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835056/0-17177013312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835056/0-171770133127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835056/0-17177013313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预习检测,细品研学,总结学法,展示自我,预学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墨、染、碎等13个生字,学写碎、爽两个生字。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碎”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试着写写描绘童年生活的诗歌。
教学重点
1.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的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读懂诗歌意境,体会儿童的欢乐,试着写写描绘童年生活的诗歌。
教学准备
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一)单元学习提示
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二)走进水墨画,导入揭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水墨画,咱们一起欣赏欣赏。
瞧,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这是齐白石画的虾;这个竹子呢?是“书画三绝”之一郑板桥爷爷画的;还有丰子恺,他呀最擅长把生活画进画中。这些画大多寥寥几笔,但笔墨的浓淡晕染出了诗意的画面,像这样的画,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作——水墨画。
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色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被称为彩墨画。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水墨画很特别,它藏在三首小诗中。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板书课题:童年的水墨画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童年这座百花园,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童年的水墨画》。
二、预习检测
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具体分工:
(1)作者 (2)字词
(3)诗句 (4)总结发言
出示要求会认的生词:
水墨画 染绿 碎了 浪花 你拨我溅 清清爽爽
三、细品研学
(一)整体感知,揭开画面
1.请同学们轻轻翻开课本72页,放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你从诗中看到了哪几幅水墨画?
2.请三个小画家用朗读来为我们呈现这些画面。(指三生分别朗读三首小诗)
3.谁来说说,你从诗中看到了哪几幅水墨画?
(依据回答,引导学生联系诗题,试着用上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将三幅画面说清楚。溪边垂钓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
这就是藏在小诗中的三幅水墨画,画出了孩子们五彩的童年。
(二)聚焦《溪边》,欣赏画面
就让我们先走进溪边,去仔细欣赏一下这幅吧!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溪边》这首诗。想一想:你在溪边这幅画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圈圈划划,把美景标记出来。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你在溪边这幅画上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a.垂柳:垂柳姑娘,你在溪边干什么呀?诶,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的呀?那一定很美,请你美美地读读吧!
b.溪水:垂柳垂柳,你为什么把这溪水当作镜子呢?
把溪水比作镜子,生活中的镜子是平静的,说明这里的溪水很静,很平的,所以才能当镜子。
学生:我见过妈妈照镜子化妆的情景,知道镜子是很静,很平的。
老师:真厉害,你联系了自己的生活体验,看到了这幅画面。(课件出示:结合生活实际)
瞧,平静的溪水就是垂柳的镜子,(呈现图片)指生在看图基础上有感情读好诗句。
还有谁也看到这条山溪啦?
c.山溪:闭上眼睛想想,像绿玉带一样的山溪,那是什么样的呀?预设:弯弯曲曲的,长长的,绿色的。
d.同桌讨论:溪水不该是透明的吗?怎么变绿了呢?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
学生:因为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垂柳倒映在溪面上,所以把溪水染绿了。
师:我听明白了,你是依据上一行诗来理解的,像这样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课件出示:联系上下文)
预设2:小溪两边都是山,山是青翠的,溪水如镜,那么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里,山溪就如绿玉带了。
2.谁给大家读出这美丽的画面?
3.想不想看看这美丽,宁静的画面?(呈现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太美了,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导读:像小诗人读,有停顿、有节奏。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4.你在溪边这幅画上还看到了怎样画面?
预设:有人在钓鱼,钓竿上有一只红蜻蜓,人影被溪水染绿了。
蜻蜓的红和人影的绿相映成趣,请你读。
5.(出示“染”)认识这个字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预设:加一加的方法。
是呀,染这个字可有意思了,指的就是从植物中(标红“木”)提取的染料,放在水里(标红“氵”)经过多次(标红“九”)上色,颜色就均匀了。
6.在生活中你见过染吗? 预设:染布。
7.水墨画中的染你见过吗?(呈现动画)瞧瞧,是怎么样的呀?
8.那谁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预设:因为垂柳倒影在溪水中,溪水变绿了。而人影也倒映在溪水里,所以被溪水染绿了。
你瞧,他已经学会用——联系上下文来读懂画面了。
是呀,像画水墨画一样,把人影染绿了,这就是它的美妙之处。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预设:水面上有波纹,鱼被钓上岸。从“扑腾”知道水面上有水花,鱼上钩。
你和家人一起钓过鱼?听过鱼上钩声音。你是——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
预设:鱼儿上钩了,孩子们用力将鱼竿扯出水面,扑腾一声,人影碎了,只留下草地上蹦跳着的鱼儿和孩子们开心的笑声!
9.孩子们,拿起你的鱼竿准备好,我们一起来掉大鱼啦!(带动作齐读)
采访:你瞧大鱼钓上来啦!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我好开心啊,觉得自己很厉害;今天晚上有鱼汤喝了。
是呀,鱼儿一跳,孩子们一笑,原本静静的画面一下子动起来了。
让我们把快乐的感受送到诗中再来读一读吧。配乐读文。
四、总结学法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几种理解难懂词句的方法?
1.结合生活实际
2.联系上下文
五、展示自我
孩子们,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幅画,童年的水墨画里有我们的真善美,有我们的欢声笑语。你的童年生活中有什么有趣的事呢?
请你仿照课文第一小节,也来写一写自己的童年趣事吧!
六、预学提示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种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联系生活经验和联系上下文,看到了一幅童年的美丽画卷。
下节课,让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后面两节诗。
读一读:《江上》和《林中》。
找一找:读不懂的地方,小组合作
试着用刚才学到的方法理解。
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板书设计:
18 童年的水墨画
垂柳
山溪
人影
溪边 结合上下文
红蜻蜓
联系生活实际
鱼儿
欢笑
动静结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揭示课题,识字记词,整体感知,学习《溪边》,理解诗意,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阅读课文,绘画实践,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