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综合与测试学案设计
展开学习目标
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歌。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习重点
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歌。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学习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法
指导
诵读课文过程中体会作者感情诗歌的意境及主旨。
知识
准备
预读练习册“我的瞭望台”
备课组
补充
学习流程
预习指
导
1、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2、搜集作者相关情况。
任务导学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
(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 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秒。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唐诗《次北固山下》(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温故知新) 四、学习《次北固山下》
1.朗读《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作家作品简介。
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主簿。 五年至九年,参与编撰《群书四部录》。官至洛阳尉。《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这首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国秀集》。诗题的“次”字是停宿、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 船下江水潮平岸阔, 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3.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客路”点明自己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 自己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写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 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颔联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腊
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 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4.背诵。
拓展延
伸
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 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达标检
测
《次北固山下》作者 , 人, 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 一路行走,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题目中“次”是 的意思,本诗属 言 诗 。
学
习
这首诗借停泊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给人以积极、乐观、奋发的
艺术享受。
小
结
作业布
置
识记笔记。
完成练习册习题。
背诵、默写古诗。
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综合与测试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综合与测试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解读目标,检查预习,学习《观沧海》,整体感知,朗读并背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综合与测试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综合与测试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独学,互学,质疑,点拨,小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综合与测试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综合与测试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助读,走进文本 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