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第3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10页。
目标与素养
1.通过日常生活中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矿泉水、医院化验单等)引入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的学习,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应用。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设计溶液的配制方案并进行评价,形成合理的配制溶液的方法,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的化学核心素养。
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形成善于合作、敢于质疑的科学探究意识。
情境与问题
A案: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溶液的表示方法引出物质量浓度的教学;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得溶液的配制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液的配制。
B案:通过医学报告单引出新知“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的学习;通过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过程并完成实验及对实验的评价;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讨论、分工合作、有效作业达到掌握本节课知识的目的。
重点难点
重点
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难点
1.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2.《物质的量浓度》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观察生活用品的商标中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复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3.预习物质的量浓度。
教学设计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板书设计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表示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
(2)符号:cB
(3)表达式:
(4)单位:ml/L(或ml·L-1)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
(1)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
(2)步骤:
①计算
②称量
③溶解
④移液
⑤洗涤
⑥定容
⑦摇匀
⑧装瓶贴签
3.误差分析
4.稀释定律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难点主要是如何把握教材的深度,如何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知识,该案例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知识的认知过程,教学难度把握符合课标要求,并为今后该部分知识的深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案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动肌和动手状态,重要的实验操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动手完成、教师归纳讲解、最终形成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有难度的知识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教学来完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引入
[课前活动]
让学生留意超市生活用品的商标或医院化验单对物质含量的多少有哪些表示方法。
[提问]
在生活中对溶液中溶质的含量有哪些表示方法?其含义是什么?解释下列名词的意思。
1.醋、矿泉水:溶液的体积(L或mL)
2.酒的度数:通常是以20℃时乙醇的体积比来表示,即:溶液的体积(L或mL)
3.5%的葡萄糖:溶液的质量(g)
4.医院化验单:白蛋白43.9g/L
溶质的质量(g)/溶液的体积(L)
5.医院化验单:葡萄糖5.11mml/L
溶质的物质的量(mml) /溶液的体积(L)
1.单位体积的溶液含溶质的质量。
2.单位体积的溶液所含溶质的体积。
3.100g葡萄糖溶液中含葡萄糖5g。
4.1升血液中含白蛋白是43.9g。
5.1升血液中含葡萄糖5.11mml。
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质的量浓度
[提问]
第5个数据表示的浓度叫物质的量浓度,能否总结出其定义?
[板书]
1.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其中B表示某种溶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2)符号:cB
(3)表达式:
(4)单位:ml/L(或ml·L-1)
[讨论]
(1)将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2)物质的量浓度为2ml/L的硫酸溶液500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3)配制500mL 0.1ml/L NaOH溶液需要NaOH的质量是多少?
[思考]
我们已经学了质量分数,为什么还要学习物质的量浓度?
(1)0.5ml/L
(2)1ml
(3)2g
称量液体的质量在实际操作中是比较麻烦的,对溶液来说,往往要量取体积。
采用对比法引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通过练习计算,巩固概念。
了解学习物质的量浓度的必要性。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
物质的量浓度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应用,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实验]
配制100mL 1.00ml·L-1NaCl溶液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n(NaCl) =c(NaCl)×V[NaCl(aq) ]
=1.00ml·L-1×
0.1L=0.1ml
m(NaCl) =n(NaCl)×M(NaC)=0.1ml×58.5g·ml-1=5.85g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
[讨论交流]
请你设计配制该溶液的简单步骤。
[思考总结]
1.这两个方案有什么区别?
2.方案1的溶液体积一定是100ml吗?如何操作才能使溶液体积一定是100mL?
[讲述]
烧杯是粗略量取溶液体积的容器,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种精确量取溶液体积的玻璃仪器——容量瓶。
[展示]
各型号容量瓶。
[讲述]
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容量瓶上都标有温度和容积,也就是说,容量瓶需要在室温时使用,将所加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时,瓶内液体的体积则为瓶上标注的体积。
容量瓶使用前检漏;只能用于配溶液,不能做其他用途。
[提问]
实验室提供的均为托盘天平,怎么办?
[设计方案1]
称量5.85gNaCl固体,放入100mL烧杯中,加蒸馏水到刻度线,充分搅拌。
[设计方案2]
称量5.85gNaCl固体,加入100mL蒸馏水,充分搅拌。
[分析]
方案2中溶剂的体积是100mL。溶液的体积不一定是100mL。
先向烧杯中加少量水,将NaCl充分溶解后,再加水到100mL刻度线。
观察容量瓶的特征:有容积、温度和刻度线三个标识。
学生聆听。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新学知识与化学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
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向学生介绍新的仪器,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学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
[实验演示]
配制100mL 1.00ml·L-1NaCl溶液
[提问]
注意观察,老师使用了哪些仪器?在操作上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提问]
实验完毕,你可以把实验过程描述为几步?
[板书]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
(1)仅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
学生分组实验。
[提问]
在实验过程中你有哪些问题?
托盘天平游码最小刻度为0.1g,读数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因此只能称量5.9gNaCl固体。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特别:玻璃棒引流;胶头滴管定容。
实验步骤:溶解、转移、洗涤、确定容积、赶匀。
[分组实验练习]配制100mL1ml·L-1 NaCl溶液
[置疑1]
操作过程中四次使用玻璃棒,为什么?
第一次使用玻璃棒起到搅拌作用, 使NaCl充分溶解:后三次,是为了防止将烧杯中的液体酒漏。
加深印象,逐渐认识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实验中一些细节问题的讨论与分析,让学生掌握配制溶液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误差分析
[讲述]
后三次使用玻璃棒,我们把这一过程叫做引流。
[提问]
如果液体洒漏对配制结果有何影响?
[提问]
还有哪些不当的操作会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提问]
为了防止加水过多,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板书]
(2)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移液,⑤洗涤,⑥定容,⑦摇匀,⑧装瓶贴签。
[置疑2]
第一次将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洗涤,再次转移到容量瓶中,重复两次,为什么?
将NaCl充分转移到容量瓶中,避免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
[置疑3]
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怎么办?
重新配制。
使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溶质没有完全溶解、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等。
向容量瓶中加水距离刻度线1cm~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通过对同伴实验操作的观察、评价、分析得出有关操作的原因及导致溶液浓度误差的因素,不仅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而且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深化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涉及简单的误差分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误差分析
[讲述]
根据判断。当其他操作正常时,凡是使m或n增大的因素,造成所配溶液cB偏大;凡是使m或n减小的因素,造成所配溶液cB偏小;凡是使V增大的因素,造成所配溶液cB偏小;凡是使V减小的因素,造成所配溶液浓度cB偏大。
[提问]
如果将配制的100mL 1.00ml/L氯化钠溶液稀释至500mL.物质的量浓度变为多少?
[提问]
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板书]
3.误差分析
4.稀释定律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提问]
从100mL 1.00ml/L氯化钠溶液中分别取出5mL、50mL溶液,它们物质的量浓度各为多少?为什么?
0.2ml/L
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1.00ml/L。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将计算贯穿到整个实验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
1.在标准状况下,将aL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mL氨水, 溶液的密度为ρg/cm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l/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B.
C.上述氨水中再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后溶液恰好呈中性
D.上述氨水中再加入V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0.5m
2.在200mL某硫酸盐溶液中,含有1.5NA个硫酸根离子,同时含有NA个金属离子,则该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1ml·L-1·L-1
C.5ml·L-1D.2ml·L-1
1.D 2.B 3.A 4.D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内容,同桌交流、讨论。
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
3.在VmL Al2 (SO)4液中含有Al3+mg,取mL该溶液用水稀释至4Vm,则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B.
C.
D.
4.实验室里需用480mL 0.1ml/L的硫酸制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课堂小结
N、V、n、M、cB相互转化关系: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三节 物质的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进行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及公式,摩尔质量,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