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287409/0-17297807262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287409/0-172978072628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287409/0-172978072630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287409/0-172978072634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287409/0-172978072636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287409/0-1729780726386/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287409/0-172978072641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287409/0-1729780726444/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优秀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优秀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狗尾草,野水稻,家畜饲养,农作物种植,磨制石器,固定的食物来源,定居生活,课堂小结,当堂达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解释:知道我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识记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掌握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特征,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唯物史观:了解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情况,理解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征。家国情怀: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观看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我国先民对原始农业的探索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在长期的食物采集活动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距今约2万年,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
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
北方:发现栽培粟和黍的遗存
南方:发现早期载培水稻的遗存
距今约1万年,我国的南北方同时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2.观看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我国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以及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重要标志: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1.观看视频《长江流域诞生的古代文明—河姆渡遗址》、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根据下面的内容分解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充。
骨耜得到广泛使用;磨制石器
家畜饲养以猪、狗为主,狩猎野猪、鹿等
懂得使用天然漆,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运用雕刻等技术
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稻作农业经济兴盛的区域
【浙江省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遗址】
石器经过磨制,属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
原因:南方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温热。
作用:1、通风防潮;2、防虫蛇猛兽;3、下层可饲养家畜。
2.观看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思考河姆渡人为什么会建造干栏式建筑?
注: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顶井架复原图
设施: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
方便:河姆渡人能够喝到干净的地下水,扩大了他们的活动范围。
猜一猜这是什么工具呢?
骨耜为河姆渡人大量使用的农具。河姆渡出土的骨耜主要是用鹿、水牛的肩胛骨制作而成。其上端厚而窄,是柄部;下端薄而宽,是刃部。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大量水稻遗存,骨耜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广泛使用,稻作农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河姆渡原始居民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遗址出土陶盆,其上刻有猪纹,反映了养猪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除此之外,采集和渔猎在他们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但主要是一种辅助作用。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mián),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
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懂得使用天然漆。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1.观看视频《仰韶文化》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仰韶文化的分布区域,距今时间,重要特征。
约7000-5000年
主要从事粟作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制作的陶器表面绘有鱼、鸟、花等图案。
在河南绳池仰韶村遗址发现而得名
2.观看视频《半坡遗址》、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根据下面的内容分解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充。
一处重要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址
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炕
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种植粟、黍;采集野果
饲养猪、狗等家畜,使用弓箭、渔叉等进行渔猎
能制作磨制石器,乐器陶埙;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使用装饰品,已会纺织、制衣
活动时间 约6000年前
活动区域 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
屋内,中间有一个坑,正对门口,猜猜用来做什么?
用来烧煮食物、取暖和照明
原因: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作用:防风;防寒保暖;抵御野兽侵袭
3.观看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思考河姆渡人为什么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它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屋内为什么设有灶炕?
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新时器时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距今2000年左右。
粟(谷子)性喜高温,耐旱。
半坡人种植粟、黍,饲养猪、狗等家畜,使用弓箭、鱼叉等进行渔猎,有时也采集野果,作为食物补充。
将纤维捻合成纱的过程称为纺
用以下坠转动的重物称为纺轮
半坡人会大量使用装饰品。会制作乐器陶勋,会纺织、制衣,依据是在遗址中突出骨针、骨锥。
大家知道它们的用途是什么吗?
4.观看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仰韶文化时期氏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及考古发现的证据。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的大房子基址
距今6000多年的早期墓地中,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距今50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晚期,出现明显的差别。
距今6000多年的早期墓地中,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距今50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晚期,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出现明显的差别。
5.观看视频《大汶口文化》、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大汶口文化的分布区域、距今年代、制陶技术和社会变化。
墓葬中随葬品有差异,这表明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随葬品(成套玉器、成套陶器)
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
距今约6300—4500年。
有较大发展,制作出较为精致的陶器。
6.观看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用列表形式探究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居住房屋样式的不同。
南北方气候和自然环境不同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的标志
主要区域: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
仰韶文化早期遗址——半坡人
距今年代,分布区域,重要特征,氏族关系
1.一万多年前金华浦江上山的一粒稻米,连同和它一起出土的彩陶共同印证了该地( )A.正处于旧石器时代B.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C.已经进入青铜时代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2.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下列选项中能够支撑该论点的论据是( )①云南元谋发掘的粗糙石器 ②北京周口店发掘的打制石器③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栗粒④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 )A.石铲B.骨耜 C.骨针、骨锥、纺轮 D.渔叉、渔钩、渔网
4.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5.考古学家将类似于黄河中游地区仰韶遗址的遗址类型统称为仰韶文化,其在农业上以种粟为主,制陶业则以表面有彩绘的彩陶最为著名。下列遗址中,属于仰韶文化的是( )A.河姆渡遗址B.半坡遗址C.良渚遗址D.大汶口遗址
6.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 )A.原始农业兴起 B.贫富分化出现 C.早期国家产生D.聚落形成发展
相关课件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精品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定居生活,河姆渡遗址,4生产状况,相关史事,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半坡遗址,原始氏族发展,大汶口文化,基础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文内容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农业的起源,稻作农业,粟作农业,出现贫富分化,定居生活,原始农业的兴起,2半坡原始居民,骨耜复原图,半坡遗址出土的石锛,半坡出土的陶纺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精品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史前时期发展,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农业起源,1地位,2进程,3表现,磨制石器,制作陶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