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四川省雅安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本册综合当堂检测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O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四川省雅安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B. 钢铁生锈,纸的燃烧
C. 蜡烛燃烧,蜡烛融化D. 汽油挥发,食物腐烂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水蒸气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 在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纳米铜的性质B. C60的组成C. 单晶硅的结构D. 无人机的研发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北京世博会主题为“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
A. 露天焚烧树叶秸秆B. 排放未达标的工业废水
C. 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D. 选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
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有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这位同学的说法中“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问题B. 设计实验C. 猜想与假设D. 获得结论
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连接好装置;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⑤②③①④⑦⑥B. ③④⑤⑥⑦①②
C. ②③⑤①④⑦⑥D. ②④③⑤①⑥⑦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B. 倾倒液体
C. 氧气验满D. 检查气密性
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 )
A. 道尔顿B. 拉瓦锡C. 门捷列夫D. 阿伏加德罗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 水生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C. 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D.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产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
A. 红磷B. 硫粉C. 木炭D. 铁丝
有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可用什么方法将它们鉴别开来( )
A. 分别闻它们的气味
B. 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三个集气
C. 向三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
D.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个集气瓶中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B. 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C.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D.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医用酒精B. 加碘食盐C. 清新空气D. 冰水混合物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氮气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
B.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SO2、CO2、NO2等
C. 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 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某同学用量筒准确量取30mL某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2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 )
A. 大于8mLB. 小于8mLC. 等于8mLD. 不能确定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制取O2时,始终收集不到较纯的O2------装置漏气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将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是( )
A. B.
C. D.
如图是硫和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甲中观察到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实验乙中观察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 实验甲和实验乙中生成物相同,但是实验丙和实验丁的生成物不同
C. 从四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使反应更充分更剧烈
D. 四个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集气瓶炸裂
如图所示,请你写出在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各种仪器的名称。
(1)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
(2)上述仪器中,可被加热的仪器有(以下均填序号)______;量取一定量液体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可作夹持仪器的有______、______。
材料: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化学性质是:______。
(2)用火柴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火焰分为三层,温度最高的位置为火焰的______。
(3)将干冷的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出现______,将烧杯倒立过来立即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后发现澄清石灰水______,通过这两个现象说明酒精燃烧生成的产物为______和______。
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四省积极行动,落实整改措施,省城成都首先通过如图三种方式缓解空气污染初见成效。
(1)为了使空气更新,天空更蓝,你作为环保小卫士,认为推广使用上述方式的好处是______(任选一项回答)。
(2)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被定为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硫 ③一氧化碳 ④二氧化氮 ⑤氧气
(3)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使用下列交通工具不会增加PM2.5的是______(填序号)。
A.共享单车
B.柴油汽车
C.地铁
D.电动汽车
(4)你认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正确的是______。
A.推广使用新能源
B.加强企业排污管理
C.雾霾多发天气,实行私家车限号出行
某些易碎、易潮的松脆食品,通常在其密封塑料包装袋中充入一种气体,有的还放入一小袋干燥剂.从食品卫生、食品安全和经济角度综合考虑,回答下列问题.
(1)对充入气体的基本要求是(至少写2点)______、______.
(2)下列气体中,最适宜用来作充入的气体是______(填序号).
A.空气;B.氮气;C.氧气.
小明取暗紫色粉末A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______。
(2)反应②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
(3)在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填序号)。
(4)写出反应④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在反应中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
通过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
请结合图仪器回答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选用该原理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_;必须对该装置进行的改进是______;目的是______。
(2)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最优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编号,下同)
(3)收集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装置______验满的方法为______。
(4)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______;原因是______。
(5)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作______。
(6)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通常情况下,甲烷(CH4)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难溶于水。实验室用加热醋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气体。若制取甲烷应选择发生装置______,收集装置______或______(填字母编号)。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参与.
一、(设计实验)
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A、B两套装置.
(1)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______ .
(2)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二、(改进实验)
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C实验,优点是: ______ .
(1)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15,这可能是由哪几种原因引起的? ______ .
(2)从实验现象分析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氮气约为45.能够得到该结论主要是运用了氮气的有关性质是: ______ .
小明同学在做家庭实验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溅到妈妈刚刚切好的土豆丝上,发现土豆丝上立即冒气泡,激发了小明的探究欲望,请你参与小明的探究.
【猜想】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设计并完成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
【反思】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全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第一补充实验:在实验三前后,各对土豆丝进行一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
第二补充实验:倾倒掉实验三反应后的液体,向试管中余下的土豆丝中重新加人过氧化氢溶液,又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土豆丝______.
【结论】通过上述同学所做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土豆丝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水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由空气制氧气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钢铁生锈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纸的燃烧过程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蜡烛融化过程中,只是蜡烛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汽油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B
【解析】解:我们知道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测出了空气主要有氮气(N2)和氧气(O2)组成,
其中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N2)。
故选:B。
根据化学常识和课本基本知识,可知空气含量较多的几种气体及其含量。
本题结合课本知识考查了学生对身边化学常识的了解,培养了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学习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3.【答案】D
【解析】解:催化剂是指能改变某些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故答案为:D
利用催化剂的定义进行答题,催化剂是指能改变某些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
此题是对催化剂定义的考查,较简单,但定义记忆不准确,容易出错.
4.【答案】D
【解析】解:A.研究纳米铜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故正确;
B.物质的组成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故正确;
C.物质的结构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故正确;
D.无人机的研发是军事科技方面研究的范畴,故错误。
故选:D。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所以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除了“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外的所有方面.
此题是对化学研究范畴的考查,是选项过程的具体探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5.【答案】A
【解析】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6.【答案】C
【解析】解:A.露天焚烧树叶、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等会污染空气,不值得提倡;
B.排放未达标的工业废水,会污染水体,不值得提倡;
C.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能节约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等,值得提倡;
D、选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会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和白色污染,不值得提倡。
故选:C。
可从“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保护水资源、防止水体污染、防止空气污染、节约能源的措施等均符合这一主题。
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保护了生态环境。
7.【答案】B
【解析】解: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有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
故选:B。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为:⑤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⑦将导管移出水面,⑥灭酒精灯,注意步骤最后两步不能颠倒。故正确顺序为b→c→a→d→f→e。
故选:A。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为: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入药品,3、把装完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燃酒精灯加热,5、用排水法收集,6、把导管从水槽中撤离,7、熄灭酒精灯;可用七个字表示,即查、装、定、点、收、离、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的理解与掌握.
9.【答案】C
【解析】解:A、试管加热液体,体积未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倾斜,操作正确,故A正确;
B、试剂瓶倾倒液体时,瓶塞正放于桌面,瓶口紧挨试管口,且标签朝向手心,故B正确;
C、氧气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不得深入瓶内,因为氧气密度大,沉积于底部,若深入内部,木条也会复燃,但是氧气还未集满,故C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导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故选:C。
考查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
A、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加热前进行预热,然后进行加热,试管倾斜与水平面成45度角,管口不得朝向自己或者他人;
B、试管内倾倒液体,试剂瓶瓶塞正放于桌面,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朝向手心;
C、氧气验满时,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集满;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进导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
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避免安全试管发生,减少实验误差。
10.【答案】B
【解析】解:A、道尔顿被称为现代原子之父,对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着特殊的贡献。故A错误;
B、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故B正确;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故C错误;
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对空气组成研究史的了解,选择最早提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历史,对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1.【答案】B
【解析】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是助燃剂,故A错误;
B、氧气能供给呼吸,水生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故B正确;
C、氧气不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故D错误。
故选:B。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是不易溶于水,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本题考查了氧气的性质,解答本题要注意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是本身不能燃烧.
12.【答案】B
【解析】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3.【答案】D
【解析】解: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没有气味,通过分别闻它们的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错误;
B、空气和二氧化碳都能使带火星木条熄灭,无法鉴别,故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无法鉴别,故错误;
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则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现象明显,操作简单,故正确;
故选:D
根据三种气体能否支持燃烧的性质,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的为氧气,木条熄灭的为二氧化碳,另一无明显现象的是空气,用此方法鉴别三种气体最简便,现象也最明显.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4.【答案】C
【解析】解:A、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医用酒精中含有酒精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
B、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故B错;
C、清新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16.【答案】B
【解析】解:A、氮气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SO2、CO2、NO2等错误,因为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少开私家车,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A、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B、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C、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少开私家车。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空气的污染、物质的变化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答案】A
【解析】解:某同学用量筒准确量取30mL某液体;倾倒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22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8mL。
故选:A。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
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18.【答案】C
【解析】解:A、制取O2气体时,装置漏气可能会始终收集不到O2,故A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将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B正确;
C、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反应后的高温生成物若直接溅落在集气瓶底,瓶底会炸裂;而引燃火柴过长则可能造成铁丝不能燃烧,故C错误;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未向下倾斜可能会使试管炸裂,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制取O2气体时,装置漏气可能会始终收集不到进O2解答;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C、根据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反应后的高温生成物若直接溅落在集气瓶底,瓶底会炸裂;而引燃火柴过长则可能造成铁丝不能燃烧解答;
D、根据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未向下倾斜可能会使试管炸裂解答。
常见的实验现象的分析方法:收集与此有关的资料,对能够引起异常现象原因作出假设,然后判断所给的信息是不是可能引起这样异常现象。
19.【答案】A
【解析】解:A、向右推注射器,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不能证明整个装置的气密性;故错误;
B、检查气密性,先把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故正确;
C、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向左推注射器的活塞,长颈漏斗内液面不会上升;故正确;
D、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水就会不断进入广口瓶中,直到充满;故正确;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故答案为:A。
从如何证明整个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去分析。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多样,可以假设装置气密性不好会造成什么样的现象去分析归纳。
2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铁和硫在空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实验甲中观察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实验乙中观察到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甲和实验乙中生成物相同,实验丙和实验丁的生成物也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使反应更充分更剧烈,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甲乙实验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丙丁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集气瓶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1.【答案】试管 烧杯 胶头滴管 量筒 试管夹 铁架台 AB C D E F
【解析】解:(1)A是试管,B是烧杯,C是胶头滴管,D是量筒,E是是试管夹,F是铁架台,故填:试管;烧杯;胶头滴管;量筒;试管夹;铁架台;
(2)试管和烧杯可以被加热,量取一定量液体需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试管夹和铁架台可以用作加持仪器,故填:AB;C;D;E;F。
据图即可知道有关仪器的名称,根据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常见的仪器的使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1)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具有可燃性;
(2)外焰;
(3)水雾;变浑浊;水;二氧化碳。
【解析】解:(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均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均属于物理性质。
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说明酒精具有可燃性。
(2)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温度最高的位置为火焰的外焰。
(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将烧杯倒立过来立即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具有可燃性;
(2)外焰;
(3)水雾;变浑浊;水;二氧化碳。
(1)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2)根据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将烧杯倒立过来立即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空气污染 ②③④ ACD ABC
【解析】解:(1)推广使用上述方式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空气污染,故填: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空气污染;
(2)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物质被定为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故填:②③④;
(3)共享单车、地铁、电动汽车等交通工具不会增加PM2.5,故填:ACD;
(4)推广使用新能源、加强企业排污管理、雾霾多发天气,实行私家车限号出行等措施能改善空气质量,故填:ABC。
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空气污染指数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4.【答案】无毒 化学性质不活泼 B
【解析】解: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气体一般是氮气,因为它无毒、不与食物发生反应、廉价易获得.
故答案为:(1)无毒 化学性质不活泼(或廉价易得等);
(2)B.
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用作保护气肯定满足化学性质不活泼这一性质,是食品保护气,肯定是无毒的.
能做保护气的气体一般有: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不活泼.
25.【答案】高锰酸钾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或 ④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或Fe+O2→点燃Fe4O4)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引起集气瓶底炸裂
【解析】解:(1)分析流程图可知暗紫色粉末A加热生成固体C、D,和无色气体B,固体C与白色固体F共热生成无色气体B,固体C与无色液态G也能生成无色气体B,推出A为高锰酸钾,B为氧气,C为二氧化锰,D为锰酸钾,F为氯酸钾,G为过氧化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E,推出E为四氧化三铁,将推出的物质带回框图验证符合。所以A为高锰酸钾,故填:高锰酸钾;
(2)推出B为氧气,C为二氧化锰,G为过氧化氢,反应②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则文字表达式(或符号)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或,故填: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或;
(3)分析流程图和推出的物质可知,在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①②③,④是化合反应,故填:④;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或符号)为: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或Fe+O2→点燃Fe4O4);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水,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引起集气瓶底炸裂,故填: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或Fe+O2→点燃Fe4O4);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引起集气瓶底炸裂。
依据流程图可知暗紫色粉末A加热生成固体C、D,和无色气体B,固体C与白色固体F共热生成无色气体B,固体C与无色液态G也能生成无色气体B,推出A、B、C、D、F、G,铁丝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E,推出E,将推出的物质带回框图验证。
此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主要是利用流程图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26.【答案】2KMnO4− △ K2MnO4+MnO2+O2↑ C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 E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D 氧气不易溶于水 催化剂 C D F
【解析】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MnO2+O2↑;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C作发生装置;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2)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最好选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因为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3)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要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装置E;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4)氧气不易溶于水,要收集一瓶较纯的氧气,适合用装置D作收集装置;
(5)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6)实验室用加热醋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气体,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C作发生装置;甲烷(CH4)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难溶于水,适合用装置D或F作收集装置。
故答案为:
(1)2KMnO4− △ K2MnO4+MnO2+O2↑;C;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B;
(3)E;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4)D;氧气不易溶于水;
(5)催化剂;
(6)C;D;F。
(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
(3)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以及特殊要求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4)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以及特殊要求选择收集装置;
(5)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需要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进行分析;
(6)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答案】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原来空气体积的15;环保;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合理给分);不溶于水,不和水反应;不助燃,不燃烧.(合理给分)
【解析】解:
(一)实验A和B的区别在于红磷的位置,而这一点与氧气的密度有关,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红磷在稍微低的位置更利于反应的进行,也更利于氧气的消耗,所以实验设计A更合理.所以合理的应该填:A.
(二)而实验C是在装置内点燃,这样红磷不会在装置外的空气中燃烧,也就是红磷燃烧的产物有毒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散失到空气造成环境污染,也节约了红磷,即C装置的优点是:环保.同时也利于实验的结果的准确.
(三)至于其他的实验现象及误差分析,要考虑全面就可以.首先注意误差是小于15,这样就与药品不能将氧气完全消耗有关,即红磷的量不足或者气密性等方面的问题.
(四)对于氮气的性质,在回答时要和氧气对比回答,氧气反应掉了,而氮气剩余了,说明氮气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在有水环境中氮气能够安然无恙,说明氮气不溶于水和也不和水发生反应.因此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故答案:
一、(设计实验)
(1)A
(2)红磷在装置内燃烧,发出大量白烟,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在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容器容积的15;环保
二、(改进实验)
(1)红磷的量不足;或者装置气密性不够好;没有等到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
(2)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合理即可,不求全面)
实验的改进是建立在实验原理之上的,本实验是通过消耗装置内的气体和外界液体的补充来实现的,怎么样能够使装置内氧气被消耗属于改进的一个方面,本实验的改进关注点就在于此.同样都是红磷,放在不同的位置会对应不同的实验结果,由于氧气相对密度较大,因此让红磷在较低的位置能够更有效消耗装置内的氧气.至于对红磷点燃方式的改进,这样可以如何减少过程中可燃物损失以及提高装置气密性上来考虑,在装置内点燃.
对于实验的改进,要从原理上来考虑.另外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要全面.
28.【答案】反应速率慢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排除水和土豆丝产生氧气的可能 证明土豆丝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解析】解:(1)双氧水溶液在常温下能分解,但反应速率慢;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产生氧气,且有大量气泡,才能得出土豆丝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二”起的作用是排除水和土豆丝产生氧气的可能;
【反思】:催化剂是一变两不变,即能加快反应的化学反应速度,但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因此要证明土豆丝是催化剂,还需证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所以第一补充实验:在实验三前后,各对土豆丝进行一次称量,其目的是:证明土豆丝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第二补充实验:倾倒掉实验三反应后的液体,向试管中余下的土豆丝中重新加人过氧化氢溶液,又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土豆丝: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故答案为:(1)反应速率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排除水和土豆丝产生氧气的可能;
【反思】证明土豆丝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相关结论.催化剂是一变两不变,即能加快反应的化学反应速度,但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因此要证明土豆丝是催化剂,还需证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
对比实验,现象明显.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明确,思路清晰.要证明某物质是催化剂,要证明三个方面:能加快反应的化学反应速度,但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______ .
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水和土豆丝不能放出氧气
实验三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______
土豆丝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详细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四川省德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64分,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8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人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