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1.3 尺规作图教案设计
展开【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个基本作图:
(1)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理解尺规作图在作图中的特定作用。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种基本作图。
【教学难点】
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
【教学准备】
独立阅读课本内容,约6分钟,要求:
1.前面我们学习了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使它与已知线段相等,那么我们来回忆一下,是怎样用不带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做出线段AB=a?作法总结:_________________
2.(1)什么是尺规作图?
(2)什么是基本作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些复杂的尺规作图,都是由基本作图组成的,前面我们学过的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这是一种基本作图,下面我们将再学习一种新的基本作图。
(二)自主探究,归纳新知。
1.如图,已知∠AOB,用直尺和圆规作∠A′O′B′,使∠A′O′B′=∠AOB。
作法:
(1)作射线O′A′;
(2)以点___为圆心,以____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
(3)以点_____为圆心,以____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4)以点_____为圆心,以_____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D′;
(5)过点D′作射线______________。∠A′O′B′就是所求作的角。
想一想:∠A′O′B′=∠AOB吗?如何验证?(小组交流)
(三)用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中练习1、练习2。
2.尺规作图∠AOB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C、D,再分别以点C.D为圆心,以大于CD的一半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OP,由作法得△OCP≌△ODP的根据是__________。(“ASA、AAS、SAS、SSS”中填其一。)
3.如图在△ABC中,AB=AC。
(1)请你做出△ABC的外角∠DAC的平分线AE,并写出作法;
(2)AE与BC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四)变式训练,提升能力。
1.已知:线段AB和CD,求作线段a,使a=AB-CD。
2.已知:钝角∠ABC,
求作:∠AB C′,使∠ABC′=∠ABC。
(五)当堂检测,回馈新知。
1.下列画图语言表述正确的是( )
A.延长线段AB至点C,使AB=BC; B.以点O为圆心作弧
C.以点O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画弧;D.在射线OA上截取OB=a,BC=b,则有OC=a+b
2.如图点C在∠AOB的边OB上,用尺规作出了CN∥OA,作图痕迹中,弧FG是( )
A.以点C为圆心,OD为半径的弧
C
BBC
A
P
B.以点C为圆心,DM为半径的弧
C.以点E为圆心,OD为半径的弧
D.以点E为圆心,DM为半径的弧
3.如图,已知∠ABC边BC上有一点P,过P作平行于AB的直线。
(六)课堂小结
问题:“对于本节课你有哪些方面的收获?与同学分享。”
(七)课后拓展案
如图,AB∥CD,以点A为圆心,小于AC长为半径作圆弧,分别交AB,AC于E,F两点,再分别以E,F为圆心,大于EF一半长为半径作圆弧,两条圆弧交于点P,作射线AP,交CD于点M。
(1)若∠ACD=114°,求∠MAB的度数;
(2)若CN⊥AM,垂足为N,求证:△ACN≌△MCN。
【作业布置】
必做题:习题1.3、1、2;选做题: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具备什么条件,可以确定一个三角形;
2.掌握(1)已知三边,作三角形;(2)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
【教学重点】
掌握如何作三角形,作图时要做到规范使用尺规,规范地按照步骤做出图形。
【教学难点】
作图的规范与准确。
【教学准备】
独立阅读课本内容,要求:能模仿课本上的步骤,做出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基本作图?你能说出这几种基本作图的作法吗?
(二)自主探究,归纳新知。
利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基本作图,能不能构造三角形呢?三角形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小组之间相互合作交流。
例1.已知线段a,b,c。
求作:ΔABC,使BC=a,AB=c,AC=b。
作法:
例2.已知线段a,c,∠α。
求作:ΔABC,使BC=a,∠B=∠α,AB=c。
作法:
(三)应用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中练习1。
2.课本中练习2。
3.已知线段m,n,如图,求作ΔABC,使AB=AC=n,BC=m。
(四)变式训练,提升能力。
已知线段a,b,如图,
求作RtΔABC,使∠C=90,CA=b,CB=a。
(五)课堂小结
问题:“对于本节课你有哪些方面的收获? 与同学分享。”
(六)课后拓展案
已知线段a,b,如图,求作等腰ΔABC,使a,b作为ΔABC的两条边。
【作业布置】
必做题:习题1.3、3、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1)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
(2)已知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作三角形。
2.理解分析问题的思路。
【教学重点】
根据已知两角和夹边作三角形。
【教学难点】
作图的规范与准确。
【教学准备】
独立阅读课本内容,约6分钟,要求:
一块建筑工地,三角形ABC中,由于AB,AC边被障碍物阻挡了,不方便测量,因此想要画出这块三角形地的平面图,无法用已知三边作三角形的方法,你能想出别的办法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如图:已知∠α,
求作:∠AOB=α(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二)自主探究,归纳新知。
上面问题其实就是已利用基本作图: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问题。与同学交流。
已知:∠α,∠β,线段a。
求作:△ABC,使BC=a,∠B=∠α,∠C=∠β。
作法:
(三)应用练习,巩固新知。
1.已知两角∠α,∠β及其夹边m作三角形时,若第一步先做出线段m,
(1)则第二步作第一个角时不可以( )
A.以m为一边作∠α B.以m为一边作∠β
(2)第三步作第二个角不可以( )
A.以m为一边作∠α,且使∠α与∠β在m的同旁
B.以m为一边作∠α,且使∠α与∠β在m的异旁
2.课本中练习。
(四)变式训练,提升能力。
已知锐角∠α,线段a,如图,求作直角三角形:
1.使其一锐角为∠α,一直角边长为a;
2.使其一锐角为∠α,斜边长为a。
(五)课堂小结
问题:“对于本节课你有哪些方面的收获?与同学分享。”
(六)课后拓展案
已知∠α和线段m,如图,求作等腰三角形:
1.使底边为m,一角为∠α;
2.使底角为∠α,一边为m。
【作业布置】
必做题:习题1.3、4;选做题:5、6。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5章 几何证明初步5.3 什么是几何证明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a href="/sx/tb_c9299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5章 几何证明初步5.3 什么是几何证明教案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青岛版(2024)八年级上册5.1 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青岛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sx/tb_c9299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5.1 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5章 几何证明初步5.1 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a href="/sx/tb_c9299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5章 几何证明初步5.1 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精讲点拨,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