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同步教案
2.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2024版教材分析---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2024版教材分析---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课件PPT,共33页。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教材分析新旧教材对比分析教学建议具体课例展示突出氧气的重要性替换章图空气清新天空碧蓝的呼伦贝尔草原新增章前语凸显学习主体空气和氧气的同时,从化学学科的视角指出了本章的学习价值。章图及目录调整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新增P30替换P31调整“实验2-1”为“思考与讨论”(红磷药品受限)P32新增改“空气是有什么组成的”为“空气的组成”新增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替换(删化工、航天、潜水、气割图,增医疗)P33替换(删磁悬浮列车、化工原料,增制造氮肥、冷冻)新增新增删除“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改“在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为“用液氮进行冷冻治疗”。改“化工、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为“农业生产、医疗和科研”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P34P35新增替换(删飞艇、闪光灯、液氦冷冻机,增氦气球、激光器)新增改“保护空气”为“保护大气环境”删“大气污染”图删“全球气候变暖”改表述——课标新增素材新增“思考与讨论”新增熔点“-209.9℃”更新为“-210℃”沸点“-195.8℃”更新为“-196℃”改“强照明灯”为“照明灯”P35P36原(2)变更为(1),新增(2)内容替换图2-9改“空气质量级别“为“空气质量指数级别”改“空气质量状况”为“空气质量指数类别”新增”跨学科实践活动“图标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新增(3)内容替换合并(1)内容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P37改“两种或多种物质”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P37原4、6题整合原3(1)题均替换课题2 氧气P38-P40更新数据,改“-218℃”为“-218.8℃”删除“雪花状”新增“实验操作介绍、现象、原理”由“讨论”调整为“实验”调整顺序为“木炭-硫-铁”课题2 氧气P41改“磷、硫、铁”为“碳、硫、铁”删除“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改“动植物呼吸”调整为“细胞的呼吸作用”P42原3(5)题原4题均替换课题3 制取氧气P43新增本句更新图2-14改“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改为“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P44位置前移,新增“储存氧气的钢瓶”图,文字有简化改“加热氯酸钾”为“过氧化氢分解”补全实验步骤(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新增本句新增-提出问题课题3 制取氧气P45删除“分析”一栏删除“(2)在实验(3)的重复实验中,反应后二氧化锰有无变化?结论”一栏P46删除“(又叫触媒)”删除原(2)删除氯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述和文字表达式课题3 制取氧气P47P48新增方法导引举例“石油炼制”更换为“合成氨工业”的内容新增:化学人物:闵恩泽院士(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原2(3)题原2(4)(1)题均替换课题3 制取氧气P49P50原4题补充设问补充题目物质及变化角度梳理章节内容新增“复习与提高”模块课题3 制取氧气P52P53新增改”有什么现象发生”为”观察现象“新增跨学科实践活动1P5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教材编写思路资源、环境 社会责任方法、模型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物质转化观物质的多样性制备方法空气的组成各组分的用途保护大气环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氧气空气☞教材编写思路物质的多样性主题大概念概念内涵主要思路与方法事实 空气组成及氧气的存在 氧气性质与用途 应用氧气性质与制取解决实际问题 氧气的制取物质的存在与制取物质既有天然存在也有人工创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可以分成纯净物和混合物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性质物质变化观察与实验物质应用与转化体现体现决定体现决定决定重要态度与责任科学探究的态度 物质性质的广泛应用及化学品的合理使用研究混合物组成的思路和方法探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实验室制取气体思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思路和方法构建素养导向的单元内容结构(人大附中朝阳学校 王艳芝)☞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单元特点✿重视化学史教育。本单元一开始简单介绍了人们认识空气的历史。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认识到只有应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尊重事实,才能摆脱传统的错误理论的束缚,得出正确的结论。01✿加强化学与社会的联系,融思想、情感教育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本单元的空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内容与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教科书在编写时有意突出了这种联系,并以“资料卡片”“化学·技术·社会”等栏目的形式补充了一些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教科书在呈现方式上,较多地利用了插图,包括科学史实图片、生产生活照片和实验现象照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02✿本单元内容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初步知识,重点研究氧气。学生通过学习氧气的存在、用途、变化、制取,形成认识物质性质的化学视角。03☞学业要求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能识别纯净物和混合物。一能通过实验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能举例说明氧气性质的广泛应用及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能利用氧气的性质分析和解释一些简单化学现象和事实。二能设计简单实验,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开展氧气制备及性质验证的化学实验;能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并与他人交流和评价实验 过程及结果。三能基于真实问题情境,依据氧气的性质,初步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综合问题;能对空气保护等社会性科学议题展开讨论并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积极参加与保护大气环境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四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与使用林丽璇,洪兹田,赖泓伊,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化学跨学科实践探索——以“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4,(03):57-60+91.【项目介绍】 1.育人价值培养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探究与实践学科核心内容空气的主要成分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与使用行动改进类实践活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构建学科大概念跨学科融合化学、地理、道德与法治等应用技术与工程方法进行组装制定计划,分工实施性能测试,改善方案空气质量检测空气污染防治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与使用【项目介绍】 2.项目教学目标PART 01 通过阅读教材和查阅资料,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污染源,以及空气污染源对人体的危害,了解空气质量检测的主要指标。PART 03 通过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提升对科学、技术、工程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小组合作与交流能力,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PART 02 学会将实际生产生活问题转化并提炼出化学元素,转化成化学问题,形成综合运用化学、地理、道德与法治等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与使用【项目介绍】 3.项目教学流程1.空气的组成2.空气质量检测的主要污染物问题线1.如何进行空气质量检测2.如何组装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1.如何检验校园空气质量2.校园不同位置空气质量是否有差异1.校园空气质量如何2.空气质量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如何活动线1.查阅资料2.阅读教材3.交流汇报1.查阅资料2.讨论组装简单空 气质量监测站1.查阅地理资料, 分析影响因素2.选取不同位置进 行空气检测1.参观区空气质量 监测站2.多元评价:监测 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知识线1.空气的主要成分2.空气质量检测的主要污染物工程设计与技术制作有关知识1.地理影响因素2.空气质量监测的主要污染物精准监测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价值线提升信息获取能力1.提升信息获取能力2.加深对科学、技术、工程与环境关系的影响1.提升信息获取能力2.提升综合解决问题能力1.树立生态文明思想2.提升公民的责任意识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引入问题探究学习应用实践评价反思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与使用【项目介绍】 4.项目实施环节1 创设情境——空气质量知多少课前调查:空气的组分及空气污染物等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与使用【项目介绍】 4.项目实施环节1 创设情境——空气质量知多少提问:空气的组成及检测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空气质量分级标准一般检测指标SO2NO2O3COCO2可吸入颗粒物……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与使用【项目介绍】 4.项目实施环节1 创设情境——空气质量知多少提问:空气质量监测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常见污染物气体及危害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与使用【项目介绍】4.项目实施环节2 探究学习——如何组装装置检测校园内空气质量?提问:如何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与使用【项目介绍】4.项目实施环节2 探究学习——如何组装装置检测校园内空气质量?追问:如何组装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安装传感器支架安装风向传感器安装风速传感器安装百叶盒固定螺丝安装切割器安装噪声传感器安装天线组装立杆卸下螺丝安装抱箍完成组装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与使用【项目介绍】4.项目实施提问:如何检测校园空气质量?校园不同位置空气质量是否存在差异?环节3 应用实践——校园内空气质量检测操场至美楼至善楼(北)至善楼(南)至真楼(北)至真楼(南)足球场停车场居民楼连廊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与使用【项目介绍】4.项目实施提问:校园空气质量如何?环节3 应用实践——校园内空气质量检测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与使用【项目介绍】4.项目实施提问:校园空气质量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如何?环节4 评价反思——校园内空气质量检测的可靠性学校实测数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与使用【项目介绍】4.项目实施环节4 评价反思——校园内空气质量检测的可靠性学生活动表现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