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 11.4.1直线与平面垂直 分层练习(原卷+解析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 11.4.1直线与平面垂直 分层练习(原卷).docx
    • 解析
      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 11.4.1直线与平面垂直 分层练习(解析卷).docx
    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 11.4.1直线与平面垂直 分层练习(原卷)第1页
    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 11.4.1直线与平面垂直 分层练习(原卷)第2页
    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 11.4.1直线与平面垂直 分层练习(原卷)第3页
    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 11.4.1直线与平面垂直 分层练习(解析卷)第1页
    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 11.4.1直线与平面垂直 分层练习(解析卷)第2页
    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 11.4.1直线与平面垂直 分层练习(解析卷)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11.4.1 直线与平面垂直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11.4.1 直线与平面垂直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1141直线与平面垂直分层练习原卷docx、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1141直线与平面垂直分层练习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题型一 线面垂直的概念辨析
    1.(22-23高一下·河北邢台·期中)在空间中,a,b,c为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 )
    A.对任意直线b,c,总存在直线a,使得a//b,a//c
    B.对任意直线b,c,总存在直线a,使得a⊥b,a⊥c
    C.对任意平面α,β,总存在直线a,使得a⊥α,a⊥β
    D.对任意平面α,β,总存在直线a,使得a//α,a⊥β
    【答案】B
    【分析】根据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一一判断.
    【详解】当直线b与c不平行时,不存在直线a,使得a//b,a//c,A错误.
    当b//c时,a⊥b,则a⊥c;
    当直线b与c相交,直线a垂直于直线b,c所确定的平面时,即可满足a⊥b,a⊥c;
    当b,c异面,直线a垂直于与直线b,c均平行的平面时,
    即可满足a⊥b,a⊥c,B正确.
    当α与β不平行时,不存在直线a,使得a⊥α,a⊥β,C错误.
    当α//β时,不存在直线a,使得a//α,a⊥β,D错误.
    故选:B.
    2.(22-23高一下·广东汕尾·期末)已知直线a,b,l和平面α,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a//b,a//α,则b//α
    B.若a∥b,a⊄α,b⊄α,a//α,则b//α
    C.若l⊥a,l⊥b,a⊂α,b⊂α,则l⊥α
    D.若a⊥b,a⊥α,则b//α
    【答案】B
    【分析】
    根据线线、线面位置关系有关知识对选项进行分析,由此确定正确答案.
    【详解】A选项,若a//b,a//α,可能b⊂α,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若a∥b,a⊄α,b⊄α,a//α,则b//α,所以B选项正确.
    C选项,若l⊥a,l⊥b,a⊂α,b⊂α,当a//b时,l与α不一定垂直,所以C选项错误.
    D选项,若a⊥b,a⊥α,可能b⊂α,所以D选项错误.
    故选:B
    3.(多选)(23-24高一下·山东菏泽·阶段练习)下列命题中其中正确命题的为( )
    A.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B.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C.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答案】BD
    【分析】利用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对A进行判断,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和面面平行的性质对B进行判断,利用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对C进行判断,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对D进行判断,从而得结论
    【详解】对于A,因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所以A不正确;
    对于B,设α//β,β//γ,取直线a,b⊂α且a∩b=A,
    因为α//β,所以在β内存在a1//a,b1//b且a1∩b1=A1
    又因为β//γ,所以在γ内存在a2//a1,b2//b1且a1∩b2=A2,
    因此a//a2,b//b2.又因为a⊂α,a2⊂γ,所以a//γ,同理可得b//γ,
    而a∩b=A,a,b⊂α,因此α//β,所以B正确;
    对于C,因为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所以C不正确;
    对于D,由线面垂直的性质知: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所以D正确.
    故选:BD
    4.(多选)(21-22高一下·全国·期末)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α,m⊥n,则n//α
    B.若m//β,m⊂α,α∩β=n,则m//n
    C.若m//α,n//α,则m//n
    D.若m⊥α,m⊥β,则α//β
    【答案】BD
    【分析】利用反例说明A、C,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判断B,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判断D.
    【详解】如图,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令m=AA1,n=AD,α=平面ABCD,满足m⊥α,m⊥n,此时n⊂α,故A错误;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知B正确;
    令m=A1B1,n=B1C1,α=平面ABCD,满足m//α,n//α,此时m⊥n,故C错误;
    由垂直同一直线的两个不同的平面平行知,α//β,故D正确;
    故选:BD.
    题型二 线面垂直的证明
    1.(2024高二上·北京·学业考试)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P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
    (1)求证:BD⊥平面PAC;
    (2)求证:PB//平面AEC.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分析】
    (1)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得BD⊥PA,结合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即可证明;
    (2)设AC与BD交于点O,连接OE,则OE//PB,结合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
    【详解】(1)因为PA⊥平面ABCD,BD⊂平面ABCD,所以BD⊥PA,
    又平面ABCD为菱形,所以BD⊥AC,
    又PA∩AC=A,PA、AC⊂平面PAC,
    所以BD⊥平面PAC;
    (2)E为PD的中点,设AC与BD交于点O,连接OE,
    则OE//PB,又OE⊂平面AEC,PB⊄平面AEC,
    所以PB//平面AEC.
    2.(2023高二上·上海·专题练习)如图,AB为⊙O的直径,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M为圆周上任意一点,AN⊥PM,N为垂足. 求证:AN⊥平面PBM;
    【答案】证明见解析
    【分析】
    由题目条件得到BM⊥平面PAM,故BM⊥AN,结合AN⊥PM得到线面垂直.
    【详解】
    ∵AB为⊙O的直径,
    ∴AM⊥BM.
    又PA⊥平面ABM,BM⊂平面ABM,
    ∴PA⊥BM.
    又∵PA∩AM=A,PA,AM⊂平面PAM,
    ∴BM⊥平面PAM.
    又AN⊂平面PAM,
    ∴BM⊥AN.
    又AN⊥PM,且BM∩PM=M,BM,PM⊂平面PBM,
    ∴AN⊥平面PBM.
    3.(2023高二上·上海·专题练习)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ABC=90°,D是AC的中点,且SA=SB=SC.
    (1)求证:SD⊥平面ABC;
    (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分析】
    (1)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求证;
    (2)根据线线垂直,利用线面垂直定理证明.
    【详解】(1)
    因为SA=SC,D是AC的中点,所以SD⊥AC.
    在Rt△ABC中,AD=BD,
    由已知SA=SB,所以△ADS≅△BDS,所以SD⊥BD.
    又AC∩BD=D,AC,BD⊂平面ABC,
    所以SD⊥平面ABC.
    (2)
    因为AB=BC,D是AC的中点,
    所以BD⊥AC.
    由(1)知SD⊥BD.
    又因为SD∩AC=D,SD,AC⊂平面SAC,
    所以BD⊥平面SAC.
    4.(2023高二下·北京·学业考试)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底面ABCD是矩形.
    (1)求证:AB//平面PCD;
    (2)求证:AB⊥平面PAD.

    【答案】(1)证明见详解
    (2)证明见详解
    【分析】
    (1)因为AB//CD,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得证;
    (2)由题意得AB⊥AD,AB⊥PD,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证.
    【详解】(1)由题意,底面ABCD是矩形,即AB//CD,
    CD⊂平面PCD,AB⊄平面PCD,所以AB//平面PCD;
    (2)由题意,PD⊥平面ABCD,AB⊂平面ABCD,
    所以AB⊥PD,
    又底面ABCD是矩形,即AB⊥AD,
    AD∩PD=D,AD⊂平面PAD,PD⊂平面PAD,
    所以AB⊥平面PAD.
    题型三 线面垂直证明线线平行
    1.(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 M,N分别为B1D1与C1D上的点,且MN⊥B1D1,MN⊥C1D.求证:MN//A1C;
    【答案】证明见解析
    【分析】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MN,A1C均与平面AB1D1垂直,进而证明MN//A1C;
    【详解】证明:如图,连接B1A,AD1.
    ∵CC1⊥平面A1B1C1D1,B1D1⊂平面A1B1C1D1,
    ∴CC1⊥B1D1.
    ∵四边形A1B1C1D1是正方形,
    ∴A1C1⊥B1D1,
    又∵CC1∩A1C1=C1,CC1,A1C1⊂平面A1C1C,
    ∴B1D1⊥平面A1C1C.
    又∵A1C⊂平面A1C1C,
    ∴B1D1⊥A1C.同理可得A1C⊥AB1,
    又∵AB1∩B1D1=B1,AB1,B1D1⊂平面AB1D1,
    ∴A1C⊥平面AB1D1.
    ∵B1C1=AD,B1C1//AD,
    ∴四边形ADC1B1为平行四边形,
    ∴C1D//AB1.
    ∵MN⊥C1D,
    ∴MN⊥AB1.
    又∵MN⊥B1D1,AB1∩B1D1=B1,AB1,B1D1⊂平面AB1D1,
    ∴MN⊥平面AB1D1.
    ∴A1C//MN.
    2.(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 // BC且AD⊥CD,线段AD上有一点E,满足CD=DE=1,AE=BC=2,现将△ABE,△CDE分别沿BE,CE折起,使AD=5,BD=3,得到如图(2)所示的几何体,求证:AB // CD
    【答案】证明见解析
    【分析】在△BEC中,求得BE=2,结合勾股定理证得BE⊥EC,AB⊥BE,从而证得AB⊥平面BDE,再在Rt△EDC和△BDC中,分别证得ED⊥CD和BD⊥CD,从而证得CD⊥平面BDE,即可证得AB // CD.
    【详解】证明:在Rt△EDC中,CD=DE=1,
    所以EC=2,∠DEC=∠ECB=45°,
    在△BEC中,EC=2,BC=2,∠ECB=45°,
    由余弦定理得BE=2+4−2×2×2×22=2,
    所以EC2+BE2=BC2,所以BE⊥EC,
    同理可得,在△ABE中,AB=2,且AB⊥BE,
    在△ABD中,AB2+BD2=AD2,所以AB⊥BD,
    因为BD∩BE=B,BD,BE⊂平面BDE,所以AB⊥平面BDE,
    在Rt△EDC中,ED⊥CD,
    在△BDC中,BD2+CD2=BC2,则BD⊥CD,
    因为ED∩BD=D,ED,BD⊂平面BDE,所以CD⊥平面BDE,
    所以AB // CD.
    3.(19-20高一·全国·课时练习)如图,正方体A1B1C1D1-ABCD中,EF与异面直线AC、A1D都垂直相交.
    求证:EF//BD1.

    【答案】证明见详解.
    【分析】连接AB1,B1C,BD,B1D1,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AC⊥平面BDD1B1,推出AC⊥BD1;同理得到BD1⊥B1C,推出BD1⊥平面ACB1;再证明EF⊥平面ACB1;即可得出结论成立.
    【详解】连接AB1,B1C,BD,B1D1,
    因为在正方体A1B1C1D1-ABCD中,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
    所以DD1⊥AC,
    又AC⊥BD,DD1∩BD=D,DD1⊂平面BDD1B1,BD⊂平面BDD1B1,
    所以AC⊥平面BDD1B1,因此AC⊥BD1;
    同理可证:BD1⊥B1C,
    又AC∩B1C=C,AC⊂平面ACB1,B1C⊂平面ACB1,
    所以BD1⊥平面ACB1;
    因为EF与异面直线AC、A1D都垂直相交,
    即EF⊥AC,EF⊥A1D,
    又在正方体A1B1C1D1-ABCD中,A1B1与DC平行且相等,
    所以四边形A1B1CD为平行四边形,因此A1D//B1C,
    所以EF⊥B1C,
    因为AC∩B1C=C,AC⊂平面ACB1,B1C⊂平面ACB1,
    所以EF⊥平面ACB1;
    因此EF//BD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证明线线平行,熟记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4.(2023高二上·上海·专题练习)如图,平面α∩平面β=l,PA⊥α,PB⊥β,垂足分别为A,B,直线a⊂平面α,a⊥AB.求证:a∥l.
    【答案】证明见解析
    【分析】利用“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来证明.
    【详解】
    如图:
    ∵PA⊥α,l⊂α,∴PA⊥l.
    同理PB⊥l.
    ∵PA∩PB=P,PA,PB⊂平面PAB,∴l⊥平面PAB.
    又∵PA⊥α,a⊂α,∴PA⊥a.
    ∵a⊥AB,PA∩AB=A,PA,AB⊂平面PAB,
    ∴a⊥平面PAB.
    ∴a∥l.
    题型四 线面垂直证明线线垂直
    1.(20-21高二下·福建莆田·阶段练习)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B=5,点D是AB的中点.
    (1)证明:AC⊥BC1;
    (2)证明:AC1//平面CDB1.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证明AC⊥平面BCC1B1,再通过线面垂直的性质得到线线垂直;
    (2)设CB1∩C1B=E,根据条件得到DE//AC1,再结合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
    【详解】(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CC1⊥平面ABC,
    因为AC⊂平面ABC,所以CC1⊥AC.
    因为AC=3,BC=4,AB=5,
    所以AC2+BC2=AB2,所以AC⊥BC,
    又CC1∩BC=C,CC1,BC⊂平面BCC1B1,
    所以AC⊥平面BCC1B1,
    因为BC1⊂平面BCC1B1,所以AC⊥BC1
    (2)设CB1∩C1B=E,连接DE,

    则E是BC1的中点,
    又因为D是AB的中点,所以DE//AC1
    因为DE⊂平面CDB1,AC1⊄平面CDB1,
    所以AC1//平面CDB1.
    2.(2022·陕西渭南·一模)如图,PA⊥平面ABCD,四边形ABCD为矩形,PA=AB=2,AD=4,点F是PB的中点,点E在边BC上移动.
    (1)求三棱锥E−PAD的体积;
    (2)证明:AF⊥PE.
    【答案】(1)83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等体积法解决即可;(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相结合解决即可.
    【详解】(1)∵PA⊥平面ABCD,四边形ABCD为矩形,
    ∴S△EAD=12AD⋅AB=4,
    ∴VE−PAD=VP−EAD=13S△EAD⋅PA=83.
    (2)证明:∵PA⊥平面ABCD,
    ∴PA⊥BC,
    又∵PA=AB=2,且点F是PB的中点,
    ∴AF⊥PB,
    又PA⊥BC,BC⊥AB,PA∩AB=A,
    ∴BC⊥平面PAB,
    又AF⊂平面PAB,
    ∴BC⊥AF,
    由AF⊥PB,AF⊥BC,PB∩BC=B,
    ∴AF⊥平面PBC,
    ∵PE⊂平面PBC,
    ∴AF⊥PE.
    3.(21-22高一·全国·课时练习)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如图所示,A1A=AB=a,G,E,F分别是A1C1,AB,BC的中点,求证:直线EF⊥直线GB.
    【答案】证明见解析
    【分析】作出辅助线,证明出A1C1⊥平面B1BG,得到A1C1⊥BG,再由线线平行得到直线EF⊥直线GB
    【详解】证明:连接B1G.在三角形A1B1C1中,G是A1C1的中点,所以B1G⊥A1C1.
    因为B1B⊥平面A1B1C1,A1C1⊂平面A1B1C1,
    所以B1B⊥ A1C1,
    因为B1G∩B1B=B1,B1G,B1B⊂平面B1BG,
    所以A1C1⊥平面B1BG,
    因为BG⊂平面B1BG,
    所以A1C1⊥BG,
    又因为E,F分别是AB,BC的中点,所以EF∥AC,所以EF∥A1C1
    所以直线EF⊥直线GB.
    4.(20-21高一下·贵州黔东南·期末)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是正方形,PD⊥平面ABCD,PD=AB, E,F,G分别是PC,PD,BC的中点.
    (1)求证:PC⊥AD;
    (2)求证:平面PAB//平面EFG.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PD⊥平面ABCD,得AD⊥PD,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得证(2)由EF//AB证明EF//平面PAB,由EG//PB证明EG//平面PAB,再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
    【详解】(1)由PD⊥平面ABCD,得AD⊥PD,又AD⊥CD(ABCD是正方形),PD∩CD=D,所以AD⊥平面PDC,所以AD⊥PC.
    (2)由E,F分别是线段PC,PD的中点,所以EF//CD,又ABCD为正方形,AB//CD,所以EF//AB,又EF⊄平面PAB,所以EF//平面PAB.因为E,G分别是线段PC,BC的中点,所以EG//PB,又EG⊄平面PAB,所以EG//平面PAB.因为EF∩EG=E,EF,EG⊂平面EFG,所以平面EFG//平面PAB.
    题型五 勾股定理的运用
    1.(2024高一·江苏·专题练习)如图,在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AB=a,A1A=2a,D为棱B1B的中点.求证:A1D⊥平面ADC.
    【答案】证明见解析
    【分析】
    先通过证明AC⊥平面A1ABB1,得到AC⊥A1D,再得到A1D⊥AD,即可证明线面垂直.
    【详解】
    由题意可知,AA1⊥平面ABC,又AC⊂平面ABC,所以AA1⊥AC,
    又∠BAC=90∘,所以AC⊥AB,
    又AB∩AA1=A,AB,AA1⊂面A1ABB1,
    所以AC⊥平面A1ABB1,又A1D⊂平面A1ABB1,
    所以AC⊥A1D,
    因为D为BB1的中点,BB1=2a,AB=A1B1=a,
    在△A1DA中,A1D=2a,AD=2a,AA1=2a,所以A1D2+AD2=A1A2,
    所以∠A1DA=90∘,即A1D⊥AD,
    而AC∩AD=A,AC,AD⊂面ADC,
    故有A1D⊥平面ADC.
    2.(2023·四川成都·一模)如图,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M为AA1的中点,AB=2,AA1=4.
    (1)求证:C1M⊥平面BDM;
    (2)求三棱锥M−BC1D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4
    【分析】
    (1)根据正四棱柱的几何性质确定线段长度,结合勾股定理可得C1M⊥DM,C1M⊥BM,再根据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即可证得结论;
    (2)根据三棱锥的等体积转化,结合体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1)如图,连接A1C1.
    ∵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M为AA1的中点,AB=2,AA1=4,
    ∴ A1C1=A1D12+D1C12=22,A1M=AM=12AA1=2,
    ∴DM=AD2+AM2=22,
    又C1D=DC2+CC12=25,MC1=A1C12+A1M2=23.
    ∵ C1M2+DM2=DC12,
    ∴ C1M⊥DM.
    同理可得C1M⊥BM.
    ∵ DM∩BM=M,DM⊂平面BDM,BM⊂平面BDM,
    ∴ C1M⊥平面BDM.
    (2)由(1)知,BM=DM=BD=22,且C1M⊥平面BDM.
    ∴ VM−BC1D=VC1−BDM=13S△BDM⋅C1M=13×34×222×23=4.
    三棱锥C1−BDM的体积为4.
    3.(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如图,在四棱锥P−OABC中,已知OP=1,CP=2,∠CPO=π3,,∠AOC=π2.证明:CO⊥平面AOP;
    【答案】证明见解析
    【分析】
    由余弦定理求得CO,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得CO⊥OP,然后可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证线面垂直.
    【详解】在△POC中,∠CPO=π3,CP=2,OP=1,
    所以CO2=CP2+OP2−2CP⋅OP⋅cs∠CPO=4+1−2×2×1×12=3.
    所以CO=3,故CO2+OP2=CP2,则CO⊥OP.
    又∠AOC=π2,即CO⊥OA.
    OP∩OA=O,OP,OA⊂平面AOP,
    所以CO⊥平面AOP.
    4.(22-23高一下·新疆乌鲁木齐·期末)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AD,AB=AC=2PA=2,PC=5,AD∥BC,∠BAD=150°
    (1)证明:PA⊥平面ABCD;
    (2)求三棱锥B−PAC的体积.

    【答案】(1)见解析
    (2)33
    【分析】(1)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
    (2)利用锥体的体积公式求体积.
    【详解】(1)因为PA=1,AC=2,PC=5,
    所以PC2=PA2+AC2.所以PA⊥AC,
    又因为PA⊥AD,且AD∩AC=A,AD,AC⊂平面ABCD,
    所以PA⊥平面ABCD,
    (2)取BC中点E,连接AE.
    由(1)PA⊥平面ABCD
    所以VB−PAC=VP−ABC=13×S△ABC×PA.
    因为∠BAD=150°,AD//BC,
    所以∠ABC=30°.
    又因为AB=AC=2,E为BC的中点,所以,AE⊥BC,
    所以BC=2ABcs30∘=23,AE=ABsin30∘=1.
    所以VP−ABC=13×12×23×1×1=33,

    题型六 线面垂直的简单运用
    1.(20-21高一下·全国·课时练习)在三棱锥P-ABC中,PC⊥平面ABC,△ABC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PC=4,M是AB边上的一动点,则PM的最小值为( )
    A.23B.27C.43D.47
    【答案】B
    【分析】根据线面垂直得出PC⊥CM,利用勾股定理及正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答案.
    【详解】如图,连接CM,因为PC⊥平面ABC,CM⊂平面ABC,所以PC⊥CM,
    因为PC=4,所以PM=PC2+CM2=16+CM2,
    要求PM的最小值只需求出CM的最小值即可,在△ABC中,当CM⊥AB时CM有最小值,
    此时有CM=4×32=23,所以PM的最小值为27.
    故选:B.
    2.(23-24高二上·上海闵行·期中)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且∠ACB=90°,AB=8,点P是平面ABC外一点,若PA=PB=PC,且PO⊥平面ABC,O为垂足,则OC= .
    【答案】4
    【分析】根据线面垂直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点O为AB中点,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OC即可.
    【详解】因为PO⊥平面ABC,AB⊂平面ABC,所以PO⊥AB,
    因为PA=PB,所以点O为AB中点,
    因为∠ACB=90°,AB=8,所以OC=12AB=4.
    故答案为:4.

    3.(22-23高一下·河南洛阳·阶段练习)如图,空间中两个有一条公共边AD的正方形ABCD和ADEF.设M,N分别是BD和AE的中点,那么以下4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①AD⊥MN;②MN//平面CDE;③MN//CE;④MN,CE异面.
    【答案】①②③
    【分析】①构造过MN且与AD垂直的平面,即可通过证明线面垂直从而得到线线垂直;
    ②通过证明过MN的平面与平面CDE平行,从而证明线面平行即可;
    ③在三角形ACE中,由中位线与底边平行,即可证明;
    ④由③正确,即可说明④错误.
    【详解】取AD的中点H,连接NH,MH,CE,AC如下所示:
    对①:显然NH∥DE,NH=12DE,MH∥CD,MH=12CD,
    又AD⊥DE,AD⊥CD,所以AD⊥NH,AD⊥MH.
    又NH∩MH=H,NH,MH⊂面MHN,所以AD⊥面MHN.
    又MN⊂面MHN,所以AD⊥MN,所以①正确.
    对②由①知NH∥DE,NH⊄面CDE,DE⊂面CDE,故NH//面CDE;
    MH//CD,MH⊄面CDE,CD⊂面CDE,故MH//面CDE;
    又MH∩NH=H,MH,NH⊂面MHN,故面MHN//面CDE.
    又MN⊂面MHN,所以MN//平面CDE.所以②正确.
    对③:因为AC过点M,在三角形ACE中M,N为中点.所以MN//CE,所以③正确.
    ④错.
    故答案为:①②③.
    4.(22-23高一上·四川广元·阶段练习)如图,一块正方体形木料的上底面有一点E,经过点E在上底面上画一条直线与CE垂直, 写出作该直线的方法
    【答案】在平面A1B1C1D1中,画出经过点E与C1E垂直的直线
    【分析】
    设经过点E在上底面与CE垂直的直线为l,由题意可得到l⊥平面CC1E,所以l⊥C1E,在平面A1B1C1D1中,画出经过点E与C1E垂直的直线即可.
    【详解】
    设经过点E在上底面所画与CE垂直的直线为l,
    由ABCD−A1B1C1D1是正方体,则CC1⊥平面A1B1C1D1,
    l⊂平面A1B1C1D1,则有CC1⊥l,又CE⊥l,
    CC1,CE是平面CC1E内的相交直线,所以l⊥平面CC1E,
    C1E⊂平面CC1E,则l⊥C1E,
    所以在平面A1B1C1D1中,画出经过点E与C1E垂直的直线即可.
    故答案为:在平面A1B1C1D1中,画出经过点E与C1E垂直的直线
    题型七 线面垂直中的动点探索性问题
    1.(2023高一·全国·专题练习)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侧棱PD⊥底面ABCD,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DC,AD⊥DC,且AB=AD=1,PD=DC=2,E是PC的中点.在线段PB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PC⊥平面DEQ?若存在,求出PBQB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存在,PBQB=3
    【分析】由勾股定理求出BD,BC,PC,PB的长,证明PB⊥BC,通过余弦定理和勾股定理证明QE⊥PC,又DE⊥PC,可得PC⊥平面DEQ.
    【详解】存在点Q,使得PC⊥平面DEQ,此时PBQB=3,证明如下:

    连接BD,F为CD中点,连接BF,
    直角梯形ABCD中,AB//DC,AD⊥DC,AB=AD=1,DC=2,
    则AB//DF,AB=DF,四边形ABFD为平行四边形,有BF//AD,则BF⊥CD,
    所以BD=AD2+AB2=2,BC=BD=2,
    又PD⊥底面ABCD,CD,BD⊂底面ABCD,则PD⊥DC,PD⊥DB,
    则PC=PD2+DC2=4+4=22,PB=PD2+BD2=22+22=6,
    则PB2+BC2=PC2,得PB⊥BC,
    又PQ=23PB=263,PE=12PC=2,cs∠BPC=PBPC=32,
    由余弦定理得,QE2=PQ2+PE2−2PQ⋅PEcs∠BPC=23,
    则QE2+PE2=PQ2,QE⊥PC,
    又PD=DC,E是PC的中点,则DE⊥PC,
    QE∩DE=E,QE,DE⊂平面DEQ,则PC⊥平面DEQ,
    故存在点Q,使得PC⊥平面DEQ,此时PBQB=3.
    2.(2023高一·全国·专题练习)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90∘,AB=BC=1,AA1=3,M为棱AC上靠近A的三等分点,N为棱A1B1上靠近A1的三等分点.在棱BB1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C1D⊥面B1MN?若存在,求出B1D的大小并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存在,B1D=19,证明见解析.
    【分析】棱BB1上存在点D,使得C1D⊥面B1MN,此时B1D=19.
    【详解】假设在棱BB1上存在点D,使得C1D⊥面B1MN,
    过M作MM1//AB,交BC于M1点,则M1为棱BC上靠近B的三等分点,BM1=13,
    有MM1//B1N,连接B1M1,
    直三棱柱中,BB1⊥平面ABC,AB⊂平面ABC,BB1⊥AB,
    ∠ABC=90∘,即BC⊥AB,
    BB1,BC⊂平面BB1C1C,BB1∩BC=B,AB⊥平面BB1C1C,
    B1N//AB,则B1N⊥平面BB1C1C,
    又C1D⊂平面BB1C1C,∴B1N⊥C1D,

    棱BB1上存在点D,使得C1D⊥面B1MN,此时B1D=19.
    此时B1DBM1=B1C1BB1,而∠B1BM=∠C1B1D,故△B1BM∼△C1B1D,
    所以∠BB1M1=∠B1C1D,所以∠BB1M1+∠B1DC1=∠B1C1D+∠B1DC1=90°,
    所以B1M1⊥C1D,
    由直棱柱ABC−A1B1C1可得平面ABC⊥平面B1BCC1,
    而AB⊥BC,平面ABC∩平面B1BCC1=BC,AB⊂平面ABC,
    故AB⊥平面B1BCC1,而DC1⊂平面B1BCC1,故AB⊥DC1,
    而AB//MM1,故MM1⊥DC1,
    因为MM1∩B1M1=M1,MM1,B1M1⊂平面MM1B1,
    故DC1⊥平面MM1B1即C1D⊥面B1MN.
    3.(22-23高一下·上海宝山·期中)如图,在Rt△PAB中,PA⊥AB,且PA=23,AB=2,将△PAB绕直角边PA旋转2π3到△PAC处,得到圆锥的一部分,点D是底面圆弧BC(不含端点)上的一个动点.
    (1)是否存在点D,使得BC⊥PD?若存在,求出∠CAD的大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当四棱锥P−ABDC体积最大时,求C沿圆锥侧面到达点D的最短距离.

    【答案】(1)存在,∠CAD=π3
    (2)26−2
    【分析】(1)BC⊥面PAD即为所求,即BC⊥AD,此时易知D为圆弧BC的中点;
    (2)易知当四边形ABDC面积最大时,四棱锥的体积最大,设∠CAD=α,根据SABDC=S△CAD+S△BAD可求四边形ABDC面积最大时α的大小,并利用扇形展开图,求点C到达点D的最小值.
    【详解】(1)当D为圆弧BC的中点,即∠CAD=π3时,BC⊥PD,
    证明如下:∵D为圆弧BC的中点,∴∠CAD=∠BAD=π3,即AD为∠CAB的平分线,
    ∵AC=AB,∴AD为等腰△CAB的高线,即AD⊥BC,
    ∵PA⊥AB,PA⊥AC,AB∩AC=A,AB,AC⊂平面ABDC,
    ∴PA⊥平面ABDC,BC⊂平面ABDC,∴PA⊥BC,
    ∵PA∩AD=A,PA,AD⊂平面PAD,
    ∴BC⊥面PAD,PD⊂平面PAD,
    ∴BC⊥PD.
    (2)由(1)得,PA为四棱锥P−ABDC的高,∵PA=23,
    ∴当底面积SABDC取最大值时,四棱锥P−ABDC体积最大.
    设∠CAD=α,则∠BAD=2π3−α,α∈0,2π3,
    SABDC=S△CAD+S△BAD=12×2×2×sinα+12×2×2×sin2π3−α
    =2sinα+sin2π3−α=23sinα+π6,
    ∵α∈0,2π3,α+π6∈π6,5π6,
    ∴α=π3时,sinα+π6=1,SABDC取最大值23,
    ∴当四棱锥P−ABDC体积最大时,∠CAD=∠BAD=π3,
    此时,CD=π3×2=2π3,PC=PD=PB=232+22=4,
    如图,是扇形表面部分PCD的展开图,此时展开图中∠CPD=2π34=π6,

    CD=PC2+PD2−2PC⋅PD⋅csπ6=42−3=26−2,
    所以点C沿圆锥侧面到达点D的最短距离为26−2.
    4.(22-23高一下·湖南永州·期末)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是PA的中点.
    (1)求证:PC//平面BDE;
    (2)若PD=4,线段PC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AF⊥平面BDE?若存在,求出PF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用坐标法解答不给分)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存在,PF=655
    【分析】(1)根据线面平行的判断定理,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通过中点,构造中位线,即可证明;
    (2)利用垂直关系,转化为证明AF⊥OE,AF⊥BD,即可说明存在点F,再根据等面积法求PF的长度.
    【详解】(1)证明: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OE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点O是AC的中点
    又∵点E是PA的中点,
    ∴ OE//PC
    ∵ OE⊂平面BDE,PC⊄平面BDE
    ∴ PC//平面BDE
    (2)存在
    理由如下:
    过点A作AF⊥PC,垂足为点F,由(1)可知OE//PC
    ∴ AF⊥OE
    ∵ PA⊥平面ABCD,BD⊂平面ABCD
    ∴ PA⊥BD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 BD⊥AC
    又∵ PA⊂平面ACP,AC⊂平面ACP,PA∩AC=A
    ∴ BD⊥平面ACP
    又∵ AF⊂平面ACP
    ∴ BD⊥AF
    又∵ BD⊂平面BDE,OE⊂平面BDE,BD∩OE=O,
    ∴ AF⊥平面BDE
    ∵ AP=PD2−AD2=23,AC=22,PC=AP2+AC2=25 ,
    ∴在Rt△PAC中,由等面积法可得AF=AP×ACPC=23×2225=2305
    ∴ PF=AP2−AF2=232−23052=655
    ∴存在点F,使得AF⊥平面BDE,PF=655
    1.(23-24高一下·河北保定·开学考试)已知S,A,B,C是球O表面上的不同点,SA⊥平面ABC,AB⊥BC,AB=1,BC=2,若球O的表面积为4π,则SA=( )
    A.22B.1C.2D.3
    【答案】B
    【分析】
    根据四面体S−ABC的性质可构造长方体模型求得外接球半径即可得SA=1.
    【详解】如下图所示:
    由SA⊥平面ABC可知SA⊥AB,SA⊥BC,又AB⊥BC,
    所以四面体S−ABC的外接球半径等于以长宽高分别为SA,AB,BC三边长的长方体的外接球半径,
    设外接球半径为R,
    由球O的表面积为4π,可得4πR2=4π,即R=1;
    又AB=1,BC=2,4R2=AB2+BC2+SA2,
    所以SA=1.
    故选:B
    2.(多选)(2024·湖南长沙·模拟预测)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PA与底面垂直,PA=2,AB=1,动点M在线段PC上,则( )
    A.不存在点M,使得AC⊥BM
    B.MB+MD的最小值为303
    C.四棱锥P−ABCD的外接球表面积为5π
    D.点M到直线AB的距离的最小值为255
    【答案】BD
    【分析】
    当点M为中点时,利用垂直关系的转化,即可判断A;利用展开图,利用数形结合求MB+MD的最小值,即可判断B;利用几何体与外接球的关系,即可求解球心,并求外接球的表面积,即可判断C;利用异面直线的距离的转化,即可判断D.
    【详解】对于A:连接BD,且AC∩BD=O,如图所示,当M在PC中点时,
    因为点O为AC的中点,所以OM//PA,因为PA⊥平面ABCD,
    所以OM⊥平面ABCD,又因为AC⊂平面ABCD,所以OM⊥AC,
    因为ABCD为正方形,所以AC⊥BD.
    又因为BD∩OM=O,且BD,OM⊂平面BDM,所以AC⊥平面BDM,
    因为BM⊂平面BDM,所以AC⊥BM,所以A错误;
    对于B:将△PBC和△PCD所在的平面沿着PC展开在一个平面上,如图所示,
    △PBC和△PDC是全等的直角三角形,PB=PD=5,BC=CD=1,
    连结BD,BD⊥PC,
    则MB+MD的最小值为BD,直角△PBC斜边PC上高为1×56,即306,
    直角△PCD斜边PC上高也为1×56,所以MB+MD的最小值为303,所以B正确;
    对于C:易知四棱锥P−ABCD的外接球直径为PC,
    半径R=12PC=1222+12+12=62,表面积S=4πR2=6π,所以C错误;
    对于D:点M到直线AB的距离的最小值即为异面直线PC与AB的距离,
    因为AB//CD,且AB⊄平面PCD,CD⊂平面PCD,所以AB//平面PCD,
    所以直线AB到平面PCD的距离等于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过点A作AF⊥PD,
    因为PA⊥平面ABCD,CD⊂面ABCD,所以PA⊥CD,
    又AD⊥CD,且PA∩AD=A,PA,AD⊂面PAD,
    故CD⊥平面PAD,AF⊂平面PAD,所以AF⊥CD,
    因为PD∩CD=D,且PD,CD⊂平面PCD,所以AF⊥平面PCD,
    所以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即为AF的长,如图所示,
    在Rt△PAD中,PA=2,AD=1,可得PD=5,
    所以由等面积得AF=255,即直线AB到平面PCD的距离等于255,所以D正确,
    故选:BD.
    3.(23-24高二上·黑龙江大庆·开学考试)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BC,CD的中点,M、N分别为AB、CF的中点,现沿AE、AF、EF折叠,使B、C、D三点重合,构成一个三棱锥B−AEF,如图所示.

    (1)在三棱锥B−AEF中,求证:AB⊥EF;
    (2)求四棱锥E−AMNF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132a3.
    【分析】
    (1)利用线线垂直可得线面垂直;
    (2)根据题意得到VE−AMNF=34VA−BEF,通过VA−BEF=13S△BEF×AB计算即可.
    【详解】(1)在三棱锥B−AEF中,
    因为AB⊥BE,AB⊥BF,BE∩BF=B,BE,BF⊂面BEF,
    所以AB⊥面BEF.又EF⊂平面BEF,
    所以AB⊥EF;
    (2)因为在△ABF中,M、N分别为AB、BF的中点,
    所以四边形AMNF的面积是△ABF面积的34.
    又三棱锥E−ABF与四棱锥E−AMNF的高相等,
    所以,四棱锥E−AMNF的体积是三棱锥E−ABF的体积的34,
    因为VE−ABF=VA−BEF,所以VE−AMNF=34VA−BEF.
    因为VA−BEF=13S△BEF×AB=13×12×BE×BF×AB=124a3.
    所以VE−AMNF=34×124a3=132a3,
    故四棱锥E−AMNF的体积为132a3.

    相关试卷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11.3.2 直线与平面平行精品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11.3.2 直线与平面平行精品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1132直线与平面平行分层练习原卷docx、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1132直线与平面平行分层练习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11.3.1 平行直线与异面直线优秀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11.3.1 平行直线与异面直线优秀达标测试,文件包含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1131平行直线与异面直线分层练习原卷docx、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1131平行直线与异面直线分层练习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11.2 平面的基本事实与推论优秀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11.2 平面的基本事实与推论优秀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112平面的基本事实与推论分层练习原卷docx、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112平面的基本事实与推论分层练习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 11.4.1直线与平面垂直 分层练习(原卷+解析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