辨析同义词,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两个词语都有悲苦之意。(1)第一只猫病死,我们一家辛酸苦楚,非常难过,选择酸楚能准确表现失去爱猫时难过的心情。(2)第三只猫无辜被打、逃上屋瓦、凄惨咪呜,体会出猫的悲伤凄苦,选择悲苦恰当。
点睛:辨析同义词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1. 从感情色彩上进行辨析,也就是从词的褒贬义去辨析。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许,后者则表示憎恨。2. 从语意轻重上进行辨析。如"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3. 从范围大小上进行辨析。如"战争"与"战斗",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4. 从对象的不同去辨别。如"沉重"与"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感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B.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艰辛,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
C. 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D. 猫是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小动物,因为它非常惹人喜爱,所以很多家庭都养它。
【答案】C
【解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项,正确;B项,正确;C项,一面对两面,删掉“看能否”;D项,正确。据此,答案为C。
二、阅读理解
阅读“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回答下面的问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6. “我”在处理芙蓉鸟遇害事件时,为什么认定罪魁祸首是第三只猫?
7.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8. 第三只猫在“我”家的地位如何?形成这种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9. 体会“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表达的思想感情。
10. 文章记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重点写第三只猫,为什么还要花大量笔墨写前两只猫?
11. 对于第三只可怜猫的枉死,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
【答案】6. 因为“我”本来就不大喜欢这只猫,加上它常对着鸟笼凝望,发现时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我”从主观上认定是第三只猫吃了鸟。
7. 因为花白猫对这一对黄鸟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主观臆断,所以“似乎”一词不能删。
8. 地位是“若有若无”。原因是:这是一只捡来的猫,不好看,也不活泼,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所以不能引起家人的关注。
9. 因为“我”的过失而导致了猫冤死,表现出“我”深深的自责和无穷的悔恨之情。
10. 写前两只猫是为详写第三只可怜猫做必要的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更好地凸显中心、揭示主旨。
11. 示例: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解析】
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在阅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意筛选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即可。选文第1段“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第3段“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第13段“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因这三点,再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断,认定罪魁祸首是第三只猫。据此作答。
7.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不要仅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似乎”一词之所以不能删,原因是这个词语暗示了第三只猫并没有吃“芙蓉鸟”,只是我的主观臆测。去掉则不能表达这层意思了。据此理解作答。
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可根据文章第1 段中的“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些内容概括作答。
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本,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所写的处理“芙蓉鸟事件”中,“我”的主观臆断最终害死了第三只猫。“我”之所以这样说:“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表达了因“我”的过失而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之情。据此理解整理作答。
10.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作者之所以写前两只猫,采用了反衬的手法,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为表达作者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据此理解作答。
11.考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根据文章叙写的“芙蓉鸟事件”中,“我”凭借主观臆断而过失杀害了第三只的事实来分析作答。可以从“不能主观臆断,要重视证据”“人要宽容、仁爱”等方面作答。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是正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是反衬。其目的都是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
初中语文猫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猫同步测试题,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16 猫精品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6 猫精品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 猫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 猫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