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康宁镇九年制学校教研片中考模拟三模化学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Ca:40 Cl:35.5
一.选择题(共24分)
1. 2024年初,勘探人员在三门峡发现了储量惊人的大油田。下列有关石油的变化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石油形成B. 石油勘探C. 石油开采D. 石油分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石油形成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石油勘探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石油开采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石油分馏是利用各成分沸点不同分离出各类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2. 2024年我国环境日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大力发展火电B. 电池深埋处理C. 垃圾分类回收D. 积极开采矿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大力发展火电涉及燃料燃烧,会增大对环境的污染,故A错误;
B、废旧电池中含有汞、镉、铅等有毒物质,深埋处理会污染环境,故B错误;
C、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C正确;
D、我国的矿物储量有限,不能积极开采矿物,应该合理开采,故D错误。
故选C。
3. 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创作的陶艺“踢毽子”,童稚十足,形神兼备。这种陶艺的制作,用到了钾长石(主要成分KAlSi3O8)、石英砂(主要成分SiO2)、方解石(主要成分CaCO3)和萤石(主要成分Ca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钾长石中含有三种金属元素
B. 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物
C. 方解石中的阴离子是
D. 萤石中氟离子的结构图是
【答案】BC
【解析】
【详解】A、钾长石中含有钾、铝两种金属元素,故A错误;
B、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方解石中的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CO32-,故C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是氟原子的结构图,故D错误;
故选:BC。
4.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 酸雨形成的原因:
B. 用稀硫酸除铁锈:
C 用铜和稀硫酸制硫酸铜:
D. 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D
【解析】
【详解】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弱酸性,所以正常雨水显酸性,酸雨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相应的酸造成的,选项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方程式为:,选项错误;
C、铜排在氢后,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选项错误;
D、胃液里的含有盐酸,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症,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方程式为:,选项正确;
故选D。
5. 当氧气不足时,甲烷燃烧会生成CO2、CO和H2O,若一定质量的甲烷燃烧生成CO2和CO的质量比为11:21,则生成CO与H₂O的质量比为
A. 3:8B. 4:9C. 7:9D. 7:12
【答案】D
【解析】
【详解】解: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x,则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1x。
则碳元素质量=
则甲烷的质量=
则氢元素质量=
则水的质量=
则CO与H₂O的质量比为21x:36x=7:12。
故选D。
6. 我国科学家制得一种四氧化三钴纳米棒,实现了CO在低温下与氧气反应转化成CO2。下列关于该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氧原子数发生变化
B. 反应中CO与O2的质量比为7:8
C. 四氧化三钴纳米棒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种四氧化三钴纳米棒催化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CO与O2的质量比为[(12+16)×2]:(16×2)=7: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该反应中,四氧化三钴纳米棒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肯定改变,但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在该反应中,分子的数目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7. 下图为实验室模拟炼铁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由红色变为银白色
B. 燃着的酒精灯用于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C. 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COCO2+Fe
D. 实验结束后,先停止通一氧化碳,再移去酒精喷灯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是红色的,铁粉是黑色的,所以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酒精灯将其点燃处理,可防止污染空气,选项说法正确;
C、硬质玻璃管内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结束后先移去酒精喷灯,继续通CO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这样既能防止铁在高温下被重新氧化,又能防止石灰水倒吸、炸裂玻璃管,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8. 一定质量的Zn加入到含有Mg(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Zn或Mg
B. 滤渣中一定有Ag、Zn,没有Mg
C. 滤液中一定有Mg(NO3)2和Zn(NO3)2
D. 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Zn>Ag,因此锌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而不与硝酸镁反应,根据题意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于银不与酸反应,因此说明锌有剩余,则硝酸银完全反应,此时过滤,滤液中有未反应的硝酸镁和生成物硝酸锌,滤渣是剩余的锌和生成的银。
【详解】A、由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有Ag和Zn,一定没有Mg,故A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有Ag和Zn,一定没有Mg,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滤液中有未反应的硝酸镁和生成物硝酸锌,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硝酸银完全反应完,则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生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1℃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与氯化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B. 将t2℃氯化钾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变小
C. 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D. 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
【答案】C
【解析】
【详解】A、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硝酸钾饱和溶液与氯化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故说法正确;
B、将t2℃氯化钾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变小,故说法正确;
C、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也不能确定,故说法错误;
D、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时110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g:100g=11:10,故说法正确。
故选C。
10. 向一定质量的MgCl2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 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已知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氯化镁溶液呈酸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点时溶液呈酸性
B. 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MgCl2
C. c 点时,所加入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D. 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A、a点时,滴入氢氧化钠消耗部分氯化镁,溶液中仍含有大量氯化镁溶液,氯化镁溶液显酸性,故A正确;
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只能说明所加氢氧化钠全部与氯化镁反应了,但不一定消耗了全部的氯化镁,氯化镁存在剩余的可能,故错误;
C、c点时,沉淀质量在减少,证明稀盐酸消耗了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产生的沉淀氢氧化镁,故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故正确;
D、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产生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镁和水,还有可能氯化镁有剩余,故溶质有2种,故正确。
故选B。
11. 已知某溶液X是稀盐酸或溶液中的一种,甲、乙、丙是、、溶液中的各一种。取等量的三份溶液X,分别滴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 X是稀盐酸B. 甲是溶液
C. 乙是溶液D. 丙是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某溶液X是稀盐酸和Ca(OH)2,溶液两者之一,甲、乙、丙是NaCl、Na2CO3、CuSO4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遇甲产生蓝色沉淀,遇乙产生白色沉淀,遇丙无明显现象。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氢氧化钙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氢氧化钙与氯化钠不反应,故可推甲是硫酸铜溶液,乙是碳酸钠溶液,丙是氯化钠溶液;
A、稀盐酸和NaCl、Na2CO3、CuSO4溶液均不能产生蓝色沉淀,故A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甲是CuSO4溶液符合实验现象,故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乙是碳酸钠溶液,不是氯化钠溶液,故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丙是氯化钠溶液,不是碳酸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12. 粗盐提纯实验中,称取3.6g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转移等步骤,除去泥沙得到精盐。(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溶解B. 过滤
C. 蒸发D. 转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称取3.6g粗盐,所需水的质量最多=。(合10mL),所以溶解3.6g粗盐应加水10mL。A不正确;
B、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B不正确;
C、蒸发操作使用蒸发皿,不需陶土网。C不正确;
D、转移固体,用玻璃棒将氯化钠转移到纸上。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二.填空题(共17分)
13.
(1)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各空:
①2个氢原子___________。
②氩元素___________。
③2个钠离子___________。
(2)请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填空:
①铁是由___________构成;
②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构成;
③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构成;
④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氧___________。
【答案】(1) ①. 2H ②. Ar ③. 2Na+
(2) ①. 原子 ②. 分子 ③. 离子 ④. 分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②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氩元素符号表示为Ar;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钠离子表示为2Na+;
【小问2详解】
①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
②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③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④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氧分子。
14. 如图是溴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x=_____时,该原子属于非金属原子。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____。
(2)如图2中A﹣E表示的微粒中:与图1中的溴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 _____(填字母),其中属于离子的是 _______(填字母),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_______(填字母),达到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_____。
【答案】(1) ①. 7 ②. 79.90
(2) ①. E ②. CD##DC ③. DE##ED ④. A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35=2+8+18+x,x=7;
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90;
【小问2详解】
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图2A~E表示的微粒中,与图1中的溴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E;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离子,因此属于离子的是CD;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DE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
粒子最外层电子为8时(只有1个电子层为2)时,属于相对稳定结构。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属于原子,该原子的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是达到稳定结构的原子;C、D最外层电子数虽然为8,但是C、D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属于原子。
15. 请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C时,向盛有2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3)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最好采用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4)t2°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答案】 ①. t1 ②. 20% ③. 降温结晶 ④.
【解析】
【详解】(1)有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丙两条曲线有交点,故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甲物质。向盛有2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甲物质的溶解12.5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甲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
大,乙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故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故t2°C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大小关系是,因此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三.推断题(共5分)
16. 某实验中学的同学归纳总结了有关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一种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B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B可能是______(填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反应⑤的实验现象______。
(4)图中所标的9个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答案】(1)Na2CO3(合理即可)
(2) ①. Fe+H2SO4═FeSO4+H2↑ ②.
(3)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
(4)⑥⑨##⑨⑥
【解析】
【分析】A是一种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则A是铁,B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B既能与稀硫酸又能与氢氧化钙反应,B可能是碳酸钠。
【小问1详解】
B是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
【小问2详解】
反应①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④是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反应⑤是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
【小问4详解】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故图中所标的9个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⑥⑨。
四.实验题(共9分)
17. 某学生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做有关氧气的性质实验,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装置图用代号表示)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该同学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____(填序号),该图中存在的一处错误是没有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使用该装置制取气体应满足的条件是固体与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3)其实验操作有:a.停止加热 b.固定试管 c.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d.装药品和放棉花 e.加热,收集氧气。上述过程中缺少的一步操作是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该操作编号为f,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
(4)如用H2O2溶液制氧气,除H2O2溶液外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____(填名称)。如图F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种装置图。该装置的特点是:打开弹簧夹,块状固体和液体接触,反应发生;关闭弹簧夹后,产生的气体将液面压回,使固体和液体分开,反应停止。用H2O2溶液制氧气时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采用此装置。
(5)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根据所查资料,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填序号)。小芳同学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此时能观察到的实验现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说明氨水显碱性。
(6)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收集多功能装置。
若用图一排空气法法收集一瓶氧气,氧气从_____端(填字母“a”或“b”)通入。若在图二装置中盛满水,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氧气从_____端(填字母“a”或“b”)通入。
【答案】(1)酒精灯 (2) ①.
②. B
(3)fdbeca (4) ①. 二氧化锰 ②. 不可以
(5)BE##EB (6) ①. a ②. b
【解析】
【小问1详解】
有图可知,a是酒精灯。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故选B。
【小问3详解】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顺序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并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收集氧气;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停止加热,故为:fdbeca。
【小问4详解】
使用过氧化氢制氧气,需要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但二氧化锰是粉末状的,故不可以使用F装置。
【小问5详解】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因为氨气密度小于空气,且易溶于水,所以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为E。
【小问6详解】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若用如图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氧气应从a端通入;若在装置中盛满水,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氧气应从b端通入。
五.科学探究题(共8分)
18. 在生活、生产中改良酸性土壤、中和废水、治疗胃酸过多等均是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具体体现。在实验课上,发现有部分中和反应现象并不明显。
【提出问题】以氧氧化钠溶液与盐酸为例,如何证明它们发生中和反应了呢?
【设计实验】
方案一:甲同学利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来证明两者反应,选行了下列操作。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氧氧化钠溶液于小烧杯中,滴加 2~3滴无色酚酞试液;
步骤二: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滴入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
(1)直至看到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甲同学认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了。
【实验反思】
(2)乙同学取适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继续探究,下列方法能说明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再滴一滴稀盐酸,溶液呈无色B. 再滴一滴稀盐酸,溶液呈红色
C. 再滴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呈无色D. 再滴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呈红色
方案二:有同学认为,可以通过检验是否有氯化钠生成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于是用玻璃棒蘸取甲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放在酒精灯上蒸干,发现有白色固体析出,从而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确实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提出质疑】
(3)同学们立即表示反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经过商量决定将白色固体溶解于少量水中,再检验白色固体成分,下列药品可行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A. CuSO4溶液B. 稀盐酸C. 酚酞溶液D. FeCl3溶液
【拓展延伸】还有同学想到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于是利用水的生成来说明酸和碱反应。
【查阅资料】Ⅰ.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Ⅱ.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下列三个实验:
(5)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造成丙中 U 形管左侧液面降低、右侧液面升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
【反思总结】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终于找到了证明中和反应发生的方法,主要通过两条途径:a、证明反应物减少了;b、证明新物质的生成。
(7)请你再写出一个不属于中和反应并且没有明显现象反应: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8)综上两个中和反应,他们的微观本质都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2)C
(3)白色固体也有可能是氢氧化钠 (4)ACD
(5)甲乙中变色硅胶不变色,仍然为蓝色,丙中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
(6)氢氧化钠和无水醋酸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放热
(7)CO2+2NaOH=Na2CO3+H2O(合理即可)
(8)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分析方案一可知,①步骤一、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小烧杯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步骤二、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滴入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看到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现象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了;
【小问2详解】
甲同学反应后溶液为中性,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酚酞,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则再滴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故填C;
【小问3详解】
同学们立即表示反对,因为白色固体也有可能是氢氧化钠;
【小问4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故可行;
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可行;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可行;
D、氢氧化钠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会生成红褐色沉淀,故可行;
ACD;
【小问5详解】
依据[查阅资料]Ⅰ.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Ⅱ.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可知,图2实验能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现象是甲乙中变色硅胶不变色,仍然为蓝色,丙中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
【小问6详解】
中和反应放热,则造成丙中U型管左侧液面降低、右侧液面升高的原因有: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或者氢氧化钠和无水醋酸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放热;
【小问7详解】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没有明显现象且不属于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合理即可);
【小问8详解】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六.计算题(共8分)
19. N(NO2)3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请计算:
(1)N(NO2)3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2)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_______kgN(NO2)3中含有28kg氮元素。
【答案】(1)7:12
(2)36.8% (3)76
【解析】
【小问1详解】
N(NO2)3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4):(16×6)=7:12;
【小问2详解】
N(NO2)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
【小问3详解】
N(NO2)3为:76kg。
20. 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缺钙时可通过食用保健药剂来增加摄入量。某品牌补钙药剂主 要含碳酸钙,取该补钙剂制成的粉末20g,逐滴滴入稀盐酸(补钙剂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且不溶于水),得到数据如图所示。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该补钙剂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_;
(2)求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4.4g
(2)设CaCO3质量为, CaCl2的质量为。
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5% 。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该补钙剂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质量=4.4g。
【小问2详解】
按照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进行即可,详见答案。所加溶液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南安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南安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南安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化学试题教师版docx、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南安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中考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