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钱 塘 湖 春 行白居易
1、体会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2、分析重点字词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情感。3、能背诵默写全诗。
春天,在西湖游赏所见。
地点:钱塘湖时间:早春事件:游玩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贞元十元(880)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因上书言事,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824)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诗人早春游湖,面对湖光山色,莺歌燕舞,草色花香,心情十分愉快。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诗的风格自然清新,娟秀明丽。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解释词语早莺:早来的黄莺。 暖树:向阳的树枝。新燕:刚飞来的燕子。 乱花:杂花,各色各样的花。浅草:不高的青草。 行不足:玩赏不够。云脚:下雨前后出现的接近地面的云气。 渐欲:渐渐的要。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早早飞回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哪家刚飞回的燕子忙着啄泥筑巢。
随处开放的野花渐渐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小草才刚刚能够没过马蹄。
我最爱湖东这个地方,总觉得走不完,看不完似的,那碧绿的杨树荫里有多美的白沙堤啊!
(1)赏物像(描绘了什么?) (2)抓特点(怎么描绘的?) (3)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 (4)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首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第一句是点明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句正面描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颔联是近景,先写仰视所见禽鸟,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颈联:写俯察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花草的静态,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渲染了春天来临的勃勃生气,给人以清新之感,也透露出诗人游春的舒适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 “最爱”是爱的体现,同时也照应了题目,以“行不足”说明早春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留连忘返。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这首七言律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选取湖水、云脚、早莺、新燕等典型景物,展现了一幅景丽明艳、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表达对西湖、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诗结构上以“行”为线索,作者采取了两种写法:一是在行进途中展开描写,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二是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以“春”为着眼点。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写出早春的一派生机,告诉人们:姹紫嫣红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首联:颔联:莺争暖树,燕啄春泥;颈联:乱花迷眼,浅草没蹄;尾联:余兴未阑,留连忘返 。
点明地点,勾勒轮廓;正面描写,湖光山色
1、首联是如何扣题的?
①“孤山寺”和“贾公亭”是西湖边特有的景物,紧扣“钱塘湖(西湖)”;② 从“孤山寺”到“贾公亭”包含有位置的移动,照应了“行”;③“水面初平”和“云脚低”是早春时的特有景象,紧扣“春”;
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争”、“啄”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一个“争”字,写出了早莺的活泼可爱,突出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同时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3、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几处”“谁家” 照应“早莺”“新燕”, 说明早莺尚小,新燕不多,表现早春的特点,也流露出作者出游的欣喜之情,改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4、颈联写了什么?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为什么叫“浅草”? 写“没蹄” 有什么用意?
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
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
“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5、用“乱”修饰“花”,用“浅”修饰“草”有什么好处?
用“乱”修饰“花”,贬义褒用,写出了花的繁多,并化静为动,写出了花争芳斗妍情态,突出花的种类多、分布广和丰富的色彩;
用“浅”修饰“草”,写出草初长时的样子和嫩绿的色彩,突出了初长芳草的鲜嫩。
6、颔联、颈联分别从怎样角度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颔联主要从动态方面(动物的变化)进行描写,颈联主要从静态方面(植物的变化)进行描写,反映出早春美丽、热闹的景象: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7、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比(衬托),表达自己对湖东景色的迷恋、喜爱,以及造福一方百姓的满足、欣喜之情。
1、全诗以“_____”为线索,从“ ________”起,到“________ ”终。题目以“________ ” 为着眼点,诗中写出了西湖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之情。最后两句中的“_____ ” “________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颈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本诗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景物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点明春临西湖,交待作者游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中描写春天草长莺飞、百花初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表明作者看不足、赏不够,乐而忘返的留恋之情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 诗中描写初春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1、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表现西湖的美?描写的西湖春天的哪个阶段的景色?并说理由。
①水面初平——春水初涨。 ②早莺——(初春)早早飞回的黄莺。 ③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 ④浅草——初春时刚长出来,颜色浅。
水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
2、说说“渐欲”和“才能”两词的表达作用。
“渐欲”两个副词,取代了动词的效果,表现出春季“乱花”自含羞待放到娇艳怒放的整个过程,极具动态感和生命张力,硬是将原本一时一刻的景象表现成一个完整的生命生长过程。
“才能”与“渐欲”对仗,表现出春草新长时的“新”“嫩”感。
3、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4、“行不足”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心情愉悦,完全沉浸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有关春的诗句,钱塘湖春行,诗人简介,写作背景,再读诗歌理解诗意,直抒胸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教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双峰插云,南屏晚钟,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图文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