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全
展开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以及其 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 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和 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分子的 和 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 会破裂,而 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 和 ,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
观察到的现象 原因 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
(1)
(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 , 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 ,其中含有 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 ,该气体能使 变 ,说明蜡烛中含有 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 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 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三”原则:
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l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
固体药品:①块状:用 夹取;操作要领是:“一横、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
②粉末状:用 (或 )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取下瓶塞 着放,标签 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 处保持水平,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禁止向 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 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用 加热;④熄灭时,用 灭,不能用嘴吹;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1/4。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②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③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 ;④加热前应先 试管;⑤试管应 放在外焰上;⑥试管口不能朝着 的方向;⑦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 倾斜,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
(3)给液体物质加热的仪器可用试管、烧杯、烧瓶等;给固体物质加热,可用干燥的试管。
3.玻璃仪器的洗涤。
洗涤方法:①倒去废物(要倒在指定的容器内);②用水冲洗并加以振荡;③用试管刷刷洗;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内壁上附着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内壁附有油污,可先用少量纯碱溶液或洗衣粉刷洗,再用水冲洗。
4.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物 码,称量时:M物=M码 M游码
若不小心做成了: 物 码,称量时:M物=M码 M游码
5.本课的两个化学实验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标明物质的颜色):
(1)氢氧化钠+硫酸铜:
( ) ( )
(2)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 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
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按体积比):
2.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空气保护:
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 、 、 )和烟尘(粉尘和灰尘)。
(2)危害: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②影响作物的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三.纯净物混合物
5.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 ),氢气( ),氮气( ),氯化钠( )等。
6.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
7.怎样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纯净物,每一种纯净物有自己的化学式,因此混合物一般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如盐水(由食盐( )和水( )两种纯净物溶解混合而成,空气(由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固定的物质,有自己的一种化学式。如碳酸钙( )、硫酸钠( )、高锰酸钾( )、氯气( )、氮气( )等。
四.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课时2 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 。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写出你所知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几个化学概念: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可表示为:A+B+……→E(简称“多合一”)
请写出五个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这里的氧既指氧气,又指含氧的其他物质)。
(3)缓慢氧化:是进行很慢、不易察觉的不发光的氧化反应。如呼吸、钢铁生锈等。有热量放出。
(4)氧化物:像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由氧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6.各种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比较如下表
课题3 制取氧气
1.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a.2H2O2 MnO2 2H2O+ O2↑
请指出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 ,反应条件是: ,生成物是
MnO2在该反应中作 。它的特点是,虽然参加了化学反应,但其 和
不变,其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的 。
b.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画出该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并标明仪器名称:
2.氧气的工业制法:
(1)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2)富氧膜分离技术——富氧空气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4.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B+C+……(简称“一变多”)。
请写出五个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 溶于水、密度非常 的气体。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
1.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化学反应方程式:
利用该性质的氢气用途:
2.氢气具有还原性:
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标明该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
氢气还原氧化铁:
利用该性质的氢气用途:
3.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到明火时可能会发生爆炸。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点燃前一定要 。
检验氢气纯度的力法是: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
三.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原理:
2.实验装置(画图):
3.据你所知,能从酸中置换出氢的金属有什么特点:
四.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等。
2.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2)、水(H2O)、五氧化二磷(P2O5)等。
单质和化合物比较
3.单质和化合物最直接的区分方法是从组成上区分,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如铁、铝、碳、硫等;而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或可从名称上看出来,如二氧化碳、高锰酸钾等。另外,单质一般不能分解,而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 、 、 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 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因而使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 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
4.分子是 ;分子是由 构成的。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 , 没有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单晶硅等由原子直接构成。
6.用分子——原子论的观点解释纯净物与混合物:由 分子构成的物
质是纯净,由 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且混合物中各种不同物质的分
子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变化。
课题3 水的净化
1.过滤是一种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利用它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
⑴过滤操作中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a.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
b.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a.倾倒液体时,烧杯与玻璃棒接触
b.玻璃棒末端与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接触
c.漏斗下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接触
⑵通过过滤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①滤纸破损;②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③仪器不干净等。对仍浑浊的滤液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澄清为止。
日常生活中可采用下列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过滤器来过滤液体。如砂石过滤层、活性炭层、蓬松棉、纱布等。
2.活性炭既能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
3.净化水的方法有: 等方法。
若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4.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 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 水。
⑴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
①加热或长久放置后有水垢产生的水是 水。
②向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很少的水是 水,有大量泡沫出现的水是 水。
⑵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
①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会使衣物变硬。
②烧锅炉,用硬水易使锅炉内结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时可能引起爆炸。
⑶硬水软化的方法:
①生活中通过将水煮沸或暴晒。
②实验室里用制取蒸馏水的方法。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1.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
2.自然界的水包括海洋水(占全球球储水量的 ,且海水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化学元素 多种)、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3.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缺水危机的原因是:
淡水资源不充裕,淡水只约占全球储量的 ,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 ,
不足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不均匀,污染越来越严重。
我国水资源总量2.8X1012m3,居世界第 位。但人均水量只有2300m3左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居世界第 位。
4.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生产中废水未达标排放;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5.爱护水资源的措施是一方面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6.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措施有:
(1)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对被污染的水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3)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4)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 电性。
核电荷数= =核外
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核 ( )决定的。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2.相对原子质量
⑴以一种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约为1.66×10-27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⑵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在SI单位制中单位为“ ”(一般不写出)。原子的质量是原子的绝对质量,单位为克或千克。
⑶电子的质量很小,只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每个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素
1.元素。
元素是 的总称。
(1)元素种类:100余种(由此组成了3000多万种物质)
(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质量分数):
(3)生物细胞中含量在前四位元素:
2.元素符号。
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N表示的意义有: 和 。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一个氧原子,而2H只能表示 ;3Fe表示 ;若要表示5个镁原子可记为: ,7个氯原子可记为: 。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2)书写: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①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例如:钙 ,钠 ,钴 镁 ,铝 等。
(3)元素中文名称的特点: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例如:
非金属元素按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水”等偏旁,因此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属于哪类元素。
3.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①每—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区分。
②每一横行(即: ):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个周期。共有 个横行,有 个周期。
③每—纵行(即 ):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6个族。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①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一定的区域寻找新物质所需的元素,(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课题3 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个 电子,第二层不超过 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
(2)原子结构简图各部分的意义:
(3)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 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元素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4)元素性质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5)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 决定的。
2.离子的形成。
(1)离子: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叫离子。如Na+、Cl-、OH-、SO42-等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
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Na+、Mg2+、Al3+;Cl-、S2-、O2-……
碳酸根离子: ,氢离子: ,2个亚铁离子: ,5个钙离子:
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NO3-: ,7Fe3+ ,2H+
(3)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
例如,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意义:Fe2+
nCO2 , 3Cl-
5SO42-
(4)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以NaCl为例。)
3.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4.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1)纯净物是由同种或不同种 组成的。
(2)大多数纯净物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水……
(3)少数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氖气等。
(4)还有少数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NaCl是由Na+和Cl-构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1)化学式的意义(以H2O为例):
如:
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3Fe ,5Al2O3 ,2H2 .
写出下列化学语的符号:4个钠离子: ,2个氯气分子: ,氮气 , 4个硫酸分子: ,氧元素: ,3个碳酸钠分子:
2.化学式的书写根据。
(1)因为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因此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结果。
(2)还可以应用元素的化合价来推求。
3.化合价。
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1)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a.氧元素通常显 价;
b.氢元素通常显 价;
c.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 价,非金属元素显 价;
d.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②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
③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相互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4.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有一定的区别:
5.化学式的书写
(1)氧化物的化学式书写: 在右,例如,二氧化碳: ,氧化镁: ,
(2)一般化合物书写:金属元素的符号在 ,非金属元素的符号在 。
例如,氯化钠: ,氧化铁: ,硫酸铝: ,氯化锌
(3)用化合价原则书写:一般正价在 ,负价在 。
例如:氯化氢: ,氧化汞: ,碳酸镁: ,过氧化氢:
6.化学式的读法: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如CuO: , H2S
若含酸根的化合物,读作“某酸某”。如:CuSO4 ,KMnO4
(NH4)2CO3 , AgNO3
若含氢氧根的化合物,读作“氢氧化某”。如:NaOH
Ca(OH)2 ,Cu(OH)2
7.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
(2)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例: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
(3)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例:H2O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NH4NO3中N、H、O各元素的质量比=
(4)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NH4HCO3中氮的质量分数=
KClO3中氧的质量分数=
CuSO4﹒5H2O中氧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没有改变。
3.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守的一个定律。而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研究的范畴。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3)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里“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剩余的)。
4.质量守恒定律可理解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各物质的质量比。
(3)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例如 2H2+O22H2O的读法:
(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每 份质量的氢气和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水。
(3)每 个氢分子和 个氧 反应生成 个 。
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 的 。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式前面添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反应前后相等。
(3) 等:将短线(或箭头线)改为等号。
(4) 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物用“↓”。
6.化学方程式常用的配平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先找出反应前后同种元素原子在不同种分子中的个数,然后求其最小公倍数,进而确定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配平。
(2)奇数配偶数法:先找出次数较多,且式子两边的原子个数一奇一偶的元素,将奇数配成偶数,然后,以该化学式和所配化学计量数为依据,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配平。
(3)观察法:由反应中组成比较复杂的化学式(原子数目多)为起点,求出化学式中易配平原子的化学计量数,然后依据原子守恒确定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明反应基本类型,并配平:
磷在空气中燃烧:
铁在氧气中燃烧:
用碳还原氧化铜:
用金属置换出酸中的氢:
用铁置换出硫酸铜的铜: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
甲烷的燃烧:
二氧化碳的检验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对计算步骤和方法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计算过程必须规范,步骤可概括为“一设、二写、三列、四解、五答”。
(2)各代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若物质不纯必须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计算中所用的质量必须是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4)计算过程中各物理量单位必须对应统一,单位要带入计算过程。
2.常见基础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类型:
(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3.计算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公式:
4.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发生的几个错误:
(1)题意理解不清,答非所问。
(2)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使计算失去正确的依据。
(3)单位不统一,有时把体积直接代人进行计算。
(4)把不纯物质的量当作纯净物的量代入。
(5)粗心大意,求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出现错误。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的单质
金刚石和石墨
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C60分子是一种:
以上物质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 不同,因此它们的 存在着差异。
碳的化学性质
课题2 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
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
3.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原料: 和
2.原理:
3.实验装置(请画图)
4.收集方法:
5.验满方法:
6.检验方法:方法:
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 元素和 组成的化合物,但其性质差异很大,其原因是: 。
一、二氧化碳( )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是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 , 溶于水。降温条件下,会变为 体,称作“ ”。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CO2既 燃烧,也 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CO2与水反应:
若在水中先加入紫色石蕊,观察到的现象是: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3)CO2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
现象:
该反应的用途:
应用:
用石灰浆抹墙一段时间后变硬的原因是:
在刚抹过石灰浆的室内生一盆炭火,墙壁变得更湿的原因:
实验室里久置的石灰水上层会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3.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温室效应:
怎样防止温室效应:
二.一氧化碳( )
1.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 是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 , 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
燃烧现象:
(2)还原性:
现象:
(3)毒性:
三.几种无色气体的鉴别方法:
CO2的鉴别:
1.鉴定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否是CO2的方法:将该气体通入 中,观察现象。
2.检验某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物中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可用内壁附有 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3.检验某些液态或固态物质燃烧是否生成CO2的方法是:可向燃烧后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 观察现象。
CO的鉴别: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 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没有 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 , 变 ,证明被检气体是CO。也可将其通入灼热的CuO:
H2的鉴别: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 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 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 , 变 ,证明被检气体是H2。
CH4的检验: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 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 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 , 变 ,证明被检气体是CH4。
O2的检验:
N2的检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
燃烧与缓慢氧化、自燃的共同点是:
不同点是:
2.燃烧的条件:(1)
(2)
(3)
3.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例:H2在Cl2中的燃烧,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
请写出上述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灭火的大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大原理和方法
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如果被破坏,使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灭火的方法是: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
(3)使可燃物的温度
2.灭火器的使用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
2.燃烧现象:不同的物质燃烧现象不同,它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还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 和氧气的 。
3.易燃物:指的是易燃气体(如 、 、 、 等),液体(如酒精,汽油等液体有机物),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如镁粉、硫磺、白磷、钾、钠等)。
4.易爆物:指的是受热或受到撞击时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KClO3、KMnO4、NH4NO3、KNO3等。
5.易燃、易爆物质的存放、运输、使用都要注意安全。P129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一.化石燃料
1. 、 、 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们都是 再生能源。
人们常把 称为“黑色的金子”和“ ”;把 称为工业的“ ”。
2.煤和石油
3.天然气( )
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 ;其主要存在于
等处;产生于 。
CH4是已知最简单的有机物。
(1)CH4的物理性质: 色、 味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2)CH4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现象是:
(3)CH4的用途:
4.CH4中组成元素的检验:
(1)例通过点燃气体的方法:
(2)计算的方法:例,如果1.6克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4.4克,水3.6克,确定甲烷的组成元素。
解:
二.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 和 现象。
例:放热现象的化学反应有:
吸热现象的化学反应有:
2.燃料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P137
四.H2、CO、CH4的比较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煤燃烧时会排放出 和 气体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水,会形成 。
2.汽车用的燃料多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有 和未燃烧的 、 的氧化物和含 化合物以及 等。
3.为减少燃料使用和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措施有: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 ),俗名 。是一种 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 , 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乙醇具有可燃性:
常用作燃料。也可用于医药 。
乙醇是天然的可再生能源。其生产可用 作原料,经过 、 制得。
2.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燃料,它有其他燃料所不及的优点是:
可用 作原料,有广泛的来源;其次是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的汽油的三倍;第三氢燃料的最大优点是它燃烧后的产物是 , 污染环境。
3.未来的新能源: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0.94%
0.03%
氧气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
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
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物质
空气中
氧气中
磷
产生大量白烟
火光明亮,产生大量白烟
反应方程式
硫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并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山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反应方程式
木碳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蚀的气体
反应方程式
铝箔
很难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反应方程式
铁丝
不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反应方程式
概念
举例
区别
相同点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氢气(H2)氧气(O2)
同种元素组成
纯净物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水(H2O)、二氧化碳(CO2)
不同种元素组成
纯净物
元素
原子
区别
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
适用范围
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如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联系
元素是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是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
稳定
金属元素
一般 4个
易 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 个
易 电子
不稳定
粒子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符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Cl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Mg2+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Cl-、S2-
联系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分类
意义
实例
宏观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
①表不该物质组成元素
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
微观
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②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
每个水分于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价
K、Na、H、Ag、NH4
+2价
Ca、Mg、Ba、Zn、Cu
-1价
F、Cl、I、OH、NO3
-2价
O、S、SO4、CO3
化合价
离子
表示方法
用+1、+2、-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1”不省)
用+、2+、-、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1”省去)
实例
+1 -1-1 +2
Na、Cl、OH、Ca
Na+、Mg2+、Al3+、Cl-、SO42-
联系与区别
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离子电荷通常在数值上相等,位置不同,正、负号的写法不同。
物理性质
用途
组成元素
颜色状态
硬度
熔点
导热性
金刚石
石墨
颜色状态
用途
木炭
作燃料,制黑火药,做吸附剂
活性炭
有 性,做防毒面具,做吸附剂
焦炭
冶炼金属
炭黑
油墨,墨,油漆,鞋油,橡胶制品填料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高温下
可燃性
1.氧气充足:
2.氧气不充足:
说明了相同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产物可能不同
还原性
1和CuO反应:
现象:
2.和CO2反应:
用途
相关性质
灭火剂
干冰作致冷剂,保藏食物,人工降雨
作温室肥料
化工原料
灭火器类型
应用
泡沫灭火器
原理:
干粉灭火器
液态CO2灭火器
煤
石油
形成
形态特征
组成元素
物质类别
加工
及
应用
干馏
变化
冶金工业原料
加热
分离
变化
化工原料
重要的燃料
H2
CO
CH4
物理性质
色态味
都是:
密度
溶解性
化学性质
可燃性
还原性
检验方法
精品导学案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全册: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本册综合导学案,共12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情境导学,实验探究,小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徜徉书海探究发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上册课题 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课题 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燃烧及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请在下面空白处总结出本课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三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学案: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学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