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讲练 (2份,原卷版+解析版)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13.3.1 等腰三角形精品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13.3.1 等腰三角形精品课后测评,文件包含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讲练第13章第03讲等腰三角形原卷版docx、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讲练第13章第03讲等腰三角形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有两条边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 ,所对的角叫做等腰三角形的 ,另一边是三角形的底,所对的角是等腰三角形的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如图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 。即AB AC。
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即∠B ∠C。【简称:等边对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 。【简称底边上三线合一】即∠ABD ∠CAD,BD CD,AD BC。
题型考点:①熟练性质。②利用性质计算。
【即学即练1】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B.三角形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C.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D.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是底角的二倍
【即学即练2】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为12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
A.30°B.60°C.80°D.120°
【即学即练3】
3.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cm和5cm,那么它的周长是( )
A.9cmB.12cm
C.9cm或12cmD.以上答案都不对
【即学即练4】
4.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BD=BE,∠A=100°,则∠DEC=( )
A.90°B.100°C.105°D.110°
【即学即练5】
5.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16cm,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 )
A.1cm<AB<4cmB.3cm<AB<6cm
C.4cm<AB<8cmD.5cm<AB<10cm
知识点0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利用等角对等边判定:
一个三角形中如有两个角 ,则这两个角所对的两条边也 。(等角对等边)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利用三线合一性质判定:
若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高线以及它对角的角平分线 ,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题型考点:①利用内角和公式求内角和或求多边形的边数。
②利用多边形的内外角关系计算。
【即学即练1】
6.在△ABC中,与∠A相邻的外角是130°,要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B的度数是( )
A.50°B.65°
C.50°或65°D.50°或65°或80°
【即学即练2】
7.下列能确定△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是( )
A.∠A=50°、∠B=80°B.∠A=42°、∠B=48°
C.∠A=2∠B=70°D.AB=4、BC=5,周长为15
【即学即练3】
8.如图,在△ABC中,AB=AC,∠BAC=36°,BD平分∠ABC交AC于点D,过点A作AE∥BC,交BD的延长线于点E.
(1)求∠ADB的度数;
(2)求证:△ADE是等腰三角形.
【即学即练4】
9.如图,在△ABC中,点D为∠ABC的平分线BD上的一点,过点D作EF∥BC交AB于点E,交AC于点F,连接CD,若BE+CF=EF.求证:△CFD是等腰三角形.
题型01 等腰三角形与周长
【典例1】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 )
A.9B.7C.12D.9或12
【典例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8和10,则它的周长m的取值为( )
A.26或28B.26C.28D.26<m<28
【典例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a,b满足,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2B.16C.20D.16或20
【典例4】
已知实数x,y满足|x﹣3|+=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0B.11
C.10或11D.以上答案均不对
题型0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线段长度
【典例1】
如图,△ABC中,AB=AC,∠A=45°,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D、E,若CD=1,则BD等于( )
典例1 典例2
A.1B.C.D.
【典例2】
如图,在△ABC中,AB=AC=6,点E在AC上,EF垂直平分AC,交AB于F,BF=1,则EF的长为( )
A.4B.3C.D.
【典例3】
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DE⊥AB于点E,BF⊥AC于点F,DE=5cm,则BF=( )
A.8cmB.10cmC.12cmD.14cm
【典例4】
如图,在△ABC中,AC=18cm,BC=20cm,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向点C运动,点N从点C出发以每秒1.6cm的速度向点B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CMN是以MN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则这时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 )
A.5cmB.6cmC.7cmD.8cm
题型0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角度
【典例1】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a°,它的顶角是( )
A.a°B.90°﹣a°C.180°﹣2a°
【典例2】
如图,直线a∥b,点A和点B分别在直线a和b上,点C在直线a、b之间,且BC=AC,∠ACB=120°,∠1=45°,则∠2的度数是( )
A.60°B.65°C.70°D.75°
【典例3】
如图所示的五边形花环是用五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拼成的,则∠BAC的度数为( )
A.28°B.36°C.45°D.72°
【典例4】
如图,在等腰△EBC中,EB=EC,AB=BC,∠E=40°,∠ACD的度数为( )
A.10°B.15°C.25°D.30°
【典例5】
定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其一个底角的度数的比值k称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值”.若在等腰△ABC中,∠A=50°,则它的特征值k等于( )
A.B.C.或D.或
题型0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典例1】
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CE∥AD交BA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ACE是等腰三角形.
【典例2】
如图,∠ACD是△ABC的一个外角,CE平分∠ACD,且CE∥AB,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
【典例3】
如图,已知在△ABC中,D、E是BC上两点,且∠ADE=∠AED,∠BAD=∠EAC,求证:AB=AC.
【典例4】
如图,在△ABC中,P是BC边上的一点,过点P作BC的垂线,交AB于点Q,交CA的延长线于点R.若AQ=AR,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典例5】
如图,在△ABC中,AB=AC,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ABC的角平分线于点D,连接CD.求证:△ACD为等腰三角形.
题型05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典例1】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C平分∠BCD.
(1)求证:AD=CD;
(2)若AC=BC,∠D=120°,求∠B的度数.
【典例2】
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交AB于点E.(1)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
(2)若AE=6,△CBD的周长为20,求△ABC的周长.
【典例3】
如图,已知点D,E分别是△ABC的边BA和BC延长线上的点,作∠DAC的平分线AF,若AF∥BC.
(1)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2)作∠ACE的平分线交AF于点G,若∠B=40°,求∠AGC的度数.
【典例4】
已知在△ABC中,AB=AC,点D是边AB上一点,∠BCD=∠A.
(1)如图1,试说明CD=CB的理由;
(2)如图2,过点B作BE⊥AC,垂足为点E,BE与CD相交于点F.
①试说明∠BCD=2∠CBE的理由;
②如果△BDF是等腰三角形,求∠A的度数.
【典例5】
(1)如图1,已知:在△ABC中,AB=AC=10,BD平分∠ABC,CD平分∠ACB,过点D作EF∥BC,分别交AB、AC于E、F两点,则图中共有 个等腰三角形;EF与BE、C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AEF的周长是
(2)如图2,若将(1)中“△ABC中,AB=AC=10”改为“若△ABC为不等边三角形,AB=8,AC=10”其余条件不变,则图中共有 个等腰三角形;EF与BE、C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证明你的结论,并求出△AEF的周长
(3)已知:如图3,D在△ABC外,AB>AC,且BD平分∠ABC,CD平分△ABC的外角∠ACG,过点D作DE∥BC,分别交AB、AC于E、F两点,则EF与BE、CF之间又有何数量关系呢?直接写出结论不证明.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顶角的度数比一个底角度数的2倍多20°,则这个底角的度数是( )
A.30°B.40°C.50°D.60°
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它的周长是( )
A.17或22B.22C.17D.13
3.如图,在等腰△EBC中,EB=EC,AB=BC,∠B=70°,∠ACD的度数为( )
A.10°B.15°C.25°D.30°
4.“廊桥凌水,楼阁傲天,状元故里状元桥,绶溪桥上看绶溪”.莆田绶溪公园开放“状元桥”和“状元阁”游览观光,其中“状元阁”的建筑风格堪称“咫尺之内再造乾坤”.如图,“状元阁”的顶端可看作等腰三角形ABC,AB=AC,D是边BC上的一点.下列条件不能说明AD是△ABC的角平分线的是( )
A.∠ADB=∠ADCB.BD=CD
C.BC=2ADD.S△ABD=S△ACD
5.如图,△ABC中,AB=AC,AD⊥BC于D点,DE⊥AB于点E,BF⊥AC于点F,DE=6,则BF=( )
A.8B.9C.12D.18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3),在坐标轴上确定一点B,使△AOB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B共有( )个.
A.5B.6C.7D.8
7.如图,在△ABC中,已知∠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点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若AB+AC=8,则△ADE的周长为( )
A.6B.8C.10D.12
8.如图,△ABC中,AB=AC,∠B=40°,D为线段BC上一动点(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以下四个结论:①∠CDE=∠BAD;②当D为BC中点时,DE⊥AC;③当△ADE为等腰三角形时,∠BAD=20°;④当∠BAD=30°时,BD=CE.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
A.1B.2C.3D.4
9.在△ABC中,AB=AC,且过△ABC某一顶点的直线可将△ABC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BAC的度数为 .
10.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是另一条边长度的两倍,则称这个三角形为倍长三角形.若等腰△ABC是倍长三角形,且一边长为6,则△ABC的底边长为 .
11.如图,在△ABC中,D为边AC上一点,且BD平分∠ABC,过A作AE⊥BD于点E.若∠ABC=64°,∠C=29°,AB=4,BC=10,则AE= .
如图,∠BOC=9°,点A在OB上,且OA=1,按以下要求画图:以点A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1,得第一条线段AA1;再以A1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B于点A2,得第二条线段A1A2;再以A2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3,得第三条线段A2A3……这样一直画下去,最多能
画 条线段.
13.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于点E,交AB于点F,D为线段CE的中点,BE=AC.
(1)求证:AD⊥BC.
(2)若∠BAC=75°,求∠B的度数.
14.如图1,△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O点,过O点作BC平行线交AB、AC于D、E.
(1)请写出图1中线段BD,CE,D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ABC若∠ABC的平分线与△AB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O,过点O作BC平行线交AB于D,交AC于E.那么BD,CE,DE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这种关系.
15.如图,在△ABC中,BA=BC,D在边CB上,且DB=DA=AC.
(1)如图1,填空∠B= °,∠C= °;
(2)若M为线段BD上的点,过M作直线MH⊥AD于H,分别交直线AB、AC与点N、E,如图2
①求证:△ANE是等腰三角形;
②试写出线段BN、CE、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对其熟练应用。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已知条件熟练判定等腰三角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数学九年级上册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精练,文件包含人教版数学九上同步讲练第25章第02讲概率的计算原卷版docx、人教版数学九上同步讲练第25章第02讲概率的计算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18.2.1 矩形精品练习,文件包含人教版数学八下同步讲练第18章第03讲矩形3个知识点+5类热点题型讲练+习题巩固原卷版docx、人教版数学八下同步讲练第18章第03讲矩形3个知识点+5类热点题型讲练+习题巩固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3.4 整式的加减优秀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北师大版数学七上同步讲练第3章第03讲整式的加减9类热点题型讲练原卷版docx、北师大版数学七上同步讲练第3章第03讲整式的加减9类热点题型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