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教案
-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教案3 教案 0 次下载
-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案2 教案 0 次下载
-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教案2 教案 0 次下载
-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教案3 教案 0 次下载
- 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案1 教案 0 次下载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消化与吸收》教案
邹英娣
威海九中
邮编:264200
邮箱:zuyingdi72@shu.cm
窗体底部
Pr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课题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记住消化的概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消化的概念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学方法
讨论 探究 合作
教具
试管、碘酒、馒头、消毒棉絮、温度计、清水、热水等
教 学 内 容
教法,学法
问题引入
1.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含有哪些营养成份?
2.食物中的这些成分只是构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原料。那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是怎样转化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呢?
明确目标
授课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口腔中有哪些与消化有关的结构?
回忆自己在进食时这些结构分别有什么作用?
口腔仅仅起到嚼咀食物的作用吗?下面我们来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请一位同学吃馒头,但不能白吃,要求慢慢地嚼咀,细细地体味。看能否吃出什么味道。
馒头并未放糖,为什么会吃出甜味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我们假设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并与唾液有关。
下面我们来一起探究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
提醒:探究中的“提示”部分
演示
请××同学谈谈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并解释。
口腔中的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变化?
哪个试管内的淀粉发生了变化?为什么?
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既然牙齿这么重要我们怎样进行保健?
科学实验证明:蛋白质、脂肪在口腔中不能被消化,只有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转变成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细嚼馒头有甜味。麦芽糖还需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口腔只具有初步消化淀粉的作用。
那么什么叫消化呢?
阅读教材P35页总结消化的概念。
补充: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并不是所有的都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只有大分子的有机物,如: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消化而水、无机盐、维生素则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
人体吸收。
学生谈收获
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思考回答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消化吸收
引入新课。
学生回答
牙齿、舌、唾液腺
牙齿嚼咀,舌搅拌,唾液腺分泌唾腺,能湿润食物。
学生活动
口中有点甜。
学生思考,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学生熟悉课本中P33-35探究内容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馒头不宜太多,唾液的量要足,实验装置在37℃的温水中保持的时间必须在5分钟以上
生:①号试管内的液体遇碘不变蓝,因 为淀粉发生了变化
唾液中的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化变成麦芽糖。
学生回答:②号试管淀粉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淀粉与碘变蓝色。
区别:
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
舌只能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不能使淀粉变成麦芽糖。
联系:
牙齿能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使唾液更加充分与食物混合更好的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学生阅读总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探究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计思路,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