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展开教学理念:
本课以探究式教学理念为指导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索比较两角大小的方法,通过分组交流合作研究;归纳总结用一副三角尺可画哪些特殊角,通过群体间的交流与反思去领悟数学学习方法,学到数学知识。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基本概念、角的度量以及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及相关性质。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同时它对学生下一节余角、补角的概念的理解进行了思维上的铺垫,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图形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取到了复习旧知识、承接新知识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刚从小学升人初中,还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遵循这一特点,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他们已掌握的操作方法和方式,结合“观察、比较、操作、发现”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利用知识的迁移,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教学时还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与不同层次的关注,实现有梯度层次的教学。
三、(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
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试验、观察、交流、比较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
类比、总结、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几何识图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用新知识建构新体系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爱思考,善于交流的良
好学习习惯;通过对角的大小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美。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三角板,量角器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比较角的大小,认识角的大小关系,分析角的和差关系.
2.难点:认识复杂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类比式教学
七、教学课时: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F
D
E
O
30
0
60
90
120
150
18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一、情景引入 引言:线段和角是几何中最基本的两个图形,线的知识我们已初步学习过了,今天进一步学习角的知识。 师:板书课题,并指出学习目标。
师:拿出如图两个角,请同学们说说,这两角谁大谁小?
老师适时引导:什么是角?角的两边是什么?
师:对,角的两边是无限延伸的,这两个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角的大小比较是指度数的大小比较,与边的长短无关。 从“形”上看,度数越大,开口也越大。
探知角的比较
1、知识回顾
师:我们是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师:播放两条线段比较的动画演示。
师:那么,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2、活动探究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两个角,小组讨论:
有哪些比较方法?如何比较?
E
D
F
B
A
C
2、各组交流意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课件演示:
C
A
B
O
30
0
60
90
120
150
180
∴ ∠ABC>∠DEF
A
C
B
D
F
ED
度量法
ED
C
B
A
D
F
ED
A
D
F
B
C
∠ABC<∠DEF
∠ABC>∠DEF
∠ABC =∠DEF
叠合法
三、探求角的和与差:
1、给出问题: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
B
A
C
O
2、练一练:口答。
∠AOD=∠AOC+__________
∠AOB=∠AOD-__________
∠BOC=∠BOD-__________
若∠AOB=∠COD,那么图中
D
O
C
B
A
还有两个相等的角是___________。
3、算一算。
C
O
A
B
34º
例1 如图,∠AOB是直角,
∠BOC=34º,
求∠AOC的度数。
例2 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
∠AOC=53º17'。
求∠BOC的度数。
C
O
A
B
四、活动探究
1、借助手中的一副三角板,你能拼出15º,
75º,105°的角吗?你还可以拼出其他角吗?
五、新知学习
1、角平分线定义
师生共同总结: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几何语言:
∵射线OB是∠AOC的角平分线,
∴∠AOB=∠BOC= ∠AOC
或∠AOC=2∠BOC = 2∠AOB
类似地,还有角的三等分线:
2、角分线作法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一个角,如何画出它的角分线?
老师巡视观察,适当点拨设问。
师:我们目前作角分线的方法,这两种即可以,只是在测量时,约平分度数即可,如何更精确地平分度数,下节课继续学。
六、练习运用
1、如图所示,射线OE平分∠BOC,射线OD平分 ∠AOC,∠BOE=20°∠AOD=40°,求∠AOB的度数。
A
B
C
D
E
O
七、课堂小结
1、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2、角的大小关系有哪些?
3、角的和差计算
4、三角板可拼出哪些角?
学生可能说: 红的角大,因为它的边长(或者它的整体看大)。也可能会说: 好像一样大,角的大小不能看边,看角度。同学们会在各种观点中,得到启示,并开始琢磨深思。
生:是两条射线,噢,两边是无限延伸的。
生:各抒己见(摆在一起比,或测量长度)
生:随着情境,用语言表达点的位置。
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并听取各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重点辅导困难生,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动手能力。
学生口答。学生得出的关系可能很多,可能会有大小关系,老师应总结出三个角之间的和差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口答
请一学生说说思路,老师板书示范,要求推理格式。学生模拟演算。
请一学生分析已知条件,说说思路。老师板书示范,要求推理格式。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模拟演算。感悟几何推理的逻辑性。
1、小组探究,画出各种情况。老师巡视指导,关注学困生使用三角板的熟练程度。
2、请学生在黑板上作画,老师帮助指导三角板的使用。
师:线段的中点将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角有类似的现象吗?
生:仔细观察图形,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作笔记,感悟因果推理的表达。
仿照角分线让学生表达几何语言。
生:或独立完成,或同桌交流。
请同学们展示归纳方法:折叠,折痕即为角分线。测量,平分度数。
师:带着学生将角度标在图上。先独立完成,要有推理过程。再将你的书写过程与小组交流。
生: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师生共同分析,注重推理及书写的格式要求。
学生口答
通过比较边长不等的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老师的适时点拨,引发学生对角的定义的再次认识,得出角的比较是看角度的大小,而不是边的长短这一误区,更深刻地理解角的知识。从“数”与“形”两方面来认识角。
多媒体的动态展示,更能形象生动地体现“比”的过程。运用类比思想,为新知作铺垫。
充分的活动时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给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他人的机会。
类比线段的比较方法,学生很容易想到叠合在一起去比,重点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归纳能力。
承上启下,有角的比较,又为角的和、差关系提供问题情境。
体现知识的关联与生长。
把形与度数的表示结合起来。
在众多角中辨清角,充实了知识。第四问是训练学生的等量角的和的运算,是今后角度推理的重点。
例1的增加是为了示范角度求解的书写格式。
注意平角的推理,以及单位运算。
引导学生要会看已知条件,挖掘条件,并把已知标图上。
在活动中加强工具的熟练度,提高学生学习乐趣,使学生在“做中学”中深刻体会角的和与差。
小组活动,培养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老师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几何语言的训练要重视,这是培养学生良好逻辑思维的基本训练。
提供一切活动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提高动手能力,从活动中真实感受到知识。
有了线段计算的推理经验,和一些简单角度的推理运算,这个基本的角分线的求角运算完全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另外要重视将已知条件标图上的良好习惯。
回顾梳理知识。
板书
设计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一、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二、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与角张开的程度有关。
三、用一副三角尺画出的角度:
评价与
反思
在解题教学中,适当的板书,演示是要的,但不能一味地强调学生千遍一律。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路、解题方法、训练、发展他们的高层次思维能力,有效地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判断的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学效果就一定能事半功倍。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探究,小结,当堂检测,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