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专题12.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探索篇)【八大题型】(学生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专题12.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探索篇)【八大题型】(学生版+解析)01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专题12.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探索篇)【八大题型】(学生版+解析)02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专题12.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探索篇)【八大题型】(学生版+解析)03
    还剩5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数学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当堂检测题,共53页。


    TOC \ "1-3" \h \u
    \l "_Tc4515" 【题型1 添加条件使三角形全等】 PAGEREF _Tc4515 \h 1
    \l "_Tc20754" 【题型2 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数】 PAGEREF _Tc20754 \h 2
    \l "_Tc22480" 【题型3 网格中确定全等三角形】 PAGEREF _Tc22480 \h 3
    \l "_Tc9960" 【题型4 灵活选用判定方法证明全等】 PAGEREF _Tc9960 \h 5
    \l "_Tc14424" 【题型5 多次证全等求解或证明结论】 PAGEREF _Tc14424 \h 6
    \l "_Tc19920" 【题型6 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确定线段之间的关系】 PAGEREF _Tc19920 \h 7
    \l "_Tc7750" 【题型7 全等三角形的动态问题】 PAGEREF _Tc7750 \h 9
    \l "_Tc28599" 【题型8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PAGEREF _Tc28599 \h 10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常用的思路方法如下:
    【题型1 添加条件使三角形全等】
    【例1】(23-24八年级·山东东营·期中)如图,在△ABC和△CDE中,点B、D、C在同一直线上,已知∠ACB=∠E,AC=CE,添加以下条件后,仍不能判定△ABC≌△CDE的是( )
    A.∠A=∠DCEB.AB∥DEC.BC=DED.AB=CD
    【变式1-1】(23-24八年级·河南信阳·期中)在△ABC和△A'B'C'中,∠C=∠C',有下列条件:①AB=A'B';②BC=B'C';③AC=A'C';④∠A=∠A';⑤∠B=∠B'.请你从中选择两个条件: ,使△ABC≌△A'B'C',你判断它们全等的根据是 .
    【变式1-2】(23-24八年级·江苏徐州·期中)如图,已知AD=AE,∠1=∠2,要使△ABD≌△ACE,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写一个即可)
    【变式1-3】(23-24八年级·湖北襄阳·期末)如图,点B、E、C、F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D,AB//DE,老师说:再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以使△ABC≌△DEF.下面是课堂上三个同学的发言,甲说:添加AB=DE;乙说:添加AC//DF;丙说:添加BE=CF.
    (1)甲、乙、丙三个同学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2)请你从正确的说法中选择一种,给出你的证明.
    【题型2 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数】
    【例2】(23-24八年级·河南信阳·期中)如图,在△ABC中,AC=BC,CD=CE,连接BE、AD相交于点O,连接OC,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
    A.5对B.4对C.3对D.2对
    【变式2-1】(23-24八年级·河南南阳·期末)如图,AB=AC,BD⊥AC于D,CE⊥AB于E.BD与CE交于O,连接AO,则图中共有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为( )
    A.1对B.2对C.3对D.4对
    【变式2-2】(23-24八年级·广东深圳·期中)如图,AB∥CD,BC∥AD,BE=DF,图中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是( )
    A.4B.5C.6D.7
    【变式2-3】(23-24八年级·重庆渝北·期末)如图(1),已知AB=AC,D为∠BAC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连接BD,CD;如图(2),已知AB=AC,D,E为∠BAC的角平分线上两点,连接BD,CD,BE,CE;如图(3),已知AB=AC,D,E,F为∠BAC的角平分线上三点,连接BD,CD,BE,CE,BF,CF;……,依此规律,第6个图形中有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
    A.21B.11C.6D.42
    【题型3 网格中确定全等三角形】
    【例3】(23-24八年级·湖北武汉·阶段练习)如图,方格中△ABC的3个顶点分别在正万形的顶点(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图中与△ABC(不含△ABC)全等的格点三角形共有( )个
    A.4B.5C.8D.7
    【变式3-1】(23-24八年级·湖北武汉·阶段练习)如图是5×5的正方形网格,△ABC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像△ABC这样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画与△ABC只有一条公共边且全等的格点三角形,在该网格中这样的格点三角形(不与△ABC重合)最多可以画出 个.
    【变式3-2】(23-24八年级·河北廊坊·期末)在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的连线为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1,以点D和点E为两个顶点作格点三角形,使所作的格点三角形与△ABC全等,那么这样的格点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 个;
    (2)如图2,∠1+∠2= .
    【变式3-3】(23-24八年级·宁夏吴忠·期中)如图,△ABC是格点三角形(顶点在网格线的交点上),请在下列每个方格纸上按要求画一个与△ABC全等的格点三角形.
    (1)在图①中所画三角形与△ABC有一条公共边AB;
    (2)在图②中所画三角形与△ABC有一个公共角C;
    (3)在图③中所画三角形与△AB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顶点A.
    【题型4 灵活选用判定方法证明全等】
    【例4】(23-24八年级·山东青岛·期中)如图, AC⊥BC,BD⊥AD,AD=BC.求证:BD=AC.

    以下是合作小组三名同学关于此题的讨论:
    小丽说:“我可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到BD=AC.”
    小颖说:“我可以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到BD=AC.”
    小雨说:“我可以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来证明BD=AC.”
    看了他们的讨论,你一定也有了自己的主意,请写出你的证明.
    【变式4-1】(23-24八年级·河南郑州·期末)下列所给的四组条件中,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
    A.∠A=∠B=∠C=60°B.AB=1cm,AC=4cm,BC=5cm
    C.AB=5cm,AC=6m,∠C=30°D.BC=3cm,AC=5cm,∠C=60°
    【变式4-2】(23-24八年级·河南郑州·期末)已知△ABC的三个内角三条边长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
    【变式4-3】(23-24八年级·河北保定·期末)(1)阅读下题及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一点,E是AD上一点,EB=EC,∠ABE=∠ACE.
    求证:∠BAE=∠CAE.
    证明:在△AEB和△AEC中,
    因为EB=EC,∠ABE=∠ACE,AE=AE,
    所以△AEB≌△AEC………………第一步
    所以∠BAE=∠CAE………………第二步
    上面的证明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每一步推理的依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证明过程.
    (2)如果两个锐角三角形的两组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题型5 多次证全等求解或证明结论】
    【例5】(23-24八年级·黑龙江哈尔滨·期末)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且AD⊥BC
    (1)如图1,求证:AB=AC;
    (2)如图2,∠ABC=30°,点E在AD上,连接CE并延长交AB于点F,BG交CA的延长线于点G,且∠ABG=∠ACF,连接FG.
    ①求证:∠AFG=∠AFC;
    ②若S△ABG:S△ACF=2:3,且AG=2,求AC的长.
    【变式5-1】(23-24八年级·河南洛阳·期末)已知:如图,AB=AC,BD=CE,CD与BE相交于点O,连接OA.
    证明:
    (1)OC=OB;
    (2)OA平分∠CAB.
    【变式5-2】(23-24八年级·广西百色·期末)如图,已知,AD⊥BD于点D,CB⊥BD于点B,AB=CD.
    (1)求证:AD=CB;
    (2)连接AC交BD于点O,试判断OA与O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变式5-3】(23-24八年级·重庆·期末)如图1,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在BC上,点E在AB上,CE,AD交于点F,CG⊥AD于点G,延长CG交AB于点H,∠HCE=30°.
    (1)求证:AE=BD.
    (2)如图2,连接BF,若BF⊥CE,求证:点F是AG的中点.
    【题型6 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确定线段之间的关系】
    【例6】(23-24八年级·江西南昌·期末)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
    (1)若AB=AC+CD,求证:∠ACB=2∠B;
    (2)当∠ACB=2∠B时,AC+CD与AB的数量关系如何?说说你的理由.
    【变式6-1】(23-24八年级·广东潮州·阶段练习)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
    ①△ADC≌△CEB;
    ②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AD=5,BE=2,求线段DE的长.
    【变式6-2】(23-24八年级·重庆·期末)如图,在Rt△ABC中,∠ACB=90°,BC
    (1)如图1,若∠BAC=40°,且BF=BE,求∠CFE的度数;
    (2)如图2,若DE=AC,求证:AB=BF+EF.
    【变式6-3】(23-24八年级·重庆·期末)在△ABC中,∠ACB和∠CAB的角平分线CE、AD相交于点G.
    (1)若∠B=50°,求∠AGC的度数;
    (2)延长CE至点N,过点N作BC的平行线NM交AB于点M,若EG=EM,求证:AC=AE+EN.
    【题型7 全等三角形的动态问题】
    【例7】(23-24八年级·湖南郴州·期中)如图,已知△ABC中,∠B=∠C,AB=8厘米,BC=6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以每秒a厘米的速度由C点向A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0≤t<3).

    (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C的长度.
    (2)若点P、Q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3)若点P、Q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a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
    【变式7-1】(23-24八年级·广东潮州·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0cm,点E在线段AD上,且AE=6cm,动点P在线段AB上,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C上.以v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当△EAP与△PBQ全等时,v的值为( )
    A.2B.4C.4或65D.2或125
    【变式7-2】(23-24八年级·湖南郴州·期中)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3cm,延长BC到点E,使CE=1cm,连接DE,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AB→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PBC和△DCE全等时,t的值为 .
    【变式7-3】(23-24八年级·河南郑州·期末)如图,在△ABC中,AD为高线,AC=18.点E为AC上一点,CE=12AE,连接BE,交AD于点O,若△BDO≌△ADC.

    (1)猜想线段BO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2)若动点Q从点A出发沿射线AE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当点Q在线段AE上时,是否存在t的值,使得△BOQ的面积为27?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动点P从点O出发沿线段O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点F是直线BC上一点,且CF=AO,当△AOP与△FCQ全等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
    【题型8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例8】(23-24八年级·贵州铜仁·期末)某同学根据数学知识原理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一个测量工具----拐尺,其中O为AB的中点,CA⊥AB,BD⊥AB,CA=BD,现要测量一透明隔离房间的深度,如何使用此测量工具,说明理由.
    【变式8-1】(23-24八年级·陕西西安·期中)如图,小刚站在河边的点A处,在河对面(小刚的正北方向)的点B处有一电线塔,他想知道电线塔离他有多远,于是他向正西方向走了20步到达一棵树C处,接着再向前走了20步到达D处,然后他左转90°直行,从点D处开始计步,当小刚看到电线塔、树与自己现处的位置E在一条直线时,他恰好走了74步,并且小刚一步大约0.5米.由此小刚估计出了在点A处时他与电线塔的距离,请问他的做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求出在点A处时他与电线塔的距离;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变式8-2】(23-24八年级·陕西西安·期末)小乐与朋友们周末去游乐园乘坐海盗船游玩,想了解海盗船摆动到最高点位置时的高度.如图,当静止时海盗船位于铅垂线BD上,转轴B到地面的距离BD=10m,在乘坐的过程中,当海盗船静止在点A处时,AC⊥BD,此时测得点A到铅垂线BD的距离AC=5m,当船头从A处摆动到A'处时发现船头处在最高位置处,此时,A'B⊥AB.求点A'到地面的距离.
    【变式8-3】(23-24八年级·河南郑州·期末)茗阳阁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茶韵路一号,建成于2007年4月29日,是信阳新建的城市文化与形象的代表建筑之一.设A,B两点分别为茗阳阁底座的两端(其中A,B两点均在地面上).因为A,B两点间的实际距离无法直接测量,某学习小组分别设计出了如下两种方案:甲:如图1,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点A,B的点O,连接AO并延长到点C,连接BO并延长到点D,使CO=AO,DO=BO,连接DC,测出DC的长即可.乙:如图2,先确定直线AB,过点B作BD⊥AB,在点D处用测角仪确定∠1=∠2,射线DC交直线AB于点C,最后测量BC的长即可得线段AB的长.
    (1)请用所学知识论证甲、乙两种方案的合理性;
    (2)如果让你参与测量,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案?请说明理由.
    专题12.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探索篇)【八大题型】
    【人教版】
    TOC \ "1-3" \h \u
    \l "_Tc4515" 【题型1 添加条件使三角形全等】 PAGEREF _Tc4515 \h 2
    \l "_Tc20754" 【题型2 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数】 PAGEREF _Tc20754 \h 5
    \l "_Tc22480" 【题型3 网格中确定全等三角形】 PAGEREF _Tc22480 \h 8
    \l "_Tc9960" 【题型4 灵活选用判定方法证明全等】 PAGEREF _Tc9960 \h 12
    \l "_Tc14424" 【题型5 多次证全等求解或证明结论】 PAGEREF _Tc14424 \h 18
    \l "_Tc19920" 【题型6 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确定线段之间的关系】 PAGEREF _Tc19920 \h 24
    \l "_Tc7750" 【题型7 全等三角形的动态问题】 PAGEREF _Tc7750 \h 31
    \l "_Tc28599" 【题型8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PAGEREF _Tc28599 \h 37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常用的思路方法如下:
    【题型1 添加条件使三角形全等】
    【例1】(23-24八年级·山东东营·期中)如图,在△ABC和△CDE中,点B、D、C在同一直线上,已知∠ACB=∠E,AC=CE,添加以下条件后,仍不能判定△ABC≌△CDE的是( )
    A.∠A=∠DCEB.AB∥DEC.BC=DED.AB=CD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将各个选项依次代入题目当中,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依次判断即可.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SAS、ASA、AAS、SSS,注意没有SSA.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A、若添加∠A=∠DCE,则可根据ASA证明△ABC≌△CDE,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若添加AB∥DE,则可得∠B=∠EDC,则可根据AAS证明△ABC≌△CDE,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若添加BC=DE,则可根据SAS证明△ABC≌△CDE,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若添加AB=CD,则成了SSA,不能证明△ABC≌△CDE,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1-1】(23-24八年级·河南信阳·期中)在△ABC和△A'B'C'中,∠C=∠C',有下列条件:①AB=A'B';②BC=B'C';③AC=A'C';④∠A=∠A';⑤∠B=∠B'.请你从中选择两个条件: ,使△ABC≌△A'B'C',你判断它们全等的根据是 .
    【答案】 ②③(答案不唯一) SAS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根据四个选项所给条件结合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SS、SAS、ASA、AAS分别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解:∵∠C=∠C',添加②BC=B'C';③AC=A'C';可利用SAS判定△ABC≌△A'B'C';
    添加③AC=A'C';④∠A=∠A',可利用ASA判定△ABC≌△A'B'C';
    添加⑤∠B=∠B';③AC=A'C',可利用AAS判定△ABC≌△A'B'C';
    故答案为:答案不唯一,如②③;SAS.
    【变式1-2】(23-24八年级·江苏徐州·期中)如图,已知AD=AE,∠1=∠2,要使△ABD≌△ACE,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写一个即可)
    【答案】AB=AC或∠B=∠C或∠ADB=∠E(写一个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由∠1=∠2,可得∠BAD=∠CAE,再根据题干中的条件,可添加角相等或边相等即可.
    【详解】解:添加AB=AC,
    ∵ ∠1=∠2,
    ∴∠BAD=∠CAE,
    又∵ AB=AC,AD=AE,
    ∴△ABD≌△ACESAS,
    添加∠B=∠C,
    ∵ ∠1=∠2,
    ∴∠BAD=∠CAE,
    又∵ ∠B=∠C,AD=AE,
    ∴△ABD≌△ACEAAS,
    添加∠ADB=∠E,
    ∵ ∠1=∠2,
    ∴∠BAD=∠CAE,
    又∵ ∠ADB=∠E,AD=AE,
    ∴△ABD≌△ACEASA,
    故答案为:AB=AC或∠B=∠C或∠ADB=∠E(写一个即可).
    【变式1-3】(23-24八年级·湖北襄阳·期末)如图,点B、E、C、F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D,AB//DE,老师说:再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以使△ABC≌△DEF.下面是课堂上三个同学的发言,甲说:添加AB=DE;乙说:添加AC//DF;丙说:添加BE=CF.
    (1)甲、乙、丙三个同学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2)请你从正确的说法中选择一种,给出你的证明.
    【答案】(1)甲、丙;(2)见详解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由AB∥DE可得∠B=∠DEC,再加上条件∠A=∠D,只需要添加一个能得出对应边相等的条件,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添加AC//DF不能证明△ABC≌△DEF;
    (2)添加AB=DE,再由条件AB∥DE可得∠B=∠DEC,然后再利用ASA判定△ABC≌△DEF即可.
    【详解】(1)解:∵AB//DE,
    ∴∠B=∠DEC,
    又∵∠A=∠D,
    ∴添加AB=DE,可得△ABC≌△DEF(ASA);添加BE=CF,可得BC=EF,可得△ABC≌△DEF(AAS)
    ∴说法正确的是:甲、丙,
    故答案为:甲、丙;
    (2)选“甲”,理由如下:
    证明:∵AB∥DE,
    ∴∠B=∠DEC,
    在△ABC和△DEF中
    ∠A=∠D∠B=∠DEFAB=DE
    ∴△ABC≌△DEF(ASA).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题型2 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数】
    【例2】(23-24八年级·河南信阳·期中)如图,在△ABC中,AC=BC,CD=CE,连接BE、AD相交于点O,连接OC,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
    A.5对B.4对C.3对D.2对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根据题中条件,数形结合,利用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逐个验证即可得到答案,熟练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详解】解:①由∠ACB=∠ACB,AC=BC,CD=CE,根据SAS可得△ACD≌△BCE;
    ∴∠CAD=∠CBE
    ②由AC=BC,CD=CE可得AE=BD,
    由△ACD≌△BCE可得∠CAD=∠CBE,则由∠CAD=∠CBE,∠AOE=∠BOD,AE=BD,根据AAS可得△AOE≌△BOD;
    ③由△AOE≌△BOD可得OD=OE,则由OD=OE,OC=OC,CD=CE,根据SSS可得△COE≌△COD;
    ④由△AOE≌△BOD可得OA=OB,则由OA=OB,AC=BC,CO=CO,根据SSS可得△ACO≌△BCO;
    ⑤由△ACD≌△BCE可得AD=BE;由AC=BC,CD=CE可得AE=BD;AB=AB;根据SSS可得△AEB≌△BDA;
    综上所述,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5对,
    故选:A.
    【变式2-1】(23-24八年级·河南南阳·期末)如图,AB=AC,BD⊥AC于D,CE⊥AB于E.BD与CE交于O,连接AO,则图中共有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为( )
    A.1对B.2对C.3对D.4对
    【答案】D
    【分析】根据AB=AC,BD⊥AC于D,CE⊥AB于E,∠CAE=∠BAD,可证明△CAE≌△BAD,得出AD=AE,∠C=∠B,根据AAS可证明△DCO≌△EBO,得出CO=BO,利用SSS证得△ACO≌△ABO,利用HL证得△DAO≌△EAO,由此得出共有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为4对.
    【详解】解:由题意可得△CAE≌△BAD,△DCO≌△EBO,△ACO≌△ABO,△DAO≌△EAO共4对三角形全等.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变式2-2】(23-24八年级·广东深圳·期中)如图,AB∥CD,BC∥AD,BE=DF,图中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是( )
    A.4B.5C.6D.7
    【答案】C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得判定定理,依次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求解.
    【详解】解:∵AB∥CD,BC∥AD,
    ∴∠ABD=∠CDB,∠ADB=∠CBD,
    在△ABD与△CDB中,
    ∠ABD=∠CDBBD=DB∠ADB=∠CBD,
    ∴△ABD≌△CDBASA,
    ∴AD=BC,AB=CD,
    在△ABE与△CDF中,
    AB=CD∠ABE=∠CDFBE=DF,
    ∴△ABE≌△CDFSAS,
    ∴AE=CF,
    ∵BE=DF,
    ∴BE+EF=DF+EF,
    ∴BF=DE,
    在△ADE与△CBF中,
    AD=CBDE=BFAE=CF
    ∴△ADE≌△CBFSSS,
    同理可得△ABF≌△CDE,
    △ADF≌CBE,
    △AEF≌△CFE,
    即6对全等三角形.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能正确根据定理进行推论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2-3】(23-24八年级·重庆渝北·期末)如图(1),已知AB=AC,D为∠BAC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连接BD,CD;如图(2),已知AB=AC,D,E为∠BAC的角平分线上两点,连接BD,CD,BE,CE;如图(3),已知AB=AC,D,E,F为∠BAC的角平分线上三点,连接BD,CD,BE,CE,BF,CF;……,依此规律,第6个图形中有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
    A.21B.11C.6D.42
    【答案】A
    【分析】设第n个图形中有an(n为正整数)个全等三角形,根据各图形中全等三角形对数的变化可找出变化规律“an=n(n+1)2(n为正整数)”,再代入n=6即可求出结论.
    【详解】解:设第n个图形中有an(n为正整数)个全等三角形.
    图(1),在△ABD和△ACD中,
    AB=AC∠BAD=∠CADAD=AD,
    ∴△ABD≌△ACD(SAS),
    ∴a1=1;
    同理,可得:a2=3=1+2,a3=6=1+2+3,a4=10=1+2+3+4,…,
    ∴an=1+2+3+…+n=n(n+1)2(n为正整数),
    ∴a6=6×(6+1)2=21.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根据各图形中全等三角形对数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an=n(n+1)2(n为正整数)”是解题的关键.
    【题型3 网格中确定全等三角形】
    【例3】(23-24八年级·湖北武汉·阶段练习)如图,方格中△ABC的3个顶点分别在正万形的顶点(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图中与△ABC(不含△ABC)全等的格点三角形共有( )个
    A.4B.5C.8D.7
    【答案】D
    【分析】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结合网格的特点,画出图形,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解:如图所示以正方形一边为三角形的边都可作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所以共有8个全等三角形,除去△ABC外有7个与△ABC全等的三角形.即:
    故选D.
    【变式3-1】(23-24八年级·湖北武汉·阶段练习)如图是5×5的正方形网格,△ABC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像△ABC这样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画与△ABC只有一条公共边且全等的格点三角形,在该网格中这样的格点三角形(不与△ABC重合)最多可以画出 个.
    【答案】6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格点三角形的定义,可以以BC为公共边和以AB为公共边分别画出3个三角形,以AC为公共边不可以画出三角形,即可得出答案,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此题的关键.
    【详解】解:如图所示:

    以BC为公共边可以画出△BDC、△BEC、△BFC三个三角形,
    以AB为公共边可以画出△ABG、△ABM、△ABH三个三角形,
    故可以画出6个,
    故答案为:6.
    【变式3-2】(23-24八年级·河北廊坊·期末)在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的连线为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1,以点D和点E为两个顶点作格点三角形,使所作的格点三角形与△ABC全等,那么这样的格点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 个;
    (2)如图2,∠1+∠2= .
    【答案】 4 45°/45度
    【分析】(1)观察图形可知:DE与AC是对应边,B点的对应点在DE上方两个,在DE下方两个共有4个满足要求的点,也就有四个全等三角形;
    (2)由图可知∠1=∠3,∠2+∠3=45°,从而可得结论.
    【详解】解:(1)根据题意,运用SSS可得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4个,线段DE的上方有两个点,下方也有两个点.
    故答案为:4.
    (2)由图可知△ABC≌△EDC,
    ∴∠1=∠3,
    而∠2+∠3=45°,
    ∴∠1+∠2=45°,
    故答案为:45°.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做题时要做到不重不漏.
    【变式3-3】(23-24八年级·宁夏吴忠·期中)如图,△ABC是格点三角形(顶点在网格线的交点上),请在下列每个方格纸上按要求画一个与△ABC全等的格点三角形.
    (1)在图①中所画三角形与△ABC有一条公共边AB;
    (2)在图②中所画三角形与△ABC有一个公共角C;
    (3)在图③中所画三角形与△AB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顶点A.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3)见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以及网格的特点根据轴对称画出图形即可;
    (2)根据题意以及网格的特点根据轴对称画出图形即可;
    (3)根据题意以及网格的特点画出图形即可.
    【详解】(1)如图①所示,△ABD即为所求;
    (2)如图②所示,△DEC即为所求;
    (3)如图③所示,△AED即为所求,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题型4 灵活选用判定方法证明全等】
    【例4】(23-24八年级·山东青岛·期中)如图, AC⊥BC,BD⊥AD,AD=BC.求证:BD=AC.

    以下是合作小组三名同学关于此题的讨论:
    小丽说:“我可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到BD=AC.”
    小颖说:“我可以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到BD=AC.”
    小雨说:“我可以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来证明BD=AC.”
    看了他们的讨论,你一定也有了自己的主意,请写出你的证明.
    【答案】见解析
    【分析】本题目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①根据垂线的知识可得∠D=∠C=90°,在结合AAS证明△AOD≌△BOC,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论;②连接AB,根据直角三角形的HL,证明Rt△ABD≌Rt△BAC,即可得出结论;③连接AB,证明△AOD≌△BOC,可得S△AOD=S△BOC,再结合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即可得出结论;④连接DC,证明△AOD≌△BOC,得∠A=∠B,OD=OC,在利用AAS证明△ADC≌△BCD,得出结论.
    【详解】小丽方法:
    AC⊥BC,BD⊥AD,
    ∴ ∠D=∠C=90°.
    ∴在△AOD和△BOC中,
    ∠D=∠C∠AOD=∠BOCAD=BC
    ∴ △AOD≌△BOC AAS
    ∴ AO=BO,DO=CO.
    ∴ AO+CO=BO+DO,即BD=AC.
    小颖方法:
    连接AB.
    ∵ AC⊥BC,BD⊥AD,,
    ∴ ∠D=∠C=90°.
    在Rt△ABD和Rt△BAC中,
    AD=BCAB=BA
    ∴ Rt△ABD≌Rt△BAC HL.
    ∴ BD=AC.
    小雨方法:
    连接AB.
    ∵ AC⊥BC,BD⊥AD,
    ∴ ∠D=∠C=90°.
    ∴在△AOD和△BOC中,
    ∠D=∠C∠AOD=∠BOCAD=BC,
    ∴ △AOD≌△BOC AAS,
    ∴ S△AOD=S△BOC
    ∴ S△AOD+S△AOB=S△BOC+S△AOB.即S△ABD=S△ABC.
    又∵ S△ABD=12AD⋅BD,S△ABC=12BC⋅AC,
    ∴ 12AD⋅BD=12BC⋅AC,
    ∵ AD=BC,
    ∴ BD=AC.

    方法4:连接CD,

    ∵ AC⊥BC,BD⊥AD,
    ∴ ∠ADO=∠BCO=90°.
    ∴在△AOD和△BOC中,
    ∠ADO=∠BCO∠AOD=∠BOCAD=BC
    ∴ △AOD≌△BOC AAS
    ∴∠A=∠B,OD=OC,
    ∴∠ODC=∠OCD,
    ∴ ∠ADC=∠BCD
    在△ADC和△BCD中,
    ∠ADC=∠BCD∠A=∠BAD=BC
    ∴ △ADC≌△BCD AAS,
    ∴AD=BC.
    【变式4-1】(23-24八年级·河南郑州·期末)下列所给的四组条件中,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
    A.∠A=∠B=∠C=60°B.AB=1cm,AC=4cm,BC=5cm
    C.AB=5cm,AC=6m,∠C=30°D.BC=3cm,AC=5cm,∠C=60°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构成三角形的条件.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对B进行判断;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A、C、D进行判断.
    【详解】A.∠A=∠B=∠C=60°,
    不符合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
    B.AB=1cm,AC=4cm,BC=5cm,
    这里AB+AC=BC,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不能作出三角形;
    C.AB=5cm,AC=6m,∠C=30°,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
    D.BC=3cm,AC=5cm,∠C=60°,
    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能作出唯一三角形.
    故选:D.
    【变式4-2】(23-24八年级·河南郑州·期末)已知△ABC的三个内角三条边长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三角形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三角形判定方法判断即可解答.
    【详解】解:甲与△ABC不符合两边对应相等,且夹角相等,
    ∴甲和已知三角形不全等;
    乙与△ABC符合两边对应相等,且夹角相等,
    ∴根据SAS可判定乙和与△ABC全等;
    丙与△ABC符合两角对应相等,且其中一角的对边相等,
    ∴根据AAS可判定丙和与△ABC全等.
    故选:B.
    【变式4-3】(23-24八年级·河北保定·期末)(1)阅读下题及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一点,E是AD上一点,EB=EC,∠ABE=∠ACE.
    求证:∠BAE=∠CAE.
    证明:在△AEB和△AEC中,
    因为EB=EC,∠ABE=∠ACE,AE=AE,
    所以△AEB≌△AEC………………第一步
    所以∠BAE=∠CAE………………第二步
    上面的证明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每一步推理的依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证明过程.
    (2)如果两个锐角三角形的两组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不正确;错在第一步,详见解析;(2)全等,详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根据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可知第一步错误,证明时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可逐步推得AB=AC,再根据“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即可;
    (2)先写出已知,求证与证明,“已知,在锐角三角形ABC和锐角三角形A'B'C'中,AB=A'B',AC=A'C',∠C=∠C'.求证:△ABC≌△A'B'C'.”过点A作AD⊥BC于点D,过点A'作A'D'⊥B'C'于点D',先根据“角角边”证明△ACD≌△A'C'D',得到AD=A'D',再根据“HL”定理证明Rt△ABD≌Rt△A'B'D',得到∠B=∠B',最后由“ 角角边”即可证得结果.
    【详解】(1)不正确;错在第一步.
    证明:在△BEC中,∵BE=CE,
    ∴∠EBC=∠ECB,
    ∵∠ABE=∠ACE,
    ∴∠ABC=∠ACB,
    ∴AB=AC,
    在△AEB和△AEC中,
    ∴△AEB≌△AEC(SSS),
    ∴∠BAE=∠CAE;
    (2)全等.理由如下:
    已知: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和锐角三角形A'B'C'中,
    AB=A'B',AC=A'C',∠C=∠C'.
    求证:△ABC≌△A'B'C'.
    证明:过点A作AD⊥BC于点D,过点A'作A'D'⊥B'C'于点D',
    ∴∠ADC=∠A'D'C'=∠ADB=∠A'D'B'=90°,
    在△ACD和△A'C'D'中,
    ∵∠C=∠C'∠ADC=∠A'D'C'AC=A'C',
    ∴△ACD≌△A'C'D'(AAS),
    ∴AD=A'D',
    在Rt△ABD和Rt△A'B'D'中,
    ∵AB=A'B'AD=A'D',
    ∴Rt△ABD≌Rt△A'B'D'(HL),
    ∴∠B=∠B',
    在△ABC和△A'B'C'中,
    ∵∠C=∠C'∠B=∠B'AC=A'C',
    ∴△ABC≌△A'B'C'(AAS).
    【题型5 多次证全等求解或证明结论】
    【例5】(23-24八年级·黑龙江哈尔滨·期末)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且AD⊥BC
    (1)如图1,求证:AB=AC;
    (2)如图2,∠ABC=30°,点E在AD上,连接CE并延长交AB于点F,BG交CA的延长线于点G,且∠ABG=∠ACF,连接FG.
    ①求证:∠AFG=∠AFC;
    ②若S△ABG:S△ACF=2:3,且AG=2,求AC的长.
    【答案】(1)见解析
    (2)①证明见解析②6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
    (1)用ASA证明△ABD≌△ACD,即得AB=AC;
    (2)①证明△BAG≌△CAE可得AG=AE,再用ASA证明△FAG≌△FAE,即得∠AFG=∠AFC;②过F作FK⊥AG于K,由S△ABG:S△ACF=2:3,可得S△CAE:S△ACF=2:3,S△FAE:S△ACF=1:3,而△FAG≌△FAE,S△FAG:S△ACF=1:3,即得AG:AC=1:3,根据AG=2,可求AC=6.
    【详解】(1)证明:∵AD是△ABC的角平分线,
    ∴∠BAD=∠CAD,
    ∵AD⊥BC,
    ∴∠ADB=∠ADC,
    在△ABD和△ACD中,
    ∠BAD=∠CADAD=AD∠ADB=∠ADC,
    ∴△ABD≌△ACDASA,
    ∴AB=AC;
    (2)①∵AB=AC,∠ABC=30°,AD⊥BC,
    ∴∠BAD=∠CAD=60°,
    ∴∠BAG=60°=∠CAD,
    在△BAG和△CAE中,
    ∠BAG=∠CAEAB=AC∠ABG=∠ACE,
    ∴△BAG≌△CAEASA,
    ∴AG=AE,
    在△FAG和△FAE中,
    AG=AE∠GAF=∠EAFAF=AF,
    ∴△FAG≌△FAEASA,
    ∴∠AFG=∠AFC;
    ②过F作FK⊥AG于K,如图:

    由①知:△BAG≌△CAE,
    ∵S△ABG:S△ACF=2:3,
    ∴S△CAE:S△ACF=2:3,
    ∴S△FAE:S△ACF=1:3,
    由①知:△FAG≌△FAE,
    ∴S△FAG:S△ACF=1:3,
    ∴12AG⋅FK:12AC⋅FK=1:3,
    ∴AG:AC=1:3,
    ∵AG=2,
    ∴AC=6.
    【变式5-1】(23-24八年级·河南洛阳·期末)已知:如图,AB=AC,BD=CE,CD与BE相交于点O,连接OA.
    证明:
    (1)OC=OB;
    (2)OA平分∠CAB.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对等角,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
    (1)根据AB=AC,BD=CE,得AE=AD,推出△ADC≌△AEB,则∠ACD=∠ABE,根据AB=AC,则∠ACB=∠ABC,则∠OCB=∠OBC,即可得OC=OB;
    (2)由(1)得OC=OB,∠ACD=∠ABE,AB=AC,推出△ACO≌△ABO,则∠CAO=∠BAO,即可.
    【详解】(1)证明如下:
    ∵AB=AC,BD=CE,
    ∴AE+CE=AD+BD,
    ∴AE=AD,
    在△ADC和△AEB,
    AC=AB∠CAB=∠BACAE=AD,
    ∴△ADC≌△AEB,
    ∴∠ACD=∠ABE,
    ∵AB=AC,
    ∴∠ACB=∠ABC,
    ∴∠OCB=∠OBC,
    ∴OC=OB.
    (2)证明:∵OC=OB∠ACD=∠ABEAC=AB,
    ∴△ACO≌△ABO,
    ∴∠CAO=∠BAO,
    即OA平分∠CAB.
    【变式5-2】(23-24八年级·广西百色·期末)如图,已知,AD⊥BD于点D,CB⊥BD于点B,AB=CD.
    (1)求证:AD=CB;
    (2)连接AC交BD于点O,试判断OA与O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
    (2)OA=OC,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关判定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根据HL证明Rt△ABD≌RtCDB,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AD=CB;
    (2)根据AAS证明△AOD≌△COB,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OA=OC.
    【详解】(1)证明:如图所示,
    ∵AD⊥BD,CB⊥BD
    ∴∠1=∠2=90°
    在Rt△ABD和Rt△CDB中,
    AB=CDBD=DB,
    ∴Rt△ABD≌Rt△CDBHL
    ∴AD=CB;
    (2)解:OA=OC
    理由如下:
    如图,
    在△AOD和△COB中,
    ∠3=∠4∠1=∠2AD=CB,
    ∴△AOD≌△COBAAS,
    ∴OA=OC.
    【变式5-3】(23-24八年级·重庆·期末)如图1,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在BC上,点E在AB上,CE,AD交于点F,CG⊥AD于点G,延长CG交AB于点H,∠HCE=30°.
    (1)求证:AE=BD.
    (2)如图2,连接BF,若BF⊥CE,求证:点F是AG的中点.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由ASA可证△CAE≌△ABD,可得AE=BD;
    (2)延长BF交AC于点Q,由ASA可证△ABQ≌△BCH,可得AQ=BH,由AAS可证△CFQ≌△AGH,可得AG=CF=2FG,可得结论.
    【详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C,∠BAC=∠ABC=∠ACB=60°,
    ∵CG⊥AD,∠HCE=30°,
    ∴CF=2FG,∠CFG=60°,
    ∴∠CAF+∠ACF=∠CAF+∠BAD,
    ∴∠ACF=∠BAD,
    在△CAE和△ABD中,
    ∠ACE=∠BADAC=AB∠BAC=∠ABC=60°,
    ∴△CAE≌△ABDASA,
    ∴AE=BD;
    (2)如图,延长BF交AC于点Q,
    ∵BF⊥CE,∠ECH=30°,
    ∴∠FBC+∠BCG=60°,
    ∵∠ABF+∠FBC=∠ABC=60°,
    ∴∠ABF=∠BCG,
    在△ABQ和△BCH中,
    ∠ABF=∠BCGAB=BC∠BAC=∠ABC,
    ∴△ABQ≌△BCHASA,
    ∴AQ=BH,
    ∴AB−BH=AC−AQ,
    ∴AH=CQ,
    在△CFQ和△AGH中,
    ∠CFQ=∠AGH=90°∠ACF=∠HAGCQ=AH,
    ∴△CFQ≌△AGHAAS,
    ∴AG=CF,
    ∴AG=2FG,
    ∴点F是AG的中点.
    【题型6 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确定线段之间的关系】
    【例6】(23-24八年级·江西南昌·期末)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
    (1)若AB=AC+CD,求证:∠ACB=2∠B;
    (2)当∠ACB=2∠B时,AC+CD与AB的数量关系如何?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见解析
    (2)AB=AC+CD,理由见解析
    【分析】(1)延长AC至E,使CE=CD,连接DE,运用SAS证明△BAD≌△EAD,可得结论;
    (2)在AC的延长线上取点F,使CF=CD,连接DF,根据AAS推导△BAD≌△FAD得到结论.
    【详解】(1)证明:延长AC至E,使CE=CD,连接DE.
    ∵AB=AC+CD,
    ∴AB=AE.
    ∵AD平分∠BAC,
    ∴∠BAD=∠EAD.
    在△BAD与△EAD中,
    AB=AE∠BAD=∠EADAD=AD,
    ∴△BAD≌△EAD.
    ∴∠B=∠E.
    ∵CD=CE,
    ∴∠CDE=∠E.
    ∵∠ACB=∠CDE+∠E,
    ∴∠ACB=2∠E=2∠B.
    (2)解:AB=AC+CD.
    理由:在AC的延长线上取点F,使CF=CD,连接DF.
    ∴∠CDF=∠F,
    又∵∠ACB=∠CDF+∠F,
    ∴∠ACB=2∠F.
    ∵∠ACB=2∠B,
    ∴∠B=∠F.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BAD=∠CAD,
    在△BAD与△FAD中,
    ∠B=∠F∠BAD=∠CADAD=AD,
    ∴△BAD≌△FAD.
    ∴AB=AF=AC+CF=AC+CD.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
    【变式6-1】(23-24八年级·广东潮州·阶段练习)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
    ①△ADC≌△CEB;
    ②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AD=5,BE=2,求线段DE的长.
    【答案】(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
    (2)3.
    【分析】(1)①由已知推出∠ADC=∠BEC=90°,因为∠ACD+∠BCE=90°,∠DAC+∠ACD=90°,推出∠DAC=∠BCE,根据AAS即可得到答案;
    ②由①得到AD=CE,CD=BE,即可求出答案;
    (2)与(1)证法类似可证出∠ACD=∠EBC,能推出△ADC≌△CEB,得到AD=CE,CD=BE,代入已知即可得到答案,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同角的余角相等,垂直的定义,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①证明:∵AD⊥DE,BE⊥DE,
    ∴∠ADC=∠BEC=90°,
    ∵∠ACB=90°,
    ∴∠ACD+∠BCE=90°,∠DAC+∠ACD=90°,
    ∴∠DAC=∠BCE,
    在△ADC和△CEB中,
    ∠CDA=∠BEC∠DAC=∠ECBAC=BC,
    ∴△ADC≌△CEBAAS;
    ②证明:由(1)知:△ADC≌△CEB,
    ∴AD=CE,CD=BE,
    ∵DC+CE=DE,
    ∴AD+BE=DE;
    (2)证明:∵BE⊥EC,AD⊥CE,
    ∴∠ADC=∠BEC=90°,
    ∴∠EBC+∠ECB=90°,
    ∵∠ACB=90°,
    ∴∠ECB+∠ACE=90°,
    ∴∠ACD=∠EBC,
    在△ADC和△CEB中,
    ∠ACD=∠BEC∠ADC=∠BECAC=BC,
    ∴△ADC≌△CEBAAS,
    ∴AD=CE,CD=BE,
    ∴DE=EC−CD=AD−BE=5−2=3.
    【变式6-2】(23-24八年级·重庆·期末)如图,在Rt△ABC中,∠ACB=90°,BC
    (1)如图1,若∠BAC=40°,且BF=BE,求∠CFE的度数;
    (2)如图2,若DE=AC,求证:AB=BF+EF.
    【答案】(1)70°
    (2)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探究线段间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
    (1)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BE=∠A=40°,∠CBD=∠ACB=9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得∠E=25°,∠D=45°,进而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解即可;
    (2)先求得∠BCD=∠D=45°,在AB上截取BG=BF,连接GF、GC,分别证明△GBC≌△FBDSAS和△AGC≌△EFDSAS得到AG=EF,进而可得结论.
    【详解】(1)解:∵DE∥AC,∠A=40°,∠ACB=90°,
    ∴∠ABE=∠A=40°,∠CBD=∠ACB=90°,
    ∵BF⊥AB,
    ∴∠ABF=90°,
    ∴∠EBF=130°,
    ∵BF=BE,
    ∴∠E=12180°−∠EBF=25°,
    ∵BD=BC,
    ∴∠D=12180°−∠CBD=45°,
    ∴∠CFE=∠E+∠D=25°+45°=70°;
    (2)证明:∵∠ACB=90°,DE∥AC,
    ∴∠CBD=∠ACB=90°,
    ∵BD=BC,
    ∴∠BCD=∠D=45°,
    如图,在AB上截取BG=BF,连接GF、GC,

    ∵BF⊥AB,
    ∴∠GBC+∠CBF=90°,
    ∵∠CBD=∠CBF+∠FBD=90°,
    ∴∠GBC=∠FBD,
    在△GBC和△FBD中,
    BG=BF∠GBC=∠FBDBC=BD,
    ∴△GBC≌△FBDSAS,
    ∴∠D=∠BCG=45°,DF=GC,
    ∴∠ACG=45°=∠D,
    在△AGC和△EFD中,
    GC=DF∠ACG=∠DAC=DE,
    ∴△AGC≌△EFDSAS,
    ∴AG=EF,
    ∴AB=AG+BG=EF+BF,
    ∴AB=BF+EF.
    【变式6-3】(23-24八年级·重庆·期末)在△ABC中,∠ACB和∠CAB的角平分线CE、AD相交于点G.
    (1)若∠B=50°,求∠AGC的度数;
    (2)延长CE至点N,过点N作BC的平行线NM交AB于点M,若EG=EM,求证:AC=AE+EN.
    【答案】(1)∠AGC=115°;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
    (2)在AC上截取AH=AE,连接HG,证明△AHG≌△AEGSSS,△HCG≌△ENMAAS,再根据性质即可求证;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解:∵∠B=50°,
    ∴∠BAC+∠ACB=180°−∠B=130°,
    ∵∠ACB和∠CAB的角平分线CE、AD相交于点G,
    ∴∠GAC=12∠BAC,∠ACG=12∠ACB,
    ∴∠GAC+∠ACG=12(∠BAC+∠ACB)=65°,
    ∴∠AGC=180°−∠GAC+∠ACG=115°;
    (2)证明:如图,在AC上截取AH=AE,连接HG,
    ∵AD平分∠HAE,
    ∴AG垂直平分HE,
    ∴HG=EG,
    ∵EM=EG,
    ∴HG=EM,
    又∵AG=AG,
    ∴△AHG≌△AEGSSS,
    ∴∠AHG=∠AEG,
    ∴∠CHG=∠NEM,
    又∵MN∥BC,
    ∴∠N=∠ECB,
    ∵CE平分∠ACB,
    ∴∠ACE=∠ECB,
    ∴∠ACE=∠N,
    ∴△HCG≌△ENMAAS,
    ∴HC=EN,
    ∵AC=AH+HC,
    ∴AC=AE+EN.
    【题型7 全等三角形的动态问题】
    【例7】(23-24八年级·湖南郴州·期中)如图,已知△ABC中,∠B=∠C,AB=8厘米,BC=6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以每秒a厘米的速度由C点向A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0≤t<3).

    (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C的长度.
    (2)若点P、Q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3)若点P、Q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a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
    【答案】(1)6−2t
    (2)是,理由见解析
    (3)当a= 83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直接根据时间和速度表示PC的长;
    (2)根据SAS证明△CQP≌△BPD即可;
    (3)因为点P、Q的运动速度不相等,所以PB≠CQ,那么PB只能与PC相等,则PB=PC=3,CQ=BD=4,得2t=3,at=4,解出即可.
    【详解】(1)解:由题意得:PB=2t,
    则PC=6−2t;
    (2)解:△CQP≌△BPD,理由如下:
    当t=1时,由题意得:a=2,PB=CQ=2,
    ∴PC=6−2=4,
    ∵∠B=∠C,
    ∴AC=AB=8,
    ∵D是AB的中点,
    ∴BD=12AB=4,
    ∴BD=PC=4,
    在△CQP和△BPD中,
    ∵PC=BD∠C=∠BCQ=PB,
    ∴△CQP≌△BPD(SAS);
    (3)解:∵点P、Q的运动速度不相等,
    ∴PB≠CQ,
    当△BPD与△CQP全等,且∠B=∠C,
    ∴BP=PC=3,CQ=BD=4,
    ∵BP=2t=3,CQ=at=4,
    ∴t= 32,
    ∴32 a=4,a= 83,
    ∴当a= 83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
    【变式7-1】(23-24八年级·广东潮州·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0cm,点E在线段AD上,且AE=6cm,动点P在线段AB上,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C上.以v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当△EAP与△PBQ全等时,v的值为( )
    A.2B.4C.4或65D.2或125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并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及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当△EAP与△PBQ全等时,有两种情况:①当EA=PB时,△APE≌△BQP,②当AP=BP时,△AEP≌△BQP,分别按照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求解即可.
    【详解】解:当△EAP与△PBQ全等时,有两种情况:
    ①当EA=PB时,△APE≌△BQP(SAS),
    ∵AB=10cm,AE=6cm,
    ∴BP=AE=6cm,AP=4cm,
    ∴BQ=AP=4cm;
    ∵动点P在线段AB上,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
    ∴点P和点Q的运动时间为:4÷2=2s,
    ∴v=4÷2=2cm/s;
    ②当AP=BP时,△AEP≌△BQP(SAS),
    ∵AB=10cm,AE=6cm,
    ∴AP=BP=5cm,BQ=AE=6cm,
    ∵5÷2=2.5s,
    ∴2.5v=6,
    ∴v=125⋅
    综上,v的值为2或125.
    故选:D.
    【变式7-2】(23-24八年级·湖南郴州·期中)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3cm,延长BC到点E,使CE=1cm,连接DE,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AB→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PBC和△DCE全等时,t的值为 .
    【答案】2或7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要考虑到点P的两种情况,牢记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根据由点P的运动情况可知,△PBC和△DCE全等分以下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上运动时,②当点P在CD上运动时,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建立关于t等式求解,即可解题.
    【详解】解:由点P的运动情况可知,△PBC和△DCE全等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当点P在AB上运动时,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3cm,
    ∴ BC=CD=AB=3cm,∠B=∠BCD=90°,
    ∴∠DCE=90°,
    要△PBC和△DCE全等,
    即PB=CE,
    ∵ CE=1cm,
    ∴ 3−t=1,解得t=2;
    ②当点P在CD上运动时,
    要△PBC和△DCE全等,
    即PC=CE,
    ∵ CE=1cm,
    ∴ t−6=1,解得t=7;
    综上所述,t的值为2或7.
    故答案为:2或7.
    【变式7-3】(23-24八年级·河南郑州·期末)如图,在△ABC中,AD为高线,AC=18.点E为AC上一点,CE=12AE,连接BE,交AD于点O,若△BDO≌△ADC.

    (1)猜想线段BO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2)若动点Q从点A出发沿射线AE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当点Q在线段AE上时,是否存在t的值,使得△BOQ的面积为27?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动点P从点O出发沿线段O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点F是直线BC上一点,且CF=AO,当△AOP与△FCQ全等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
    【答案】(1)BO⊥AC,证明见解析
    (2)①存在t的值,理由见解析,t=32;②t的值为92或94
    【分析】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1)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BD=∠CAD,由余角的性质可得∠AEO=∠ODB=90°,即可求解;
    (2)①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O=AC=18,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解;
    ②分两种情况讨论,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列出等式,即可求解.
    【详解】(1)解:BO⊥AC,理由如下:
    在△ABC中,AD为高,
    ∴∠ODB=90°,
    又∵△BDO≌△ADC,
    ∴∠OBD=∠CAD,
    ∵∠OBD=∠CAD,∠BOD=∠AOE,
    ∴∠AEO=∠ODB=90°,
    ∴BO⊥AC;
    (2)解:①存在t的值,使得△BOQ的面积为27,理由如下:
    ∵△BDO≌△ADC,AC=18,
    ∴BO=AC=18,
    ∵CE=12AE,
    ∴AE=12,CE=6,

    由(1)可知,∠BEC=90°,
    ∴BE⊥AC,
    ∵Q在线段AE上,
    ∴SΔBOQ=12BO×QE=12×18×(12−6t)=27,
    解得:t=32;
    ②∵△BDO≌△ADC,
    ∴∠BOD=∠ACD,
    a、当点F在线段BC延长线上时,如图3,

    ∵∠BOD=∠ACD,
    ∴∠AOP=∠QCF,
    ∵AO=CF,
    ∴当OP=CQ时,△AOP≌△FCQSAS,
    此时,2t=18−6t,
    解得:t=94;
    b、当点F在线段BC上时,如图4,
    ∵∠BOD=∠ACD,
    ∴∠AOP=∠FCQ,
    ∵AO=CF,
    ∴当OP=CQ时,△AOP≌△FCQSAS,
    此时,2t=6t−18,
    解得:t=92;
    综上所述,当△AOP与△FCQ全等时,t的值为92或94.
    【题型8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例8】(23-24八年级·贵州铜仁·期末)某同学根据数学知识原理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一个测量工具----拐尺,其中O为AB的中点,CA⊥AB,BD⊥AB,CA=BD,现要测量一透明隔离房间的深度,如何使用此测量工具,说明理由.
    【答案】理由见解析.
    【分析】使AC与房间内壁在一条直线上,且C与一端点接触,然后人在BD的延长线上移动至F,使F、O、E三点正好在一条直线上,记下F点,这时量出DF长,即为房间深度CE.通过证△EAO≌△FBO,可得BF=AE,则BF-BD=AE-AC,即DF=CE.
    【详解】解:如图,使AC与房间内壁在一条直线上,且C与一端点接触,然后人在BD的延长线上移动至F,使F,O,E三点正好在一条直线上,记下F点,这时量出DF长,即为房间深度CE.理由如下:由∠A=∠B=90°,OA=OB,∠EOA=∠FOB,
    ∴△EAO≌△FBO,
    得BF=AE,
    则BF-BD=AE-AC,即DF=CE.
    【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应用. 解题关键点:构造全等三角形.
    【变式8-1】(23-24八年级·陕西西安·期中)如图,小刚站在河边的点A处,在河对面(小刚的正北方向)的点B处有一电线塔,他想知道电线塔离他有多远,于是他向正西方向走了20步到达一棵树C处,接着再向前走了20步到达D处,然后他左转90°直行,从点D处开始计步,当小刚看到电线塔、树与自己现处的位置E在一条直线时,他恰好走了74步,并且小刚一步大约0.5米.由此小刚估计出了在点A处时他与电线塔的距离,请问他的做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求出在点A处时他与电线塔的距离;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答案】合理,37米
    【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根据AAS可得出△ABC≌△DEC,由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AB=DE,故可求解.
    【详解】解:合理,理由如下:
    根据题意,得AC=DC.
    在△ABC和△DEC中,
    ∠A=∠DAC=DC∠ACB=∠DCE
    ∴△ABC≌△DECASA.
    ∴AB=DE.
    又∵小刚走完DE用了74步,一步大约0.5米,
    ∴AB=DE=74×0.5=37(米).
    ∴小刚在点A处时他与电线塔的距离为37米.
    【变式8-2】(23-24八年级·陕西西安·期末)小乐与朋友们周末去游乐园乘坐海盗船游玩,想了解海盗船摆动到最高点位置时的高度.如图,当静止时海盗船位于铅垂线BD上,转轴B到地面的距离BD=10m,在乘坐的过程中,当海盗船静止在点A处时,AC⊥BD,此时测得点A到铅垂线BD的距离AC=5m,当船头从A处摆动到A'处时发现船头处在最高位置处,此时,A'B⊥AB.求点A'到地面的距离.
    【答案】5m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性质,过点A'作A'F⊥BD于点F,利用AAS证明△ACB≌△BFA',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BF=AC=5m,进而可求出FD的值,FD即点A'到地面的距离.
    【详解】解:如图,过点A'作A'F⊥BD于点F,
    ∵A'B⊥AB,AC⊥BD,
    ∴∠FBA'+∠FBA=∠CAB+∠FBA,
    ∴∠FBA'=∠CAB,
    ∴∠BFA'=∠ACB∠FBA'=∠CABBA'=BA,
    ∴△ACB≌△BFA'AAS,
    ∴BF=AC=5m,
    ∴FD=BD−BF=10−5=5m,
    ∴FD即点A'到地面的距离为5m.
    【变式8-3】(23-24八年级·河南郑州·期末)茗阳阁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茶韵路一号,建成于2007年4月29日,是信阳新建的城市文化与形象的代表建筑之一.设A,B两点分别为茗阳阁底座的两端(其中A,B两点均在地面上).因为A,B两点间的实际距离无法直接测量,某学习小组分别设计出了如下两种方案:甲:如图1,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点A,B的点O,连接AO并延长到点C,连接BO并延长到点D,使CO=AO,DO=BO,连接DC,测出DC的长即可.乙:如图2,先确定直线AB,过点B作BD⊥AB,在点D处用测角仪确定∠1=∠2,射线DC交直线AB于点C,最后测量BC的长即可得线段AB的长.
    (1)请用所学知识论证甲、乙两种方案的合理性;
    (2)如果让你参与测量,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案?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甲方案作出的是全等三角形,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测量的,所以是可行的;乙方案作出的也是全等三角形,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测量的,所以也是可行的;
    (2)选甲方案,使用工具操作容易;乙方案使用工具操作相对不容易,A,B间可视性未知.
    【详解】(1)甲方案:
    在△ABO与△CDO中,
    OA=OC∠AOB=∠CODOB=OD,
    ∴△ABO≌△CDOSAS,
    ∴AB=CD,
    乙方案
    ∵BD⊥AB,
    ∴∠ABD=∠ABC=90°,
    在△DBA与△DBC中,
    ∠DBA=∠DBCDB=DB∠1=∠2,
    ∴△DBA≌△DBCASA,
    ∴AB=CB.
    (2)选甲种方案,理由:使用工具简单,只需要测量长度的刻度尺,容易操作;乙种方案使用工具需要测量长度的刻度尺和测量角度的测角仪,不容易操作,A,B间是否具备可视性.
    相关试卷

    人教版(2024)13.1.1 轴对称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a href="/sx/tb_c10267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3.1.1 轴对称综合训练题</a>,共48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13.1.1 轴对称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sx/tb_c10267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3.1.1 轴对称课堂检测</a>,共39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sx/tb_c1024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精练</a>,共45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专题12.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探索篇)【八大题型】(学生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