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六课 师生之间师生交往教案及反思
展开《师生交往》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愿意与老师交往,积极主动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能力目标:掌握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尊重老师。
知识目标:知道师生交往的意义和良好状态。
教学重点:如何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以及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和表扬
教学难点: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活动学习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四十分钟
教学过程和具体内容:
【新课导入】
在正式开始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视频播放)
刚刚的视频中提到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词,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课的核心词,有同学注意到吗?没错,就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之一,无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有益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建立并保持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都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师生交往》这一框的学习。(板书:师生交往)
【新课讲授】
我们在学校里每天都会与老师接触,但并不见得我们每位同学都对老师都有足够的了解,除了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身份外同学们还知道老师的其他身份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连线题,看看在这四幅场景中老师都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场景一:造血干细胞知识学习活动——组织者
场景二:学校运动会上,老师为学生加油——陪伴者
场景三:课堂上,老师教我们怎样自学,如何思考问题——学习的指导者
场景四:办公室里同学有烦恼找老师倾诉——倾听者
(学生回答)
回答的很好,请坐。的确,老师与我们的交往其实并不只局限于课堂上的交流,在课堂之外老师也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与我们相处,老师可以是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的指导者,也可以是我们困惑烦恼时的倾听者。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也不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涉及我们的情感、生活、成长等等方方面面的。有时这种教与学的位置甚至是可以互换的,学生可以向老师学习知识,答疑解惑,老师也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到一些原来自己并不了解的事物。这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到的——教学相长。
(板书:教学相长)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这一词正是来自这里。有同学可以说一说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
这段话的意思是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教育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反思,努力学习;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教和学是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两者不可分割。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的“教”。请同学们在书本66页做好笔记。
(板书:含义)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老师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给我们引领和指导,但有时我们也会有想要坚持己见,小奇他对于自己的学习生活就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做法,可是最后却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让我们一起来帮他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1)小奇的退步
材料:小奇刚进入初中时,认为学习生活只靠自己就能解决问题,他不喜欢主动与老师交谈,老师督促他还嫌老师啰嗦,觉得老师对他要求太严格了,认为老师不喜欢他。身为班干部,对班级的一些工作从不主动找老师说,路上见了老师也喜欢躲着走,遇到不会的问题他也不主动问老师,课后自己买了许多参考书,认为靠辅导书就能学好习。可结果半年后他的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倒退了十几名。
问题:小奇的经历说明什么问题?你认为他应该怎么改正?
(学生回答)
回答的很好,请坐。小奇过分的闭塞自我,一昧的闭门造车,导致他无法更好更快的理解运用学习的知识,也很容易忽略一些不足的地方,最终反而退步。所以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我们应该要主动参与、勤学好问,这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如果我们有不同的看法,也可以真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因为这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大家向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也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请同学们在书本66页做好笔记。
(板书:主动参与、勤学好问)
小奇在主动与老师交流之后,发掘了自己的写作天赋,他经常找语文老师指导交流,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同学们可以看到P67的探究与分享,思考书上面的两个问题。
材料:小奇喜欢文学创作,经常拿自已写的小说拿给语文老师指导,得到语文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一次,上数学课时,小奇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数学老师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写了一个多星期的手稿被没收,还被狠狠地批评了......
问题:
1.假如你是小奇,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老师的批评?
2.你能给小奇提出怎样的建议?
(学生回答)
小奇在数学课上偷偷写小说的这一做法是不正确的,这既是不尊重老师的的行为,也影响了自己其他科目的学习。语文老师对小奇的表扬,是对小奇的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小奇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而数学老师对小奇给予批评,也是一种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小奇及时地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很多时候老师批评我们,并不是否定我们的全部,针对我们的爱好,而是我们在不合适的时间、场合做了不合适的行为。所以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请同学们在书本67画记。
(板书: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亦师亦友这个词相信很多同学肯定都听说过,有同学说老师能传授我们知识,也可以像朋友一样和我们一起分享快乐。同学们应该都有自己非常喜欢的老师,有没有同学愿意和老师分享一下你最喜欢哪一位老师或者什么类型的老师?以及为什么你喜欢这样的老师?
(学生回答)
谢谢刚刚几位同学的回答。我们喜欢一位老师的原因有很多,无论是因为老师的教学风格,还是因为外貌性格,或者个人能力等等,我们喜欢老师,就会多投入一分课堂,而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老师也会被学生带动,更加投入到教学中。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这就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请同学们在书本68页画记相应的部分。
(板书:亦师亦友)
能够保持这样的良好状态固然是好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却并非都是理想的。我们会有喜欢的老师,相应的也就会有不太喜欢的老师。那么对不喜欢的老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去搭建与老师交往的桥梁呢?让我们来看看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阅读书本68页的探究与分享部分,并且思考书本上的两个问题。
(学生回答)
同学们说的都很对。尊重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在师生交往之中,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就像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老师之间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差异,但是老师能够包容我们的差异和个性,我们也要能够接纳老师的不同。而且尊师重道,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通过一个小视频来进一步了解一下尊师重道在我国有怎样渊源与故事。
(视频播放)
尊重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它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请同学们画记书本68页第二段第一句。
刚刚视频的最后是不是还总结了古人的尊师五大法则,同学们还记得吗?
一, 主动问好,双手齐握
二, 行礼问好,主动让行
三, 交谈时要起立让座,离开时要起身送出
四, 老师出行跟随其后,不可越过老师与他人交谈
五, 不可顶撞老师
这些做法很多我们现在都还在延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像古时候那样等级分明,规矩严苛,师生站在了平等交流的位置,老师与学生的相处也更加的轻松自由。学生的个性发展越来越自由,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在老师交往的过程中有时也会与老师发生一些矛盾。当我们与老师发生矛盾时我们怎样处理更为合适呢?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或身边的人的经历想一想你们会怎么做?
每个同学的性格、行为方式都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不一样。这里老师也给大家提供了几条相对大部分情况较适用的建议。
一、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
二、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
三、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
四、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这里老师要着重强调第三条。与老师发生矛盾并不可怕,这并不是不可挽回的,只要我们能与老师坦诚地交流,相互谅解,解开心结,有时反而会让我们与老师的关系更进一步,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因为当矛盾发生时,不止我们在反思,改正自己,老师也会进行自我审视,调整与我们的相处方式,修善自己。
在这样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也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请同学在书本69页找到相应的地方画记。
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点。
首先我们学习了教学相长的意义是学生与老师相互促进、共同成长。面对老师的引导和指导我们要主动参与,勤学好问,同时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第二小节我们学习了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什么样的——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我们可以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从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相互促进两个方面。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与老师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寻找到合适的相处方法,与老师们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怀与鼓励,不断进步成长。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师生交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师生交往教案设计,共3页。
政治思品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六课 师生之间师生交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政治思品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六课 师生之间师生交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幻灯片出示课题,师生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师生交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师生交往教学设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