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专题05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备战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展开这是一份专题05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备战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5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原卷版-备战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专题05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解析版-备战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3、2023·上海松江区统考·期末卷 4、2023·上海姚连生中学·期末卷
5、2022·上海第二初级中学·期末卷 6、2023·闵行中学附属实验中学·期末卷
7、2022·西延安中学·期末卷 8、2023·上海培佳双语·期末卷
9、2023·嘉一联合中学·期末卷 10、2023·进才实验中学·期末卷
11、2024·上海统考预测·期末卷 12、2024·上海统考预测·期末卷
13、2024·上海统考预测·期末卷 14、2024·上海统考预测·期末卷
15、2024·上海统考预测·期末卷
目 录
TOC \ "1-3" \h \u \l "_Tc24803" 一、重温经典,5篇,难度三星 PAGEREF _Tc24803 \h 2
\l "_Tc15985" 二、跃升精练,5篇,难度四星 PAGEREF _Tc15985 \h 11
\l "_Tc23607" 三、期末预测,5篇,难度四星 PAGEREF _Tc23607 \h 23
重温经典
一、重温经典,5篇,难度三星
1、2023·上海闵行区统考·期末卷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乙】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社区举办亲子活动,组织社区家庭前往“家风家训文化馆”参观,请你和家长一同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5. “家风家训文化馆”中有“传统故事”“古贤风范”“百姓家风”等若干场馆。当你走进“传统故事”展区,有家长不理解下面这句话的意思,请你做个小讲解员,朗读并翻译。
使 弈 秋 诲 二 人 弈(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6. “古贤风范”展区诗人于谦的介绍只有人物影像,请根据【甲】诗中“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句补充对人物精神品质的介绍。
7. 参观中,你和组员交流【甲】【乙】诗文,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敏:【甲】诗“等闲”二字说明即使被熊熊烈火焚烧,石灰石也将磨难看成平常小事。
B. 小航:【乙】文以弈秋的两个徒弟完全不同的学习结果,表明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C. 小美:【甲】诗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抒情诗,采用象征手法表现了诗人高洁的人生理想。
D. 小丽:我还知道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追封为“亚圣”。
任务三:
8. 最后你和家人前往“百姓家风”展区参加互动游戏,游戏展示了《朱子家训》中一则家训的上联“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请你选出最合适的下联:( )
A. “万砖千瓦,常感人生珍惜”
B.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C. “一分一秒,长叹白驹过隙”
D. “千言万语,唯念只争朝夕”
2、2023·上海青浦统考·期末卷
阅读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乙】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②巨象,太祖③欲知其斤重,访④之群下⑤,咸莫能出其理⑥。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⑦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⑧。
【注释】①智意:智慧。②致:送来。③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④访:询问。⑤群下:手下群臣。⑥理:办法,道理。⑦校:通“较”,比较。⑧施行焉:按这个办法实行。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
(2)请用“/”给第①题句子断句(限画2处),并翻译第②题句子。
① 曹 冲 生 五 六 岁 智 意 所 及 有 若 成 人 之 智
②孰为汝多知乎?
(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咸莫能出其理 老少咸宜
B.大船之上 弗若之矣
C.而刻其水痕所至 而日中时远也
D.称物以载之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4)根据【乙】文,完成思维导图。
(5)读【甲】【乙】两则材料,在怎样对待知识方面,你获得哪些启示?
3、2023·上海松江区统考·期末卷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②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③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元帝:司马睿(276-323年),司马懿曾孙。②潸然:流泪的样子。③东渡:这里指司马睿东渡长江,驻守在建康,意图复兴帝室,延续司马氏家族的统治。
7.【甲】文选自《》,作者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姓名)。(2分)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2分)
(1)孔子不能决也() (2)更重问之()
9.对【乙】文画线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同呢?
B.你为什么对昨天的话感到惊异呢?
C.你怎么和昨天说的话不一样?
D.你怎么对昨天的话感到惊异呢?
10.【甲】文中孔子因“”而“问其故”;【乙】文中明帝认为“日近”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1.【甲】【乙】两文中的孩子都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⑴;⑵。(4 分)
4、2023·上海姚连生中学·期末卷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高凤小传
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①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②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注释】①之:到……去,往。②潦水:雨后的积水。
6.《学弈》选自《孟子》,作者是 ___ 时期思想家, ____ 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2分)
7.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通国之善弈者 善:
(2)曝麦于庭 曝:
8.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妻子回来奇怪地问了起来,高凤正好了解到这件事。
妻子回来认为事情很奇怪,高凤正好醒悟了这件事。
妻子回来认为事情很奇怪,高凤才刚醒悟了这件事。
妻子回来奇怪地问了起来,高凤才刚了解到这件事。
9.高凤“遂为名儒”的原因是“ ”(引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0.《学弈》和《高凤小传》都赞扬了 的精神品质。(2分)
5、2022·上海第二初级中学·期末卷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题目
【甲】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丙】
板桥诵书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于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2. 【甲】诗作者和【乙】文的人物是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
3.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或当食忘匕箸 或( ) (2)虽与之俱学( )
4.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惟弈秋之为听
(2)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5. 下列对【甲】【乙】【丙】古诗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咬”字一字千钧,富有力量。“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
B. 【乙】文划浪线的句子运用自问自答设问形式,强调学弈的两个人智力水平也是相当的
C. 【丙】文板桥“善诵”的具体表现是“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D. 【乙】【丙】文告诉我们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学习。勤奋加专心是读书秘诀。
6. 【甲】诗人借竹石表达志向,借助石中之竹的 ________特点,委婉地表达自己对________人格的推崇。【乙】文两人学弈的结果截然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跃升精练
二、跃升精练,5篇,难度四星
6、2023·闵行中学附属实验中学·期末卷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乙]
王丹麓座客常满。有客谓孔子无须,众诘①其说。客曰:“本②《孔丛子》,子思③告齐君曰:‘先君生无须眉,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故知今像多须,误也。”时丹麓子鼎六岁,在侧应声曰:“然则孔子亦无眉耶?”客语塞。
[注]:①诘:追问。②本:根据。③子思:孔子的孙子。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问其故 ②去人近
③孔子不能决也 ④孰为汝多知乎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初出远 所宝以百数(《书戴嵩画牛》)
B.而日中时近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学弈》)
C.孰为汝多知乎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鼓琴》)
D.问其故 为是其智弗若与?(《学弈》)
(3)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以知道现今画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须,是不对的。
B.所以知道现今像孔子一样的人有很多胡须,是不对的。
C.所以知道现今画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须,是受人误导。
D.所以知道现今像孔子一样的人有很多胡须,是受人误导。
(4)[甲]文中两小儿辩论的话题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中王丹麓的儿子鼎说“然则孔子亦无眉耶”的目的是 。
(5)[甲][乙]两文中的小孩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7、2022·西延安中学·期末卷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乙】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有删改)
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2处)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弗若之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
B.及日中则如盘盂/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一时之名臣
D.俟能讽诵乃已/乃终身不忘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俟能讽诵乃已。
6.【甲】文中,“两小儿”具有 的优点;【乙】文中,你从司马光身上学到的学习方法有: 。
8、2023·上海培佳双语·期末卷
【甲】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下》)
【乙】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①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方:正,正在。
7.解释加点的字。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思援弓缴而射之
③未成,弃去 ④逢媪方磨铁杵
8.古文中的“之”字多数情况做代词,代替人、事、物,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下面句子中的“之”指代什么。
(1)一人虽听之
(2)思援弓缴而射之
(3)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
9.用“∕”给下面这个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画一处)
使 弈 秋 诲 二 人 弈
10.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惟弈秋之为听。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1.【甲】文中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学习效果不同的原因在于他们是否 (用文中的一个成语回答);【乙】文这个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
9、2023·嘉一联合中学·期末卷
【甲】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
【乙】
西蕃①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②去。猴即下树与人弈,遍国中莫之胜。国人奇之,献于朝。上诏③,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于狱,诏释出,之猴前。靖请以盘盛桃。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猴弈》,有删改)
【注释】①西蕃:我国西部偏远的地方。②遁:消失。③上诏:皇帝下诏书。
12.解释加点字。
①非然也( ) ②杨靖善弈( )
1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是其智弗若与 孰为汝多知乎
B.虽与之俱学 遍国中莫之胜
C.通国之善弈者也 诏释出,之猴前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时杨靖以事系于狱
14.翻译下列句子。
弈于山中树下
15.比较《学弈》《猴弈》两篇文言文,完成表格。
10、2023·进才实验中学·期末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递。明帝同:“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②告之。因问明常:“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实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常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那?”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②东渡意:晋王朝东迁的原委。③意谓:心里认为。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距离
B.孰为汝多知乎知:同“智”,智慧
C.不闻人从日边来闻:听,听说
D.元帝异之异:奇怪,奇异
1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以”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具以东渡意告之
A.何以致泣B.告以此意C.我以日初出远D.所宝以百数
1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都主要以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三个小孩子的思考与回答给我们的启示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不同
B.【甲】文第一个孩子从触觉角度出发,得出了“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结论。
C.【甲】文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D.【乙】文明帝虽只“数岁”却不同凡响,他的聪明表现在元帝两次提问,他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判断长安与太阳的远近,可见其机智。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2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期末预测
三、期末预测,6篇,难度四星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选自《两小儿辩日》)
【乙】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①能讽诵②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③,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俟:等到。②讽诵:背诵。③强志:记得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我以日初出远( )
②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 )
③或马上( )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
3.甲文中,“两小儿”具有 的优点;乙文中,你从司马光身上学到的学习方法有: 。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晋明帝数岁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②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③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④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⑤。”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⑥?”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②潸然:流泪的样子。③东渡意:晋王朝东迁的原委。④意谓:心里认为。⑤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⑥邪:同“耶”。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见两小儿辩斗 ( )
(2)而日中时近也 ( )
(3)及其日中如探汤( )
(4)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告以此意
B.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鲁肃过寻阳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为是其智弗若与
D.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虽与之俱学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7.对《两小儿辩日》的寓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要实事求是
B.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C.不能取笑别人
D.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8.从两文中三个小孩子的思考与回答,你能受到怎样的启发?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各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薛谭学讴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②尽之,遂③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④,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⑤行云。薛谭乃谢⑥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谓:认为。③遂:于是。④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⑤遏:阻止。⑥谢:道歉。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2)日初出沧沧凉凉( )
(3)孔子不能决也( )
(4)孰为汝多知乎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
11.读了《两小儿辩日》,你如何看待孔子的“不能决”?
12.请结合《薛谭学讴》原文,说说薛谭是个怎样的人。
【甲】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选自《两小儿辩日》)
【乙】
①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①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端②而言,蠕而行,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何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②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③。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④。
(选自《劝学》)
【注】①著:同“贮”,牢记。②端,同“喘”,轻声说话。③为人:装样子给人看。④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
②孔子不能决也 决: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孰为汝多知乎?
②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
15.甲文主要通过 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乙文主要运用 的手法来突出中心。
16.甲文中“两小儿” 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乙文中阐述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 “ ”(用原文语句回答)。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思援弓缴而射之
③及日中则如盘盂 ④孔子不能决也
18.“为”在文言文中一般有以下几种解释:①认为:②作为:③成为:④因为:⑤是⑥同“谓”,说。请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只填序号)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0.从【甲】【乙】两文,你分别得到怎样的启示?
文言词句
释义方法
解释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积累法:识记课内文言词语
去:①
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②
太祖欲知其斤重
联系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③
太祖悦
联系上下文
悦:④
题目
老师
最终失败者
失败原因(用原文句子)
总结两文共同观点
《学弈》
弈秋
另一人
②
④
《猴弈》
①
老猴
③
选文
解释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为是其智弗若与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孰为汝多知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6 现代文阅读(期中经典好题15篇)-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共39页。
这是一份专题04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弈》对比14篇)-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原卷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弈》对比14篇)-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