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第7章_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833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第7章_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833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第7章_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833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在露营篝火晚会上,华雪同学发现篝火的木柴堆积密集,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主要目的是( )
A.方便添加木柴B.升高木柴的着火点
C.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增大氧气的浓度
2. 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B.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C.火灾现场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3. 哈尔滨一仓库发生大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下列生活中处理火灾事故的方法中正确的( )
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档案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高层楼房失火时,要乘电梯迅速撤离
4. 下列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B.发现燃气泄漏:关闭气阀,开窗通风
C.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用金属清洁球擦洗铝锅表面的污物
5. 下列有关氧化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B.人的呼吸、铁生锈、食物腐烂都属于缓慢氧化
C.所有氧化反应都发光发热
D.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氧气具有氧化性
6. 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
A.二氧化碳和碳反应B.食物腐败
C.木炭燃烧D.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
7. 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氢气B.天然气C.煤D.石油
8. 夜间发现煤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打开排气扇,把煤气抽走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处
C.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
D.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9.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80∘C热水的烧杯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支试管中只有b试管中有白烟产生
B.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环境
C.对比a和b两试管说明CO2不支持燃烧
D.本实验设计能证明燃烧的三个条件
10. 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不一定会发生燃爆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11.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对该海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所以应禁止开采海底石油
B.可以用燃烧法处理泄漏的石油,既快速又无污染
C.石油是化石燃料,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D.由于新能源的开发,可以无节制的使用石油资源
12. 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
A.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13. 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观: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放出热量
B.守恒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相等
C.转化观: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结构观:CO和C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4. 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电器着火,马上用水灭火并报警119
D.厨房内煤气大量泄露,应立即打开换气扇通风
15.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 60∘C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高至 260∘C过程中,又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C.对比②③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6. (4分) 铁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也是年产量最大的金属,生活中铁制品锈蚀非常严重。(“能”或“不能”)________将生锈的铁钉长期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周末小明全家到野外烧烤,所带食材有羊肉、鸡翅。调味品、食用油、烧饼和矿泉水。
(1)从营养角度考虑,所带食材缺少的营养素是________,可以带一些________以补充。
(2)烧烤时,为使木炭燃烧更旺,小明将木炭架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开时,为防止引发火灾,小明采用简易方法熄灭余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比较、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
(2)请据此推断,实验室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________;
(3)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________;
(4)人们所说的“天火”实质上是一种由________引起的自然现象.
19. 当前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
(1)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氢能 B.核能 C.石油 D.风能
(2)新能源汽车除了节约化石能源外,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燃料电池可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_________能的发电装置。
20. 化石燃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①____,它们是(填“可”或“不可”)____②____再生能源。
(2)石油主要含有____①____两种元素,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②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
(3)燃料不充分燃烧既浪费资源又____①____。使煤充分燃烧的一种具体方法是_____②___。
21. 在实验室用如图来验证燃烧的条件。
(1)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能验证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
(2)烧杯中的热水作用是什么?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1)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5 小题 ,每题 4 分 ,共计60分 )
1.
【答案】
C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解析】
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来分析,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促进燃料的燃烧。
【解答】
A.将木柴架空,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柴,故A错误;
B.木柴的着火点不能被改变,故B错误:
C.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促进木柴燃烧,故C正确;
D.将木柴架空,不能增大氧气的浓度,故D错误;
故选C。
2.
【答案】
C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
本小题考察了燃烧的条件分析;灭火原理;燃烧的概念分析与人类利用的能量的来源。
【解答】
A.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都是燃烧,例如物质的缓慢氧化,故A错误;
B.人类还可以通过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获得能量,故B错误;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可以防止有毒气体被吸入,故C正确;
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3.
【答案】
B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
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不能用水扑灭,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用水,否则容易受损;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造成空气流通;
D.根据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可能会断电或因热的作用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该事故处理方法错误;
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出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故该事故处理方法正确;
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该事故处理方法错误;
D.高层建筑的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可能会断电或因热的作用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贯穿各楼层,烟雾可能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安全,故该事故处理方法错误;
故选B。
4.
【答案】
D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化学与生活、环境、安全、资源等的综合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油污不能溶于水,但能溶于汽油,所以可以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发现家中的煤气灶漏气时应关闭气阀,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防止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用金属清洁球擦洗铝锅,会破坏氧化铝薄膜,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
【答案】
C
【考点】
氧化反应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6.
【答案】
A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少数分解、复分解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绝大数分解反应、少数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A.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需要吸收热量,故正确;
B.食物腐败属于缓慢氧化,会放出热量,故错误;
C.木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错误;
D.镁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故错误。
7.
【答案】
A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解析】
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在我国能源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解答】
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等。
A.氢气可再生,不属于化石燃料,故正确;
B.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故错误;
C.煤属于化石燃料,故错误;
D.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故错误;
故选A.
8.
【答案】
D
【考点】
实验室安全及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防范爆炸的措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煤气泄露后先关闭煤气开关总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千万不能用电(不能开灯,不能打开换气扇),否则容易产生电火花,发生爆炸;
故选D。
9.
【答案】
D
【考点】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A、三支试管中只有b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只有b试管中有白烟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故选项说法正确。
C、对比a和b两试管,a试管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CO2不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本实验设计能证明白磷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不能证明温度是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
【答案】
B
【考点】
燃烧和爆炸实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
根据已有的爆炸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据此解答.
【解答】
A.发生爆炸时有大量的热量聚集,故温度升高,由于消耗大量的氧气,故蜡烛会熄灭,故正确;
B.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降低,故错误;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燃爆,故正确;
D.实验要发生爆炸,故不能使用玻璃瓶,故正确;
故选B。
11.
【答案】
C
【考点】
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
石油属于化石能源,合理开采和利用会给人类带来方便,过度开采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泄露能造成污染.
【解答】
解:A.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但是不能禁止开采海底石油,故A错误;
B.用燃烧法处理泄漏的石油,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故B错误;
C.石油是化石燃料,被誉为工业的“血液”,故C正确;
D.过度开采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不能无节制的使用石油资源,故D错误;
故选C.
12.
【答案】
C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
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成语“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A.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A错误;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利用的是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B错误;
C.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利用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C正确;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利用的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D错误;
故选C。
13.
【答案】
C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物质转化问题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性质
【解析】
A.根据化学反应中并不是只有燃烧才放出热量,例如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解答;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因有氧气参加反应,所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相等解答;
C.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解答;
D.根据CO和C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解答。
【解答】
A.化学反应中并不是只有燃烧才放出热量,例如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A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因有氧气参加反应,所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相等,故B错误;
C.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D.CO和C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14.
【答案】
A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防范爆炸的措施
【解析】
A、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电器着火,为防止触电,先应切断电源。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D、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打开换气扇会产生电火花,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5.
【答案】
B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有三个: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要会利用控制变量法。
【解答】
B、继续升高至 260∘C过程中,又仅③燃烧,因此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低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1)C、对比②③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2)D、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3)故选:B。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
16.
【答案】
不能,Fe2O3+6HCl===2FeCl3+3H2O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酸的化学性质
金属锈蚀的条件
【解析】
根据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解答。
【解答】
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不能将生锈的铁钉长期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去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故答案为:不能;Fe2O3+6HCl===2FeCl3+3H2O。
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7 分 ,共计35分 )
17.
【答案】
(1)维生素,果汁(或苹果或黄瓜等)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用土埋
【考点】
均衡营养与健康
营养素的食物来源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羊肉和鸡翅中富含蛋白质;食用油中富含油脂;烧饼中富含糖类;矿泉水中富含水和矿物质,所以还缺少维生素,可以带一些水果或蔬菜来补充;故填:维生素;果汁(或苹果或黄瓜等);
(2)烧烤时,为使木炭燃烧更旺,小明将木炭架空,其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熄灭余火可以用土埋上,利用隔绝氧气灭火的原理进行灭火;
故填: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用土埋。
18.
【答案】
可燃物
隔绝氧气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缓慢氧化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
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破坏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解答】
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可燃物.
实验室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用嘴吹灭蜡烛,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
人们所说的“天火”实质上是一种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然现象.
19.
【答案】
(1)C
(2)减少了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3)电
【考点】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1)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氢能、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选C。
(2)新能源汽车除了节约化石能源外,其主要优点是减少了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3)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
20.
【答案】
(1)①天然气,②不可
(2)①碳、氢,②沸点
(3)①污染空气(或污染环境),②将块状煤粉碎(合理即可)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石油的组成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
(1)根据常见的化石燃料和能源的分类解答。
(2)根据石油的成分和石油的分馏原理解答。
(3)根据燃料不完全燃烧的危害分析解答。
【解答】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①天然气;②不可。
(2)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
故答案为:①碳、氢;②沸点。
(3)燃料不充分燃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空气,使煤充分燃烧的一种具体方法是将块状煤粉碎;
故答案为:①污染空气(或污染环境);②将块状煤粉碎(合理即可)。
21.
【答案】
温度达到着火点
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
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烧杯中的热水:提高温度、隔绝氧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燃烧和灭火课后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当堂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上化学第7单元试卷(试题内容:燃料及其利用),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相对原子质量,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古语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