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6 《穿井得一人》 (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6 《穿井得一人》 (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6 《穿井得一人》 (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
    专题06 《穿井得一人》 (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原卷版)第1页
    专题06 《穿井得一人》 (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原卷版)第2页
    专题06 《穿井得一人》 (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第1页
    专题06 《穿井得一人》 (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第2页
    专题06 《穿井得一人》 (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6 《穿井得一人》 (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 《穿井得一人》 (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文件包含专题06《穿井得一人》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原卷版docx、专题06《穿井得一人》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2022秋·江苏南通如皋市·七年级期末)小语邀你一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乙】山鸡与凤凰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皇也。”路人曰:“我闻凤皇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皆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凰之值十倍矣。
    (节选自《太平广记》)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一处)。
    ①闻 之 于 宋 君
    ②遂 闻 于 楚 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并翻译相关句子。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
    ②及其家穿井 等到
    ③乃与之 才
    ④句子翻译: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
    小语想探究谣言是如何产生的,请帮助他比较分析两文中的人物表现,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4)小文认为“谣言止于智者”,结合“宋君”和“楚王”的行为,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谣言。
    【答案】
    (1)①闻之/于宋君。
    ②遂/闻于楚王。
    (2)①从井里取水;②等到;③才;④正当路人想要献给楚王时,经过了一夜,山鸡死了。
    (3)①“凤皇也”。 ②丁氏穿井得一人 ③国人道之 ④不加辨识,胡乱赏赐。
    (4)①凡事都要经过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楚真相。②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③只有细心观察、研究,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④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否则就会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①本句句意为: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故可断句为:闻之/于宋君。
    ②本句句意为:最终(这件事)被楚王听说了。故可断句为:遂/闻于楚王。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家中没有井,需要到外面打水浇地。汲,从井里取水;
    ②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等到;
    ③句意:才卖给路人。乃,才;
    ④重点词:方,等。宿,一夜。句意:正当路人想要献给楚王时,经过了一夜,山鸡死了。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①根据题干提示“源头”,联系乙文“楚人有担山鸡者”“担者欺之曰:‘凤皇也’”可知,楚人的表现“担者欺之”,故意欺骗路人,称山鸡为凤凰。
    ②题干提示“有闻而传之者”,其意思是:听了的人就去传播。联系甲文“丁氏穿井得一人”可知,传播者未向丁氏询问事情原委,便以讹传讹,传播内容不准确。
    ③联系甲文“国人道之”可知,国人听到“丁氏穿井得一人”争相谈论这件异事,争相传播。
    ④根据乙文“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凰之值十倍”可知,楚王不加辨识,胡乱赏赐。
    (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根据甲文“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可知,国人以讹传讹,最终被国君知晓,国君找到丁氏弄清事情原委;根据乙文“楚人有担山鸡者”“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停,乃与之。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皆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值十倍矣”可知,路人被骗将山鸡当作凤凰买回来,路人遗憾不能将“凤凰”献给楚王,国人都认为路人买到了真凤凰,楚王还因此奖赏路人;这两则故事启发我们凡事都要经过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楚真相;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否则就会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谣言止于智者”;“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要细心观察、研究,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参考译文】
    【甲】
    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需要到外面打水浇地,经常派一人停留在外面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得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乙】
    楚国有个挑着山鸡的人,一个路人(看到后)问:“(这是)什么鸟?”挑担的人骗路人说:“是凤凰。”路人说:“我听说过(世上)有凤凰好久了,今天真的见到了,你要卖它吗?”(楚国人)说:“是啊。”(路人)于是给了(他)很多银子,(他)不卖。(挑担的人)要求加倍,(待加倍后)才卖给路人。正当路人想要献给楚王时,经过了一夜,山鸡死了。路人顾不上他花的钱,只遗憾不能献给楚王。楚国的人听说了这件事,都以为是真的凤凰因而才会花费那么多钱(买来想要献给楚王),最终(这件事)被楚王听说了。楚王被那个路人要把“凤凰”献给自己的行为感动了,把他召去重重地赏赐了一番,(路人得到的)比买山鸡的钱多了十倍。
    二、(2022秋·上海·七年级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校考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 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
    37.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及其家穿井( ) (2)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
    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39.下面对《三人成虎》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葱害怕在自己去邯郸的这一阶段有人说自己的坏话,使魏王对自己失去信任。
    B.选文以对话构成文章的主体。
    C.故事告诉人们谣言重复多次就会使人信以为真,成语“三人成虎”源自这个故事。
    D.“果不得见”的原因是魏王政务繁忙,无暇召见。
    40.甲文中的宋君和乙文中的魏王你更欣赏谁?为什么?寓言故事,哲理深厚。
    【答案】
    等,等到 距离
    (1)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
    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大王相信这件事吗?
    D
    我更欣赏甲文中的宋君。因为甲文中的宋君对待传闻没有轻易相信,而是派人去调查实际情况。而乙文中的魏王自己明明已经知道“三人成虎”的道理,却最终不再相信庞葱,说明他轻信了谣言。
    【解析】
    37.本题考查重点词语意思。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句意:
    (1)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等,等到。
    (2)如今邯郸距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去:距离。
    3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有:
    (1)令:派;于:向。
    (2)言:说;市:街市;信:相信。
    39.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理解辨析能力。
    D.表述有误,“果不得见”的原因是“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故选D。
    40.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及其形象的能力。
    我更欣赏甲文中的宋君。依据【甲】文“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知,文中的宋君听到丁氏穿井得一人,并没有相信,而是派人进行调查,了解事情真相。值得学习。【乙】文依据“王曰:‘寡人自为知。’”“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可知,文中的魏王已经了解三人成虎的道理,却仍然选择疏远庞葱,这是他利令智昏,忠细部分,值得批判。
    【分析】参考译文:
    【甲】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经常派一人停留在外面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乙】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如果是两个人说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三、(2022秋·天津河北·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穿井得一人》一文,回答小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无井而出溉汲 溉:浇灌,灌溉
    B.吾穿井得一人 穿:挖掘,开凿
    C.及其家穿井 及:和,与
    D.丁氏对曰 对:应答,回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宋之丁氏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B.不若无闻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C.有闻而传之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名诗)
    D.国人道之 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姓丁的宋国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便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B.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丁家的意思是,他家打井的时候得到了一个人。
    C.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所以派人向丁家询问此事。
    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信传言,要实事求是,尤其不要以讹传讹。
    【答案】
    (1)C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辨析。
    C.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等到。故选C。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结构助词,的/代词,这件事;
    B.副词,如/副词,好像;
    C.动词,听说/动词,听说;
    D.动词,谈论/名词,道路;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B.从“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可知,丁氏所说的“吾穿井得一人”是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所以选项“他家打井的时候得到了一个人”的理解错误。故选B。
    四、(2022秋·浙江宁波·七年级统考期末)对比阅读
    【甲】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
    《国氏善为盗》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①。”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②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时,向氏以赃获罪,往而怨之。
    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___,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
    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选自《列子·天瑞》有删节)
    【注释】①穣:庄稼丰收,富足。②垣:墙。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夫 金 玉 珍 宝 谷 帛 财 货 人 之 所 聚 岂 天 之 所 与 ?
    20.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词。
    21.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为【乙】文划线处为国氏选择一个合适的语气词,并说明理由。
    A.唉 B.嘻
    我选择____(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
    23.结合文本内容,补全下列对话。
    小文:为什么在这两则寓言中会产生这么大的误解?
    小言:因为【甲】文中丁氏所言“穿井得一人”的本意是(1)_______,但其他人却理解为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乙】文中向氏理解的“盗”是(2)_______但其实国氏所传授的“盗”指的是(3)_______。
    小文:哦,我懂了。从这两则寓言中我也获得了一些共同的启示:(4)_______。
    【答案】
    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
    使……听到 B 越过 无,没有
    像这样寻找到的传闻,不如没有听到。 齐国的国氏很富有,宋国的向氏很贫困,(向氏)从宋国到齐国,请教他(致富)的方法。
    示例一:A
    示例二:B 示例一:“唉”字写出了国氏对于宋氏没有理解他的话,去偷盗财物导致获罪的叹息和同情。
    示例二:宋氏没有理解国氏的话,因偷盗财物获罪。“嘻”字可见国氏对宋氏愚蠢贪财行径的嘲笑和蔑视。
    23.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偷盗财物 借助天地时利来种植庄稼、建造房子、获取食物。 凡事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解析】
    1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结合“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分析,“夫金玉珍宝”中“夫”中句首发语词,“金玉珠宝”是并列词组,不可中断,故在“宝”后断句;“谷帛财货”是并列词组,不可中断,故在“货”后断句;“人之所聚”即“金玉珍宝谷帛财货”,故在“聚”后断句;“岂天之所与”中有标志性词语“岂”,是反问句,不可中断;再结合句意“金玉等珍宝,谷布等财物,那是别人积攒的东西,哪里是上天给的东西”;
    故可断句为: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
    2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闻之于宋君”句意:使宋国国君听到了;结合【词类活用】的释义方法可知,“闻”是词类活用,解释为:使……听到;
    “喻其为盗之言”句意:听明白了国氏获取外物的话;结合【查阅字典】的释义可知,“喻”是明白,了解的意思,故选B;
    “遂逾垣凿室”句意:于是翻墙入院,凿洞入室;结合“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知,句意是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逾:越过;结合【课内迁移】法可知,“逾”是越过、翻越的意思;
    “亡不探也”句意:没有不偷的;结合“亡处亡气”可知,句意是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亡:没有;结合【课内迁移】法可知,“亡”是无、没有的意思。
    2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求(寻找,寻求),闻(传闻),若(像),不若(不如),闻(听到)”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大(很),自(从),之(到),术(方法)”要理解正确。
    2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与文章内容。
    语气词“唉”,常见叹词,表感叹的语气,也可指叹息的声音。结合国氏的话“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可知,国氏在听完向氏的叙述后在感叹他不理解获取外物的道理竟然错到了这种地步,对向氏的行为表示伤感惋惜和同情,故可选用“唉”;
    语气词“嘻”,也是叹词,表示惊奇、轻蔑等。结合国氏的话“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可知,国氏在听完向氏的叙述后在感叹他不理解获取外物的道理竟然错到了这种地步,对向氏的愚蠢行为表示惊奇、轻蔑与嘲笑,故可选用“嘻”。
    2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与寓意并补全对话。
    结合【甲】文“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可知,丁氏所言“穿井得一人”的本意是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
    结合【乙】文“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可知,向氏以为的“盗”是偷盗财物;结合“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可知,国氏所传授的“盗”指的是借助天地时利来种植庄稼、建造房子、获取食物;据此得到启示:对于听来的话(或消息),要认真思索,仔细辨别,进行调查研究,这样才能了解真相。
    【分析】参考译文:
    【乙】齐国的国氏非常富裕,宋国的向氏非常贫穷。向氏从宋国来到齐国,请教他致富的方法。国氏告诉他说:“我擅长获取外物。我开始获取外物的时候,一年就充足了,两年就富足了,三年就五谷丰饶了。”向氏非常高兴。他听明白了国氏获取外物的话,却不理解国氏获取外物的道理,于是翻墙入院,凿洞入室,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不长时间,就因盗窃来的赃物被发现而被判罪,就到国氏那里去埋怨他。
    国氏说:“你是怎样获取外物的?”向氏说了他的情况。国氏说:“唉!你不理解获取外物的道理竟然错到了这种地步!现在我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吧。我获取天地的时令和地势,云雨的浇灌和滋润,山峦湖泽的生产和养育,来种植我的庄稼,构建我的房舍。庄稼、土木、禽兽、鱼鳖,都是上天生产的,哪里是我所拥有的?这样,我获取上天的东西却没有遭受惩罚。金玉等珍宝,谷布等财物,那是别人积攒的东西,哪里是上天给的东西?”
    东郭先生说:“国氏获取外物的方法,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所以没有遭受惩罚;你获取外物的行为,是出于私心的盗窃行为,所以被判罪受惩。”
    五、(2022秋·四川成都·七年级统考期末)
    甲: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乙: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丙: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丁:
    《杞人忧天》节选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传不习乎? 传:传授
    B.及其家穿井 及:等到
    C.尊君在不? 不:同“否”
    D.因往晓之 晓:告知、开导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宋之丁氏 因往晓之
    B.有闻而传之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C.人不知而不愠 家无井而出溉汲
    D.闻之于宋君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A.如果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那么担心天会塌下来又有什么用呢?
    B.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C.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那么担心天会塌下来又有什么用呢?
    D.如果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4)下列语句中所表达的见解或情感相同的一组是( )
    A.吾日三省吾身——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B.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友人惭,下车引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答案】
    (1)A
    (2)B
    (3)B
    (4)D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A.句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选A。
    (2)本题考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杞人;
    B.者:都是“……的人”的意思;
    C.而:表转折,却/表顺承;
    D.于:连词,引出对象/介词,在;
    故选B。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重点词:若:你;屈:弯曲;伸:伸展;终日:整天;奈何:怎么。
    因此句意: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故选B。
    (4)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A.有误,“吾日三省吾身”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B.有误,“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句是友人发泄自己的不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讲的是个人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
    C.有误,“友人惭,下车引之”句是友人发现自己的错误后的行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故选D。
    【分析】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丙】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经常派一人停留在外面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得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丁】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故事
    源头
    传播过程
    结果

    丁氏: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2)
    (3)
    宋君:
    令人问丁氏,真相大白。

    楚人:(1)
    路人:没见过凤凰而信以为真
    国人传之
    楚王:
    (4)
    语句
    释义方法
    释义
    闻之于宋君
    【词类活用】直可惊天地,泣(使……哭泣)鬼神
    (1)______
    喻其为盗之言
    【查阅字典】A.说明,告知;B.明白,了解:C.比喻
    (2)_____(序号)
    遂逾垣凿室
    【课内迁移】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______
    亡不探也
    【课内迁移】亡处亡气
    (4)______

    相关试卷

    专题03《论语》十二章 (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专题03《论语》十二章 (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文件包含专题03《论语》十二章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原卷版docx、专题03《论语》十二章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陈太丘与友期行》 (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专题02 《陈太丘与友期行》 (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文件包含专题02《陈太丘与友期行》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原卷版docx、专题02《陈太丘与友期行》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杞人忧天》 (过关检测)-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专题07 《杞人忧天》 (过关检测)-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文件包含专题07《杞人忧天》过关检测解析版docx、专题07《杞人忧天》过关检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