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本册综合学案设计,共2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情境导入,自主探究,知识拓展,交流讨论,有效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人教版上学案设计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与范畴,说出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2.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3.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前预习】
    1化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 、________两种工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方面所作的贡献。
    3、上网查阅奥运赛场与化学。


    【课堂探究】

    【情境导入】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变的一个小魔术,观看老师提供的各种图片,谈一谈你有何感受?


    2.你想了解关于化学的哪些知识?


    【自主探究】阅读课文内容及有关插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知识点1 什么是化学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的变化的,物质中要研究的内容有很多,而化学则是研究物质的 、 、 、以及 的科学。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制造自然界不存在的 。
    知识点2 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1.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① 利用化学生产 ,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② 利用化学合成 ,抑制 ,保障人体健康;
    ③ 利用化学开发 和 ,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④ 利用化学综合应用 和 ,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2.学习化学以后,你不但能知道物质的 ,还会进而知道它们的内部
    、 以及 ,知道如何利用它们来制造 ,以及人类 化学、 化学和 化学的历史和方法。
    知识点3 化学发展简史
    1. 古代化学
    (1) 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
    (2)人类利用物质的变化制得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 、 、 、纸、火药、酒、印染等。
    (3)我国人民的贡献:
    ①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能制造出精美的 。
    ②春秋战国时期就能 和 。
    ③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两项化学成就是 、 。
    2.近代化学
    (1) 和 创立的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 和 ,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现代化学第一网
    (1)利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 技术制造出有特殊功能的产品。
    (2)绿色化学的提出,使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 的方向发展。
    (3)中国在现代化学方面对世界的贡献不菲,如:
    ①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
    ②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 ,为人类揭示生命的奥秘作出了贡献。
    ③1993年,中国科学院运用 技术和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手段,通过操纵硅原子写出“ ”两字,说明了人类已经进入了操纵原子的时代。

    问题交流: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塑料是人类的重要发明,塑料袋的使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如果滥用,则会出现环境难以消除的“白色垃圾”,成为“白色污染”,造成危害,难怪有人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还要清晰的认识到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你所了解的由于科学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有哪些?你知道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它们吗?



    【知识拓展】.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1)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交流讨论】1.假设没有化学,你想象一下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2.根据上述对化学的认识,你打算如何学好化学?


    你的收获:

    【有效训练】
    1.钢铁是我们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金属,有关钢铁的问题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的是( )
    A.如何把铁矿石炼成铁 B.钢铁为什么会生锈
    C.如何将钢铁制成零件 D.钢铁是由什么组成的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研制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过程中,化学将起到重要作用
    B.利用化学研制火箭发射所需的高能燃料
    C.利用化学,人类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D.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3.根据化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
    ②绿色化学的提出
    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④火的利用和发现
    ⑤利用先进仪器进行微观探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④①③⑤② D.④①⑤③②
    4.下列各项研究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内容的是      (  )
    A.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增加观赏价值
    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信息技术
    5.世界每年产生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对环境造成危害,威胁着人类生存,所以科学家提出绿色化学的概念,下列哪项不属于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  (  )
    A.研究对环境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     B.研究可降解塑料的开发
    C.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D.研究形状记忆合金的开发与应用
    6.用 制成的用品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质,如纳米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在高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

    【课后提升】

    1..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1)健康问题;(2)环境问题;(3)能源问题;(4)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A.高效化肥的合成;B.新型药品的开发;C.在低能耗条件下分解水而得到氢气作为燃料;D.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E.研制人造血管;F.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G.研制开发超导材料;H.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 ;(2) ;
    (3) ;(4) 。
    2.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从衣、食、住、行、医、用等方面谈一下你周围的变化。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记住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能说出氮气和稀有气体的重要用途及空气的污染物。
    2、能说出 O2的主要物理性质,结合木炭、铁丝等在O2中燃烧的现象,记住O2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重点)
    3、掌握实验室制备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能用实验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重难点)
    【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1、 空气的组成
    ⑴对空气组成的研究:法国的化学家 用定量实验的方法得出了空气中主要是由 组成
    的结论,其中 约占空气体积的1∕5。
    ⑵空气的成分及含量:按体积计算,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其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
    ⑶氮气: ①性质:通常状况下是 颜色 气味的气体, 溶于水;通常化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高温下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②用途;作灯泡 ,作粮食瓜果的 ,用于制 等。
    ⑷稀有气体: ①性质:通常都是 颜色, 气味的气体,通常化学性质 ,被称为 。②用途:作保护气,作光源, 气还可用于填充气球等。
    2、 人类需要洁静的空气
    ⑴污染物: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 、 、 、 等。
    ⑵危害: 可形成酸雨; 可导致“温室效应”。
    ⑶防治措施:研制和开发 ;工厂的废气要 ;在汽车上安装尾气 ,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3、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组成
    由 组成,组成固定
    由 组成,组成不固定
    微观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由 分子构成
    由 分子构成
    性质
    有固定的物理、化学性质
    无固定的性质,其中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联系
    纯净物混合得到 ;混合物分离得到 。
    知识点二:性质活泼的氧气
    1、 氧气的化学性质
    反应物
    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木炭
    比在空气中燃烧更 ,发出
    放出 ,生成能使 的气体


    发出明亮的 色火焰,生成有
    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剧烈 , ,放出 ,生成 色固体

    石蜡
    发出 光,放出 ,集气瓶内壁有 ,有能使澄清石灰水 的气体生成
    石蜡+氧气—— +
    2、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性质
    用途
    物理性质
    不易溶于水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化学性质
    供给呼吸


    炼钢、切割金属等
    由上述表格信息,反映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知识点三:氧气的制法
    1、 工业制法:工业上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 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这一过程为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 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常有以下三种方法,请结合下面的装置图完成下表:



    反应原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制取装置
    注意事项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加热KMnO4




    ①加热KMnO4管口处放
    ②试管口要略 ③用排水法收集时要等到管口出现 才收集;④结束时应先 再
    加热KClO3 与MnO2




    常温分解H2O2与MnO2




    长颈漏斗下端要
    3、检验O2方法:把 伸入集气瓶中,若 则证明是氧气。验满的方法:若用排水法收集时。当看到 时,表明已收集满(注意:氧气瓶应竖直放置);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时,则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若木条 ,说明氧气已满。
    4、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⑴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 反应速率,但本身的 和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的物质。⑵催化作用: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所起的的作用。
    【课堂探究】
    问题一:育英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实验时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你认为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A
    B
    C
    【典型例题】例1:如图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 实验开始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
    (2)实验得出的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是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该实验可推论出
    它的性质有 、 (写出两条即可)
    (4)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写出一条即可)
    【回顾与反思】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成功的关键主要有:
    ①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②所选的药品只限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③燃烧时加入的红磷(或白磷)要过量;④等到仪器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等。
    问题二:实验室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①加热分解高锰酸钾;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③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从经济、操作简便、安全等角度考虑,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填序号),理由是

    前两种制法与第三种制法的发生装置相比较,不同点主要在哪里?
    【典型例题】例2: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写装置代号,下同)____,将药品加入装置前,应进行了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通常用如右图所示的洗气装置对氧气进行干燥,里面填装的药品可以是 (填字母)。A.浓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生石灰 D.氯化钠固体
    【回顾与反思】·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主要有固—固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选择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三种,选择的依据是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即与空气的密度的大小比较)
    ·气体的干燥要选择合适的干燥剂:根据酸碱的化学性质,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固体NaOH 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如 CO2 SO2 (它们溶入水分别得 H2CO3 H2SO3 )而H2 、O2 为中性气体既可用浓硫酸干燥,也可用固体NaOH干燥,还可用中性干燥剂如固体CaCl2干燥。同时要结合干燥的装置来选择该用何种干燥剂。
    变式训练: (08福建晋江)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3)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若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 再 ;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预先留少量水或是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2H2O 。
    ①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______。
    ②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 (填序号)。
    A.固体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生石灰
    【反思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知识方面:
    能力培养与学习方法方面
    【有效训练】
    1、2008年北京奥运会若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 )A.氢气 B.氧气 C.氦气 D.二氧化碳
    2、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下列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甲烷用作燃料 D.氮气、氦气做保护气
    4、为了延缓食品变质,包装时不会采用( )
    A 充入氧气 B 充入氮气 C 放入一小包铁粉 D 真空包装
    5、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 )
    A.木灰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6、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7、为保证长时间潜航,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发生装置,有几种制氧气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通电分解水;③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Na2O2)与CO2 反应生成碳酸钠和O2 。
    (1)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2)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填序号) 。与其他方法相比,这个方法的两个优点是① ;② 。
    (选做)8、小亮同学设计右图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气体,你认为他能制得的气体是( )
    A.用KMnO4粉末制取O2 B.用KClO3和MnO2制取O2
    C.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 D.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选做)9、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10、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1) 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利用该反应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 (填序号,下同)。
    (2) 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发生下列反应2NO+O2==2NO2,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不能用的装置是(填序号) 。
    (3) 按图F作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我观察到的现象有 (只答一条),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课后提升】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
    (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若用右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
    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 ,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导入。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氢气的性质,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前预习】:(你准备好了吗?)
    1.如何检验一种气体是不是氧气?

    2.查阅资料获取有关氢气的知识并完成下表。(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比空气
    于水
    3、法国化学家 首先确定了水的组成,得出了 的结论。
    4、 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 、 ;
    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 、 ;
    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 、 。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你能行!)
    1、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定义


    2、完成下表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元素组成



    从属关系
    单质、化合物从属于 ,氧化物从属于纯净物中的 。
    3、物质的简单分类
    ( 种物质)

    质 纯净物( 种物质) 单质(由 种元素组成)
    化合物(由 种元素组成)
    二、精讲点拨(解疑答惑)
    (一).水的电解实验:
    (1)水的导电性 ,为了 ,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2)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的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3)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1内的无色气体,木条 ,证明是 ;
    点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2内的无色气体,火焰呈 ,证明是 。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实验结论
    思考与讨论:
    (1).由电解水的实验得到结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这种理解对吗?

    (2).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2倍,为什么 ?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
    (1)现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 色,放出大量的热。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作燃料的优点:① ;
    ②燃烧产物 ;③是理想的 能源。
    (4)验纯:
    ①原因:当氢气不纯时,点燃时可能会发生 。 (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
    ②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火焰点火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氢气不纯(若声音很小→氢气较纯)。
    2、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
    装置(见上图)、步骤、现象:
    文字表达式:
    实验注意事项:1、安装仪器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2、实验开始时要先通氢再点灯、3、实验结束时,要撤灯再停氢
    三、典例分析(学以致用)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 ,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 ,属于氧化物的有 。
    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二氧化碳⑤高锰酸钾⑥铁粉⑦氮气⑧氧化铁
    分析:此题不仅要求掌握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定义,还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我的收获:(盘点收获)



    五、达标检测(考考你)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氧化B.水结冰C.水电解D.水沸腾
    2.水是生命之源,它属于( ) ①单质 ②混合物 ③纯净物 ④氧化物 ⑤化合物
    A.①③⑤ B.②④ C.③⑤ D.③④⑤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
    A.铁粉、硫磺粉 B.空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氧气 D.水蒸气、冰
    4.经分析知道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可能是混合物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单质 D.不可能是化合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D.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6.如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与B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 极,A量筒中产生的气
    体是 ,该气体的检验方法是 。
    (2)如果用VA和V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气体的体积,
    则VA﹕VB约等于 。
    (3)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2L,则生成氢气 L。
    (4)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

    7.现在请你在实验室中探究氢气的有关性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要证实“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这属于氢气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请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该方案的操作方法和有关现象

    (2)欲点燃氢气,实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在点燃氢气以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 ,以防止发生 。点燃氢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 火焰,并放出大量热。如果要检验氢气的燃烧产物,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在某庆典活动中,欲用氢气来填充气球,你认为是否可行? ,理由是 ,你认为作为大型升空气球应具有的性质是:① ② 。
    (4)氢气能与氧化铜在加热时反应,得到金属铜和水,写出这一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课外拓展】(开阔视野)
    讨论与思考:
    1、安装仪器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2、实验开始时为什么要先通入氢气一会再加热?

    3、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什么?



    课题二 分子和原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能运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认识物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课前预习】
    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构成水和氧气的最小微粒分别是什么?
    2、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 )粒子 。
    3、原子是( )中的最小微粒。
    4、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________,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
    (3)分子间有___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 ,温度升高,间隔 。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分子的概念
    思考感悟:水蒸发与水通电分解有什么本质区别?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
    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
    思考感悟:分子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吗?
    2.分子的构成:如1个水分子由 构成。
    3.定义 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1)区别:化学变化时, 可分, 不可分。
    (2)联系: 是由 构成的。
    (3)相同点:①质量、体积都 ②都在不停地
    ③微粒间都有 ④同种微粒性质 ,不同种微粒性质
    ⑤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 。
    5.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反应物的分子 分解 结合 聚集 生成物。但有的物质直接由 构成。以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加热氧化汞时, 分解为 和 ,每2个 构成1个氧分子,许多 聚集成金属汞。

    二、精讲点拨
    1.分子的存在:(1)品红在水中扩散实验: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生产、生活实例来证明分子的客观存在?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
    科学事实: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 ) P50页活动与探究:
    实验1现象: 。
    实验2现象:


    烧杯A
    烧杯B
    现象


    解释








    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
    (3)分子间有间隔,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 ,温度升高,间隔 。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

    三、典例分析:
    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观看多媒体动画)

    反应物的分子 分解 结合 聚集 生成物。但有的物质直接由 构成。以水通电分解为例:电解水时, 分解为 和 ,每2个 构成1个氧分子,每2个 构成一个氢分子。
    四、我的收获:

    五、达标检测
    1.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
    A.水结成冰B.水分蒸发 C.水被电解 D.水汽化
    2.小明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能缩身,甚至能缩小到分子大小,他到水世界旅行一趟,并报告了见闻。他的报告不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C.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D.电解水就是把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3.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
    A.大小不同 B.能否直接构成宏观物质 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4.小李同学测得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后的体积小于100毫升,这个事实说明( )
    A.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都有空隙 B.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质量很小
    C.酒精和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D.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变成了原子
    5.右图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
    关于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6.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实质的是( )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分子间隔变小
    C.分子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
    7、下列不同物质的微观粒子示意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表示纯净物的是 ,表示化合物的是 ,表示单质的是 ,可以表示氧化物的是 。








    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分子能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
    (2)很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盛满水的水缸被“冻”破,是由于水结冰时体积膨胀。这说明水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
    (3)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
    【课外拓展】:
    1、有些物质是由________构成的,如氧气;有些物质是由______直接构成的,如汞。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能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
    2、为什么乒乓球会变瘪?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恢复原状?如果破了,还能用同样的方法恢复原状吗?

    3、已知一个氨气(NH3)分子的质量小于一个氯化氢(HCI)分子的质量,
    且分子运动速率和其质量成反比。已知氨气和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又知氨
    气和氯化氢相遇发生如下化学反应:氨气+氯化氢→氯化铵(白色固体)。
    A中充满HCI气体,B中充满NH3气体。当反应发生时会看到有大量白烟
    生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白烟现象,应怎样操作?
    白烟首先产生在 瓶(填“A”或”B”),原因是什么
    。这种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化合生成的微小的氯化铵晶体。
    从这个实验你能获得的信息是(任写两点): ,

    (2) 若要在B瓶中产生喷泉现象,应怎样操作?





    课题3   离子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分层的简单规律。
    2.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及离子的带电情况,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观察l~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课前预习】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       。
    2.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叙述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的联系与区别。
     
     
    【课堂探究】
    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78页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科学家是怎样定义电子层的?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绘画并与同桌交流:(1)氢原子结构图 (2)氧原子结构图(含有8个电子的氧原子中,这8个电子究竟怎样绕核外高速运动呢?)
     
     
     
     
    2.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观察课本表4-4中一些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说出其中每一部分代表的内容吗?
     
     
     
     
     
     
     
    阅读课本78页最后一段内容
    思考交流
    (列表比较)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性质
    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离子的形成
    交流学习w ww.
    阅读课本79页图文,试着解释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提供信息: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达成共识后由两名同学上台表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自主学习
    什么叫离子?什么叫阳离子,什么叫阴离子?
     
     
     
     
    试着画出镁离子和氧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比较原子和离子的本质区别。
    交流讨论
    试一试,用图表的形式归纳出: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单质、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你的收获
      
     
    有效训练
    1.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
    (1) 元素种类 (2)化学性质 (3)相对原子质量 (4)原子的电性 (5)原子核 (6)电子层数 (7)最外层电子数
    A.(1)(3)(5)   B.(2)(4)(6)(8)   C.(2)(5)   D.(1)(5)
    2.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 B.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 D.①②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3.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粒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该粒子表示的是__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课后提升】
     
    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对它进行研究:

    (1)第11号元素名称是         ,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它的离子符号为         。
    (2)从上表中我还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         、等于         。
    (3)研究表明:从第二周期从3号~9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是         。


    标准答案:
    有效训练
    1、A 2、D 3、11;阳离子
    课后提升
    (1) 钠;金属;失去;Na+
    (2) 质子数;核电荷数
    (3) 逐渐减小
    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1)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式的含义,初步掌握并运用化学语言——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
    2、知道并熟练记忆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合价的特点
    3、会读简单的化合物的名称。
    【课前预习】
    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或元素符号
    Fe__Mg__H__C__Cu__O__
    氮__硫__氦__锌__铝__钠__
    2.在H2O、H2、O2、H、O、H+ 中 属于分子的是______ 属于原子的是_____属于离子的是______
    3.在H2O、CO2、CaCO3、Fe3O4 空气、Al、O2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课堂探究】
    一、化学式
    1、 化学式是用______和______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 每种纯净物的组成是______,所以表示每种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只有__个。
    3、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______
    A 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2O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出符号H、2H、H2、2H2、H2O、3H2O各表示的意义?


    5.化学式的书写应注意哪几点?


    6.怎样书写单质的化学式?

    7.怎样读化合物的名称?例如:KCl、NaCl
    二、化合价
    学生自读课本P82--83化合价,完成下列问题:
    1、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_____ ,化学上用____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2、化合价有_价和_价,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__价,氢元素通常显__价,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__价,非金属元素显__价。
    3、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___,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4、什么是原子团?写出常见五种原子团并标明名称和化合价。

    5、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和离子符号的书写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合价记忆比赛,看谁记得多。
    化合价韵语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镁钡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谈变价,也不难。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化合价为零。
    【有效训练】
    1、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 )
    (A)2H (B)H2 (C)2H2 (D)H2O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 (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3个水分子___ ,2个硫原子___,钙离子___
    4、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2价
    B.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
    【课后提升】
    1.下列含硫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的是( )
    A.S
    B.H2S
    C.H2SO3
    D.H2SO4
    2.下列有关化合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NaCl和HCl里,氯元素均为–1价
    B.在H2中,氢元素显+1价
    C.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里,可能显不同的化合价
    D.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里,一定显负价
    3.下列四种物质①KClO3②Cl2③HCl④HClO,氯元素的化合价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4.下列各组物质中,硫元素具有相同化合价的是( )
    A.Na2SO4和SO3
    B.SO2和SO3
    C.SO2和H2SO3
    D.S和H2S
    5.某金属氧化物的组成为MO,如果在其氯化物中金属的化合价与该氧化物中的化合价相等,则该金属氯化物的组成为( )
    A.MCl B.MCl2 C.M2Cl D.M3Cl
    6.在NaNO3中N的化合价是___价;在NH4Cl中N的化合价是___价。
    7.某金属元素R的碳酸盐化学式为R2(CO3)3,则R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R元素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
    8.下列化合物中,氧为-2价,氯为-1价,判断化合物里其他元素的化合价:SO2 ,Na2O ,CaCl2 ,AgCl ,WO3


    标准答案
    有效训练:1、C 2、一个氢分子有两个氢原子构成;两个铜原子;两个二氧化碳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两个氧原子 3、3H2O 2S Ca2+ 4、A
    课后提升:1、C 2、A、C 3、D 4、A、C 5、B 6、+5、-3 7、+3、RCI3
    8、S:+4 Na:+1 Ca:+2 Ag:+1 W:+3
    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 (2)
    学习目标:
    1、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2、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3、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课前预习】
    1、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从______到______ 读作______,例如:NaCl读作______,KCl读作______;有时还要化学式中各元素的____________ ,例如:CO2读作______ ,Fe3O4读作______ 。
    2、单质化学式的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对于____________ ,除元素符号外,还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____________。如:O2、N2、H2、Cl2、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1)当某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时,1可省略,
    (2)氧化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把氧元素符号写在_______方,另一种元素符号写在____________方。如:H2O、Fe4O3。
    (3)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组成的化合物,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把____________符号写在左方,____________ 符号写在右方。如:NaCl。
    【课堂探究】
    一、利用化合价写化合物
    1、应用化合价怎样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如:磷为+5价,氧为-2价_______ ,碳为+4价,氧为-2价_______ ,铝为+3价,氯为-1价_______
    2、利用化学式怎样求某元素的化合价?求出下列加短线元素的化合价
    Mn2O7 AlCl3 CO2 H2SO4 K2MnO4 Zn
    二、学生自学P84-——P85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相对分子质量?
    2、以CO2为例求其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


    3、仿照计算3,试着计算:
    ①S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化肥尿素[CO(NH3)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有效训练】

    1.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Cl2____________(2)CO2____________
    (3)HNO3____________ (4)KClO3____________
    2、计算上述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上述物质中加短线元素的质量分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提升】
    1.氯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金属钠和氯气反应时,氯原子 _____(得或失)电子变成带_____(正或负)电的氯离子,钠原子_____(得或失)电子变成带_____(正或负)电的钠离子,形成化合物。
    2.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2个铜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个铁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氧化铜 氧化铁
    氧化亚铜 氯化钾
    硫酸铝 氢氧化亚铁
    氯化银 硝酸铜
    碳酸钠 氯酸钾
    4.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H2RO4)2,则元素R的化合价是多少?写出该元素以相同化合价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标准答案:
    有效训练:
    1.(1)71 (2)44 (3)63 (4)122.5
    2、计算上述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碳:氧=3:8 (3)氢:氮:氧=1:14:48
    (4)钾:氯:氧=39:35.5:48
    3、计算上述物质中加短线元素的质量分数:
    (2)27.3% (3)22.2% (4)28.9%
    课后提升: 1、NaCI 得 负 失 正 2、2Cu2+ 3SO42- 4Fe2+ 4Fe 3SO4 3、CuO Fe2O3 Cu2O KCI AI2(SO4)3 Fe(OH)2 AgCI Cu(NO3)2 Na2CO3 KCIO3 4、+5价 R2O5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内探究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常见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 熟悉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 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4. 了解自然界的碳循环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用途。
    学习难点:碳及其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学习过程:
    一、例题解析:
    例1:下列物质中,可用来制作铅笔芯的是( )
    A.石墨 B.铁 C.金刚石 D.石灰石
    (解析)石墨是深灰色固体,质软,在纸上划过能留下痕迹,故可用来作铅笔芯,因此答案选A
    (变式训练)在书写档案时,规定必须使用含有单质碳的墨水,其理由是( )
    A.单质碳不跟其他物质反应 B.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碳易与纸张反应生成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 D.这种墨水是经过加工的性质稳定的化合物。
    例2:下列各组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B.只含碳元素的物质
    C.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 D.只含氧元素的物质
    巩固练习: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不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不是混合物
    2、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倒如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一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 C.冰和干冰 D.氧气和液氧
    例3:如图6--1所示是在高温下用过量的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根据装置B中发生的现象,可判断反应是否开始进行,则B中的试剂是 。
    ( 2 )A处排出的气体中,除没有排尽的空气和没有完全吸收的含水蒸气的二氧化碳外,还一定有少量的 气体。
    (3)写出大试管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时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是 。
    图6--1
    (5)为防止从A处排出的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应将此
    处排出的气体 。
    巩固练习:
    图6--1
    已知四种物质A、B、C、D,常温下A是黑色固体,B、C、D都为无色气体,A和B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化合生成C和D,A和C在高温条件下可化合生成氧化物D。
    ①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 ,B ,C ,D 。
    ②A和另一种黑色固体加热反应能生成一种红色固体和气体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
    例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6--2回答问题:

    图6--2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 。
    (2)装置B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O2气体。则B中的药品属液态的是___________,块状固体是__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B中发生的现象是__ 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CO2应选用的装置是 ,
    不选其它两个装置的原因是 、 ;
    检验CO2已集满的方法是 。
    (3)实验室制备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或_ ,收集装置是________或_______,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或 。
    巩固练习:
    1、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既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制备气体时,一定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溶于水的气体,既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收集
    D.氧气既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图6--5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试验其性质的装置和操作示意图。
    图6--5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①和②的名称:①是 ,②是 。
    (2)A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为了检验A装置的集气瓶里是否充满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火柴放在 进行实验,如果火焰熄灭,证明已经充满。
    (4)若B的试管里盛的是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试管里盛的是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5)C所示的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 。
    变式练习: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1)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二氧化碳,溶液变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加热(1)中溶液,溶液又由红色变为紫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向澄清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5: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为了鉴定该烟雾中是否存在CO2和CO,在对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进行适当处理后依次通过足量的以下试剂:①澄清石灰水;②浓硫酸;③灼热的黑色氧化铜粉末;④澄清石灰水,发现①、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回答
    (1)①现象说明 。
    (2)烟雾中是否存在CO ,做出此判断所依据的实验现象为

    巩固练习:
    二氧化碳中混有一氧化碳杂质,若除去一氧化碳杂质,可将含杂质的气体通过 ( )
    A.石灰水 B.灼热的铜 C.灼热的氧化铜 D.碳酸钠溶液






     



















    相关学案

    初中化学课题1 空气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1 空气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检测,学习过程,课堂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及答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氢气,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单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