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学案 6 次下载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学案 学案 6 次下载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 学案 3 次下载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 学案 学案 3 次下载
-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同步练习 学案 3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导学案
展开《梦游天姥吟留别》
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抓住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难点: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一、整体感知
(一)解题
梦游,梦中游览。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象手法。
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的一种体裁,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藐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和意向。
(二)作品背景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遣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二、重点研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 疏通文意
◆通假字◆
(1)列缺霹雳 列:通“裂”。
(2)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通“需”。
◆重点实虚词◆
(1)烟涛微茫信难求 的确、实在。
(2)云霞明灭或可睹 灭:暗。或有时。
(3)天姥连天向天横 遮住。
(4)势拔五岳掩赤城 超出。
(5)我欲因之梦吴越 介词,凭借,依据。
(6)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 清:凄清。
(7)迷花倚石忽已暝 天黑、夜晚。
(8)云青青兮欲雨 黑沉沉的。
(9)忽魂悸以魄动 连词,而。
(10)惟觉时之枕席 醒。
(11)失向来之烟霞 原来。
(12)且放白鹿青崖间 副词,暂且,姑且。
◆一词多义◆
(1)开
訇然中开(打开,动词)
使我不得开心颜(舒展,动词)
(2)事
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动词)
◆词类活用◆
(1)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用作动词,侍奉)
(3)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4)栗深林兮惊层巅(使动用法:栗,使……颤栗;惊,使……惊)
(5)对此欲倒东南倾(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6)訇然中开 (名词作状语,从中间)
(7)古来万事东流水(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8)熊咆龙吟殷岩泉(形容词作动词,震响)
◆特殊句式◆
(1)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 (省略句)
(2)对此欲倒(于)东南倾 (省略句)
(3)一夜飞度(于)镜湖月 (省略句)
(4)(我)脚著谢公屐 (省略句)
(5)(我)且放白鹿青崖间 (省略句)
2. 写作思路
3. 内容赏析
三、心灵回响
听名家朗诵,体会诗歌情感(视频:方明朗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考点链接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对比与衬托
1. 概念
衬托:诗歌创作中,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现手法。
2. 区别
同:对比、衬托都有两种事物。
异:两种事物地位不同。
衬托是以次要事物来陪衬突出主要事物,两者主次分明。
对比是通过双方强烈的反差,共同突出主题或思想,两者不分主次。
3. 区分对比和衬托的方法
(1)找出用于对比(衬托)的双方。
(2)分析双方关系
突出一方的是衬托;不分主次,造成强烈反差的是对比。
(3)注意双方隐现、类属
对比:双方出现,类属相同。
衬托:主体可以不出现,双方类属可以不同。(如以景衬情)
二、经典例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山寺
贾岛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这首诗写出了山寺的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①孤峙高寒,清幽静寂;远离世俗,超乎物外。(一是围绕“高”,二是围绕“静”,三是围绕“不俗”)②主要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众岫之寒,流星之烁,林木之疏,走月之逆,行云之行,仙鹤之不群,老僧之混沌,都衬托山寺的孤峙高寒,清幽静寂;远离世俗,超乎物外。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 栗(lì) 澹(dàn) 剡(shàn)溪 暝(míng)
B. 屐(jī) 渌水(lù) 訇(nōng) 天姥(lǎo)
C. 霓(ní) 扉(fēi) 瀛洲(yíng) 长嗟(jiē)
D. 鸾(luán) 悸(jì) 青崖(yá) 恍(huǎng)然
2. 下面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瀛洲 剡溪 渌水 荡漾 青云梯
B. 层颠 列缺 丘栾 石扉 水澹澹
C. 倚石 青冥 訇然 魂悸 忽已瞑
D. 长嗟 浩荡 霹雳 崩崔 谢公屐
3.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B. 忽魂悸以魄动(惊动) 失向来之烟霞(先前)
C. 天姥连天向天横(遮住) 虎鼓瑟兮鸾回车(回旋、运转)
D. 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
4.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之句,“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下面分别是描写它们的诗句,次序乱了,请选出符合上面排列次序的一组( )
①西当绝漠雄秦塞,东控深溟壮帝畿。
②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③翠岭千重包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
④海明日观三更晓,风动天门九夏秋。
⑤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A. ①③④②⑤ B. ④⑤③①② C. ④⑤②①③ D. ④①③②⑤
二、课内阅读
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然后回答问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 对下列加点的虚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惟觉时之枕席 惟:独、只。
B.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安:怎么。
C. 恍惊起而长嗟 而:表顺承。
D. 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有的人。
6. 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云青青兮欲雨 B. 栗深林兮惊层巅
C. 越人语天姥 D. 虎鼓瑟兮鸾回车
7. 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下列各句运用的手法与此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C.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 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 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9. 《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
三、课外阅读
阅读李白《古风》(其十九首),完成问题。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0. 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明星仙女。
B. 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
C. 第四、五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
D. 最后四句描写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
1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相同的。
B. 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C. 在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
D. 作者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情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从飘逸到沉郁。
12. 这首诗与课文相比较,所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下独酌
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3. 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本诗中“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14. 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B 解析 B. “訇”应读“hōng”,“姥”应读“mǔ”。
2. A 解析 B. 颠—巅,栾—峦;C.瞑—暝;D.崔—摧。
3. D 解析 D. 暝:天黑、夜晚。
4. C 解析 泰山观日;华山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衡山离洞庭湖不远;恒山在山西省浑源县,往西就是塞外;嵩山位于洛阳东南登封县境内,嵩山山势挺拔,层峦叠嶂。
5. D 解析 D. 或:有时。
6. B 解析 B. 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动词。
7. D 解析 D.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不是衬托,其余都运用了与第一段一样的衬托。
8. D 解析 D. “逃避现实”,“消极”,也说得上,但是没有“颓废”,没有“消沉”。
9. 不能。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图景,才不会使人感到突然。
10. A 解析 A. 迢迢,远远的意思。是指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句中没有千里跋涉之意。
11. B 解析 B. 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是“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12. ①课文中的“仙境”虽然热闹、欢乐,但诗人却不在其中;而《古风》中的诗人则应邀与仙同游。②课文中的“仙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古风》则表现了诗人出世的思想。
13. 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14. 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2020-2021学年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预习,三读授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