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语文 第三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151361/0-172598542873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六年级语文上册 大单元整体教学同步备课系列(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分层作业+学习任务单)2024统编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六上语文 第三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展开这是一份六上语文 第三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共2页。
第3课 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复习背诵1.背诵《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学习古诗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品读诗句,体会情感。学习任务二:自主学习,了解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 代诗人 在西湖边似醉非醉时写下的一首诗,四句诗分别描绘了 、 、 、 这样四个场景。 学习任务三:精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变化之快。想象画面,品读诗句,这首诗描绘了几幅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对比阅读:比较《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的异同。相同点: 不同点: 学习任务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好处在哪儿? 2.这首诗除了运用比喻,还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读古诗,体会作者“醉书”是喝醉了随意写的古诗吗?结合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学习任务二: 1.宋 苏轼 黑云翻墨图、白雨跳珠图、风来雨走图、水天一色图学习任务三:精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变化之快。这首诗描绘了四幅画面,分别是黑云翻墨图、白雨跳珠图、风来雨走图、水天一色图。示例: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2.①相同之处:都写了西湖雨景,都用了比喻。②不同之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先雨后晴,《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先晴后雨:前者是以景喻景,后者是以人喻景。 学习任务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好处在哪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翻墨”与“跳珠”的比喻新颖而生动,绘色绘声绘形,极为传神。2.这首诗除了运用比喻,还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还有对偶的修辞手法。——“黑云”对“白雨”,“翻墨”对“跳珠”,“未遮山”对“乱入船”。)3.读古诗,体会作者“醉书”是喝醉了随意写的古诗吗?结合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六二十七日这一天,苏轼站在望湖楼上看着眼前这变幻莫测的西湖雨景,醉于酒,更醉于景,苏轼不禁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