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化学化学试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7977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上化学化学试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7977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上化学化学试题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79774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上化学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本册综合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化学反应前后必定改变的是,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1.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金刚石硬度大
C.铜绿是绿色粉末 D.石墨能导电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等。A.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属于化学变化,故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性质,正确;B.金刚石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C.铜绿是绿色粉末 ,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D.石墨能导电,属于物理性质,错误。故选A。
考点:物质的性质。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液体加热。故A正确。B.量筒应根据就近原则。故B错误。C.就近对火。故C错误。D.左物右码。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化学反应前后必定改变的是( )
A. 元素种类 B. 原子数目 C. 物质质量总和 D. 分子种类
【答案】D
【解析】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ABC不变;②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必定发生改变。故选D。
点睛: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煅烧碳酸钙: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
D. 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答案】D
【解析】A、高温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气体符号,错误;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错误;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没有气体符号,正确的为: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5.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
A. CO和CO2 B. 金刚石和C60 C. 冰和干冰 D. 液氧和氧气
【答案】B
【解析】A. CO和CO2都属于化合物,错误;B. 金刚石和C60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正确;C. 冰和干冰都属于化合物,错误;D. 液氧和氧气是同种物质,错误。故选B。
6.任何化学反应都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来铁丝的质量
B、2g氢气和8g氧气点燃,充分反应后,必然生成10g的水
C、充分加热高锰酸钾后,残余固体的质量等于原来高锰酸钾的质量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答案】A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里强调是所有的反应物和所有的生成物的质量是相等的。
A、铁丝燃烧是铁丝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应该是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反应掉的铁和氧气的质量的和,所以生成固体的质量大于铁丝质量是正确。
B、2g氢气和8g氧气点燃,充分反应时,两者不是恰好完全反应,而是1g氢气和8g氧气反应,所以生成的水是9g,而不是10g。
C、加热高锰酸钾后,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于生成的氧气跑掉,所以应该是生成的固体的质量小于原来高锰酸钾的质量。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于反应物中出现了氧气,所以对该物质无法判定是否含有氧元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而不是一定含有。
7.某物质X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8CO2+10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C2H5OH B. H2 C. CH4 D. C4H10
【答案】D
【解析】化学方程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分别相等,可知X的化学式为C4H10
故选D
8.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一杯水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水分蒸发了,质量减少了
B.100g冰溶解后得到相同质量的水
C.1g氢气和1g氧气混合点燃后能得到2g水
D.50g高锰酸钾加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高锰酸钾的质量
【答案】D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守恒.加热高锰酸钾属于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正确;100g冰溶解后得到相同质量的水、10g食盐完全溶解在50g水中,得到60g食盐溶液、一杯水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水分蒸发了,质量减少了等过程属于物理变化,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
9.某纯净物R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实验测得1.6g该纯净物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纯净物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
A.R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R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R中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该物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3.6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3.6g××100%=0.4g;4.4g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和为1.2g+0.4g=1.6g,与该纯净物的质量相等,故该纯净物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观察选项,故选:A.
10.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① 原子数目 ② 分子数目 ③ 分子种类 ④ 物质种类 ⑤ 式量 ⑥ 原子量 ⑦ 物质质量总数 ⑧ 元素种类
A. ①②⑥⑦ B. ①⑥⑦⑧ C. ①② D. ⑦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原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原子的质量,则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变。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1.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甲质量减少20g-2g=18g,应为该反应的生成物;丙的质量增加32g-20g=12g,应为该反应的生成物;丁的质量增加26g-20g=6g,应为该反应的生成物;18g=12g+6g,所以乙在该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A、由以上分析,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8g:16g:6g=9:8:3,故错误;
B、乙在该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错误;
C、乙在该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质量不变,待测质量为m,无法确定具体数值,故错误;
D、由以上分析,甲生成丙和丁,故反应为分解反应,故正确。
12.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生成物中有单质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反应化学方程式是:3A2+B2==2A2B+A2
【答案】C
【解析】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的分子都是由相同的原子的构成,都是单质;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C.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 由题中信息可知,该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1:2,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A2+B2==2A2B。选C
13.氯气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X+Cl2↑+2H2O,那么X的化学式为
A. MnCl2 B. MnCl4 C. Mn(ClO)2 D. MnClO
【答案】A
【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2个氧原子、4个氯原 子、 4个氢原子、1个锰原子,反应后有2个氯原子、 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所以一个X的分子中有2个氯原子、1个锰原子;X的化学式为MnCl2 ;选A
1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g,加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2g,则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 )
A.10.2g B.2.75g C.4.8g D.12.25g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判断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15g-10.2g=4.8g再根据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中O2与KClO3的质量关系为96:249,则可计算出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故选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5.在“3H2SO4”中,包含“1、2、3、4”四个数字,下列所叙述它们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 “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
B. “2”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
C. “3”表示硫酸分子的个数
D. “4”表示每硫酸个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
【答案】A
【解析】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1”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1个氢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2”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表示硫酸分子的个数为3,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4”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6.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璀璨夺目的钻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B. 长期未用难以开启的铁锁可以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末做润滑剂
C. 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 古代用墨(用炭黑制成)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
【答案】C
【解析】A. 用金刚石经过仔细研磨后成为璀璨夺目的钻石,故钻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正确;B. 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石墨有润滑作用,故长期未用难以开启的铁锁可以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末做润滑剂,正确;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C60是一种新型的单质,错误;D. 因为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故古代用墨(用炭黑制成)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正确。故选C。
17.张磊同学编写的以“找不同”为主题的手抄报中有如下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
B.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不同温度下同一物体体积不同是因为分子大小不同
D. 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C
【解析】A、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正确;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正确;C、不同温度下同一物体体积不同,是因为分子间隔不同,错误;D、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正确;故选C。
点睛: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 克8克4 克
1 C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根据A完全参加了反应,说明A是反应物,并且参加反应的A质量为10g,生成了4gD,说明D是生成物,同时增加了8gC,说明C是生成物,并且生成了8gC,所以生成物D和C质量和为12g,由于反应物如果只是A的话,质量才10g,所以B也应该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2g-10g=2g,所以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10g:2g=5:1.
故选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根据题给信息要会判断,谁是反应物,谁是生成物,质量增加就是生成物,质量减少就是反应物.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19.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2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
(2)3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
(3)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__;
(4)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__________;
(5)铯(Cs)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铯离子__________;
(6)+6价硫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
【答案】 2Fe2+ 3NH4+ N2 Cs+ SO3
【解析】(1)离子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用数字加正负号来表示,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是1的可以省略不写,若要表示多个离子时,在离子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2个亚铁离子表示为2Fe2+。
(2)1个铵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为NH4+ ,3个铵根离子表示为3NH4+ ;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氮气的化学性质由氮气分子保持,表示为N2;
(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标在该元素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碳酸钠中碳元素显+4价,表示为: ;
(5)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铯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1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为Cs+;
(6)+6价硫元素的氧化物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氧原子的个数为3,故化学式为SO3;
20.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C3H8+____O2 _____CO2+ ____H2O;
(2)____Mg+____ N2_______Mg3N2 ;
(3)____FeS+_____O2 _____Fe2O3+ _____SO2 。
【答案】 1 5 3 4 3 1 1 4 7 2 4
【解析】由于(1)与(3)中氧元素的原子在右端的总数是一奇一偶,选定氧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把奇数乘以2先变化为偶数,即先把H2O和Fe2O3中的氧原子数先变为偶数,然后再依次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2)中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比较简单,用“观察法”故配平为:(1)1、5、3、4;(2)3、1、 1;(3)4、7、2、4。
21.(12分)现有A、B、C、D四种物质,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B为白色固体,C和D都是黑色粉末,将A与B混合或B与C混合,加热时都有无色的气体F产生,加热B和C的混合物与只加热B相比,产生F的速度前者要比后者快很多,且反应前后C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只加热A时,除产生气体F外还有物质C产生,D在F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气体E,E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以上事实推断A、B、C、D、E、F各是什么物质,并写出有关的文字表达式。
(1)各物质的名称:A ,B ,C ,D ,E ,F 。
(2)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后面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① ( )
② ( )
③ ( )
【答案】(1)高锰酸钾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木炭 二氧化碳 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反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 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化合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所学物质的性质可知,(1)物质A为高锰酸钾、B为氯酸钾、C为二氧化锰、D为木炭、E为二氧化碳、F为氧气;(2)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反应的类型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反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 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化合反应)
考点:物质的推断、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
22.(2分)科学家测得单质臭氧(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8,则相同分子数的臭氧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_______,质量相同的臭氧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___。
【答案】3:2,2:3
【解析】根据单臭氧(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8,氧气(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
则相同分子数的臭氧与氧气的质量比=48:32=3:2;
假设臭氧和氧气的质量为M,质量相同的臭氧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 =32:48=2:3
23.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爆炸可用以下式子表示其反应和生成物:2KNO3+3C+SK2S+N2+3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如果你配制火药,那么KNO3,C,S这三种原料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时,才能使火药燃烧最充分。
【答案】(1)A、CO2B、C C、CuO D、O2 (2)CuO + COCu + CO2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参加反应的各种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会改变的原则,可以确定X的化学式为CO2;根据三者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可以确定三者的质量之比:202:36:3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质量之比
24.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发现其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不变,则原混合物中铜粉和碳粉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答案】4︰1
【解析】本题考查了铜与氧气反应和碳与氧气反应后质量的变化。解题要抓住由于灼烧后混合物质量不变,因此原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与生成的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这一关键。
原混合物增加的质量为生成的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原混合物减少的质量为碳元素的质量,由于灼烧后混合物质量不变,因此原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与生成的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也就是说氧化铜中铜、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就是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的质量比。在氧化铜中,铜:氧=64:16=4:1,即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的质量比也为4:1。
25.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友情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代号)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H2O2和MnO2制取和收集较纯净O2时应选用______和________两种装置相连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气是无色有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铵和固体熟石灰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产物还有氯化钙和水,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长颈漏斗 水槽 B E
【解析】(1)①是长颈漏斗。②是水槽。
(2)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B,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选择收集装置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 2H2O + O2↑。
(3)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2NH3↑+2H2O +CaCl2
26.同学们为了探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是否改变,分别设计了两个实验。
(1)小明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进行时把气球中的锌粉倒入稀盐酸中(稀盐酸和锌粉反应生成氢气),充分反应后,你认为天平最终________(填“能”或“不能”)平衡。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同学利用图2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带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放砝码并调节天平使之平衡。取下石棉网,在石棉网上方点燃镁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燃烧结束后将所得的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意外发现质量减轻了。请你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答案】 不能 锌粉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使气球胀大,受到空气的作用,产生向上的浮力,从而使左端变轻 2Mg+O22MgO 镁条燃烧产生的氧化镁以白烟的形式逸散到空气中
【解析】(1)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充分反应后,天平最终不平衡,因为锌粉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使气球胀大,受到空气的作用,产生向上的浮力,从而使左端变轻;(2)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白烟,产生的白烟是生成的氧化镁固体,在石棉网上方点燃镁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 2MgO;燃烧结束后将所得的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意外发现质量减轻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部分生成物以白烟形式逸散到空气中。
27.27.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 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6.7g.(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多少克?
(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3.3g (2)75% (3)9%
【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10g+90g-96.7g=3.3g;
(2)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 == CaCl2+H2O+CO2↑
100 111 44
x y 3.3g
== 得x=7.5g,y=8.325g;
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3)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9.0%;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碳酸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2分))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m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
待测
32
26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
评卷人
得分
四、计算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密云区初三(上)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除去水中的泥沙最常用的方法是,下列气体中,有毒性的是,能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期末质量测试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gB.3,3% 盐酸,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鲁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g C . 1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