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1 长度单位教案
展开1、初步认识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
2、能量、画出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 难点:能量、画出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
三、预计教学时间: 1 节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一块布长 30 米,卖了 8 米,还剩多少米?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1 认识线段:
直观比较线段与曲线的不同,了解线段“直”的特征。
练习:判断哪些是线段?
【小结】是不是线段要从三方面判断:直、有两个端点、不能无限延长。
【典型例题】2
1、量线段的长度的方法。
量线段的长度时要注意什么?(注意把线段一段的端点与尺的“0”刻度对齐) 2、画线段的方法。
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
师示范------生模仿画再次给出线段的长度让生画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量、画线段的方法。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
2、
一画:画一条 7 厘米的线段。
3、画
24+8=
59+7=
6+24=
35+7=
71-7=
43-9=
22-5=
44-7=
4、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铅笔长 9()。
一座楼房高约 30()。
黄瓜长约 20()。
教室高 3()。
【提高练习】
5、画一画:画一条比 4 厘米长 2 厘米的线段。
6、25 厘米-9 厘米=
47 米+8 米=
4 米+6 米 30 厘米=
2 米 80 厘米=
7、
小丽有一枝铅笔用去了厘米后,还剩 12 厘米,这枝铅笔
8、原来有多长?
【拓展练习】
9、
10、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并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四
(五1、
一条长 5 厘米的线段。
教学建议:
每节课在课前都花 3 到 5 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训练以及解多。
2、画
单元
1、决一个数学问题,积少成
2、 用硬币、图钉、回形针等量课本、铅笔盒或其他的东西,在充分的活动中通过小组的合作,估一估,测一测,从而初步培养估测的意识,并通过用不同的标准测量物体出现不同的结果激起孩子的困惑,为下一课统一长度单位的学习奠定思想基础。同时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有效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
3、 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
4、本单元,学生对估测物体的长度很难、很不准。可以让学生在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中找出自己身上的“尺”:手指的宽度大约是 1 厘米,张开两臂的长度大约是 1 米,比如步长等。学生掌握以后,在选择合适单位时学生就有依据了。对于一些题目应该用哪个单位,还是有学生会产生疑惑,可能是生活经验不够。所以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是很重要的。
画线段的时候,主要的问题是,(1)画得不够直,还有漏掉了两边的端点。(2)有偏差(相差 1 毫米、2 毫米或完全没画准)原因是:没有认清数字所对应的刻度线。在指导学生时要强调把尺子放平,认清数字所对应的刻度线,左手摁紧尺子右手贴着刻度的边缘画,起笔先 画好一边的端点,最后在画另一边的端点。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回顾知识,整体把握,典型示例,方法应用,梳理知识,总结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 长度单位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长度单位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引思,沟通旧知1.出示,探索新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填空,课堂小结,课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预计教学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