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6073238/0-172381749341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6073238/0-172381749344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6073238/0-172381749353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第5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综合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第5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课后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第5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5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6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练习(含解析)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第5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第5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共12页。
交通与社会变迁一、选择题1.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有着极大的声誉,关于郑和的祠堂、庙宇等当地纪念物,至今犹存。而美洲目前尚没有发现当地人为哥伦布修建的具有类似意义的纪念物。这反映出 ( )A.两者航海的不同目的导致了不同结果B.郑和下西洋意义远大于美洲的发现C.东南亚人民的文明程度高于美洲地区D.美洲人没有认识到欧洲文明的先进2.下图反映的是1923—1934年中国普通汽车及公共汽车数量的增长情况。其主要说明了( )A.汽车已成为主要交通工具B.广大民众的收入大幅提高C.交通近代化程度有所提高D.国民追逐时尚成为新潮流3.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1904年世博会在美国举办,向观众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是(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B.富尔顿的汽船C.福特的汽车 D.莱特兄弟的飞机4.下面是根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制的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电汽车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B.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C.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D.轨道交通因价格低廉吸引了市民乘坐5.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不热衷于海外探险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强大的武装力量6.元朝政府在西藏地区设置了30多处驿站,将其周边藏民编为“站户”,驿站日常用度由“站户”供应,驿站官员专责税收和赈济贫困“站户”。藏区驿站的设置( )A.扩大了元朝疆域面积 B.强化了西藏地方管理C.增加了藏民劳动收入 D.限制了藏民人身自由7.秦朝建立后,修建了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 )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8.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 )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9.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由此推断,京张铁路的修筑 ( )A.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 B.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C.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D.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流与巩固边防10.1908年,福特T型汽车面世时,每辆售价是850美元;到1916年,每辆价格降至350美元,而到1925年只卖到240美元一辆。导致福特T型汽车价格下降的原因是 ( )A.资本家的购买力降低了 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C.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 D.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11.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次进行持续的、有动力、可操作的载人飞行,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此次飞行 ( )A.尝试了蒸汽机的新应用 B.加速了内燃机的使用C.开创了人类立体交通的时代 D.是石油工业发展的结果12.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 ( )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 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C.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 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交通工具变迁情况:上表能够反映我国交通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交通与社会变迁一、选择题1.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有着极大的声誉,关于郑和的祠堂、庙宇等当地纪念物,至今犹存。而美洲目前尚没有发现当地人为哥伦布修建的具有类似意义的纪念物。这反映出 ( )A.两者航海的不同目的导致了不同结果B.郑和下西洋意义远大于美洲的发现C.东南亚人民的文明程度高于美洲地区D.美洲人没有认识到欧洲文明的先进解析郑和和平友好的交往促进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而哥伦布之后的殖民掠夺给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导致两地出现不同的态度,故选A项。2.下图反映的是1923—1934年中国普通汽车及公共汽车数量的增长情况。其主要说明了( )A.汽车已成为主要交通工具B.广大民众的收入大幅提高C.交通近代化程度有所提高D.国民追逐时尚成为新潮流解析1923—1934年中国普通汽车及公共汽车数量的增长说明近代化交通工具的改善和发展,故选C项。材料中1923—1934年中国普通汽车及公共汽车数量的增长情况,无法说明汽车已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广大民众的收入大幅提高、国民对时尚的追求成为潮流,A、B、D三项错误。3.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1904年世博会在美国举办,向观众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是(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B.富尔顿的汽船C.福特的汽车 D.莱特兄弟的飞机解析1904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故D项正确。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故A项错误;富尔顿的汽船也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故B项错误;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1904年还未出现福特的汽车,故C项错误。4.下面是根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制的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电汽车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B.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C.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D.轨道交通因价格低廉吸引了市民乘坐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主要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了方便,故选C项。5.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不热衷于海外探险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强大的武装力量解析首先要理解梁启超的困惑,西方新航路的开辟为何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远航事业蒸蒸日上,而中国郑和下西洋之后远洋航行却逐渐衰落。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基础的根本区别,一个是封建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对外贸易基本上都是一种贡赐贸易;一个是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故答案为B项。6.元朝政府在西藏地区设置了30多处驿站,将其周边藏民编为“站户”,驿站日常用度由“站户”供应,驿站官员专责税收和赈济贫困“站户”。藏区驿站的设置( )A.扩大了元朝疆域面积 B.强化了西藏地方管理C.增加了藏民劳动收入 D.限制了藏民人身自由解析材料中元朝政府在西藏地区设置了30多处驿站并将周边藏民编为“站户”,设立专门的官员征发税收和赈济贫困“站户”,由此可见藏区驿站的设置强化了西藏地方管理,故选B项。7.秦朝建立后,修建了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 )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所修建的通向各个方向的交通网络,客观上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故选C项。8.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 )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解析:在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探索新航路的同时,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坚信地圆说,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也一定能到达亚洲的中国和印度。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了陆地,他以为那里就是印度,故选C项。9.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由此推断,京张铁路的修筑 ( )A.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 B.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C.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D.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流与巩固边防解析:从“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可以看出,京张铁路的修筑不仅促进了经济交流,还起到巩固边防的作用,故选D项;据题中所述不能得出“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的结论,排除A项;题中并未涉及中国铁路建设的高潮,排除B项;题中只涉及了京张铁路的作用,没有谈及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排除C项。10.1908年,福特T型汽车面世时,每辆售价是850美元;到1916年,每辆价格降至350美元,而到1925年只卖到240美元一辆。导致福特T型汽车价格下降的原因是 ( )A.资本家的购买力降低了 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C.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 D.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解析:结合所学可知,T型车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由于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福特T型汽车的成本逐步降低,因此价格下降,故C项正确。A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项是现象,不是原因,应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选C项。11.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次进行持续的、有动力、可操作的载人飞行,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此次飞行 ( )A.尝试了蒸汽机的新应用 B.加速了内燃机的使用C.开创了人类立体交通的时代 D.是石油工业发展的结果解析:材料中莱特兄弟的载人飞行工具是以内燃机作为动力,而不是蒸汽机,也不能加速内燃机的使用,所以排除A、B两项;飞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所以D项因果关系颠倒,排除;载人飞行工具使人类交通进入航空时代,因此答案为C项。12.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 ( )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 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C.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 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解析:近代以来,西风东渐,海关试办邮政既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又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是海关试办邮政而不是关税,排除A项;“建立”的说法不对,可以说中国近代邮政由此发端,排除B项;材料是试办邮政而不是中国近代外交,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交通工具变迁情况:上表能够反映我国交通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趋势:交通工具技术不断改进,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说明: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时间,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交通工具种类(或技术、或体系)单一(或技术落后、或体系不完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行需求增加;科技不断进步,制造业、筑路技术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人员流动性不断增强,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政府更加重视民生,不断提高管理职能,服务于民;经济全球化,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等。项目运营线路运营车辆运营线路长度全年客运总量公共电汽车881条24 131辆19 299千米33.3亿人次轨道交通22条5 210辆609千米37.8亿人次年代主要交通工具20世纪50年代主要靠步行、独轮车或牛马车;人力、畜力是主力。1950年,中国民用航空正式开航。它是十足的“新鲜事物”,当时坐飞机前,乘客都要先过秤,体重合格才能坐飞机——因为飞机小,载重能力有限,如果乘客太胖,飞机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20世纪60年代公交车并不普及,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紧张,公交车顶有一个大的煤气包。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建成通车,全长23.6千米,属于战备工程,不对公众开放20世纪70年代中国有“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省吃俭用才买得起,而且当时购买自行车得凭票。20世纪7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20世纪80年代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公交车开始普及全国;北京出租车黄色“面的”流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20世纪90年代公交车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飞机还是个新鲜事物,线路和航班次数都很少21世纪初叶私家车普遍,品牌众多,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出租车更新换代,混合动力、无障碍出租车上路;建设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的新型交通体系;火车、高铁、地铁、轮船、飞机成为国人常见的出行方式;新能源车辆加快推广项目运营线路运营车辆运营线路长度全年客运总量公共电汽车881条24 131辆19 299千米33.3亿人次轨道交通22条5 210辆609千米37.8亿人次年代主要交通工具20世纪50年代主要靠步行、独轮车或牛马车;人力、畜力是主力。1950年,中国民用航空正式开航。它是十足的“新鲜事物”,当时坐飞机前,乘客都要先过秤,体重合格才能坐飞机——因为飞机小,载重能力有限,如果乘客太胖,飞机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20世纪60年代公交车并不普及,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紧张,公交车顶有一个大的煤气包。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建成通车,全长23.6千米,属于战备工程,不对公众开放20世纪70年代中国有“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省吃俭用才买得起,而且当时购买自行车得凭票。20世纪7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20世纪80年代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公交车开始普及全国;北京出租车黄色“面的”流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20世纪90年代公交车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飞机还是个新鲜事物,线路和航班次数都很少21世纪初叶私家车普遍,品牌众多,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出租车更新换代,混合动力、无障碍出租车上路;建设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的新型交通体系;火车、高铁、地铁、轮船、飞机成为国人常见的出行方式;新能源车辆加快推广
交通与社会变迁一、选择题1.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有着极大的声誉,关于郑和的祠堂、庙宇等当地纪念物,至今犹存。而美洲目前尚没有发现当地人为哥伦布修建的具有类似意义的纪念物。这反映出 ( )A.两者航海的不同目的导致了不同结果B.郑和下西洋意义远大于美洲的发现C.东南亚人民的文明程度高于美洲地区D.美洲人没有认识到欧洲文明的先进2.下图反映的是1923—1934年中国普通汽车及公共汽车数量的增长情况。其主要说明了( )A.汽车已成为主要交通工具B.广大民众的收入大幅提高C.交通近代化程度有所提高D.国民追逐时尚成为新潮流3.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1904年世博会在美国举办,向观众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是(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B.富尔顿的汽船C.福特的汽车 D.莱特兄弟的飞机4.下面是根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制的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电汽车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B.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C.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D.轨道交通因价格低廉吸引了市民乘坐5.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不热衷于海外探险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强大的武装力量6.元朝政府在西藏地区设置了30多处驿站,将其周边藏民编为“站户”,驿站日常用度由“站户”供应,驿站官员专责税收和赈济贫困“站户”。藏区驿站的设置( )A.扩大了元朝疆域面积 B.强化了西藏地方管理C.增加了藏民劳动收入 D.限制了藏民人身自由7.秦朝建立后,修建了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 )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8.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 )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9.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由此推断,京张铁路的修筑 ( )A.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 B.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C.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D.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流与巩固边防10.1908年,福特T型汽车面世时,每辆售价是850美元;到1916年,每辆价格降至350美元,而到1925年只卖到240美元一辆。导致福特T型汽车价格下降的原因是 ( )A.资本家的购买力降低了 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C.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 D.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11.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次进行持续的、有动力、可操作的载人飞行,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此次飞行 ( )A.尝试了蒸汽机的新应用 B.加速了内燃机的使用C.开创了人类立体交通的时代 D.是石油工业发展的结果12.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 ( )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 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C.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 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交通工具变迁情况:上表能够反映我国交通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交通与社会变迁一、选择题1.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有着极大的声誉,关于郑和的祠堂、庙宇等当地纪念物,至今犹存。而美洲目前尚没有发现当地人为哥伦布修建的具有类似意义的纪念物。这反映出 ( )A.两者航海的不同目的导致了不同结果B.郑和下西洋意义远大于美洲的发现C.东南亚人民的文明程度高于美洲地区D.美洲人没有认识到欧洲文明的先进解析郑和和平友好的交往促进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而哥伦布之后的殖民掠夺给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导致两地出现不同的态度,故选A项。2.下图反映的是1923—1934年中国普通汽车及公共汽车数量的增长情况。其主要说明了( )A.汽车已成为主要交通工具B.广大民众的收入大幅提高C.交通近代化程度有所提高D.国民追逐时尚成为新潮流解析1923—1934年中国普通汽车及公共汽车数量的增长说明近代化交通工具的改善和发展,故选C项。材料中1923—1934年中国普通汽车及公共汽车数量的增长情况,无法说明汽车已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广大民众的收入大幅提高、国民对时尚的追求成为潮流,A、B、D三项错误。3.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1904年世博会在美国举办,向观众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是(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B.富尔顿的汽船C.福特的汽车 D.莱特兄弟的飞机解析1904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故D项正确。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故A项错误;富尔顿的汽船也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故B项错误;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1904年还未出现福特的汽车,故C项错误。4.下面是根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制的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电汽车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B.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C.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D.轨道交通因价格低廉吸引了市民乘坐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主要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了方便,故选C项。5.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不热衷于海外探险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强大的武装力量解析首先要理解梁启超的困惑,西方新航路的开辟为何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远航事业蒸蒸日上,而中国郑和下西洋之后远洋航行却逐渐衰落。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基础的根本区别,一个是封建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对外贸易基本上都是一种贡赐贸易;一个是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故答案为B项。6.元朝政府在西藏地区设置了30多处驿站,将其周边藏民编为“站户”,驿站日常用度由“站户”供应,驿站官员专责税收和赈济贫困“站户”。藏区驿站的设置( )A.扩大了元朝疆域面积 B.强化了西藏地方管理C.增加了藏民劳动收入 D.限制了藏民人身自由解析材料中元朝政府在西藏地区设置了30多处驿站并将周边藏民编为“站户”,设立专门的官员征发税收和赈济贫困“站户”,由此可见藏区驿站的设置强化了西藏地方管理,故选B项。7.秦朝建立后,修建了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 )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所修建的通向各个方向的交通网络,客观上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故选C项。8.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 )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解析:在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探索新航路的同时,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坚信地圆说,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也一定能到达亚洲的中国和印度。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了陆地,他以为那里就是印度,故选C项。9.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由此推断,京张铁路的修筑 ( )A.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 B.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C.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D.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流与巩固边防解析:从“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可以看出,京张铁路的修筑不仅促进了经济交流,还起到巩固边防的作用,故选D项;据题中所述不能得出“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的结论,排除A项;题中并未涉及中国铁路建设的高潮,排除B项;题中只涉及了京张铁路的作用,没有谈及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排除C项。10.1908年,福特T型汽车面世时,每辆售价是850美元;到1916年,每辆价格降至350美元,而到1925年只卖到240美元一辆。导致福特T型汽车价格下降的原因是 ( )A.资本家的购买力降低了 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C.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 D.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解析:结合所学可知,T型车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由于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福特T型汽车的成本逐步降低,因此价格下降,故C项正确。A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项是现象,不是原因,应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选C项。11.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次进行持续的、有动力、可操作的载人飞行,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此次飞行 ( )A.尝试了蒸汽机的新应用 B.加速了内燃机的使用C.开创了人类立体交通的时代 D.是石油工业发展的结果解析:材料中莱特兄弟的载人飞行工具是以内燃机作为动力,而不是蒸汽机,也不能加速内燃机的使用,所以排除A、B两项;飞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所以D项因果关系颠倒,排除;载人飞行工具使人类交通进入航空时代,因此答案为C项。12.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 ( )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 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C.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 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解析:近代以来,西风东渐,海关试办邮政既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又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是海关试办邮政而不是关税,排除A项;“建立”的说法不对,可以说中国近代邮政由此发端,排除B项;材料是试办邮政而不是中国近代外交,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交通工具变迁情况:上表能够反映我国交通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趋势:交通工具技术不断改进,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说明: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时间,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交通工具种类(或技术、或体系)单一(或技术落后、或体系不完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行需求增加;科技不断进步,制造业、筑路技术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人员流动性不断增强,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政府更加重视民生,不断提高管理职能,服务于民;经济全球化,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等。项目运营线路运营车辆运营线路长度全年客运总量公共电汽车881条24 131辆19 299千米33.3亿人次轨道交通22条5 210辆609千米37.8亿人次年代主要交通工具20世纪50年代主要靠步行、独轮车或牛马车;人力、畜力是主力。1950年,中国民用航空正式开航。它是十足的“新鲜事物”,当时坐飞机前,乘客都要先过秤,体重合格才能坐飞机——因为飞机小,载重能力有限,如果乘客太胖,飞机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20世纪60年代公交车并不普及,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紧张,公交车顶有一个大的煤气包。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建成通车,全长23.6千米,属于战备工程,不对公众开放20世纪70年代中国有“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省吃俭用才买得起,而且当时购买自行车得凭票。20世纪7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20世纪80年代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公交车开始普及全国;北京出租车黄色“面的”流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20世纪90年代公交车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飞机还是个新鲜事物,线路和航班次数都很少21世纪初叶私家车普遍,品牌众多,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出租车更新换代,混合动力、无障碍出租车上路;建设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的新型交通体系;火车、高铁、地铁、轮船、飞机成为国人常见的出行方式;新能源车辆加快推广项目运营线路运营车辆运营线路长度全年客运总量公共电汽车881条24 131辆19 299千米33.3亿人次轨道交通22条5 210辆609千米37.8亿人次年代主要交通工具20世纪50年代主要靠步行、独轮车或牛马车;人力、畜力是主力。1950年,中国民用航空正式开航。它是十足的“新鲜事物”,当时坐飞机前,乘客都要先过秤,体重合格才能坐飞机——因为飞机小,载重能力有限,如果乘客太胖,飞机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20世纪60年代公交车并不普及,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紧张,公交车顶有一个大的煤气包。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建成通车,全长23.6千米,属于战备工程,不对公众开放20世纪70年代中国有“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省吃俭用才买得起,而且当时购买自行车得凭票。20世纪7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20世纪80年代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公交车开始普及全国;北京出租车黄色“面的”流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20世纪90年代公交车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飞机还是个新鲜事物,线路和航班次数都很少21世纪初叶私家车普遍,品牌众多,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出租车更新换代,混合动力、无障碍出租车上路;建设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的新型交通体系;火车、高铁、地铁、轮船、飞机成为国人常见的出行方式;新能源车辆加快推广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