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4 有理数的加减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课时主题
有理数的减法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教学手段
板书、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问题引入
1、计算(口答):
(1)1+(-2)
(2)-10+(+3)
(3)+10+(-3)
2、请学生思考教材P20气温问题,怎样求出2月3日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
学生计算,并思考。
新知探究
提问:
1、谁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10)-(+3)=7
再计算:(+10)+(-3),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10)-(+3)=(+10)+(-3)
2、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是如何转化的呢?(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意学生的参与意识)
3、再看一题:
计算:(-10)-(-3)
教师引导: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会得到-10,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4、计算:(-10)+(+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学生完成计算并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新知总结
1、结合上例,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2、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 .
学生讨论并填空
例题讲解
讲解教材P21例3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
(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
(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个有理数相减
(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a-b=a+(-b)
学生配合教师完成例题的解答并关注注意事项
课堂练习
请学生完成教材P21-P22练习1、2、3(1)(2)(3)(4)
学生独立完成并举手答问
课时总结
提问总结: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
2、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举手答问
作业
同步练习上的作业题
板书设计
以课件为主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2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2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思路,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2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2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2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2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