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同步讲义专题+月考+期中期末试卷(老师版+学生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 全等三角形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 全等三角形达标测试,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如图,在△ABC与△DEF中,给出以下六个条件:①AB=DE;②BC=EF;③AC=DF;④∠A=∠D;⑤∠B=∠E;⑥∠C=∠F,以其中三个作为已知条件,不能判断△ABC与△DEF全等的是( )
A.①②⑤B.①②③C.①④⑥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在A选项中,根据SAS可证明△ABC≌△DEF;
在B选项中,根据SSS可证明△ABC≌△DEF;
在C选项中,根据AAS可证明△ABC≌△DEF;
在D选项中,只满足SSA,而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以D选项中的三个已知条件,不能判定△ABC和△DEF全等,
故选D.
2.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D=CD,AB=CB,小明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
①AC⊥BD;②AO=CO=AC;③△ABD≌△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在△ABD与△CBD中,
,
∴△ABD≌△CBD(SSS),
故③正确;
∴∠ADB=∠CDB,
在△AOD与△COD中,
,
∴△AOD≌△COD(SAS),
∴∠AOD=∠COD=90°,AO=OC,
∴AC⊥DB,
故①②正确;故选D.
3.如图,AB∥CD,AC∥BD,AD与BC交于O,AE⊥BC于E,DF⊥BC于F,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
A.5对 B.6对 C.7对 D.8对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AB∥CD,AC∥BD,
∴∠ABC=∠DCB,∠ACB=∠DBC.
∵BC=CB,
∴△CAB≌△CDB,
∴AB=CD,AC=BD.
∵AB∥CD,AC∥BD,
∴∠BAO=∠CDO,∠OBA=∠OCD,∠OBD=∠OCA,∠OAC=∠ODB.
∴△AOB≌△COD,△AOC≌△BOD.
∴OA=OD,OC=OB.
∵AE⊥BC,DF⊥BC,∠AOE=∠DOF,
∴△AOE≌△DOF.
∴OE=OF.
∴CE=BF.
∵AE=DF,AC=BD,
∴△AEC≌△BFD.
∵AE=DF,AB=CD,BE=CF,
∴△AEB≌△DFC.
还有△ACD≌△DBA.
故选C.
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平行线的性质.
4.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20°,AB上一点D,且AD=BC,过点D作DE∥BC且DE=AB,连接EC,则∠DCE的度数为( )
A.80°B.70°C.60°D.45°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连接AE.根据ASA可证△ADE≌△CBA,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AC,∠AED=∠BAC=20°,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可得△ACE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DCE是等腰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
如图所示,连接AE.
∵AB=DE,AD=BC
∵DE∥BC,
∴∠ADE=∠B,可得AE=DE
∵AB=AC,∠BAC=20°,
∴∠DAE=∠ADE=∠B=∠ACB=80°,
在△ADE与△CBA中,
,
∴△ADE≌△CBA(ASA),
∴AE=AC,∠AED=∠BAC=20°,
∵∠CAE=∠DAE-∠BAC=80°-20°=60°,
∴△ACE是等边三角形,
∴CE=AC=AE=DE,∠AEC=∠ACE=60°,
∴△DCE是等腰三角形,
∴∠CDE=∠DCE,
∴∠DEC=∠AEC-∠AED=40°,
∴∠DCE=∠CDE=(180-40°)÷2=70°.
故选B.
【点睛】
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
5.如图,△ABC≌△FDE,∠C=40°,∠F=110°,则∠B等于( )
A.20°B.30°C.40°D.150°
【答案】B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再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结果.
∵,
∴∠EDF=180°-∠E-∠F=30°
∵△≌△
∴∠=∠EDF=30°
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6.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ABC的是( )
A.AB=3,∠A=60°,∠B=40°B.AB=3,BC=4,∠A=40°
C.AB=3,BC=4,AC=8D.AB=3,∠C=90°
【答案】A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一判断即可
【详解】
A、两角夹边三角形唯一确定.本选项符合题意,
B、边边角三角形不能唯一确定.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不满足三边关系,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边一角无法确定三角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SS、SAS、AAS、ASA和HL,判定三角形全等,必须有边的参与,有两边参与时,角必须是这两边的夹角,SSA和AA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任意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
7. 如图,已知AB=AC,PB=PC,且点A、P、D、E在同一条直线上.下面的结论:①EB=EC;②AD⊥BC;③EA平分∠BEC;④∠PBC=∠PCB.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 2个 C.3个 D.4个
【答案】D
【分析】
对各个选项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最终答案,做题时,要结合已知条件与全等的判定方法对选项逐一验证.
【详解】
解:∵AB=AC,PB=PC,AP=AP
∴△ABP≌△ACP(SSS)
∴∠BAP=∠CAP
又∵AB=AC,AE=AE
∴△ABE≌△ACE(SAS)
∴BE=CE(第一个正确)
∴∠BEA=∠CEA,即AE平分∠BEC(第三个正确)
∵∠BAD=∠CAD,AB=AC,AD=AD
∴△ABD≌△ACD(SAS)
∴∠ADB=∠ADC
∵∠ADB+∠ADC=180°
∴AD⊥BC(第二个正确)
∵PB=PC
∴∠PBC=∠PCB(第四个正确)
所以正确的有四个,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8.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是( )
A.50 B.62 C.65 D.68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AE⊥AB且AE=AB,EF⊥FH,BG⊥FH⇒∠FED=∠EFA=∠BGA=90°,
∠EAF+∠BAG=90°,∠ABG+∠BAG=90°⇒∠EAF=∠ABG,
∴AE=AB,∠EFA=∠AGB,∠EAF=∠ABG⇒△EFA≌△ABG
∴AF=BG,AG=EF.
同理证得△BGC≌△DHC得GC=DH,CH=BG.
故FH=FA+AG+GC+CH=3+6+4+3=16
故S=(6+4)×16-3×4-6×3=50.
故选A.
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勾股定理
二、填空题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1,2),B(5,5),C(5,2),存在点E,使△ACE和△ACB全等,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E点的坐标_________.
【答案】, ,
【解析】
如图所示:有3个点,当E在E、F、N处时,△ACE和△ACB全等,
点E的坐标是:(1,5),(1,-1),(5,-1),
故答案为(1,5)或(1,-1)或(5,-1).
10.如图,△ABC中,∠ABC=45°,AC=4,H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线段BH的长度为 .
【答案】4
【解析】
试题分析:由∠ABC=45°,AD是高,得出BD=AD后,证△ADC≌△BDH后求解.BH=AC=4.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1.已知如图,在Rt△ABC中,∠B=90°,AB=BC,AD平分∠BAC,DE⊥AC于E.若AC=10,可求得△DEC的周长为________.
【答案】10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B=DE,然后根据HL可证明Rt△ABD≌Rt△AED,进而可得AB=AE,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得出△DEC的周长=AC,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AD平分∠BAC,∠B=90°,DE⊥AC于E,
∴DB=DE,
在Rt△ABD和Rt△AED中,
∵AD=AD,DB=DE,
∴Rt△ABD≌Rt△AED(HL),
∴AB=AE,
∵AB=BC,
∴BC=AE,
∴△DEC的周长=DE+DC+EC=DB+DC+EC=BC+EC=AE+EC=AC=10.
故答案为:10.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周长计算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2.如图,已知:∠A=∠D,∠1=∠2,下列条件中能使△ABC≌△DEF的有_____.
①∠E=∠B;②ED=BC;③AB=EF;④AF=CD.
【答案】④
【分析】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根据定理和已知条件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
①∠E=∠B,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ABC≌△DEF,所以①错误;②ED=BC,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ABC≌△DEF,所以②错误;③AB=EF,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ABC≌△DEF,所以③错误;④AF=CD,∵AF=CD,∴AF+FC=CD+FC,∴AC=DF,在△ABC和△DEF中,∵ ,∴△ABC≌△DEF,∴④正确,故答案为④.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
13.中,点是内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则_________.
【答案】110°
【解析】
试题解析:如图,
∵O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
∴O是内心,
∴AO,BO,CO都是角平分线,
∴∠CBO=∠ABO=∠ABC,∠BCO=∠ACO=∠ACB,
∠ABC+∠ACB=180°-40°=140°,
∠OBC+∠OCB=70°,
∠BOC=180°-70°=110°.
14.如图,BA⊥AC,CD∥AB.BC=DE,且BC⊥DE,若AB=2,CD=6,则AE=_______.
【答案】4
【分析】
先根据BA⊥AC,CD∥AB证明∠DCA=∠BAC=90°,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ACB =∠D,然后通过AAS可证明△ABC≌△ECD从而得出AC=CD=6,利用线段的和差可解.
【详解】
∵BA⊥AC,CD∥AB
∴∠DCA=∠BAC=90°,∠B=∠BCD
∴∠B+∠ACB=90°
∵BC⊥DE
∴∠D+∠BCD=90°,
∴∠ACB =∠D.
在△ABC和△ECD中
∴△ABC≌△ECD
∴AC=CD=6.
∵AB=2
∴AE=AC-AB=4.
故填:4.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等角的余角相等.在本题中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定理,并能根据题意筛选出合适的定理去证明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5.如图,点B的坐标为(4,4),作BA⊥x轴,BC⊥y轴,垂足分别为A,C,点D为线段OA的中点,点P从点A出发,在线段AB、BC上沿A→B→C运动,当OP=CD时,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4)或(4,2).
【详解】
试题分析:①当点P在正方形的边AB上时,在Rt△OCD和Rt△OAP中,∵OC=OA,CD=OP,∴Rt△OCD≌Rt△OAP,∴OD=AP,∵点D是OA中点,∴OD=AD=OA,∴AP=AB=2,∴P(4,2);
②当点P在正方形的边BC上时,同①的方法,得出CP=BC=2,∴P(2,4).
综上所述:P(2,4)或(4,2).故答案为(2,4)或(4,2).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分类讨论.
三、解答题
16.如图所示,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高,∠BAC=60°,∠BCE=45°,求∠ADB的大小.
【答案】∠ADB=105°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C=60°,得出∠BAD=30°,再利用CE是△ABC的高,∠BCE=45°,得出∠B的度数,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ADB的度数.
试题解析:
∵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C=60°,
∴∠BAD=30°,
又∵CE是△ABC的高,∠BCE=45°,
∴∠BEC=90°
∴∠B=45°
∴∠ADB=180°-∠B-∠BAD=180°-45°-30°=105°
17.如图,BN为∠ABC的平分线,P为BN上一点,且PD⊥BC于点D,AB+BC=2BD.求证:∠BAP+∠BCP=180°
【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过点P作PE⊥AB于点E.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PE=PD,再证Rt△PBE≌Rt△PBD(HL),得BE=BD.由AB+BC=2BD,BC=BD+CD,AB=BE-AE,得BE-AE+BD+CD=2BD,故AE=CD;再证△PEA≌△PDC(SAS),得∠PAE=∠BCP,由∠BAP+∠PAE=180°,得∠BAP+BCP=180°.
【详解】
证明:过点P作PE⊥AB于点E.
∵BN平分∠ABC,PD⊥BC,PE⊥AB,
∴PE=PD,∠BEP=∠BDP=90°.
在Rt△PBE和Rt△PBD中,
∵PB=PB,PE=PD,
∴Rt△PBE≌Rt△PBD(HL),
∴BE=BD.
∵AB+BC=2BD,BC=BD+CD,AB=BE-AE,
∴BE-AE+BD+CD=2BD,
∴AE=CD.在△PEA和△PDC中,
∵PE=PD,∠PEA=∠PDC,AE=CD,
∴△PEA≌△PDC(SAS)
∴∠PAE=∠PCD,即∠PAE=∠BCP.
∵∠BAP+∠PAE=180°,
∴∠BAP+BCP=180°.
【点睛】
本题考核知识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判定和性质. 解题关键点:熟记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判定和性质.
18.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中线,E,F分别在AB,AC上,且DF丄DE. 求证:BE+CF>EF
【答案】证明见解析.
【分析】
延长FD至G,使得GD=DF,连接BG,EG,先证△DFC和△DGB全等,得到BG=CF,进而证明△EDF≌△EDG,得到EF=EG,最后再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证明即可.
【详解】
证明:延长FD至G,使得GD=DF,连接BG,EG
∵在△DFC和△DGB中,
∴△DFC≌△DGB(SAS),
∴BG=CF,
∵在△EDF和△EDG中
∴△EDF≌△EDG(SAS),
∴EF=EG
在△BEG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G+BE>EG
又∵EF=EG,BG=CF,
∴BE+CF>EF.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如图1,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点,连接AD,以AD为一边且在AD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1)如果AB=AC,∠BAC=90°,
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重合) ,如图2,线段BD、CF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 线段BD、CF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_;
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2)如果AB≠AC,∠BAC是锐角,点D在线段BC上,当∠ACB=____°时,CF⊥BC (点C、F不重合) .
【答案】(1)①BD=CF;BD⊥CF;②成立,理由见解析;(2)45°.
【分析】
(1)①证明△DAB≌△FAC,可得:BD=CF,∠B=∠ACF=45°,则∠BCF=∠ACB+∠ACF=90°,所以BD与CF相等且垂直;
②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①的结论仍成立.由正方形ADEF的性质可推出△DAB≌△FAC,所以CF=BD,∠ACF=∠ABD.结合∠BAC=90°,AB=AC,得到∠BCF=∠ACB+∠ACF=90°.即CF⊥BD;
(2)当∠ACB=45°时,过点A作AG⊥AC交CB的延长线于点G,则∠GAC=90°,可推出∠ACB=∠AGC,所以AC=AG,由(1)①可知CF⊥BD.
【详解】
解:(1)①正方形ADEF中,AD=AF,
∵∠BAC=∠DAF=90°,
∴∠BAD=∠CAF,
又∵AB=AC,
∴△DAB≌△FAC,
∴BD=CF,∠B=∠ACF=45°,
∴∠ACB+∠ACF=90°,即BD⊥CF,
故答案为:BD=CF;BD⊥CF;
②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①的结论仍成立.
由正方形ADEF得AD=AF,∠DAF=90°,
∵∠BAC=90°,
∴∠DAF=∠BAC,
∴∠DAB=∠FAC,
又∵AB=AC,
∴△DAB≌△FAC,
∴CF=BD,∠ACF=∠ABD.
∵∠BAC=90°,AB=AC,
∴∠ABC=45°,
∴∠ACF=45°,
∴∠BCF=∠ACB+∠ACF=90度.
即CF⊥BD.
(2)当∠ACB=45°时,CF⊥BD(如图).
理由:过点A作AG⊥AC交CB的延长线于点G,
则∠GAC=90°,
∵∠ACB=45°,∠AGC=90°-∠ACB,
∴∠AGC=90°-45°=45°,
∴∠ACB=∠AGC=45°,
∴AC=AG,
∵∠DAG=∠FAC(同角的余角相等),AD=AF,
∴△GAD≌△CAF,
∴∠ACF=∠AGC=45°,
∠BCF=∠ACB+∠ACF=45°+45°=90°,即CF⊥BC.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讲义专题第15章 分式单元检测(学生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式,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当______时,分式有意义,=______,方程的解是______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课后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 全等三角形精品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121全等三角形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121全等三角形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