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八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八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技术应用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认识平行”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是“认识平行线”,教材先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抽象出三组直线,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知平行线的特征;再由两条直线不相交的本质属性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平行线的概念;最后,让学生到生活中找平行线的例子,加深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第二道例题是教学画平行线,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探索出画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的方法。由于受学生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还不能区别平面内直线和异面直线等概念,对“同一平面内”之类述语理解有困难,所以教材将平行线的概念描述为:“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教材关于平行线的画法也不再要求所有学生利用直尺和三角尺,通过平移的方法画出平行线,而是根据部分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当渗透和指导这一方法。这样的编排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技术应用理念】:
本课以“希沃EN5”和“IQclass互动平台”作为课堂交互中心,融合了微信、QQ、邮箱等常用互联网技术。旨在主张如下几种教学理念:
1.课堂时空的延伸:本课的学与教不再局限于课内40分钟,而是通过各种互联网技术“向前触摸”到课前“用相机寻找生活中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向后延伸到课后的数学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2.彰显个性化学习:通过“IQclass互动平台”和人手一台的平板电脑,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并用大数据适时、智能地展示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这是“新媒体新技术”超越传统媒体的优势及追求。
3.灵活应对课堂生成的即时性:希沃EN5白板软件针对课堂即时生成的灵活性,打破了PPT等预设类课件的桎梏。让教师面对不同的课堂生成能从容应对,顺应学生的学习而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2-93页例9、例10。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学会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
2.能用适当的工具与方法创造平行线,进一步认识平行线的特征,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培养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体会平行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感受生活中的“平行美”,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能借助直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难点: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平板电脑、直尺、格子图、小棒、手工纸。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初步感知
1.展示交流学生课前找到的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2.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直线,学生辨析是否相交。
理解:两条直线无限延长后仍然不相交才是真正的不相交。
3. 想象第二组直线无限延长后不会相交。
4. 揭示概念: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媒体应用说明:通过微信、QQ、邮箱等互联网技术让学生将课前用相机收集到的生活中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传给老师。课始,通过“IQclass互动平台”调取学生作品并展示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不相交两条直线的表征,为学习新知搭桥铺路。多媒体结合生活情景抽象出直线,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常识和经验形成数学概念,发展了空间观念。在学生质疑辨析想象后,借助希沃EN5的“遮罩”和“蒙层”功能让学生感受两条直线无限延长后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强化感知,建立模型
1. 揭示课题,理解概念。
(1)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行线”。
(2)理解:直线a和直线b互相平行,直线 a 是直线 b 的平行线,反过来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
2.想象辨析,建立模型。
(1)想象:现在你能清晰地想象出一组平行线的样子吗?
(2)辨析:变换平行线的位置,判断是否平行。
思考:它们的位置不同,为什么都是平行线?
【媒体应用说明:在讲述“平行线”概念以后,让学生对平行线进行“拍照”、想象、比划等活动,初步建立数学模型,并借助希沃EN5的“旋转”功能变换平行线的位置让学生辨析,以丰富学生对平行线概念的感知和理解。】
三、强化表象,完善概念
1.判断:它们是否是平行线?
【媒体应用说明:通过“class互动平台”统计显示学生的判断结果,让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智能反馈并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是“新媒体新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入融合的基本特征和不懈追求。】
2. 探索操作活动
(1)利用工具测量平行线间的距离,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活动,反馈交流。
(3)结论: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无限延长后不会相交。
【媒体应用说明:通过“class互动平台”,教师将两条直线推送到每位学生的平板上,让每个学生在平板上动手操作,在操作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平行线的特征,让学生经历这样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落实“四基”的有效教学策略;同时,通过希沃授课助手拍摄学生操作过程,通过交互平台,大屏幕再现学生的操作过程,真实、高效地展现学生的学习活动。
新技术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相比摆小棒,学生在平板上操作,不仅能激发兴趣,而且操作的稳定性强,更重要的是,实现白板与平板、学生与平板、设备与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不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具体的、形象的,深刻的,学生经历了一个自主探索,体验感悟,不断完善的过程,顺利建立了平行线的概念。】
3.变式思辨,深化概念。
(1)距离的变化
(2)方向的变化
(3)长短的变化
(4)数量的变化
四、动手操作,深化创新
1.自主创造一组平行线。
思考:为什么这样创造出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
2.学生展示交流。
【媒体应用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本环节设计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创造一组平行线,通过授课助手展示学生的作品,播放孩子的操作过程,“微视频”介绍画平行线的方法等多功能媒体手段,让学生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这样的课堂交互性强、更立体,学生的各方面感官都有充分感受。】
五、联系生活,质疑延伸
1.联系生活,寻找平行线。
2.回顾课前寻找的平行线。
3.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感受平行线的美。
4.拓展延伸
【媒体应用说明:媒体通过列举生活实际事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特征,丰富了学生对平行现象的体验,感受了生活中平行的美。并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让学生利用平行知识思考实际问题,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苏教版八 垂线与平行线获奖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八 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八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应用,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