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2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1课时 合并同类项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5834723/0-171769702209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1课时 合并同类项
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重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背景资料投影展示:约公元820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
师:出示教材问题1.
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分析:引导学生回忆:
eq \x(实际问题)eq \(――→,\s\up7(设未知数 列方程 ))eq \x(一元一次方程)
问题: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①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②找相等关系: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
③x+2x+4x=140.
进一步提出问题:
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方程向x=a的形式进行转化?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将方程左边合并同类项,向x=a的形式转化.
教师板演过程或用教材的框图表示过程.(过程略)
思考:本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合并同类项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感受化归的思想)
问题:对于本问题,你还有其他的方法解决吗?
三、尝试运用,巩固加深
教师出示教材例1.
解下列方程:
(1)2x-eq \f(5,2)x=6-8;
(2)7x-2.5x+3x-1.5x=-15×4-6×3.
师生共同解决,教师板书过程.
四、练习与小结
练习:课本第88页练习1.
小结: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
习题3.2第1,4,5题.
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是“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是化简解方程的重要方法.通过合并同类项可以使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上,在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和拓广.
人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11.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11.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11.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11.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11章 一元一次方程11.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11章 一元一次方程11.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